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客家共同历史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探讨——以两岸“客家方言共同体”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206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家共同历史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探讨——以两岸“客家方言共同体”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客家共同历史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探讨——以两岸“客家方言共同体”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客家共同历史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探讨——以两岸“客家方言共同体”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闽粤各个方言族群大规模迁台历史当在明郑时期,海峡两岸各方言族群文化(客家、闽南)都能彼此相互沟通无碍,有着一衣带水的紧密关系。若能避开台湾岛内部份狭隘人士的刻意人为障碍,加强两岸历史与文化的融合,同时加强两岸各个“方言共同体”的共同历史文化论述,必能促使两岸更加融合,为中华民族历史关系论述与现实文化建设更添新色。本文以两岸共同的“客家方言共同体”之历史文化为例说明,相信以“方言共同体”为基本文化载体来加强两岸客家交流合作,更能促进两岸关系和谐发展,此外也能对两岸相同方言区的乡村融合发展工作的推动,以及打破“台湾共同体”的“政治谎言”等,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两岸客家;两岸共同体;促进

2、两岸关系;两岸融合建设;方言共同体一、前言2022年适逢“国姓爷”郑成功收复台湾3 6 0 周年,也标志第一次由郑成功有组织地率领大规模汉人 2 移民台湾之始,至今恰满3 6 0 年。长期以来,两岸民众包含汉语方言在内的两岸风俗文化不可能演化到多大差别,绝对还是两岸汉人的各方言都能互相听得懂、与过同样的民俗生活习惯,又都同属一衣带水绵延不可断的紧密关系,绝非台湾本岛内某些企图“以岛论史 3 的狭文、史学派所能妄议与无中生有。台湾目前有所谓“四大族群”之说,分别是指:(一)占台湾省总人口约2 3 0 0 万人中的约657 0%的闽南人,母语方言是源自大陆原乡厦漳泉一带的的闽南语,与厦漳泉的可沟通

3、无碍;(二)约占1 7 2 0%的客家人,母语方言是源自大陆原乡闽粤赣客家大本营的客家话,相对应的客家话腔调在大陆原乡分布县市区仍可沟通无碍(详后论);(三)约2%的台湾少数民族(台湾省习惯称为“台湾原住民族”),依据考古与DNA检测显示其实也是8 0 0 0 1 0 0 0 0 余年前从大陆东南地区的古代百越少数民族迁徙到台湾岛的后裔 ;(四)其余则是1 9 4 9 年前后随蒋介石当局移民、来自大江南北各省的“台湾外省人”。由此可知台湾“四大族群”都与大陆原乡有历史渊源关系,特别是台湾汉人方面尤其紧密,本文则对其中的两岸客家方言族群方面做一探讨。由此观之,台湾并非是岛内某些狭隘人士常鼓吹的“

4、台湾共同体”之类谬论 5 ,而是在海峡两岸之间有不同的“方言族群共同体”分别联系着两岸文化才对,警如有两岸共通的客家方作者简介:张正田(1 9 7 1),男,台湾省苗栗县人,政治学博士,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暨闽台客家研究院副教授。基金项目:2 0 1 8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台湾林爽文事件及清廷褒忠“旌义 历史意义研究”(1 8 XZS015)。83以两岸“客家方言共同体”为例张正田:客家共同历史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探讨言共同体,与两岸闽南方言共同体等。二、明清客家人迁台台湾汉人在郑成功复台的“明郑时期”开始第一批有组织性大规模迁台,又因郑成功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所以郑家水师乃至其率领的

5、迁台移民群,确实是以福建省漳泉闽南籍汉人为主。但郑家麾下大将刘国轩却是同省汀州府长汀县闽西客家人,所以郑家组织的兵、民中仍会有不少客家人,是有组织性的客家移民台湾之始 6 。加之学者也曾考证过,早在“明郑时期”之前其实已有不少客家人移民到台湾 7 。其后到1 6 8 3 年施琅奉康熙之命再次复台后,因两岸统一造成的“利多”,在“清代台湾时期”(1 6 8 3 1 8 9 5)的2 1 2 年间又掀起几波更大的迁台移民热潮。这可见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载:(福建省台湾府)群青浮,盈眸绿绕,盖沃壤也。自入(大清)版图后,人民辐轶、庐舍般繁,俨然成大都会 8。这些“自入(大清)版图后”后的迁台汉人中,理

