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过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尊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的独到之处是独创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创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质疑,对“完美无缺”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对老师的质疑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
2、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 1. 创情设境,培养质疑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课堂上,教师还要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和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直接情景气氛感染,把学生带入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之中,使他们兴趣盎然,愉快地进行学习思考。教师应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授之以渔”,提高质疑水平 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题
3、、课文重点词句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时,我引导学生:“读了这句子,你心中有疑问吗?”本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经老师这一提醒,学生沉思片刻,疑问产生了:抽出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抽出”而不用“长出”? 二、激活想象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某一关节点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定能帮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
4、理解。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象,又通过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引发想象,可在理解课文词句时进行。 三、摆脱求同思想的束缚,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考虑它的两种作用:一方面,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促使产生学习的正迁移;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知道,从个人的内在因素看,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
5、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2、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3、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只习惯给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练习,如看拼音写字词、选词填空、解释词语等等。当然,笔者并不是反对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但如果总是让他们做这样的练习,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化,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空间。我们要充分发挥、研究、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性思维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