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乐读书屋一 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四首古诗,并能背诵。3、认识课后两个生字。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提纲1.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语,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1)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2)读古诗,想象你眼前出现什么样的画面?体会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2. 查找四首古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3. 整理预习笔记教学过程一、情景境导入前几天,我们随同著名作家巴金欣赏了壮丽的海上日出,又和本土女作家萧红观赏了绚丽多彩,美妙奇异的火烧云,让我们感受
2、到自然地魅力。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古代诗人笔下的日月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节课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一,学习古诗四首二预习交流过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四首古诗的题目吗?1、指名古诗,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注意读准生字和多音字)。2、小组或同桌交流预习题: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3、汇报: (读、解、抓、悟)。课件出示:1.读古诗,初感受;2.解诗题,知诗人;3抓字眼,明诗意; 4想画面,悟诗情。三、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导引释疑1.自主尝试:自由读古诗,看看你自己读懂了什么?是抓住那些字词弄懂的? 2.小组讨论,共同学习这四首古诗,你们小组喜欢哪一首?请选择一首,运用学习古诗的方
3、法来学习。3.汇报学习我们小组学习的是使至塞上这首诗,先请*来朗读这首诗,我来解诗题,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王维()字摩诘,唐朝杰出山水田园诗人,画家。后人评论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出使;至:到。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背景资料】公元年,吐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即公元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塞的途中。本篇即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使至塞上共句,本课节选其中句,即、句。原诗第、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第、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
4、然”。我们合作进行抓字眼,明诗意。1.“征蓬”,指随风飞动的蓬草。“归雁”,指由南方北飞回归故地的大雁。诗中借征蓬和归雁指代出使塞外的人。“汉塞”,即边塞。“胡天”,即胡地,古代将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称“胡人”,胡人居住的地方称“胡天”。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意思是:(我)像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获得了自由。(我来朗诵一下)3.“大漠”,大沙漠。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称“大漠”。“孤烟直”,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沙漠荒凉,没有别的景观因此称“孤烟”。“直”,表现烟的劲拔、坚毅。“长河”,指黄河。大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横贯其间的黄河显得分外“长”。“落日圆”,傍晚圆圆
5、的太阳。傍晚,在大漠看西下的落日分外浑圆。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思是: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我来说说读了这首诗,我们看到的画面和感受到作者的心情读了这首诗,我看到了诗人王维前往边塞慰问将士的路上,看到了茫茫的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落日正圆,诗人一定十分兴奋,被眼前美景迷住了,很愉快。课件演示诗意,让学生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凄苦。然而戍边将士正在这里浴血奋战,实在可歌可泣。“烟”虽“孤”,但却“直”,大有顶天立地之感。长河落日本极平常,但作者却有独特感受。说“长河落日圆”,流露出亲切、喜悦之情,足见诗人开阔的胸襟。诵读古诗其他组补充,诵读诗句体会感情。同样方法学习其
6、他三首古诗。宿建德江引入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科举考试失利,未中进士,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途径建德江是,愁绪无法排解,黄昏来临。明月当空,周围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的小诗就这样诞生了。再配以课件情景演示,让学生体味到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对求仕希望破灭的忧愤、对长期羁旅的寂寥、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坎坷的怅惆暮江吟背景介绍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去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
7、自求外任,一路上本是愁愤交加,但见到暮江美景又将愁愤一扫而光,便写下此诗。 抓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体会作者描写的生动,观察得入神,时间之长。体会通过对黄昏时分江面特有的瑰丽风光的描写,从侧面反映诗人离开昏暗的朝廷以后轻松愉快的心情。泊船瓜洲以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几处地点的位置关系,辅以背景的介绍体会作者的思乡、爱乡,急于返乡的心境。抓住“绿”字,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学习推敲字眼的方法,用于自己的写作中。【资料链接】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
8、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合作探究: 读一读这四首诗,看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四、内练外延1.小组内交流预习笔记上的字词部分。2.检查预习(1)读字组词(2)积累内化:背诵四首古诗3.迁移练习在四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境。阅读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阅读欣赏。五、达标测评1.资源评价2.选择你喜欢的诗试着配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