6、应仍是延续“明郑时期”以闽南人为主要人口优势族群的历史脉络,所以仍以闽南人为最大汉人方言族群;而客家人人数则次之,并在南台湾最接近台湾中央山脉南段的山麓平原处形成历史最早的客家地区“六堆客家地区”,这里的客家人早在康熙末年的“朱一贵事件”(1 7 2 1 1 7 2 2)时已有足够能力自组民团“客家义民军”扮演重要的“平乱”角色 9。又见台案汇录庚集记载:(台湾)多系漳、泉二郡及广东民人在彼居住,而漳、泉两郡民人素有嫌隙,又与广东民人彼此不睦 1 0 。上引文中的“广东民人”即是指台湾客家人,这词汇乃至“粤人”都是清代时期台湾闽南人对台湾客家人的惯称,主要是因为台湾客家人以粤东的居多数而闽西的

7、居少数使然,且当时台湾的这些“广东人“粤人”词汇还可包含闽西汀州客家人在内。又见钦定平定台湾纪略载:以全(台湾)郡而论,漳、泉、广东三处民人居其大半,而福州、汀州、兴化等府民人寄籍者亦多,除郡城、县城及港口、镇、集(外之)各处,俱为五方杂处之区 1 2 。上引文除了见漳、泉、客家三个汉人族群加起来理应居当时台湾汉人之多数外,又可另见福州方言族群与莆田方言族群,至于汀州客家人其实该包含到整个台湾客家人中。不过据笔者所知与陈丽华前引文,台湾福州人与莆田人绝大多数都已被闽南人同化,仅一小部分融入客家,所以今日台湾已不见这两个方言族群。又见台阳笔记载:台地素无土著,皆漳、泉、广(东)三郡之人徙居焉。地

8、分南北,广(东)人实居其南,别以主、客之名,而庄以立(漳泉人呼粤庄日客庄)。此疆彼界,判然吟域。故往往有漳人作乱而泉人攻之者,泉人谋逆而漳人揭之者。若漳、泉合谋不轨,则粤民必倡义以诛之 1 3 。以上三条引文皆可见在清代乾隆时期(1 7 3 6 1 7 9 6),台湾客家移民人数规模已能和漳州、泉州两系闽南人共同为当时台湾三大汉人族群。甚至在清中后期的嘉道咸年间(1 7 1 1 1799),在目前北台湾最大的客家地区“桃竹苗客家地区”中,已逐渐出现苗栗(原称猫狸)等区域大城镇。此可见吴子光台湾纪事载:距尖山五里许日猫里猫(里)为淡(水厅)南一邨镇,人烟稠密,颇具城邑规模,四84闽台文化研究20

9、23年第2 期方骚人游履至者,月无虚日 1 4 。上引文说明约当咸丰年间(1 8 5 0 1 8 6 1)的台湾苗栗(猫狸),已是当时整个“淡水厅南侧”即约当今苗栗县境内的一个区域型客家城镇,非常富饶且人烟稠密,足以吸引“淡南”四方风流雅士涌入这城镇内,盛况可谓“月无虚日”。这或许是日后在光绪1 1 年(1 8 8 5)台湾建省的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决定在“淡南”地区奏设一新县份时,会将新县城定在这里并取名为苗栗县之张本,而苗栗县也是台湾汉人开发两百多年后来第一个客家县份。三、原乡客方言携入台湾:以两岸共通的几个客方言腔调为例(一)台湾客家地区与“客家传统领域乡镇”1.北台湾的“桃竹苗客家地区”“

