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设计中学语文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区 县:临潼区学 校:化工院中学作者姓名:梁建宏联系方式:13186182038邮 编:710600QQ:1498853206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西安市临潼区 化工院中学 梁建宏 邮编 710600【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2、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体系,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 3、总结高考试题规律,探究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教学设想】1,研读考题,明确方向。2, 储备知识,把握规律。【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相关知识体系。【教学难点】1,研究考题,明确方向。2,实例归纳,技法点拨。3,总结规律、
2、预测走向。【教学方法】分析归纳实战演练【教时安排】两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一、读诗实现“两个定位”: 1、定位诗歌的类别 诗歌按题材分为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送别诗、思乡诗、写景抒情诗七种常见类别。可从分析诗题和意象入手定位诗的类别。 (1)诗歌的标题一般都有标示诗的类别的关键词。田园诗多以田园风景入题,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边塞诗的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柳中庸的征人怨。送别诗的标题常有“别”或“送”字,如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万树的望江怨 送别、贾岛的送邹明府游灵武。明月高悬的夜晚最能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所
3、以思乡诗的标题常有“夜”或“月”字,如李白的静夜诗、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思乡诗中常有寒食、重阳、冬至等传统节日,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咏物诗的标题一般是“咏(题)+物”的格式,如贺知章的咏柳、黄巢的题菊花;或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如虞世南的蝉、曹伯启的子规、杨万里的野菊。咏史的诗歌标题常有“怀古”一词,如王安石的桂枝 香金陵怀古、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或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地点入题,如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赤壁。写景抒情的诗多以所绘之景入题,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2)不同类别的诗歌对应不同的意象。边塞诗中常有羌管、长河、孤城、玉门等意象;送别诗常有杨柳、长亭、孤蓬、夕阳
4、、酒、秋等意象;思乡诗常有明月、杜鹃(子规)、昏鸦、鸿雁、白云等意象;咏物诗常以梅、兰、竹、松、荷等意象入诗;咏史诗中常有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人名、地名;在伤春的写景诗中常有残阳、流水、芳草、落花等意象。2、定位情思主旨 可以从分析诗歌的作者、注解、意象、诗类、情感入手,明确全诗的情思。(1)古诗词鉴赏题所选的诗词都标有作者,对于熟悉的作者,可以从其生平、思想、诗风和所处的时代挖掘出解读全诗所需的信息。如陆游和辛弃疾都身处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南宋,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创作出了许多表达抗金复国理想和壮志未酬感慨的诗作。因此,解读这俩位诗人的作品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矢志不
5、渝的爱国情怀。如2013年江西卷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考查的就是辛弃疾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悲愤情怀。对于陌生的作者,要抓住注释中介绍其所处时代或当时处境的关键词,挖掘其隐性信息来解读全诗。如2012年辽宁卷初见嵩山简介张耒的注释中“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就是关键句,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当时的宦游失意,疲劳困顿,以及空怀一腔抱负却不得志的处境。把握了这一时代背景就能准确分析题中“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所表达的清高孤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2)古诗词中有许多具有固定象征义的意象。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用来表达思想怀人之情;芳草、鹧鸪、杜
6、鹃是抒发各种悲情的“愁种子”。梅、兰、竹、松、荷、菊等意象常隐喻正道直行,坚贞孤傲的节操;落花、流水、夕阳等意象常用来表达时光流逝,美人迟暮的凄凉伤感之情,等等。利用这些“情感载体”即可管中窥斑,见微知著,把握全诗抒发的情思。(3)各类诗抒发的情感也是有规可循的。田园诗抒发喜爱山川自然美景之情,抒发醉情田园风光怡然自得的闲适情趣,表达远离官场污浊,归隐田园,洁身自好的隐逸情怀。边塞诗常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或壮志未酬的怨愤。送别诗则抒发了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表达了对恋人,亲人的依恋,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思乡诗表达客居他乡的游子和远戍边关征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咏物诗大多
7、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的品格。咏史诗借引用历史事件和人物,常表达缅怀古代英雄,渴望建功立业之志,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抒发国土沦陷,山河易色的悲痛;怀古伤今,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借古讽今,抨击昏庸腐朽的统治集团。以上各类诗中的情感都可以在写景抒情诗中表达出来。(4)诗的标题或正文常含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标题常含有“怨、愤、恨、哀、喜、别、孤悲”等表达情感的词语,如陆游的书愤,杜甫的春夜喜雨等。许多诗常有“孤”、“独”、“悲”、“愁”、“哀”等直接表露情感的诗眼,如2013年大纲卷所选的杜甫的客从中“哀今征敛无”的“哀”字,流露出作者自己的不幸遭遇及对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
