收藏 分销(赏)

明代江苏地区的养马业.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232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江苏地区的养马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明代江苏地区的养马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明代江苏地区的养马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明代江苏地区的养马业明代江苏地区的养马业余玮肖慎华李云李群(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江苏摘要明朝初期,在位者重视马政,又因江苏在当时是明朝的定都之地,所以江苏地区的养马业得以大力发展,养马规模和技术大幅提升,但由于其固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养马政策的改变,江苏地区的养马业不可避免地给当时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直到明末时期,江苏地区养马滞缓崩溃。本文从介绍明朝时期江苏养马业的繁荣到衰微入手,主要分析造成此种状况的具体原因。关键词明代;江苏地区;养马业南京210095)沙堡、金山卫;常州府含武进、无锡、江一、明代江苏地区地理范围明初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府,洪武元年(136 8)欲迁都,故将应天府

2、改称南京,洪武十一年(137 8)又更名京师。永乐十九年(142 1),明朝迁都北京,改京师为南京作为陪都,改直隶为南直隶,大致下辖今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至万历十年(15 8 2),江苏省境含应天府、淮安府、扬州府、松江府(今上海市)、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和徐州,泗洪、盱眙二县属南直隶凤阳府。应天府含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淮安府含海州、邳州和山阳、清河、盐城、安东、桃源、沐阳等县,其中海州含赣榆县,州含宿迁、睢宁县;扬州府含高邮州、泰州、通州和江都、仪真、泰兴等县,其中高邮州含宝应、兴化县,泰州含如皋县,通州含海门县;苏州府含太仓州和吴县、长洲、吴江、昆山、

3、常熟、嘉定等县,其中太仓州含崇明县;松江府含华亭、上海、青浦三县和宝山千户所、吴淞江千户所、南汇嘴中后千户所、川阴、宜兴、靖江五县;镇江府含丹徒、丹阳、金坛三县;徐州含萧、砀山、丰、沛四县。此时各府、州所辖州、县已基本接近于今江苏省各市县的轮廓和范围。15 6-5 8二、江苏地区养马规模和技术(一)养马规模明朝时期江苏省的养马业,尤其是官营养马呈现出上升后逐渐萎缩的趋势,直至明末也未得到有效缓解。在明初期,因江苏是京师所在地,明朝在此设置了太仆寺以促进马业的发展,官营养马迅速崛起,在明代马政中占有较大比重以及主导地位,由于明朝还开放了民间养马,故而此时民牧的发展亦是方兴未艾。宣德以至正统时期,

4、官牧机构的不断裁撤以及合并使得机构变得十分残缺不全,因此官牧迅速衰败下去,正如明史所云:“盖明自宣德以后,祖制渐废,军旅特甚,而马政其一云。2 7 9 与此同时,民牧却是稳步上升,永乐时期,民牧的附庸之地南直隶养马地区在原来的应天、太平、41古今农业镇江、庐州、凤阳、扬州六府,源、和二州扩充了江南的宁国府及广德州地区,使南直隶养马地区达到了七府三州。据马政纪记录,民间擎牧种马数量由永乐十四年的规定“五丁养一马”到宣德三年“每三丁养马一匹,二丁养儿马一匹”可以看出种马的数量不断增加了,可见民牧呈不断上升趋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两者虽此消彼长,但总体而言对都促进了当时马匹的兴起。不南京太仆寺志地方

5、府儿马(匹)马(匹)备用本色/折色马(匹)种马总额(匹)应天府(所属八县并带管滁州卫)932镇江府(所属三县)468太平府(所属三县)293宁国府150庐州府875滁州府215和州府127匹淮安府1262匹资料来源:南京太仆寺志卷十一种马、大明会典卷一百五十马政一。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明初南京太仆寺所辖地区种马就已颇有规模,其所载数量与万历年间(15 7 3一16 2 0)大明会典所记载的稍有偏差,可以推测是明朝在万历之后出于现实原因考虑减少了各地方的种马额度。L4760-61另外,大明会典一百五十一卷中还记载了南直隶各府县牧马的草场情况,一般每县都开辟了一个或数个草场,且草场占地面积广大,这些

