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方法要改进。教师要胜任教学,首要条件是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基础、扎实的功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然而,教师的“一桶水”要变成学生的“一杯水”,还有个如何倒水的问题。即使倒水得法,能注满学生的“一杯水”,那还不能够算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因为光靠教师倒的“一杯水”,不能管学生一辈子“吃用”。学生所需要的“水”,量越来越大,质越来越高,哪怕教师具有清澈见底的“一池水”,也无济于世。试想,在短短几年的学习时间里,哪能“注”得许多?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倒水”的同时,要处处留心“开源”,开学生“认识之源”、“领悟之源”、“探索之源”,源头
2、一旦开通,知识的清泉便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心田。一旦他们离开老师仍然能够长饮百川,汇成江河,像清风明月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启发激疑”应该作为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的重要指导思想。“启发”与“激疑”是不可分的。启发的目的在于激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而紧张的状态。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不仅要博学之,而且要慎思之”。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导火线。善教者要善于巧妙设计“问题的引入”,用新鲜有趣的构思,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燃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其欲罢不能,非探求个水落石出不可。比如: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在教学内容上喜欢对教师讲难度大,“过瘾”的东西;在进度上,喜欢跳跃式,不喜欢渐进式;对待课外作业喜欢做难题,不喜欢做模仿题、套公式的题;质疑时,喜欢教师指点迷津,介绍参考书,而不喜欢直接得到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就会学得深、记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