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资委年度经济工作总结 今年,市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十大举措”决策部署,着力增强国资监管能力,引导提升企业运营效益,助推政府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全年任务,为我市“赶超发展、再创辉煌”作出积极贡献。 (一)国资公司规模实力迅速增长,国有投融资平台作用有效发挥。一年来,我委通过完善投融资管理制度,加强投融资人才引进,指导培育新的融资渠道等举措,引导帮助国企全力完成投融资任务。截至今年底,我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13家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量达到1358.28亿元,同比增长23.8%;所有者权益651.83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资产超百亿的国资公
2、司已达6家,市城投集团超过320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0.28亿元,同比增长20.1%;累计实际完成投资316.30亿元,占市本级政府性投资一半以上;实际完成融资356.39亿元,其中企业债、股权票据等非银行贷款融资比例占52.46%,国资公司已成为政府性项目建设投融资主平台。 (二)全面开展制度修编,打造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升级版。全面开展原“1+11+8”制度体系修编。原温委办发201187号文件共有11项制度,本次新增了6项、修订了4项、4项保持不变,修订后制度增加到14项,共4万7千余字。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同时,与之配套的国资委发“8+3”监管制度,以及55项办事流程也
3、已全部修订、编制完成并印发,国资监管将更加规范。 (三)研究二级企业分类管理制度,规范提升国资公司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划转中介机构及设计监理类企业重组规范,全部完成设计集团挂牌前期工作。创新出台二级企业“1+3”分类管理文件,指导国企按投资建设、资产运营和生产经营3种类型对所属企业分类管理。出台市属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两套工作规程,董事会、监事会的决策制衡机制初步形成。积极探索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第一家市级国企集团由国有独资向多个国有股东的改造,引进省金控集团入股温州金投集团。 (四)打造国企党建人才保障工程,招才引智等工作成效显著。组织开展国资系统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完成
4、14家市级国企党政校规范化建设,举办今年国资国企文化月活动,近5000人次干部职工参与。与北大、浙大等名校合作举办了6期培训班,参训379人。组织国企组团赴多个城市的“985”、“211”大学招聘,反响良好。 (五)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积极为国资公司搭建项目平台。出台国企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引导建立国资系统招商引资项目库,组织国企先后赴北京、杭州与央企、省企对接;牵头组织国企参加“世界温州人大会”、“世界浙商大会”,“今年浙江*台湾合作周”等推介活动,项目被省国资委列入重点推介名单。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4个,其中内资19个,外资5个,到位资金分别为12.6亿元与980万美元。 (六)
5、围绕分类考核要求完善业绩考核制度,有效发挥引导激励作用。结合国资公司定位和方向的转变,首次引入分类考核办法,13家国资公司分别按投资类(4家)、经营公益类(9家)两大类别考核。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同升降”落实机制,根据2012年度考核结果,6家业绩考核为a级的企业有关人员薪酬增发原水平5%;5家b级国企持平;1家c级与1家d级国企分别下降5%与8%,业绩考核结果有效导传递到国企基层。 (七)完成市属企业国有产权三级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产权管理全覆盖。提前完成包括县市区在内的全市886户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基本信息重新录入工作,摸清全市国资家底,建立起企业国有产权“产权树”结构体系,并完成新系统试运行,
6、实现市属企业国有产权的三级管理,实时把握企业经济行为和股权流动情况,实现产权管理全覆盖,走在全省前列。 (八)实施国企采购阳光工程,为国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优化全国首创的“国有企业采购管理”,通过完善采购信息平台建设、规范审批程序和工作流程,严格自行采购行为等,不断增强国企采购透明度,全年共审查完成采购项目、采购方式55项,节约资金2842万元。 (九)扎实开展三大专项检查,规范市属国有企业廉洁从业行为。针对14家市属国有企业落实国企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利益冲突回避制度”以及“资产租赁管理制度”的情况,组织开展三大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三方面问题督促相关企业提出五方面整改措施,有效企业规范廉洁从业行为。 (十)建设国资监管信息化云平台,提升国资管理信息化水平。借助网络技术,建设覆盖各国资公司的“国资监管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资产、财务、人事、廉政等全部信息纳入联网监督与实时管控,系统已于今年底试运行,并成为我市电子政务管理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