6、草场让马匹有地可牧。这些草场本意是供马户牧养马匹所用,之后由于开垦土地种粮有利可图,故而太仆寺所属草场逐渐被农民开发,后又经地主豪强掠夺侵占,至明成化年间(146 5 一148 7),2023年第2 期过,江南因高温多雨的气候不利于马匹生存和蕃息,因此,明朝初期统治者虽然重视养马业,设置官营机构,但到明代中后期,因“江南地卑,而马性恶湿 312 4,最终江苏马匹擎育率低,死损严重,未有进一步发展。明代养马的规模,据南京太仆寺志卷十一以及大明会典卷一百五十载,明代初年养马具体明细如下表所示:表1南京太仆寺各府养马数量表3728本色48、折色8 8 418724681172293600150349

7、9本色7 19、折色15 7860本色17 5、折色40510匹本色10 4、折色2 45048匹本色6 0 8、折色5 8 9通过南京太仆寺记载的明初草地占地大小与万历年间各地地方志中记载的草场大小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草场被侵占严重,占地亩数锐减。成化末年,政府也采取相应的举措来改善此状况,“南北两太仆寺、及京营、各边、牧马匹、皆有草场。其后场地多为豪强所侵。成化末、乃以不堪种者牧马。堪种者征租。”5 1明政府已无力将豪强开辟的草场恢复原状,只能征收租金以扩充国库,“六年、始议分三等课租。大约江南府州、上亩七分。次五分。又次四分。江北、每等各杀其二”413。这使得当时草场开辟合理化,被开垦的草

8、场面积逐渐扩大,极大地影响了马匹擎牧的发展。大明会典种马总额(匹)46604665234023401465146575075043744380107510756376356310598542明代江苏地区的养马业表2 明朝不同时期江苏各县草场面积对比表地区时间嘉靖十年(15 32高淳县万历五年(15 7 8)草场大小(亩)200061817资料来源雷礼:南京太仆寺志卷十二草场程嗣功(万历)应天府志卷十九田赋嘉靖十年(15 32)溧水县万历五年(15 7 8)154221575雷礼:南京太仆寺志卷十二草场程嗣功(万历)应天府志卷十九田赋嘉靖十年(15 32)江都县万历丁酉年(16 0 7)明史兵制

9、中记载:(146 7),以江南不产马,改征银。四年,始建太仆寺常盈库,贮备用马价。2 7 1这标志着俵解折银化的开始,也标志着太仆寺有马银的开始。正德之前,江南地区就已经开始对马匹进行折色处理,大明会典记载:“弘治三年(149 1)议准、每岁取一万匹。北直隶、河南、山东、并南徐州所属、俱解本色。内永平府折色本色中半、庐凤二府、滁和二州、本色七分。折色三分。淮扬二府、江浦六合二县、本色四分。折色六分。应天各属、镇江、太平、南陵、建平、俱解折色。6 J3同样,马政纪中也有提及:“正德二年(15 0 8)奏准、派取各处备用马二万五千匹。太寺所属、取七分、俱本色。南京太寺所属、取三分、本折色中半。北直

10、隶、山东、河南、限六月终。南直隶、限七月终。各差管马官解俵。”7 31此时马匹折色程度不高,但也表明了折银化的开始。嘉靖万历时期,折色征收扩大,“嘉靖七年(15 2 9)题准、以地方灾伤、山东沂州、鱼台、郑、单、滕、费等六州县备用马、俱派折色。其余太仆寺所属地方、量派本色马三千匹。余马一万四千五百匹、亦征折色。每匹征银十五两、均作二运。南京太4382438900:“成化二年仆寺所属、通派折色。每匹征银十四两、俱作一运。5 14“隆庆四年(15 7 1)议准、本年备用马、北直隶、山东、河南、一万七千五百匹。内本色八分。折色二分。南直隶七千五百匹、全派折色。其本色马、俱要栋选、方许起俵、折色照例不