10、桃竹苗”是指台湾省桃园市、新竹县、新竹市、苗栗县等4 个县级单位,是台湾客家人口最多的客家地区,其中除了新竹市并没有真正历史渊源背景的“客家传统领域乡镇”外 1 5 ,其余三县市都有“客家传统领域乡镇”分布,以下由北而南依序介绍如下:(1)桃园市:全市有1 3 个乡镇级的区,其中西南侧的6 个区是客家乡镇级的区,台湾民间习惯上称之为“南桃园客家地区 1 6 ,有中、杨梅等客家大城镇。又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荣誉主席也是中客家人,他同时也是台湾汀州永定裔客家人。(2)新竹县:全县有1 3 个乡镇与“县辖市”,除了县东侧位于台湾中央山脉高山上的两个“山地乡”是“台湾原住民族”泰雅人分布区之外

11、,其余1 1 个平地乡镇市都是“客家传统领域乡镇”,诚可谓是台湾的客家县之一。(3)苗栗县:全县有1 8 个乡镇“县辖市”,除了沿台湾海峡的沿海4 个镇向为泉州裔闽南镇、与县东侧位于台湾中央山脉高山上的“山地乡”泰安乡是“台湾原住民族”泰雅人分布区等5 个乡镇之外,其余1 3 个包含县城苗栗市在内都是“客家传统领域乡镇”,诚可谓是台湾的客家县之一,也是历史上台湾客家人的第一个县份。又前述的“山地乡”泰安乡的中心村“清安村”其实早已移居很多客家人,这十余年来泰安乡清安村早已经营出“清安客家豆腐观光老街”,假日游客如潮,其实已是非常具客家特色的台湾省观光区之一。2.中台湾的“台湾中部客家地区清代历

12、史上在台湾中部曾有大面积的客家地区分布过,但因台湾闽南文化太过强势所以同化掉不少,如今只剩下台湾省台中市境内靠近台湾中央山脉和雪山山脉山脚下的东势、新社、石冈三个乡镇级的区;以及邻近的南投县国姓乡等四个“客家传统领域乡镇”。又本客家地区其实邻接北部“桃竹苗客家地区”,可谓处于同一个“客家板块”。3.南台湾的“六堆客家地区”:前已谈到台湾省历史最悠久的南台湾“六堆客家地区”,由南到北有以下“客家传统领域乡镇”:今高雄市美浓区(2 0 1 0 年以前为高雄县美浓镇)、屏东县高树乡(以上为“六堆”的“右堆 1 7)、内埔乡(“后堆”)、长治乡、麟洛乡(以上为“前堆”)、竹田乡(“中堆)、万峦乡(“先

13、锋堆”)、新乡、佳冬乡(以上为“左堆”)等乡镇区。4.东台湾的“台湾东部客家地区”:又可称“花东纵谷客家地区”。台湾东部有花莲、台东两县,因为地形上有高箕入云、海拔高达三、四千米的台湾中央山脉和雪山山脉,与人口稠密的台湾西部阻隔,加之古代交通困难,所以东台湾是汉人开垦最晚的地区,以往台湾民间又俗称为“后山”。大约在一百余年前的清85以两岸“客家方言共同体”为例张正田:客家共同历史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探讨同治(1 8 6 2 1 8 7 5)晚期至光绪年间(1 8 7 5 1 9 0 8),在台湾西部已开垦约达2 0 0 年之久的客家与闽南人,才开始在清廷“开山抚番”政策 1 8 支持下陆续前往

14、东台湾(后山)开垦移民。尔后到1 9 4 5年台湾光复后的前十年间,又是另一波由西部迁往东部开垦的大移民潮。也因为历次开垦台湾东部时的客家与闽南的人数比例上都差不多,便造成了今日“台湾东部客家地区”。这个客家地区主要分布在从花莲县城花莲市往南到台东县城台东市之间的“花东纵谷平原”一带,其特色是这里的客家人与闽南人、还有“台湾外省人”以及当地台湾少数民族等台湾“四大族群”彼此杂居,各有自己的小城镇或自然村,人口比例也差不多,谁都不占当地的族群优势。“花东纵谷平原”的“客家传统领域乡镇”由北而南分别有:花莲县吉安乡、寿丰乡、凤林镇、光复乡、瑞穗乡、玉里镇、富里乡;台东县池上乡、关山镇、鹿野乡等,其

