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程思政对提高大学生商业道德感知的实验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8921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思政对提高大学生商业道德感知的实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程思政对提高大学生商业道德感知的实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程思政对提高大学生商业道德感知的实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9 教育管理与德育工作课程思政对提高大学生商业道德感知的实验研究周引航黄铿(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摘 要】本研究旨在对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效果进行评估。本研究选取某高职院校大一年级100名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进行一学期的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教学实验,观察学生经过“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育之后,商业道德感知是否有所提升。本研究将两个“人力资源管理”平行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普通的专业课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商业道德感知有了显著提高。说明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商业道德感知、落

2、实“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念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着重要作用。【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商业道德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手段。在长期以来的教育中,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严重脱节,部分院校没有处理好“育才”和“育德”的关系,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全过程培养1。为了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教师必须推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深度结合,在专业教育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应当有着“理一分殊”式的效果,即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核心道理,在融入不同专业课程中,又必须分别体现出不同的专业逻辑和特色。例如,在商学院课程思政教育中,不仅需要讲授传统

3、思政元素中的个人品德和家国情怀等,更应该结合学生毕业后普遍遇到的商业情境,结合专业课程强调商业道德。商业道德包含一系列行为规范和准则,用以指导企业开展商业贸易活动,为企业的道德伦理决策提供帮助。商业道德是道德标准和原则在商业环境中的运用,也即探究商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本质上是研究伦理道德和商业活动之间的关系。课程思政与商业道德在价值引领上高度契合。课程思政本身蕴含着特定的道德伦理内容,因此课程思政与商业道德可以互融互通,本质上都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将商业道德作为一种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念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也有助于学生在

4、未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更加注重提升企业员工和公司的商业道德水平。现有的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大多注重理论探讨。例如,在内涵上讨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念、立体多元的结构和显隐结合的方法。在特点上讨论课程思政寓德于课、人文立课、价值引领等特征,以及对课程思政如何与专业课融合、如何发挥教师纽带作用和协同育人机制等难点进行研究2。有的学者关注课程思政融入具体专业课程的教学策略及实施路径,提出将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修养和商业道德准则融入专业课教育,以及打造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3。也有学者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如探讨OBE理念下的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建设,强调学生中心、成果导向、能

5、力本位,以情境教学为切入点,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4。但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层面,少有学者利用教学实验的方法,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模式进行德育效果的定量评估。因此,本研究尝试将课程思政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课,并利用前后对比实验探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是否能提升学生的商业道德感知水平。基金项目: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创新强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NY-2019CQ2KC-30)。170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年第3期1研究方法为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商业道德感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设计。选取两个平行教学班,随机指定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这两个班级中分别采用课程思政

6、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学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运用商业道德感知量表(PRESOR)在期初和期末分别进行前后测量,以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商业道德感知水平是否有显著作用。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广东某高职院校2020级大一下学期的两个“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平行班为研究对象,随机指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班学生共100人,平均年龄19周岁,其中对照组共47人,男生26人,女生21人;实验组共53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44人。学生都接受一个学期共64课时的教学,使用相同的教材和身处同样的教室环境。在教学实验开始前,对两组学生的商业道德感知进行前测,数据显示两组学生的商业道德感知得

7、分相近,平均分分别为3.55分和3.59分。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组学生的分数均值无显著差异(P0.48),说明两个组的学生同质性较好。两组皆由同一个教师承担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使用同样的教材,处于同样的教学环境。因此,两组的实验环境和初始水平相似,具备开展教学实验的基本条件。1.2研究工具为衡量学生的商业道德感知水平,本研究前测与后测均采用PRESOR(The Perceived Role of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量表5,共有3个维度,分别是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商业道德与长期盈利、商业道德与短期盈利。维度1主要测量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在盈利能力和组织

8、竞争力中的重要性,维度1获得高分的被试者会倾向于认为道德和社会责任在企业盈利和竞争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维度2主要测量商业道德在长期盈利中是否重要,维度2获得高分的被试者会相信商业道德对企业长远发展和获得成功具有重要作用。维度3主要测量商业道德与短期盈利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应该为了股东满意和赚钱而不择手段,维度3获得高分的被试者会认同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对企业短期盈利也同样重要。该量表内容经过国内学者翻译改良后共有10个题项6,采用Likert 5点计分,非常不同意计1分,非常同意计5分,其中3、8、9、10题为反向题,具体见表1。表1PRESOR量表维 度 1:社会责任和利益1.好道德通常带来好

9、生意2.企业追求利润与承担社会责任并不冲突3.如果企业生存都很困难,道德与社会责任就要放在一边维 度 2:商业道德与长期盈利4.企业的道德与社会责任对其长期盈利很重要5.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对企业生存很关键6.企业的整体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道德与社会责任7.除了赚钱,企业还应承担社会责任维 度 3:商业道德与短期盈利8.企业最注重的是让股东满意,其他的都不重要9.企业最重要的是追求利润,甚至不惜破坏商业规则10.企业最关心的是效率而非道德与社会责任1.3实验程序实验组采用课程思政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模式进行教学。根据立德树人的德育要求,考虑到学生日后主要需要面临复杂的商业环境,因此课