11、分南北、每匹征银二十四两。”5 J5都可以看出,南直隶地区所有马匹全部折色,直至明末,也未再有马匹俵解进京。南方地区马匹折色化最为迅速,程度也更深,侧面表明江苏地区明中后期马匹饲养已大不如前。之后由于太仆寺马价银的无限度使用以及官员的贪污侵克等,加剧了太仆寺马价银人不敷出的局面,以至南京太仆寺卿李觉斯提出:“总因年来,南质直地方灾情未已,而流寇又复平仍,江北一带民生半遭茶毒,即有寇所未到之处而震邻之恐,兽惊鸟散,在在骚动,所以有司官一意抚循而催科又在所缓,虽急公念切,势亦无如之 8 J5-6,表明此时南京太仆寺已无银可用。从牧养马匹的数量、草场变化以及马匹折银程度来看,明代南方马政的确衰落了,

12、尤以官马衰落更甚,直至嘉靖末年,南方马政彻底崩溃。(二)养马技术得益于统治阶级的支持以及苏北草场的43雷礼:南京太仆寺志卷十二草场张宁:(万历)江都县志卷八牧场古今农业大片建立,明朝初期江苏地区养马发展迅速,涌现出关于马匹管理方面的书籍,养马技术较前代又有了新的提升。为保证马匹的数量与质量,明朝廷不仅设立了养马机构,还格外重视马匹的精细饲养和统一管理。饲料的改进、喂养马匹的科学化、马匹的相看以及治疗技术提升等都促进了当时马匹的有序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1.饲养技术明朝时期,江苏地区的劳动人民对于马匹的饲养管理更加科学化,首先在草料的选择方面更为多样化,播的便民图纂

13、就提出养马不仅要用新草喂养,还以豌豆大麦等为辅料,为使马匹肥壮甚至加人猪胆犬胆等,在饮水方面也格外注意,“唱以猪胆、犬胆和料喂之,欲其肥也。喂料时,须择新草,筛簸豆料,若熟料用新汲水浸淘放冷,方可喂饲。一夜须二三次起喂草料。若天热时,不宜加熟料,止可用豌豆大麦之类生喂。夏月自早至晚,宜饮水三次,秋冬只饮一次可也。饮宜新水,宿水能令马病。9 J209其次在饲养模式上,强调养马要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给与马放牧空间,利于马匹的生长。马政纪有云:“春草生发时月,或马十匹,或二十匹,或三五十匹,随趁水草便利去处,昼夜牧放。如遇炎暑、蚊虫、水发时月,务要马趁高阜无蚊虫水去处收养,每日午间赶树阴下歇?,无树阴

14、轶搭?棚歇?。6 J5第三,在马卫生上,提出“马者,火畜也,其性恶湿,利居高燥之地。忌作房于午位上。8 12 0 9 养马要避免潮湿的居住环境,对马要讲究卫生,舍的地方要保持亮干燥。“马槽地下不许用砖石垫砌,常用扫除洁净,不许纵放鸡鹅等畜在马槽、马草内作践,亦不许梳篦头髪马误食了生病。6 J5精心喂养是饲养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一442023年第2 期环,便民图纂以及马政纪特别强调畜禽的精心饲养,在不同时节,对于马匹的饲养和日常照料都有所区别。“日夜喂饲,仲春群,盖顺其性也。季春必唱,恐其退也。盛夏午间,必牵于水浸之,恐其伤于暑也。季冬稍遮蔽之,恐其伤于寒也。8 J209 饲养不得法或者不及时都会造

15、成马匹的死亡,故而在饲养马匹时,不仅要按时节特点来,避免酷暑严冬养护不到位造成马匹的损伤,更要注重草料的选择等,足以可见当时的江苏地区对于马匹饲养管理的精细程度。2.相马术明代的相马术比前代更加成熟,从头、眼、耳、鼻、口、形骨到蹄,对身体的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描述。还介绍了如何根据马的内部特征,如马的外观和步态来相马,以此确定是否为良马。便民图纂中就涉及的相马法,看马捷法就是“头欲高峻。面欲瘦而少肉。眼下无肉多咬人。胸堂欲阔。肋骨过十二条者良。三山骨欲平,则易肥。四蹄欲注实,则能负重。腹下两边生逆毛到廉者良”。8 7 2 0 83.兽医技术明代有关马匹方面的兽医技术在前代基础上也有了很大进步,马

