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至九年级诗词赏析题.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75626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至九年级诗词赏析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至九年级诗词赏析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至九年级诗词赏析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至九年级诗词赏析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至九年级诗词赏析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总复习诗词赏析资料11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2、( )“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

3、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4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5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

4、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6、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

5、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7、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8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6、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9.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10.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处

7、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11.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

8、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12.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13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

9、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14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

10、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15.以下对诗歌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

11、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16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17下面对杜甫诗歌望岳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

12、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B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特有情趣。“割”字用在这里,非常奇险传神。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体现了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D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登上泰山绝顶的感受,抒写了诗人杜甫不怕困

13、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18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19对陶渊明归园田居解说或赏析不当的

14、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西晋著名诗人。“世外桃源”就出自其作品桃花源记。B“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如完美。C“带月荷锄归”,劳作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最!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的归隐的自豪。D“但使愿无违”中“愿”蕴含着诗人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自我,要隐居归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24、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A、作者

15、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25、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

16、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26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下宫阙的向往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中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

17、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7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C、“采菊东

18、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28对陶渊明饮酒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的哲理的启迪。C晋宋隐逸之风万千,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宁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

19、”与“心”皆“静”的特点。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29对陶渊明饮酒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30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

20、、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

21、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32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B李白写了一组行路难,本诗选自该组诗的第一首,抒发了诗人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C诗的一二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写出了诗人的精神苦闷时,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与第一二句形成强烈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D全诗构思巧妙,诗人将自己的希望和失望、奋发和抑郁,急遽地迭相交替、变换,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自己由希望到失望的心路历程。33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B

22、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极处世。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34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B布衾多年准似铁,妖儿恶卧踏里裂。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娇儿睡相不好,多少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语双关。“长夜

23、”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地叹息:深重的空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D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理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甘愿为了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35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写出我对群童的厌恶之情。C、“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的意思是“战乱”指安史之乱。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一个抒情句,抒发作者虽身处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36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梳

24、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37对下面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B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词,全词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情

25、感表达含蓄、细腻。C本词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失望写到了希望以至最后的“肠断”。D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回来,集中在“白蘋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更是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41江城子密州出猎(1)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

26、场面。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2)、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3).对这

27、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B.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写作者为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写为回报人们倾城而

28、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D.“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写作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衰老,慨叹报国无门。42(1)对武陵春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2)下面对李清照武陵春的赏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

29、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A上阕由景引入,再写为事,表现词人无限的苦闷。B下阕看到词人如此悲伤,亲近的人也深感忧虑,一“闻说双溪春尚好”马上告诉她,总想让她高兴。可词人心中的悲愁挥之不去,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与李后主虞美人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有异曲同工之妙。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本是无形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词人把它写活了,可以用“舴艋”来载,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更有重量了;再联系前

30、句的“轻”字,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之状,让读者读了无不为之担心。D本词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加上心爱的丈夫已病故,所以词情极为悲戚。整首词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境界极高,通过暮春景物描写,勾画出词人内心的无限悲苦。“载不动,许多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的愁绪。这愁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绝唱。44.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

31、路的艰难阻隔。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45.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46.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

32、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47.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

33、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48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了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D作者在曲中表现了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中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25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

34、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6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选出下列对天净

35、沙?秋思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

36、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对天净沙秋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散曲中的散套,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B 这首词的句法也很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C “断肠人在天涯”,此句使前面的自然环境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感情色彩,情思与景物和谐一致,画面感鲜明,充分体现了因情设景、情景交融的创作意图,极具艺术魅力。D秋思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37、瘦马”九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7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8. 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

38、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对“国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令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令人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到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

39、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写的景物。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

40、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之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阅读杜甫春望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C“家书抵万金”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

41、否平安的消息。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18、阅读登岳阳楼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五律”,在古代诗歌中属于古体诗。B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C这首诗诗人用写景来寄寓自己飘泊天涯、怀才不遇的感情。D这首诗抒发诗人对家国身世的重重感慨;对祖国安危和人民疾苦的深情挂念。19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

42、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 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 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选出对杜牧赤壁赏读有误的一项: ( )A、这首借古咏怀诗就前代历史中某一点生发开来,以小见大,抒写政治失意之情。B、“铁未销”表明在赤壁大战中,埋在泥沙中的残破武器还没有来得及销毁。C、第二句借物以怀古,意思是说我把它拣起来,洗磨之后,还能辨出是三国时代遗

43、物。D、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20.阅读过零丁洋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阅读过零丁洋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

44、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B、颔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45、。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读有误的一项: ( )A、首联回顾作者的出身经历,表达诗人矢志报国、至死不变的忠心。B、颔联运用两个贴切的比喻,把亡国之恨与身世之悲刻画得入木三分。C、颈联慨叹兵败被俘,害怕元军,孤身无依而惶恐不安。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D、末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表现出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21.(1)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