10、程思政元素上主要采取商业道德这一元素。商业道德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商业道德提倡企业不能只关注股东利益,而应该更多地考虑环境保护、扶贫慈善等社会责任,这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本教学实验将商业道德作为一种思政元素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教学当中。在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这六大模块中,融入商业道德的教育。例如,在招聘与配置模块的教学活动中,教育学生不仅要招聘与职位相匹配的“有才”之人,还要遴选重视职业道德和商业道德的“有德”之人,使学生认识到“德才兼171 教育管理与德育工作备”才是真正的人才。在教学中注重利用商业

11、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运用各种高学历人才犯罪的案例说明“有才无德”会给公司和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引导和鼓励学生重视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并实现“立德成才”的人生目标。在对照组的教学中,使用与实验组相同的教材,讲授与实验组相同的知识点,但完全不涉及与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相关的话题,也不使用与商业道德相关的案例教学,只使用普通的商业案例。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后,组织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商业道德感知的后测,测试题目与前测相同。2研究结果与分析2.1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总体分数对比表2呈现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商业道德感知前后测的得分情况。对比两个组的分数可以发现,在课程思政教学实验前,两个组的商业道德感知分数无太大差别,

12、均值只相差0.06分,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t0.696,P0.48)。而实验组的后测成绩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与对照组产生了0.28分的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t2.236,P 0.05)。因此,相较于普通教学模式,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较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商业道德感知水平。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商业道德感知前后测对比(分)组别前测后测实验组3.610.413.870.59对照组3.550.463.590.66t0.6962.236P0.480.022.2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维度变化对比实验组前后测的结果显示(表3),学生的商业道德感知得分由之前的3.61分提高到

13、了3.87分,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这一分数的提高具有显著性(t3.778,P0.05)。说明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商业道德感知水平。分维度来看,维度1“社会责任和利益”变化幅度最大,平均分由3.32分上升到3.82分,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这一提升具有显著性(t4.999,P0.05)。维度2“商业道德与长期盈利”分数也有一定提升,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具有显著性(t2.478,P0.05)。维度3提升幅度最小,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不具有显著性(t0.709,P0.05)。由此可见,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课程思政模式教学后,总体商业道德感知水平有所上升,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的关系有

14、一个正确的认识,但对于商业道德和企业短期盈利的关系尚不能有较清醒的认知。表3课程思政实验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分)维度实验组前测实验组后测tP维度13.323.824.9990.000维度23.814.042.4780.017维度33.623.700.7090.481总体平均分3.613.873.7780.000对照组前后测的结果显示(表4),在经历了一学期的普通专业课教学后,虽然商业道德感知得分略微提升了0.04分,但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总体不存在显著差异(t0.534,P0.596)。分维度来看,只有维度2“商业道德与长期盈利”有较大程度提升,且具有显著性(t3.041,P 0.05)。其他

15、两个维度的得分只有略微提升,且不具有显著性。这说明学生随着专业课的学习,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使其商业道德感知水平有一定提升,但相比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而言,其变化并不显著。表4课程思政对照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分)维度对照组前测 对照组后测tP维度13.503.590.8390.406维度23.594.003.0410.005维度33.533.591.1670.249总体平均分3.553.590.5340.5963结语本研究对课程思政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实验前测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商业道德感知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而经过一学期“立德树

16、人”的课程思政熏陶,实验组学生的商业道德感知水平,无论是相172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年第3期对实验组前测表现和对照组后测表现而言,提升都是显著的。说明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商业道德感知水平。在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中,对教师的培训尤为重要,需要对任课教师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知识进行专门培训,让教师明白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内容,以及如何提高商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只有教师成为典范,在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社会活动中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商业道德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单方面努力,还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了解企业对

17、商业道德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期望,引进企业导师,带入企业经营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师生一起分析企业遇到的道德伦理困境,提供解决思路,如此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知行合一。本研究为课程思政如何融入专业课,尤其是商科类专业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课程思政可以不仅限于优秀传统文化、家国情怀、个人道德等元素的融入,也可以针对学生未来面临的商业环境,融入商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等元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商业道德感知水平提升,有望未来为社会营造一个更好的商业生态环境。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组的“商业道德与短期利益”这一维度相比实验前并没有显著提升,没有实现商业道德感知水平全维度提高,原因可能是一学期的教学时间

18、过短,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有限。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延长教学实验时间为一年,并覆盖更多专业的学生,利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融入更广泛的思政元素,以期为学生的商业道德感知水平带来更大的提高。参考文献1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2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3 许汉友,李媛媛,李莹新时代会计学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22(14):28-324 汪利,周达勇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教

19、学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2022(14):24-275 SINGHAPAKDI A,VITELL S J,RALLAPALLI K C,et alThe perceived role of eth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A scale develop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6,15(11):1131-11406 吴红梅,李娟,李依商业伦理重要吗?来自商科学生的数据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14(5):89-933 陈 瑶 高 职 教 育 研 学 旅 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构建J科技视界,2019(36):213-2154 陈娅,田宗远,谷松岭新时期增强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7(23):111-112,945 易丹丹红色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运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6 劳玲基于体验学习圈理论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设计与实践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20(4):56-627 林凡基于“体验学习圈”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改探索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6,14(5):475-4798 马星宇大学生社会实践:发生逻辑、运行困境与提升策略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1):116-120(上接第16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