16、的疾病治疗有了新突破,对疾疫的传染性有了一定认识,畜病知识也得以广泛传播。兽医技术的进步,对保证畜禽健康和畜牧业的良性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如针对马匹不同部位疾病的治疗,邝播在便民图纂中总结出很多治疗方案,开出不同的治病药方多达2 9 种,对马病的治理有很大作用。三、江苏地区养马变化成因(一)自然条件江苏位于长江和淮河的下游,东临黄海。全年炎热、湿润,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明代江苏地区的养马业地区,地形平缓,河流和湖泊众多,光照和甚。13 此外,江苏地区自然灾害也较为频降水充足。得天独厚的自然地形和丰富的繁,有些灾害发生时毫无预兆,例如盐城光、热、水资源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生县志记载有云:“嘉靖十八年

17、(15 39)七长,并适合饲养各种牲畜、家禽和野生动月初三日,东北风大起,天地昏暗三日,海物。明朝时期的江苏地区已得到良好的开大溢至县治,民畜溺死者以万计,庐舍漂荡发,资源比较丰富,农村劳动力充裕,农作无筹。14146 此处记载着水涝灾害后人民生活物产量较高,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明朝的养马的惨状,人畜溺亡者多达上万,房屋冲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10 J1饿孵载道,威胁牲畜发展。由于江淮地区的明朝时期苏北地区因平原草场众多,适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有时会造成马匹供应短宜马匹生长,“永乐十五年(1418),定议:缺,所以明朝廷甚至还暂停征收江苏地区各凤阳、庐、扬、滁、和在江北者,五丁养一府邸因灾

18、伤缘故而应缴的马价以及通过免除马,应天、太平、镇江在江南者,十丁养一税收等措施,缓解民间压力,如武宗正德三马;若后马益多,江南十丁内增一马;淮、年(15 0 8)十一月,“暂免凤、庐、淮、扬徐郡虽近时始养马,亦宜计丁始均,以闻。四府,滁、和、徐三州正德二年以前积欠马从之。”135 6 可见江北地区因自然条件、地匹,以地方灾伤重大故也。15 隆庆年间势平坦开阔,故而在位者考虑在江北地区养长洲县志也有记载:“正统初,上疏言,马较江南地区多,发展颇具规模。同时因战畿甸旱蝗,乞暂停征税,放免匠役,除倒马驰骋,马匹受到人们推崇,明政府甚至在死马匹,以苏民困。16 47 可见在当时江苏各地建立马神庙,“二

19、月庚辰,遣官祭马祖、地区养马并不合适,以致明末时期,江苏地先牧、马步、马社之神。初,命筑坛于后区养马业逐渐溃败,未有规模。湖,祀马祖诸神。10 J363徐州奎山村的马神(二)社会经济方面庙或因此建立。元末战乱,江淮地区人民或逃或亡,明但明中后期朝廷发现江苏地区养马发展初的扬州“查理户口,土著始十八户,继四缓慢,因“江南地卑,而马性恶湿 3J3124,十余户而已,其余皆流寓尔,盖兵火之余可知正是因为江南湿润多雨的气候以及河网也。”17 2 18 明朝建立后,洪武年间,朱元璋密布、湖泊众多的地势,马匹比北方容易死曾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南京以及江淮地亡,不容易擎生,所以总体来说并不适合马区如淮安、

20、扬州、徐州等地是人口重要迁人匹的生长发育。甚至当时有记载称,江苏地地区,直至正德年间,更多外来工商业人口区所养马匹因瘦弱不堪任用多被退回的情涌人,城市逐渐繁荣。由于苦于元末战乱,形,宪宗成化三年(146 8)九月,户部会六迫切需要恢复社会生产力,于是明朝重点关部等衙门官提出:“直隶淮、扬、庐、凤四注农业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以调整经济。府,徐、滁、和三州,地势卑湿,不利畜在明朝,农业生产和军队需要大量的畜力。牧,致解官之马多以不堪退回。”12 成化二明初为保证马匹的稳定发展,不仅制定了全十二年(148 7)春正月,兵部在覆议时提面而规范的畜牧业法律法规,还向民间进一及:“先巡抚凤阳等处都御史刘璋

