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石质对《石门颂》风格特征的影响_彭秀.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81485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质对《石门颂》风格特征的影响_彭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石质对《石门颂》风格特征的影响_彭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石质对《石门颂》风格特征的影响_彭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01艺术论坛摩崖石刻 石门颂 ,全称为 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它纵 261 厘米,横 205 厘米,在公元148 年即东汉建和二年凿刻于古褒斜道的南端,也就是现在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之上,内容是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修褒斜道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石门颂 为历代书家所重视与喜爱:线条遒劲沉着,结字体势舒展瘦劲,飘逸自然,妙趣横生。有人评价:“读懂 石门颂 ,才算读懂中国书法!”其实抛开书法艺术不谈,在当时工具简陋的年代,工匠能够在坚硬的岩石上刻字,已属奇迹。一、凿刻 石门颂 的石质2005 年几位研究石门古栈道的专家学者在古石门用古人的方法开凿石洞。他们用

2、钢钎打在岩石表面,十几下以后,表面上还依然只是一个白点。石门考古专家郭荣章介绍:“这里的石头石英含量很大,这个白的,几乎是纯石英,石英的硬度在石头里是最硬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陆地表面 75%的岩石是沉积岩。沉积岩是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然后固结形成的岩石,石质一般比较“软弱”。石英岩属于变质岩,是由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矿物粒度很少大于 0.2 毫米,具有齿状交生结构,如:石英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或者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状的石英穿插生长在钾长石中。石英一般不含副矿物,摩氏硬度达到 7 级,而钢刀才 5.5 级。铁器在我国古代艺术发展中起着很

3、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炒钢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石匠们攻克岩石的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石刻出现多种形式。其中摩崖石刻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作为载体进行刻文记事。人们往往采用一些质地较硬的岩石进行凿刻,让刻痕更加清晰细腻,保存更加完整长久。假如没有锋利结实的钢铁工具,这种文字镌刻很难做到。根据 岩石的物理性质与分类方法 1,分析各类岩石的主要特征,可知石英岩属于硬质岩石,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浸水后无反应。石英岩石的特点除了上述之外,还有质地较脆,弯曲强度不好,容易断裂。即岩石受外力破坏时对压裂作业反应敏感,容易形成复杂的网状裂缝;岩石在弯曲负荷作用下易破裂。二、石门颂 风格特征 石门颂 是由篆而隶

4、嬗变的佳作。其字以隶为体,篆草为用,奇而不俗,雅而不媚,展现出的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点画采用篆法,线条圆起圆收,粗细差异不大,中段主要是中锋行笔,涩行推进,即使是波磔提按幅度也不大。线条虽细但挺劲如铁杆虬枝,点画形态恣肆放纵,好似随意凿刻,但线条却有立体感、节奏感、运动感,并显凝重,似精心为之。如此反差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其笔势能纵能收,控制有度,令人回味无穷。字形多扁方,体态横向打开,主笔更是肆意,左右舒展,用线极尽波动荡漾。结字疏朗宽松,大小随字的结构特点确定,完全不似当时高度成熟的隶字,为求章法更加庄重整饬,约束点画随结字形态自然伸展。石门颂 字随石势,自然舒展,和崖壁浑然一体,行笔纵横

5、驰骋,得心应手。许多字的结体模仿简犊小字,不过点画的放肆曲伸错落,使结体出现新的体势,字里行间别具趣味。石门颂 章法纵成行而横无列,不得不佩服书写者把握整体的能力,石质对 石门颂 风格特征的影响彭秀摘要:石门颂 是汉隶中的佳作精品,极具书法研究价值。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离不开岩石品质的成全。石门颂 凿刻于坚硬的石英岩上,凿刻难度之大影响到字体的设计、线条的特点、特殊笔法的使用、体势的安排等。诸多的创作元素造就了 石门颂 篆法隶体草意的艺术形式,使其形成沉稳劲健、疏朗大气、洒脱自然的风格特征。关键词:石质;石门颂;风格特征;篆法隶体草意92023.01艺术论坛“从宏观上观照全局、经营位置,下字乘上字