15、中以花莲县凤林镇的客家人人数比例最高。(二)台湾各种客家话腔调与地理分布目前台湾省境内客家话的各种腔调,都可与大陆闽粤赣交界地区“客家大本营”内相对应的祖源地客家腔调互通无碍,以下是依台湾省境内各种客家腔调使用人口多寡分别介绍如下:1.四县腔台湾四县腔客家话,可对应到今日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到梅县区东半部的客家腔调,海峡两岸这种客家腔调分布地区的客家话当然可互通无碍。四县腔在台湾省境内尚分为南、北两小腔,但两者差别极其微小绝对可互通无碍。其中“北四县腔”主要通行于北台湾“桃竹苗客家地区”的桃园市“南桃园客家区”的中、平镇、龙潭三个区,与新竹县关西镇,以及苗栗县大部分的客家乡镇;“南四县腔”则通行

16、于南台湾的“六堆客家地区”。此外,“台湾东部客家地区”也通行这种客家腔调。四县腔为台湾各种客家腔调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台湾客家人粗估大约是4 0 0 4 5 0 万人,其中大约3/4 即是使用这种腔调,所以在台湾的大众交通运输工具若是有广播客家话一警如台北“捷运”(地铁),绝大多数就是使用这种腔调客家话广播。2.海陆腔海陆腔客家话是台湾客家人中使用人数第二多的客家腔,主要分布于北台湾“桃竹苗客家地区”的桃园市“南桃园客家区”之杨梅、新屋、观音等三个区;与新竹县境除了关西镇外的其他客家乡镇。海陆腔客家话祖源于今日广东省汕尾市的海丰、陆丰、陆河等三县市的客家腔,所以新竹县这一带在清代开始历史上确实是

17、由“海陆丰客家人”为主的客家先贤们所开垦的客家地区 2 1 。在两岸这种海陆腔客家话的相对应地区,互相用这种方言腔调交流并无障碍。此外,“台湾东部客家地区”也有不少使用这种腔调的客家人。3.大埔腔大埔腔客家话,顾名思义可对应到今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清代大埔县属潮州府辖),主要通行于中台湾“台湾中部客家地区”的台中市东势、石冈、新社三个区与苗栗县南境邻近台中市东势区的苗栗县卓兰镇,以及南投县国姓乡一带。原先在清代历史上台湾中部原有的客家地区,蛮多是由清代广东省潮州府大埔县与饶平县的客家先贤率领同乡客家人所开垦,所以当时中台湾曾存在过很多讲这两类客家腔调的客家地区,但可惜闽南语一直是居台湾人口优

18、势的强势方言,所以逐步同化了许多中台湾历史上原有的客家地区。如清代大埔客家先贤张达京即是开垦台中市东势区西邻的台中市丰原区一带好几个乡镇的开垦大户,所以大埔腔客家话也曾通行过丰原区这一带好几个乡镇过 2 ,但如今张达京家族后代与丰原区这一带乡镇几乎早已改讲闽南语,如今硕果仅存的东势等这四、五个乡镇,其它的都被“福佬化”成“福佬客”的闽南人了。86闽台文化研究2023年第2 期上述三种客家腔是台湾客家人中使用最多的三种腔,基本上不是以县级政区分布就是以乡镇级政区分布;但以下几种客家腔,则大多是在“桃竹苗客家地区”内的客家聚落或家族中还在使用,不过其中有一种只分布在南台湾一个闽南县的若干客家聚落或