21、所奏,淮、步开放养马,都促进了养马业的迅速发展,扬、庐、凤四府,徐、滁、和三州,土地卑推动了明朝社会和经济的繁荣。同时,商品湿,与江南等产马小弱,每岁重价买纳,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农业的商业化,对市场利被验退,折阅转售,复破产追赔,民困殊益的追求导致了运输、租赁等业务的发展,45古今农业由宋朝发展起来的驿递制度由此得到进一步完善,南方各地驿站中的马匹需求客观上促进南方地区养马业发展。此外,还有一些富商或简单的小贩经常向民间个人租赁马匹来运输货物。然而到明中后期江苏地区人口的急速增长也带来了土地问题,人口众多而土地稀少,加之江南地主豪强势力不断侵占一直以来都是不可调和的问题。在劳动力充足的基础下,

22、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百姓以养鸡鸭鹅等小型家禽代替养马、牛等大型牲畜,故而遏制马匹的数量增加。(三)政策方面明朝初期在位者为加强统治,建立了专业的养马机构。明代养马机构分为官营和民营两种。江苏地区的官营养马机构为南京太仆寺,民营养马机构就是指民间养马,南直隶应天府等,江苏因是当时的京师所在地,明朝便在此设置了南京太仆寺,定养马之法,“命应天、庐州、镇江、凤阳等府,滁、和等州民养马。江北以便水草,一户养马一匹,江南民十一户养马一匹。18 J24不仅如此,在当时明朝廷对于江苏地区养马更有许多明确规定,不但要求种马的质量,对管理马匹的官员也提出严格规范,“官给善马为种,率三马置一牡马。每一百匹为一群,群

23、设群头、群副掌之。马岁课一驹。牧饲不如法至缺驹损毙者,责偿之。其牧地,择旁近水草丰旷之地。春时牧放游,秋冬而人。寺官以时巡行群牧,视马肥而劝惩之,任满,吏部考其生息多寡,以为殿最焉。17 2 4以马匹的肥决定官员任免的奖惩情况,来促进马业的发展,因此官营养马业迅速崛起。明朝初期为巩固统治,扩大军需,远征对外,允许民间养马,还制定出一系列适合民牧的政策,这与元代大相径庭。元朝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以及为了加强对南方人民的统治,在江苏江北一带设置许多牧场以462023年第2 期养马,但是这些牧场都为蒙古族人所用,不允许汉人私自养马,否则将会受到严惩。“朝廷疑汉官甚,禁止汉人得置军器,凡有马者皆拘入

24、官 19 35 4。与元代苛政不同,明朝时期制定了一系列适宜民间汉人养马的政策,如户马法。明朝民间马政管理法规主要是“户马法 6 8,即根据民户的丁口田产等情况,将马匹交由民户饲养,按期缴纳马驹的制度。同时,减免养马民户一半的田租。“户马法”最早于洪武年间在应天六府、滁和二州实行。永乐十二年(1414),“户马法”经过改革,在南直隶地区实行的同时,开始在北直隶地区施行,宣德四年(142 9)推行到济南、充州、东昌3府地区,正统十一年(1446)推广到彰德、卫辉、开封3府地区。对于江苏地区的民牧管理,首先规定了养马的民户,洪武年间,江南十一户、江北五户养马一匹。永乐年间,北方五丁养一匹。南方凤阳