6、之势。追求结体的变化和气韵的连贯,左行与右行相响应,保持整篇气势融为一体。”2书者巧妙运用点画大小、长短、疏密等因素,灵活布白、巧妙安排,获得自然天成的效果。三、石质对凿刻造成的影响(一)隶体篆法的字体设计石鼓文是传世最早的石刻性文字,凿刻于流水侵蚀后表面光滑的石头上。凿刻载体沉积岩硬度小,刊刻难度低,书丹者直接采用当时的官方书体金文,工匠使用稍尖锐的工具便可完成刻石任务。真正开刻石之风的是秦始皇时期。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后,巡行各地发布召令,刻石纪功,颂秦德,明秦意。如 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 等用小篆镌刻。当时山东一带是中国制铁中心,凿刻工具相对先进,凿刻技术相对成熟,那里的岩石多是沉积岩,岩

7、性软弱,可以镌刻“婉而通”的小篆,彰显皇家威严。西汉时期统治者主张清静养民政策,石刻不多,且体制短小,刻写随意,字体多篆隶杂糅,为方便记事而简单刻画。到了东汉,由于官府刻石记功颂德蔚然成风,碑碣云起。石门石刻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 凿刻于石门外壁,通高 270 厘米,宽 220 厘米,笔画的粗细、长短、走向及字的大小因自然石势而变化多端,没有隶书的波磔,结字宽阔舒朗方古,线条细劲凝练,笔法较为简单。字形大都宽扁,四角撑满,字内空间大于字外空间,天真朴拙而很有气势。有人称它刻于“被页岩”。“被页岩”比较容易片状脱落。在石门石刻,很怕会刻裂刻爆,只能往大气里追求文字的完整和效果,整体感和左右关系变得

8、重要起来。人们更多地看到文字结构间架的搭配及行与行之间的协调,忽视了刀痕对毛笔笔锋的细腻刻画3。从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 瘦劲的单刀线条和简单的笔法来看,工匠镌刻吃力,凿刻岩石应该和 石门颂 同属石英岩,只是它受外力风化侵蚀程度更严重,坚硬程度稍弱。石门颂 出现于东汉中晚期,这时期隶书完全成熟,铭石书发展整体趋势走向程式化,即加强笔画头尾的蚕头燕尾装饰的倾向,如刻于东汉阳嘉二年(133 年)的 阳嘉残碑,稍晚的 礼器碑 曹全碑 等。石门颂 的点画表现形式却是对于隶书装饰化的减弱,洗净繁冗,不同于时风。石门颂 字体设计上点画采用篆法,线条细劲,粗细基本均匀,少有装饰成分;在结构上又采用隶书的结字方

9、式,改弧为直,化圆为方。这种设计极大地减轻工匠的凿刻难度。与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 不同的是,石门颂 没有采用满章法,而是山野气息浓重,通过加大字距行距,缩小字内空间,提高了文字辨识度,进一步减轻了工匠的工作量。(二)恣肆瘦劲的线条虽然在东汉炼铁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切割技术毕竟有限,当时的工匠能够挑战凿刻硬度很高的岩石,实属勇气可嘉。他们选择的凿子,刃面较窄。根据物理学,压力相等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会越大。也就是说相同的力量,刃面窄的凿子对岩石的压强大,有利于集中力量扎入岩石进行凿刻。石门颂 的线条虽细,却显示出强劲地向石面深钻的力量感。在岩石坚硬、踩在架子上不好使力、工具硬度有限等

10、情况下,工匠需要用凿刃在岩中寻找稍微容易凿开的位置,避开和石英硬碰硬或者石面凸起的地方。因此,在不影响字形的大前提下,线条会出现一些方向变化。在凿刻难度较大的地方,需调整凿子刃面的斜度,进一步减少受力面,这会导致线条出现轻微的粗细变化。线条变化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锤打岩石震手,工匠需不断调整凿子受力方向;工匠有节奏敲打着凿子前行,使得线条出现律动。上述诸多可能性造就线条的恣肆放纵。岩石强大的阻力与凿子猛烈的冲力化作千钧笔力,让线条把力量全部包裹住,行径蜿蜒,破石而溢出,极富精劲的美感。故张祖翼认为:“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4由于凿刻困难,石门颂 用单刀一次凿刻完成