19、家族伙房中。4.饶平腔饶平腔客家话,顾名思义可对应到今日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山区的客家乡镇腔调,如今在台湾则“点状分布”于北台湾“桃竹苗客家地区”的一些客家聚落或家族伙房中的族亲内部使用。目前还能讲饶平腔客家话的客家人,通常大多也能讲“桃竹苗客家地区”较通行的四县腔或海陆腔客家话。又如同上述的大埔腔客家话般,饶平腔客家话也曾大面积分布在中台湾过,譬如中台湾的彰化县南境大城镇员林市一带的数乡镇,历史上就是由饶平人张氏等家族率同乡客家人所开垦 2 3 ,且按康熙末编纂的诸罗县志的记载如下:自下加冬(按:今台南市佳冬区一带)至斗六门(按:今云林县城斗六市),客庄、漳泉人相半,稍失之野,然近县故畏法;斗

20、六(门)以北,客庄愈多 2 4 。上引文所谓“斗六(门)以北,客庄愈多”的中台湾,后来到雍正元年(1 7 2 3)时官府决定以斗六门北侧不远处的浊水溪为界切出新设的彰化县后,即属彰化县辖地,即今彰化县南境的员林市一带数乡镇,但如今员林这一带数乡镇早已“闽南语”化成为“福佬客”闽南人了。比如两岸闻名的食品公司“顶新康师傅集团老板魏家,即是出身于这地区的彰化县永靖乡之福建闽西永定客家后裔的“福佬客”,其“来台先祖”当是讲永定腔客家话,来台时理应基于客家同胞情感,选择了中台湾这个“原有客家地区”居住,可惜后来这整片地区都被闽南语“福佬化”了。所以现今饶平腔客家话仅能存在于“桃竹苗客家地区”的若干村里

21、,但也可见台湾客家人对各种方言腔调的社会包容性。5.安腔诏安腔客家话,顾名思义是祖源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是诏安县山区客家乡镇的客家腔调,目前在台湾仅是“点状分布”于南台湾闽南县的云林县西北侧之二仑乡、仑背乡、麦寮乡、西螺镇的一部分村里。又因为南台湾向来都是闽南语强势地区,这些“诏安客”都同时能讲流利的闽南语,因为现实上他们若到乡镇的中心村乃至县城,都还是必须得讲闽南语。目前约近十几年来,当地这数个乡镇已开始意识到要保护这些镇目前加起来仅剩约一万人左右还能讲的诏安腔客家话,以免日后被“福佬化”消失。6.永定腔永定腔客家话,顾名思义祖源自福建省汀州府永定县,是闽西客家人的一种,如今也是“点状分布

22、”于北台湾“桃竹苗客家地区”的一些村里或家族伙房中 2 5 ,且因为这种腔调如今只分布于“桃竹苗客家地区”,会讲这种永定腔的客家人,大多也能同时讲流利的四县腔或海陆腔客家话。其实历史上迁台的闽西客家人相当多,但可惜其中一部分因为迁台时是分布在闽南人地区,随世代交替就逐渐被“福佬化”成为“福佬客”,譬如今日新北市的三芝、石门、泰山、新庄等区的闽西“福佬客”后裔即是 2 6 ;另有一部分则是历史上迁徙至台湾的客家地区,因在台湾客家地区确实是粤东客家人的人数比例较多,使若干台湾闽西客家人随世代交替改讲各种粤东腔客家话,所以今日会讲这种永定腔的台湾客家人正在日渐减少中。7.长乐腔长乐腔客家话祖源自清代

23、广东省嘉应州长乐县,即今梅州市五华县,在目前台湾同样是“点状分布”于北台湾“桃竹苗客家地区”的一些村里或家族伙房中。清代史上的广东长乐县虽属嘉87以两岸“客家方言共同体”为例张正田:客家共同历史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探讨应州管辖,亦同于今日五华县虽仍属梅州市辖,但因长乐(五华)距离梅州市区较远,其客家腔调也颇异于原清代嘉应州境内(即不含大埔、丰顺2 县)的其他客家腔,所以历史上大多数长乐客家人虽迁台时会基于客家乡亲同胞感而选择在“桃竹苗客家地区”居住,但其中一部分至今仍是坚持在自己的聚落或家族伙房中讲自已原乡腔调的长乐腔客家话 2 7 ,不过因为大部分的台湾长乐客家人都生活在“桃竹苗客家地区”,

