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教学微课例一、认识椭圆设计背景与思路:认识椭圆形较其它圆形对幼儿来说难于掌握,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先复习圆形,然后我充分利用电教,以动画片西游记故事导入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对于幼力来说富有吸引力,使整个认识椭圆形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在玩中掌握了椭圆形的特征。认识椭圆形较其它圆形对幼儿来说难于掌握,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先复习圆形,然后我充分利用电教,以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对于幼力来说富有吸引力,使整个认识椭圆形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在玩中掌握了椭圆形的特征。二、教学实录及分析【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
2、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活动准备】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1.认识椭圆形。出示椭圆形,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它是不是圆形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
3、折印不一样长。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二)小组活动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三、认识椭圆形教学活动反思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我给这节活动设置的目标为: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兴趣,我以故事西游记为导入,并进行复习以前所学的圆形图形及圆形图形特征,在实际教学中,当说到圆形时,我问幼儿“
4、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幼儿答圆圆的。然后我就直接引出椭圆形,“椭圆形和圆形是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椭圆形”,之后我希望让幼儿观察比较出圆形和椭圆形的异同点,就在这里的一个知识点,幼儿总是发现不了,就是“椭圆形和圆形一样都是没有角的”为了更好的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我又投放了有角的几何图形,让幼儿通过摸有角的图形,再摸圆形和图形去感知,这样幼儿很容易就发现了。活动后,我进行反思,并听取了各位领导和有经验老师的意见,才恍然大悟,这一知识点,我完全可以用几句话就让幼儿很容易地去发现,比如我可以这样问,“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它有角吗?”然后让幼儿摸一摸,得出没有角后,再让幼儿摸摸椭圆形,这样可能就不需要
5、像我一开始那样花费那么多的时间,但我也觉得我这次的教学中,投放没角的图形,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体验,这样也加深了幼儿的印象。通过本次活动,小朋友获得了以下的经验:1.知道了圆形与椭圆形的区别本次活动我通过圆形与椭圆形的比较入手,让小朋友感知椭圆形的特征。在比较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椭圆形的特征是长短的直径不同。这也是与圆形之间的区别所在。2.通过本次活动让小朋友获得了这样一个意识,那就是任何事情在看到表象的同时,可以通过探究内在的原理来获得实质。因此通过活动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当然这个活动总体上来看,还是有点简单,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1.在辨认图形的环节中,小朋友很容易可以做到。因为以前在日
6、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辨认椭圆形,所以在这一点上,小朋友已经能够轻松地完成辨认。所以,我觉得如果要增加教学活动的难度的话,可以换一种形式,比如在一副由图形组合的画中,让幼儿找出有几个椭圆形,椭圆形可以多一些,在颜色、组合方式上也可以有变化,以增加它辨认的难度。这样可能对孩子更有考验。2.可以增加一个环节,就是让幼儿辨别一个图形到底是圆形还是椭圆形(这个图形从肉眼上不能看出来)。这种辨认操作会很有趣,因为只要通过折叠就能辨认出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探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渗透给幼儿,能够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能扩展他们的思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然这样的环节需要根据幼儿已经具有的经验水平来设置。本次活动中还是体现出自己教学语言的组织上存在着不足之处,不够精炼,还不能为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问题,及用简单、关键的问题、话语去引导幼儿。以后将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当然活动还存在不足就是在评价环节中,我只展示了作业情况好的作业,如果能够把正确的及不正确的都展示出来,可能能够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