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潜心回文,品读语言南通市通州区横港学校(小学部) 王燕霞月光曲文字优美,内涵丰富。它那生动的故事情节、善良的人物形象、真挚的情感抒发,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这些恰恰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传递出的。所以教学这篇文章,张老师带领学生潜心回文,品味语言文字,从而引导学生走进美的文学殿堂。提到语言文字的教学,老师们一定能够各显奇招,方法也是层出不穷。但我们并不能为方法而教,而应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发掘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语言文字是富有魅力的,但更应该引导学生规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样,语文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
2、言基础,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永恒魅力。个人觉得,张老师在教学月光曲时,对于学生语言的规范性使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其中有不少值得借鉴。一、词语的运用1、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规范使用课文中的词语。讨论贝多芬是如何一步一步创作出月光曲的时候,学生回答时,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成了“磕磕巴巴”的钢琴声,老师听出了问题,让其他学生帮助一起纠正,从而让学生懂得恰当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更得体。2、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的词语。如:教学“幽静”一词,学生朗读文章有关句子,老师点出“幽静”一词,然后再让学生读出“幽静”的意境。还有:学生在讨论从兄妹俩的谈话中读出了什么?有一位女生说:“我读出了妹妹特别渴
3、望有一张音乐会的入场券。”老师点出“渴望”一词用得很准确,并引导学生思考:从哪儿读出了妹妹的渴望之情?从那一句“那有多好啊!”感受到女孩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学生通过这一富有浓厚感情的句子,体会了人物情感,深刻理解了“渴望”一次的含义。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习第六段时,老师紧抓学生的问题;盲姑娘从没见过贝多芬,从没听过贝多芬的曲子,怎么刚弹完就一下子知道是贝多芬呢?通过朗读课文内容学生进一步思考,知道是因为贝多芬弹得流畅有激情,老师顺势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哪个词体现了流畅?这样,学生就能一下子找出“纯熟”一词。如果说,词语的理解停留在字面上,那种理解是不会深入的,学生对人物感情的把握
4、也不会深刻。张老师对“纯熟”一词的教学,并没有就此搁下,而是进一步理解:为什么弹得这样纯熟?学生由此懂得:是因为贝多芬在乐曲中倾注了很深的感情。二、句子的表达如果说词语的规范教学是零星的穿插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之中,是张老师灵活运用教学技巧的结果,那么学生语句的规范表达,则更多的是老师精心设计编排的体现。教学本课伊始,张老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显然,如果这时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圆其说,学生一定会说得五花八门,并且重复啰嗦不得要领。为避免这种情况,老师利用填空的方式,自然地渗入文章六要素,从而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说起来简练得多。再如:背诵课文时,老师同样运用填空的方式,突出重要语句,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背诵,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