24、所以几乎都同时能讲流利的四县腔或海陆腔客家话。四、结论:以两岸“客家方言共同体”加强交流促进彼此乡村融合发展无论对海峡东岸还是西岸的长一辈人,都会觉得讲相同的方言特别是相同方言腔调来相互交流情感,其效果会比讲普通话时来得好,特别是在我国汉语方言分布最为复杂的东南地区更是如此。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东南地区的一部分。但汉人开发台湾历史较迟,方言乃至腔调不可能在这短时间内演变太多。又两岸一统状态相互交通无碍的“清代台湾时期”长达2 1 2 年之久,远比现当代的“暂时现状”的时间来得长久,加之“清代台湾时期”也是形塑了“两岸本一家”的历史关键时期,这些都是海峡两岸能够形成各种“方言

25、共同体”的历史与社会文化基础。在大陆东南地区,因汉人从中原南迁至此早已一千多年,所以这里的各种汉语方言经过一千多年的漫长历程,逐渐使方言分布区往往是与当地行政区域的空间分布相互媒合,如莆田话通行于莆田市;闽南话则通行于历史上的漳州府与泉州府辖境 2 8 ;但是台湾却不是如此,岛内的县市界线甚至若干乡镇级政区界线,往往都不能完全吻合当地的方言界线乃至腔调分布的空间界线,这无论在台湾的客家、闽南两方言都是如此。若是以此观之,台湾民间社会实态,根本不是岛上某些狭隘人士刻意炒作的“台湾共同体”,这只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政治谎言”。实则,两岸无论客家、闽南两方言族群乃至其下的各种方言腔调族群,他们对

26、原乡方言乃至腔调的亲切感,都应该比台湾岛上的客、闽之间相互认同感还来得更高(其实台湾“四大族群”间都是准此)。所以本文提出“两岸方言共同体”概念,并认为以此作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之基本载体,加强两岸相同方言乃至相同腔调间的彼此民间交流,以及以此来推动两岸乡村融合发展工作,不但都能事半功倍,同时还能破解所谓的“台湾共同体”的“人为政治言”。注释:11662年2 月6 日(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荷兰驻台湾殖民长官一(FrederickCoyett)向“国姓爷”郑成功签字投降退出台湾,至今年恰好满3 6 0 周年。2其实台湾省还管辖一个离岛县澎湖县(按:金门县与连江县马祖列岛,都属福建省辖,

27、只是现状暂由台湾当局代管),澎湖县位于台湾海峡间,以往向是两岸航海交通锁钥。其实在元代时,澎湖已有汉人移居,元代甚至曾在澎湖设立巡检司,所以台湾汉人实际上应该包含离岛澎湖人才对。但以下为论述主轴之便,文中所指“台湾汉人”皆指台湾本岛上的汉人,以下同。3最早在台湾省内提出此见之文的应当是曹永和:台湾史研究的另一途径:“台湾岛史”概念,台湾史田野研究通讯1 9 9 0 年第1 5 期。4董建辉、徐森艺:“台独 分子“南向认亲”认错了门,历史评论2 0 2 2 年第1 期。陈支平、刘慧钦:本末倒置的台湾“南岛语族”问题研究一一驳“台湾南岛语族原乡论”,台湾历史研究2 0 2 1 年第1 期;范志泉、

28、邓晓华、王传超:语言与基因: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学术月刊2 0 1 8 年第1 0 期。古人类DNA研究:台湾古人与大陆壮侗语人群有紧密的遗传关系,“央广网官方账号”,2 0 2 1 年2 月2 3 日1 1 时3 分,访问网址:https:/ 0 2 2 年1 1 月1 日。88闽台文化研究2023年第2 期5周志怀:“台湾命运共同体”和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对立与对接,闽台关系研究2 0 2 1 年第2 期。钟厚涛:蔡英文“台湾共同体”分裂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影响,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 0 2 0 年第6 期;朱松岭:“台湾共同体”建构的延续:从“太阳花”到“九合一”,台海研究2 0 1 5 年

