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821550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一、 德育的含义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和培育,使他们养成所期望的品德,即对受教育者在心

2、理上施加有目的有系统的意化作用。其内涵应包括人们的政治态度、世界观以及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品质等。而学校体育教学的德育教育是指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教育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思想的完美发展,使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学校体育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教育活动,在实施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育体、育心,更要把育人贯穿于教学始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因此,在学校体育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非常重要位置。二、 现代高中学生德育误区1、现今教育中存在“重智轻

3、德”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德育被智育或其他的功利性强的教育所替代。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人事制度及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升入大学被看作是唯一的成才之道,而升学又取决于分数的高低。这就使得大多数老师、家长把对孩子的知识教育放在首位,往往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德育的过程中忽视知情结合、德智同行,或是严重出现偏颇,片面追逐智育开发。2、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带着学生弄虚作假;为了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能上好大学,竟然另造档案凡此种种,在不少学校都可见到。教育者也许习以为常,却没有意识到,假作真时真亦假。狼没来时喊“狼来了”,当狼真的来了时,真话就成了假话。什么远大的理想,什么无私奉献,什么模范榜样,谁还会相信!“人而

4、无信,不知其可也。”孩子们诚信的大厦在大人的谎言中动摇、坍塌!3、在师长们的过度地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又缺乏对真正的学习与生活意义的理解,面对严酷的升学压力和现实的生存竞争,滋长着各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念和不良行为。其中还有一些人,甚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以至于不假思索地毁灭自己,伤害别人。4、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心理上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父母的溺爱及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导致自我意识强,懒惰、自私的性格。他们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意志薄弱,纪律观念、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钻研精神,容易受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这都给学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三、中学

5、体育教学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的特点1直接参与性直接参与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例如,跳箱、跳马、跨栏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艺术体操和各种健美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各种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作为体育教师要避免“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直接参与性和各种体育运动内在育人作用,并善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方式,寓育人于体育运动之中。但是,特别指出的是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变化,恰当的对学生进行说服

6、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是必要的。但是要强调育人于运动之中的同时,把握时机,配合恰当的“说教”使其相得益彰,才能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2动态性动态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这是由学校体育教书育人的直接参与性所决定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师里听讲,而是在运动场馆中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因此,使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并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如天气、场地、车辆)的干扰和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于是,便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

7、供了机会,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机会”,因势利导,教书育人。 3身心合一性身心合一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是在运动生理负荷和运动心理负荷同时作用下才得以实现的。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运动心理负荷。这是由于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运动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完美发展,就必须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运动心理负荷。两者同步发生,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体育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运动生理负荷将伴随不同运动心理负荷的特点和发展心理素质与个性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身体练习,

8、合理安排运动生理,心理负荷,以便在使学生健身和学习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取得理想的育心效果。 4社会性社会性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是在学生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所谓特定的“社会”是对体育运动而言。因为,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要根据一定的体育需要担任的某种角色(从事某种职业或工作),承担某种职责与义务,且要按照各种社会道德准则,进行和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所以人们把体育运动看作特定的“社会”或“社会的缩影”、“小社会”。体育运动的这一社会学特征表明,学生在从事各种体育运动时按照一定规则与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和履行某种职责和义务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社

9、会角色学习或个体社会化过程。因此,在学校体育中,应根据其教书育人的这一社会性特点,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社会学的育人作用。四、 体育教学中进行的德育教育功能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长期以来的强制式、命令式、灌输式的德育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新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寻求一条新的高中生道德培养途径,探索出新的德育模式。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1.1规范课堂常规。提出本学期体育教学任务、要求、教学内容、考核项目与标准,宣布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上课的常规要求等。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以激发

10、他们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上好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常规内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种种常规。这些常规内容和讲文明礼貌、讲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安全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的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班风班貌。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里,更有助于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1.2强化常规细节。细节部分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道德水平。例如安排学生到器材室借器材,有的学生进入体育器材室无视管理员的存在,连个招呼不打就直接动手拿器材,显得非常没礼貌,有些学生可能认为管理员反正不是任课老师,内心深处不够重视。教师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

11、育,及时纠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2、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2.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例如通过中长跑教材,进行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教育;通过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等,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舞蹈、韵律操教材教育,进行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教育;在进行队列练习时,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行动一致、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品质;在游戏中培养诚实守信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在耐久跑练习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在投掷学中注意培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体操中的单

12、双杠,支撑跳跃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精神,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2场地器材根据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地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集体注意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再如在体育课不爱惜体育器材,把篮球、排球当足球踢,下课后乒乓球拍、羽毛球拍随地一扔等现象,这时就要及时抓住好的或坏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从这些看似小事的事情入手,让学生克服这些自私的思

13、想,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集体观念。2.3教学方法高中学生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诚心、热心和耐心,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多表扬、少批评,要真诚和恳切地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诚实、谦虚、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行习惯。2.4重视身教德育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真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教育者自己都不能做到的决不要求学生去做。“真诚只有用真诚来唤起,信念只能靠信念来铸造。”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也严以律己。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知识水平。教师在言行,仪表,风度都起好表

14、率作用,教师作风不散漫行为不可粗俗,教师的言教是一种动员与号召,身教则是吸引学生响应教师严格要求的无声命令。教师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带领学生去完成身体锻炼任务,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在寒冬,教师迎着寒风,精神抖擞的带领学生锻炼身体,在酷暑教师顶着烈日,汗流浃背的完成示范动作。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随时随地在感召,教育学生。3、体育竞赛中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体育比赛加深学生对规则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任何体育比赛都是通过规则约束的,在组织教学比赛时教师要严格执法,让学生认识到犯规就是失去一次得分机会,犯规就是造成被罚下,就此提出遵守纪律的重要性,不遵守或是违反纪律的人将

15、会受到惩罚,从而让学生领悟到纪律的重要性。在体育竞赛活动中,任何一个成员无论他在竞赛中充当什么角色,当他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为争取集体荣誉做出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时,他就能充分体验到内心的愉快和满足,他所承担的义务和自己内心的需要结合起来。在竞赛中有主力队员,有替补队员,还有对内的工作人员以及呐喊助威的啦啦队队员,他们都在为集体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把握住为集体争荣誉这一点,培养学生热爱组织、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并深入到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是体育教师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在体育活动中大力弘扬相互尊重、互教互学、团结协作、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总之,体育课是将智慧、体质

16、、意志和道德品质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我们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珍惜我们这块德育阵地,持之有恒地将体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我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责。参考文献【1】.陈秀华.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五性J. 中国学校体育,1998,2 【2】王道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戴桂琴,体育教学与学生人格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4】李迎春,刘坚;谈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体育科学研究;2004年02期【5】.段炳容.浅谈小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 J.中国学校体育,2000,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