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起来了一、教材分析热起来了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一课的内容(P26-27)。本单元主要探究的是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即热胀冷缩的现象以及热传递的过程。小学生对冷热现象的关注大都停留在生活常识的表象上。比如说根据天气的寒暑增减衣服,喝太烫的水时会加入一些凉水等。这一节课是热单元的第一课,从“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的生活情境开始,让学生讨论给身体增加热量的途径以及方法,重点让学生展开对“衣服能否给身体增加热量”的自主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们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二、教学优化策略策略一:生活中,我们总是对习以为常的现象抱着理所当然的态度,对这些现象缺乏深入的思考。生活常
2、识告诉我们天冷了要多穿衣,但是对于衣服能否给身体增加热量这一问题缺乏思考。本课程探究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继而思考问题的能力,策略二:本课围绕“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和一个联系生活情境,强化科学概念的环节。两个环节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第一个实验探究被衣服包住的书和没有被衣服包住的书对比,引导学生分析衣服不会给书本增加热量即衣服不能产生热量;第二个环节探究夏天卖冰棍儿的商贩用棉被或者衣服包住冰棍儿的原因,通过生活情境导入科学原理,不仅进一步验证了衣服不能产生热量,更让学生明白了衣服只是起保温的作用。每次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分析、解释。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
3、“生活情境发现问题提出猜测实验验证解释问题”这一探究过程,明白多穿衣服虽然会使身体感觉发热,但并不是衣服会给人增加热量而是衣服具有保温的作用这一科学道理。这对学生学会如何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继而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验证具有重要的意义。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多种方法可以给身体增加热量。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身体增加了热量。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和乐趣,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2、提高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深入思考的
4、科学意识并尊重客观事实。四、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五、教学难点: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设计。六、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每组):2支温度计、一本书、一件衣服、实验记录单。教师实验:两瓶同样的冰水,衣服。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天天气寒冷,你们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我们的双手变得暖和一些呢?(二) 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生活中,还有哪些办法也会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起来了”。活动一: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我们经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讨论讨论吧!小组汇报:晒太阳、食物、运动、衣服A、食物给我们提供了能量
5、B、太阳为我们带来了热量C、运动加快了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分解产生热量。D、盖被子、穿衣服我们就会感到温暖,衣、被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热量吗?(三)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小组讨论“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小组汇报:有同学觉得衣服能给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有的同学觉得衣服不能给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这个问题吧!活动二: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出示准备材料:温度计、书、衣服。讨论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做对比实验的重要意义。讨论方案、汇报,师整理实验步骤。在每个实验桌上都有1张实验记录单,供大家参考,师提出实验要求。如果大家认为没什么问题的话,小组内就可以开始分工实验了!实验
6、记录单书本的原始温度/衣服内书本的温度/2分钟后的温度/4分钟后的温度/6分钟后的温度/我的发现说明了什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小组展开探究活动。(四)交流探究结果,认识衣服不能产生热量整理实验数据,分析一下这些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小组汇报: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数据,解释说明。我们认识到:衣服不能产生热量。(五) 强化认识,完善科学概念挂了很多衣服的衣柜温度会不断升高吗?夏天,卖冰棍儿的小贩会在装冰棍儿的泡沫箱子外裹上厚厚的棉被或者衣服,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衣服、被子能增加热量,冰棍儿岂不是都化掉啦!(说明:衣服、被子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只是阻碍人体或其他物质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即起到了保温作用。)(现在你们说说为什么多穿衣服能够使我们觉得热起来呢?)(六)联系生活,延续探究科学的兴趣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吗?既然衣服和棉被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那么一瓶热水用棉被包裹起来,第二天温度还是和当初一样吗?为什么?整理器材,下课八、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1 晒太阳、烤火. 2吃东西. .3跑步等运动. .4加衣服、盖被子.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衣服不能产生热量,它的作用是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