29、第1 期;林劲:评李登辉的“台湾生命共同体”,台湾研究集刊1 9 9 5 年第3/4 期合集。6张正田:论明郑大将刘国轩的“投国姓”与“降清廷”,两岸客家史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 0 2 1 年。杜香芹:明清时期闽西人入台垦殖及文化展拓,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4 年第2 期。张佑周:刘国轩辅郑治台与闽西客家在台湾的繁衍,两岸关系2 0 0 8 年第7 期。施伟青论刘国轩:台湾研究集刊1 9 8 3 年第2 期。7谢重光:明末清初客家、福佬移民台湾的几个问题,嘉应学院学报2 0 1 2 年第6 期。8(清)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卷二二,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6

30、 2 年,第8 1 0 页。9谢重光:朱一贵事件与台湾客家、福佬关系的演变,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 3 年第2 期;张正田:朱一贵事变之际汀州府客家人对台湾历史贡献,客家与海上丝绸之路,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 0 1 6年,第2 6 8 2 7 4 页;李细珠:清政府对台湾朱一贵事件的反思与善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 期。10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台案汇录庚集卷四,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6 4 年。11张正田:林爽文事件时汉人内部族群关系一以今大台北地区为例,龙岩学院学报2 0 2 2 年第1 期。12(清)乾隆皇帝:钦定平定台湾

31、纪略卷五十,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6 1 年,第8 0 4 8 0 5 页。但此条史料尚未提到位于今南台湾屏东县潮州镇一带的台湾潮州人。相关研究可见洪维晟:1 6 1 8 世纪往来台湾的潮州人群初探,台湾研究集刊2 0 2 0 年第2 期:陈丽华:“消失”的族群?南台湾屏东地区广东福佬人的身分与认同,台湾史研究(台湾)2 0 1 3 年第1 期。不过今日台湾潮州人已被闽南人同化殆尽。13(清)翟灏:台阳笔记,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5 8 年,第3 页。14(清)吴子光:台湾纪事,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5 9 年,第6 0 页。15以下介绍的都是台湾真正具有客

32、家历史文化背景与渊源且目前还通行客家话的客家乡镇级(含“县辖市”“(乡镇级)区”)政区,并非台湾当局近十几年来为了“普选制”的“选票考虑”需要而单方面“制造”的相关公布资料,其“水分”略高并不足取。所以以下称在台湾真正具有客家历史文化背景且还通行客家话的客家乡镇为“客家传统领域乡镇”以区别之。此可见张正田:从1 9 2 6 年台湾汉人籍贯调查资料看“台湾客家传统地域”,客家研究2009年1 2 月,第1 6 5 2 1 0 页。162014年底以前,今桃园市为旧桃园县,此际因全县人口满2 0 0 万升格为市,成为新的桃园市。又因台湾有乡镇级的“县辖市制度”(以往是乡镇人口满1 5 万可改制为“

33、县辖市”,近年来已改为满1 0 万即可),故旧桃园县未全县升格为市之前时的“桃园市”三字,是指旧桃园县城一一桃园县桃园市;2 0 1 4 年底新的桃园市成立后,旧县城改为桃园市桃园区。又台湾的区,都是沿袭自民国时期的乡镇级区,所以举凡台湾的区,都是乡镇级区,并没有大陆地区在2 0 世纪8 0 9 0 年代普遍施行的县级区制度。17但新竹市东区有若干客家聚落,如关东桥、金山面等。18张正田:两岸客家面临城市化浪潮之观察一一以桃园为例供深圳参鉴,三明学院学报2 0 2 1 年第4 期。19今日亦有记入今高雄市杉林区、乃至六龟区(2 0 1 0 年以前为高雄县杉林乡、六龟乡)为“右堆”之一部的说法,