25、、庐州、扬州、滁州、和州,五丁养一马;应天、太平、镇江,十丁养一马。淮、徐亦以丁计养马。种马也有规定的额数:弘治六年(149 3),确定两京太仆寺管辖的种马总额为公马两万五千匹,母马十万匹。永乐十二年(1414)开始征收马匹,一岁征一驹。洪熙元年(142 4),改为二岁征一驹。成化初,改三年征一驹。成化六年(1469),复两年征一驹。最后还有督理岁考:“岁正月至六月报定驹,七月至十月报显驹,十一、二月报重驹”“岁终考马政,以法治府州县官吏”“三岁偕御史一人印烙,选其健良而汰其嬴劣”“种马死,擎生不及数,辑赔补”。2 7 0-2 7 7 以上关于明朝时期江苏地区民间养马的管理条例,也是极其详尽。

26、这些措施使得明初江苏地区的养马业形成规模化管理,马匹得到蓬勃发展。然而明代的马政实际上加剧了百姓的负担,使得明中后期民间养马每况愈下。明朝规定:“其养户俱系近京民人,或五户十户明代江苏地区的养马业共养一匹,每马岁该生驹一匹,若人户不与预。海内晏安,献毛献数;一遇烽火,齐行用心擎牧,致有亏欠倒死,就便着令买补足齐力;张皇六师,令甲昭然。2 12 这是因还官。每岁将上年所生马驹起解赴京调拨,为在古代战争中,战马一直是作战的基础,本寺每遇年终比较,或群监官员怠惰,或人而驾御战车、运输粮草等也离不开大量的马户奸顽,致有马匹瘦损亏欠数多依例坐匹。尤其当战事吃紧,军队马匹不足时,国罪”。6 2 这里的“近

27、京”就是指当时明朝的家就会向民间征收马匹用以骑乘和交通运定都之地南京,主要做法是强令都城南京附输。为满足军事需求,明朝廷还下放至民间近地区的百姓养马,官府提供一定数量的种养马,此种做法客观上刺激了民间养马业的马,交给民间百姓牧养,或五户或十户共养发展。同时,战争也会导致牲畜死亡,战场一匹种马,到规定时期必须把该种马每年所上马匹折损亦是常态,这使得养马业又更进生下来的小马驹再交还给官府,供太仆寺调一步衰落。如明朝时期李自成、张献忠起拔。因此,当时百姓不仅要承担田赋、役义,战争频起,增加了对马匹等大型牲畜的之苦,还需要承担养马所需的食料、小马驹需求,特别是在蒙古军队的压力下,明朝政的喂养等相关费用

28、。如果遇到无法交出应上府军事防御力量也随之增加,由此引起军马缴的马驹,或遇到马匹病死、意外死亡的情需求激增,但此时南京附近地区养马却逐渐况,则由养马的百姓赔偿,否则依例治罪。减少,其中一个原因是明代张居正改革减少这一政策,使得部分养马的贫苦百姓穷困潦农区养马,改为由互市买马,这就意味着近倒,无以为生,诸多养马户为此典卖家产,畿之民无需亲自牧养,只需要交马价即可。最终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局面。成化第二个原因是马在迁移过程中的消耗以及当年间吏部右侍郎叶盛奏便民事宜时便揭示当时江南地区的养殖条件不利于马匹的生长,时民间养马现状:“今日民间最苦养马,破“多矮小,不堪征操 2 15 18,所产的马瘦

29、弱家荡产,皆马之故。2 0 1明朝江都县志矮小,不堪重任,故而养马业衰微。更有记载,“凡种马倒失生不及数者,皆责令买补,于是养马遂为民害。2 137 3甚至“有为事追陪生马匹,受官府逼迫,不得已将男女妻妾典卖与人,以致流离困苦莫能自存者 2 2 45,可见当时为养马百姓不堪其苦,长此以往,民间养马日渐式微。加之成化以来,江苏地区养马折色化开始,据明会典所载,嘉靖七年(15 2 9)以后,南京太仆寺所属马匹均改折色,进一步表明江苏地区养马数量的减少。(四)军事方面明朝时期的军事形势对养马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成化时的兵部尚书马文升言:“国家戎务莫先于马政。”2 13而嘉靖时期的都给事中戚贤也格外关

