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班级: 学号: 姓名: (1)知识目标:知道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能力目标:演示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如生物链的存在,病毒的出现与人口密度、生活习惯、环境之间的关系;策划一个项目:如学习生活中的课程组合、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并说明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道理;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全
2、局观念,重视部分作用;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学习重点:联系的特征;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学习难点:系统优化方法学习过程:第1课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一)个人自主学习预习教材P54-57,自主完成下列各题。1试列举我们身边的联系,并从中领会联系的含义,以及联系的普遍性。2世界上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吗?为什么?3什么叫联系的客观性?它要求我们怎么做?4什么是联系的多样性?它要求我们怎么做?(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下列问题,各小组组长认真组织交流讨论,并做好记录。1小组交流预习心得,组
3、内评价,完善预习内容(评价等第为ABC,组长负责记载)。(1)等第:(2)评价人签字: 组长签字: 老师签字:2有人认为,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这种观点对吗?请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3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用联系观点看,该公司为什么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三)探究性学习我们知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但是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如彗星的出现与人间灾难之间就没有必然的联系。既然如此,那为什
4、么说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呢?第2课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个人自主学习预习教材P57-59,自主完成下列各题。1试列举我们身边的联系,并从中领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你同意“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吗?试举12个事例说明。3试简述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4我们应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下列问题,各小组组长认真组织交流讨论,并做好记录。1小组交流预习心得,组内评价,完善预习内容(评价等第为ABC,组长负责记载)。(1)等第:(2)评价人签字: 组长签字: 老师签字:2如何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请举生活中的
5、事例说明。3请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一个周末的学习。(三)探究性学习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说明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如果把木桶比做人生,那么,“短板”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些缺点。请找找自己的“短板”,并提出“加长”的具体措施。(四)教材知识归纳联系是事物间及事物 间的相互影响、 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 的有机整体,没有 的事物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割裂联系不能臆造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全面把握事物的 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 为
6、转移含义不同两者相互区别地位、作用和 不同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整体是由 构成的树立 观念重视部分作用两者相互联系部分是 中的部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系统是由相互联系、作用的 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基本特征: 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优化趋向要着眼于事物的 性系统优化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 性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内部结构 趋向要求我们用 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五)学习效果检测1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7、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 B C D2“苹果之父”乔布斯认为,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体现了()A能力卓越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条件 B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实践改造世界向产品改变世界的转变 D系统优化的方法3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4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所示,“
8、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A B C D5有人依据玛雅太阳历提出“2012世界末日说”。科学界多年的观测与研究表明:2012年可能大规模爆发太阳耀斑,会影响地球通讯系统,但不会导致地球文明毁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末日说”对当代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B“世界末日说”缺乏科学依据,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世界末日说”与太阳耀斑爆发的内在关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D科学界对太阳耀斑的爆发及其后果的预测,反映了
9、联系的客观性6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参考答案:1、C 2、D 3、D 4、A 5、D6、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流动时代”的新问题。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