34、但此处暂从(日)松崎仁三郎:鸣呼忠义亭,台湾屏东:屏东县六堆文化研究学会复刻本,2 0 1 1 年版(1 9 3 5 原著)之旧说。20李细珠:从汉“番”隔离到开山抚“番”清代台湾少数民族政策述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 期;赵松林,沈葆桢巡台时期的“开山抚番”政策,武夷学院学报2 0 1 9 年第7 期;黄俊凌、李非凡:准军十三营与清末台湾的海防建设及后山开发,闽台文化研究2 0 1 4 年第3 期;周翔鹤:1 9 世纪后期台湾的山地社会与“开山抚番”,台湾研究集刊2 0 0 6 年第1 期;杨彦杰:清末台湾东部山地的开发一一以同光之际的招垦为例,台湾研究集刊1 9

35、9 6 年第2 期。21冷剑波:清代陆丰籍客家人迁台考,嘉应学院学报2 0 0 9 年第5 期;潘家懿:海陆丰客家话与台湾“海陆客,汕头大学学报2 0 0 0 年第2 期。22刘建林:张达京:台中大平原开拓之先驱,台声2 0 1 4 年第1 2 期;黄富三:岸里社与汉人合作开发清代台湾中部的历史渊源,汉学研究1 9 9 8 年第2 期。23吴正龙:员林地区饶平张姓源流,台湾源流2 0 1 2 年4 月,第4 5 5 6 页。24(清)周钟瑄:诸罗县志,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 9 6 2 年,第1 3 6 1 3 7 页。25张正田:台湾汀州客家后裔文化生态的异同:以淡水鄞山寺附近、桃园十

36、五间村为比较中心,两岸客家史研究,第1 0 0 1 0 6 页;张正田:坚持永定情,不忘祖宗言:桃园十五间村永定胡氏家族语言文化生态,两岸客家史研究,第1 0 7 1 1 2 页。89(责任编辑马睿哲)以两岸“客家方信共同体为例张正田:客家共同历史文化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探讨26周雪香:合作共生与文化整合:清代台湾的闽客族群关系,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2 年第1 期;汪毅夫:台湾的闽南人、客家人和福佬客,闽台缘2 0 2 1 年第2 期;张佑周:北台湾地区闽西客家寻踪,闽台关系研究2 0 2 0 年第2 期;张正田、翁汀辉、徐唯泰:台湾汀州客家人地理分布分析一一以1 9 2 6

37、 年“大台北”和“桃竹苗”两区为例,龙岩学院学报2 0 2 0 年第4 期;张侃、董丽琼:清代台湾北部的汀州客家移民合作垦殖和共有形态论析一一以契约文书等文献为中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0 1 6 年第3 期;张正田:从历史地理变迁看清代新庄之兴衰,嘉应大学应用历史学报(台湾)2 0 1 6 年1 1 月创刊号。27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等编: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 版)汉语方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2 年版,“B-17客家话”图,可知在原来清代嘉应州所辖各个客家县中(即不含大埔、丰顺两县),梅州市五华客家话属于“粤台片”下“龙华小片”客家话的一种,其余则属“粤台片”下“梅惠小

38、片”,所以五华客家话与其他原嘉应州境的各种客家话腔调有所差别。28游汝杰、周振鹤:方言与中国文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 9 8 5 年第3 期;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A Probe into Hakkas Common Historical Cultur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Promoting Cross-strait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Take the Hakka Dia-lect Community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as an E

39、xampleZhang ZhengtianAbstract:It is only about 400 years since Han people from the Chinese mainland migrated to Taiwan.The culturesof dialectal ethnic groups(Hakka and Minnan)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can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Ifwe can avoid the deliberate artificial obstacles of the

40、 narrow-minded villains in Taiwan Island,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of history and cultur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and also strengthen the comm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course ofeach“dialect community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we will be able to promote greater integration,coexistence and

41、common prosperity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adding more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stic culture.Taking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Hakka dialect community on both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tries to

42、 discuss that strengthening cross-strait Hakka communicationand cooperation with the“dialect community as the basic cultural carrier can promote the harmonious and common pros-perity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In addition,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ntegration in the same dialect areasacross the Straits and break the“political lies”of the“Taiwan community.Key words:Hakka across the straits,cross-strait community,promoting cross-strait relations,cross-strait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dialect commun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