30、注马匹兴弱:“夫国之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马之储养在时四、结语明朝初期,为加强统治,在位者十分重视军队建设,故而养马业在各地崛起,甚至下放至民间养马。明初江苏地区养马业发展也极为迅速,形成了特定的体系,总体来说呈现出上升后衰落的趋势,同时养马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当时江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产的马匹不仅于军事方面大有所益,在农业生产方面也有广泛应用,这些促进了当时江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养马业的发展不但体现了国力的强盛,巩固了在位者的统治,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不少地方形成农牧并举的发展模式。但是随着养马政策的调整以及江苏地区自然条件47古今农业难以适宜马匹生长等问题,养马给江苏

31、地区人民带来了一定损害,农民养马负担过重甚至有破产的趋势,江苏地区的养马业随着明朝的逐渐衰败而出现了其不可抗拒的衰微。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项目“江苏省畜牧史研究”(19 WMB037)参考文献:1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地理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 9 9.2 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 7 4.3陈子龙等明经世文编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 6 2.4 郭会房明代官马民牧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 0 13.5申时行,赵用贤纂修大明会典(卷15 1)M明万历重修本.6申时行,赵用贤纂修大明会典(卷15 2)M明万历重修本.7杨时乔马政纪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8李觉斯疏草

32、二卷M清初刻本.9邝播著,石声汉、康成懿校注便民图纂2023年第2 期M北京:农业出版社,19 5 9.10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志畜牧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0.11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 9 1.12 明宪宗实录(卷46)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3明宪宗实录(卷2 7 4)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4【万历】盐城县志M】明万历刻本.15 明武宗实录(卷44)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6【隆庆】长洲县志M明隆庆五年刻本。17【嘉靖】惟扬志M明嘉靖二十一年刻本.18 明太

33、祖实录(卷7 9)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19 多桑著,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M北京:中华书局,19 6 2.2 0 明宪宗实录(卷8 2)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2 1【万历】江都县志M明万历刻本.2 2 雷礼南京太仆寺志M】山东:齐鲁书社,19 9 6.Horse Breeding in the Jiangsu Region during the Ming DynastyYu Wei,Xiao Shenhua,Li Yun,Li Qun(Institute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Nanjing Agricu

34、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5)Abstract: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the reigner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horse politics,andbecause Jiangsu was the capital of the Ming dynasty at that time,so the horse breeding in-dustry in Jiangsu was developed vigorously,and the scale and technology of horse

35、 breedingwere greatly improved.But due to its inherent natur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with thechange of horse breeding policy,the horse breeding industry in Jiangsu inevitably brought aheavy burden to the people at that time.Until the late Ming period,horse breeding in Jiangsu(下转第40 页)48古今农业duc

36、tion practices,which affects the breadth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ints the environmental imprint on the depth of farmland expansion.In the regional expan-sion of land,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alluvial fan zone in the piedmont of Taihang Moun-tain,there are also land use in

37、 the Yellow River flooding are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land in the northern marginal zone.In the deep level of land development,it is mainly theimprovement of saline land and the selection of crop planting.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such as the environment,the land development of the Hebei Pla

38、in during this period showedsignifica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and the overall land expansion was not good.However,the improvement of the land and the planting of crops showed a clear scientific and rationali-ty.By exploring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land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in th

39、eHebei Plain,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two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canbe revealed.Key words:Northern Song Dynasty,Hebei plain,Land develop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Interaction2023年第2 期作者简介庞鸿志(19 9 2 一),男,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史、区域社会史;肖晓凡(19 9 7 一),男,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宋史。(上接第48 页)region

40、 stagnated and collapse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cess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of horse breeding in Jiangsu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and analyzes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this situation.Key words:Ming Dynasty,Jiangsu region,Horse breeding industry作者简介余玮(19 9 6 一),女,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史;肖

41、慎华(19 6 3一),男,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李云(19 9 9),女,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史;李群(19 6 0),男,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史。(上接第6 9 页)local commodity economy,but also promotes the exchanges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groups,and enhanc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outhwest frontier and the Central Plains,and contains important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s.Key words:Qing Dynasty,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Guizhou,Tea market,Com-modity economy作者简介刘子星(19 9 9 一),男,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南方民族与历史文化、茶史。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