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低年级抓起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从小抓起。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而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1、行为习惯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适龄学生入学后,其在学习、生活、交往、活动方面都有了新的行为准则,学校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也提出新的要求和规定。一般而言,低年级儿童,无论是遵守纪律、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还是关心集体、帮助他人的习惯,都还相当缺乏。有些学生甚至在这些方面没有意识,是一张“白板”,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开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2、行为习惯具有极强的模仿性。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来看,结
2、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对应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前习俗水平,具体道德推理特点表现为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他们会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因此,这一阶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易依从、顺从于情境压力,也愿意服从教师或父母的管教和规定,比较容易在外部的要求、约束和控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行为习惯养成具有依赖性。从学生生理和心理上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行为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一、二年级的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依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还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依赖感更加持久。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点,在实践中开展养成教育,才能对症下药,保证养成教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