8、的行为作出了血泪控诉。如2012年江苏卷温庭筠的梦江南中“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的“恨”,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所恨之事即远在天涯的人久不归。还比如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悲”字点明了全诗的情感。二、审题做到“两个锁定”1、锁定题型类别 古诗词鉴赏题主要有词语品味型、语句赏析型、情景分析型、形象析评型、技巧分析型、风格辨析型和诗论评析型七大题型,审读题干语判定试题属于七大题型中的哪一种。(1) 词语品味型即解读诗中的炼字。如2010年湖南卷要求考生赏析陆游的好事近中上片的“衰”和“映”二字的巧妙之处;如2014年湖北卷要求考生赏析罗邺的早发中“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炼字以
9、动词或形容词居多。解答思路:找出炼字结合诗句分析表层意和深层意总结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2) 语句赏析型即分析诗句的含义与作用。如2010年辽宁卷要求考生分析宋朝陈与义的诗雨中第二联俩句的意思及表达情感?如2014年广东卷要求考生分析清朝万树的词望江怨 送别中末句“怪人催去早”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解答思路:解释诗句表层意思分析表达作用简要说明意术效果。(3) 情景分析型有分意象情感型和意境情感型两种。意象情感型即分析意象在诗中表达的作用,如2004年全国2卷要求分析宋词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中“杜鹃”的意象;如2012年山东卷要求考生分析晁补之的诗吴淞道中二首(其二)中“孤舟”的意象作用;意
10、境情感型即评析诗情画意的意境,如2005年全国1卷要求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春行即兴。如2012年湖南卷要求考生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李益的度破讷沙(其二)。解答思路:找出意象描述情景交融画面点明景物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 (4)形象析评型即赏析抒情言志的艺术形象。如2005年浙江卷要求分析“荷”的形象;如2012年天津卷要求分析“野菊”的形象。解答思路:指出运用何种手法刻画了什么形象结合动作分析形象点明形象表达的情感。 (5)技巧析评型即 分析手法的类别和作用。如2010年安徽卷要求阅读鉴赏并举例分析杜甫岁暮的表达技巧;如2014年辽宁卷要求结合词句赏析“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
11、?解答思路:指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是怎样运用的点明在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6)风格辨析型即评析作品的语言风格或艺术风格。如2008年北京卷要求赏析杜甫诗的语言风格;如2013年天津卷要求赏析辛弃疾词的艺术手法,解答思路:指出语言特色(艺术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说明表达效果。(7)诗论评析型即结合诗论具体评析作品。如2005年上海卷围绕苏轼的诗论开放答题;如2013年江苏卷要求结合诗论简要分析醉眠中“芒焰在简淡之中”的特征。解答思路:明确诗论涵义表明自己观点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锁定答题角度和重心研读题干语有几个问题,各个问题之间的关系,设题角度是内容还是形式,分析答题的角度,数量和重心。如2005年
12、天津卷第二小题: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的的不同情感。答题角度是“情感”,答题重心是分析俩诗的不同点。如2013年安徽卷第二小题:分别指出俩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答题角度是修辞手法,答题重心是分析效果及作用。锁定题型就是明确解答思路,锁定答题角度就是明确表达方向,锁定答题重心就是明确表述中心。做到这“三个明确”就能踩分点来答题。三、答题依照“三个运用”1、运用总分式或分总式表述答案诗歌赏析题答案可分为总结语和分析语俩部分,总结语指揭示诗歌那一特点的总结部分,分析语指结合诗句具体赏析部分。答案的组织顺序一般是“总结语分析语”或“分析语总结语
13、”。 2、运用四字格术语写好答案的总结语。 四字格式语能言简意赅地回答问题,使答案接近准文学鉴赏的高度概括。因此,要储备四字格鉴赏语。艺术技巧: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与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侧面烘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首尾照应。语言风格:质朴平实、清新淡雅、典雅绮丽、含蓄隽永、简洁洗练、形象生动、活泼明快。思想情感:见古讽今、怀古伤今、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忧国伤时、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建功立业、时光易逝、美人迟暮。作品风格: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豪放旷达(苏轼,辛弃疾)。表达效果:虚实相济、真挚
14、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耐人寻味、言尽旨远、意味隽永、意在言外、意境高远。 3、运用穿插关键词方式写好答案的分析语答题时应该分解诗句,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出每句诗中的关键词穿插在自己的答案语中。分析语可采用一些固定的语言格式,如分析炼字可采用“即(不仅)+炼字表层意,也(而且)+炼字深层意”,的语言格式展开,分析借景抒情诗,可按“借了(通过)抒发了(揭示了)”的形式表述。如2013年福建卷第一小题的答案:“绿”字不仅写出了春风吹绿林的动态,也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再比如2014年江苏卷第三小题的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了描写友人的住处环境,揭示了其诗歌独特风格
15、的成因,并暗寓了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答案采用了“分析语总结语”的分总格式,分析语筛选出诗中的关键词,恰当穿插在答题语中,总结语用了“表现了、显示了、揭示了”三字格术语,这是标准的诗歌鉴赏题答案。 四,课堂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全国卷1)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16、(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全国卷2)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
17、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