11、,不再复刀。(三)浑然天成的笔法“石门颂 中的笔画起于势而不得不书,止于势竭而不得不止。这种充分表达运势的笔画不但是书写者高超的书丹结果,也同样有刻工在刊刻时候的自然发挥。”5 石门颂 起笔藏锋,因岩石质地致密,须酝酿全身力量蓄势发力。而收笔回锋的意犹未尽,包括波磔蕴藏的万千变化及内在波澜的效果,何尝没有石英岩回弹的功劳?岩石的硬度造成 石门颂 几乎必须笔笔中锋,即便是末尾的波磔,凿子也不停留、不出锋,不撤力、不收势,仿佛一条线从头到尾一气呵成,不断施加相同的压力向前方艰难行进。石门颂 中出现一般隶书石刻中所没有的垂笔。102023.01艺术论坛文中的“命”“升”“诵”竖画明显拉长,尤其是“命

12、”,竖画拉长到两三字的长度。有人认为这样处理是为了避开石裂,但石裂的地方不止这几处。也有人认为:“石门颂 中命 升 诵等字垂笔的形成,一方面与东汉儒学谶纬化的思想有着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从书法发展史的角度上来看,也是东汉继承前代古隶及其前代草书影响的结果。”6这些垂笔既符合许多汉简书写现象,又似情感迸发的神来之笔。笔者认为,由于当时凿刻条件的限制,工匠横画使力顺手,竖向不好用力。因为从刻痕来看,文字普遍横重竖轻,也可能是先刻横画,后凿竖画,怕岩面脆裂而竖向用力有所顾忌。如果说 石门颂 垂笔奇,断笔则更奇。按理说,石刻文字笔画搭接更省力。但 石门颂 却相反,笔画之间不刻意搭接,在粗糙的岩石上刻字

13、做不到精美,线条又细,笔画和笔画未对上,凿刻者还不介意是否完全接好,能省则省,不去补刀。石英岩质地脆,弯曲硬度不好,笔画少接触,能降低刻坏字的概率。在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 上就出现岩面成片碎掉的情况(图 1)。然而众多的断笔不仅没有造成字的零散,反而打破全部点画连接表现的沉闷,更显灵动飘逸。清杨守敬曾评 石门颂 云:“六朝疏秀,皆从此出。”(四)开张平稳的体态 石门颂 点画细节极尽变化,但字形欹侧变化中透露出雅正之韵,兼具宽博舒朗和开张恣肆之美,在成熟汉隶中独树一帜。凿刻 石门颂 的岩面在石门内壁,呈凹槽形,加上表面高低不平,字形会产生视觉变形。依着岩面的起伏作点画的权变安排,置之险地而后生,

14、反得意想不到之效果。其实不仅需要书丹者根据多年书法经验对字形体态进行一些艺术改变,还需要工匠考虑凿刻难度,如石钉、凹凸、手感等。书写上石的情况复杂,凿刻时书者或工匠仍需不断调整字形,让文字重心保持平衡,充满美感。调整的方式常常通过重心的位移、部件的摇摆腾挪、字内空间的营造及点画的伸张。如 石门颂 的走之底部件,末尾有明显下行然后上翘的动作,用延长笔画来代替燕尾的装饰,在含有篆书古意形态的同时,保持典型的隶书点画神韵。更重要的是可以动态调整字形,带草意,在视觉上保持平稳美观。如果说细劲的点画还不足以营造磅礴大气之势,那么恣肆开张的体态足以弥补这一瑕疵。先人在技术条件落后的背景下,硬是在石英岩上凿

15、响时代的最强音,留下书法艺术瑰宝 石门颂 。物质决定意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弱,工具材料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就越大。希望艺术创作者在学习过程不要忽视工具材料对创作的影响。参考文献:1李兴山,从培昱.岩石的物理性质与分类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9):85-86.2赵乾坤.石门颂 技法解析J.书法,2022(9):132-134.3谢芳琳.“石门十三品”说略J.文史杂志,2009(2):32-36.4倪文东.雄厚恣放的 石门颂 J.江苏教育,2019(61):14.5王刚.石门颂 线条探究与转化J.书法赏评,2021(1):2-6.6沈雨瑄.汉隶石刻 石门颂 的艺术特征与审美价值J.艺海,2017(11):86-87.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图 1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 岩面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