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 雕塑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类型颇多,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带着一种神秘走进了学生的课堂。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代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一些有代表性作品,学会鉴赏这些雕塑不同的风格特点,尝试制作简单的雕塑,从而得到审美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本课涉及的两种雕塑的特点,对代表性雕塑作品进行鉴赏。难点:石窟寺雕塑不同的风格,以及其风格的演变。 三、教学设计 鉴于雕塑鉴赏教学在中学生心中略感枯燥,把一些新颖有趣的元素融入课堂,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陵墓雕塑教学中,运用了学生比较喜欢的网络资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把两千多年前的兵马
2、俑与现今的人进行“明星脸”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兵马俑造型各异与手法精致的特点;在宗教雕塑教学中,用展示旅游式图片的方法来让学生逐个欣赏,用地图导入式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各个雕塑景点中去,给学生展示每个雕塑所在的地域,新鲜而直观,使其在轻松的旅游鉴赏中学到知识并得到审美的享受。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研究教材,充分备课;橡皮泥、刮刀、兵马俑小雕塑等工具。学生准备:上课之前,利用网络搜索欣赏雕塑作品,或去博物馆参观、去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展示学习任务 1、导入新课: 展示以下雕塑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别说出图片中的雕塑作品带给他们的感觉。教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觉得
3、雕塑可以带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按照自己的感觉,分别回答出:雕塑可以带给我们:文化、感悟、故事、美。 2、引入本课课题: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二)认真观察 ,发现探索 1、课件展示影片神话视频剪辑,导入第一个陵墓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 教师:相信去参观过秦皇陵兵马俑的人都会被它宏大的气势和逼真的造型所震惊,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兵马俑的模型。(现场分发兵马俑的小模型,学生轮流传着进行观察欣赏)引领学生自主欣赏课本以及课件上中的兵马俑图片,让学生自己体会;经认真观察分析后,展示学习结果: (1)兵马俑的宏大 气势大,数量多,造型真。 (2)兵马俑的精致:(图片) 教师点拨:
4、引领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发现并分析细节的不同之处。兵马俑在制作的时候,由于工匠的和兵马俑官职身份的不同,他们的服饰是各具特色的,即使是发式这样的小细节也很精致。 (3)秦皇陵兵马俑中的“明星脸”:(图片)教师:同学们,大家看一下这些兵马俑都像哪些明星? 学生:引起惊讶的笑声,仔细观察并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拨:兵马俑的造型各异、不是千篇一律的特点,在这几个充满趣味的古今“明星脸”的对比中得到了很好的说明,古代陶俑与当今明星的对比,既引发了同学们的笑声,也雄辩地说明它的特点是各具特色,且很写实。 2、离开秦始皇陵,让我们去看大将军霍去病的陵墓,看他陵墓的雕塑与秦皇陵雕塑有什么不同。 (1)
5、展示老虎的图片和伏虎等图片,通过对比,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霍去病墓雕塑群的特点。(2)展示两张图片,一是兵马俑中的马的形象,一是霍去病墓雕塑的立马。学生分为四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并交流展示。 教师:这两个马在造型上有何不同? 学生:一个是写实的马,一个是写意的马。 教师点拨:结合学生回答总结二者的特点: 秦皇陵兵马俑马 霍去病墓雕塑马 生动写实,精致细腻 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象征手法,大气磅礴利用天然石材因式造型,圆浑天成。展示网络新闻图片:老外跳入兵马俑坑,模仿兵马俑,向学生介绍外国留学生自制“俑衣”跳进俑坑,模仿兵马俑的趣闻,增加学生对兵马俑的印象。 3. 欣赏了为帝王
6、将相建造的陵墓雕塑之后,我们再来欣赏为神灵修造的雕塑。(1)提问学生有关佛教的一些常识,引出宗教雕塑教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关于佛语,大家知道哪一些呢? 学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可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等。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我们通过一些书本和影视剧了解了佛教的一些信息,那么关于佛教的寺庙,它还有着一种独特的形式,即:石窟寺。 (2)用旅游式图片带学生进入到各个石窟寺雕塑中去欣赏。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雕塑对比:运用课件超级链接将两个雕塑的相同部位进行细节的突出、放大,特别是注重眉毛和鼻头的形状特点,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逐步总结出宗教本土化的特点。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分组仔细观察
7、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代表性雕塑作品,认真观察它们的面部五官和衣着的特征。 学生合作讨论:进行细致观察和讨论后,每组推选一个代表说出见解,最后一起进行辩论。 教师总结: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云冈石窟造像的面部特点看起来是直且硬的感觉,而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是圆的鼻头和弯弯的眉毛,衣服的造型也不相同。(图片展示) 云冈石窟(第20窟主佛)、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时间 ,北魏唐代地域山西大同河南洛阳风格带有印度键陀罗造像特征,直眉高鼻, 衣服紧贴身体,袒露右肩。 造像秀丽,鼻如悬胆,眉毛弯曲, 衣服样式宽松不再袒露右肩,具有文士风度。 结论 云冈石窟(北魏)龙门石窟(唐代)佛教造像本土化,世俗
8、化了 图片展示两张印度菩萨的图片,很明显菩萨的相貌是印度人的样子,(学生气氛活跃,觉得很有趣味),这充分的说明了佛教造像存在着本土化的特点。(2)对比:敦煌莫高窟194窟菩萨像,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现代影视剧中的唐代女性扮相。教师:同学们,对比一下三个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都具备了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学生:以胖为美,华丽等。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结论很有道理,不论是佛教造像还是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影视剧中的唐代女性形象,都具备了唐代人的审美特点,即女性以胖为美,丰腴饱满的特点。这也充分说明敦煌莫高窟佛教造像的特点已经开始本土化。(3)图片展示麦积山石窟,顺序由外景石窟造像麦积山菩萨头像与大话西游中
9、菩萨 形象对比。 学生自主与合作讨论:总结二者相似的地方得出结论:麦积山石窟造像清秀而又世俗化。 (三)巩固训练,课程拓展 教师:同学们,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泥巴,捏过泥人吗?我们结合今天的学习,来制作一些写实和象征手法的小雕塑。 把准备好的橡皮泥等制作工具发给四个小组的学生,让学生进行小雕塑自由创作。几分钟后,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课后提升,深化情感与审美 教师:同学们,古代帝王将相陵墓的雕塑,无论秦兵马俑是何等的气势恢宏,生动写实,精致细腻,还是霍去病墓前雕塑如此的大气磅礴,因式造型,圆浑天成,陵墓的主人永远不能亲睹它们的风采!以四大石窟为代表的宗教雕塑,如今神灵不知身在何处,而历代工匠开山凿岩,巧夺天工,却赋予了石头永恒的生命!留给我们的既有悠久的文化,更有无限的感叹和艺术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