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谷城县石花镇第四中学 陈远亮【教材与学生分析】1、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本节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活动,二是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现象在生活中较为普遍,学生对此比较熟悉,本节课从生活实际进行引入,使学生感到贴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安排为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符合初二学生喜欢动手,喜欢直接参与的特点。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训练探究能力。2、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光的直线传播,已经懂得了光的一些特性。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对于刚开始接触物
2、理的初二学生,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二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2)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通过观察提出猜想,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方面的研究能力。(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对虚像的概
3、念的理解;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6K的白纸,一块透明的玻璃板,两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铅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设计思路】本节课设计立足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思路上,以科学探究为主线,本节课授课采取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中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体现“问题呈现,激发兴趣参与实践,体会探究自主学习,有效指导-课后拓展,联系生活-练习巩固,全面评价-课堂小结,学生质疑”六个环节。先从猜谜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参与实验,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建立虚像的概念,在明确虚像的基础上针
4、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由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最后对成像特点的应用进一步拓展。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的教育观念。【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两人一组):一根蜡烛,火柴,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铅笔,刻度尺(学生自备)。【教学过程】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呈现激发兴趣让学生猜谜语引出要探究的内容平面镜成像特点。多媒体展示课题:平面镜听讲观看、思考学生实验1:照镜子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参与实践,体会探究一、虚像1、虚像的
5、概念提问:透过玻璃板,你看到了什么?把手放像的火焰上有何感觉?不透过玻璃,直接从另一边用个光屏前后移动,能在光屏上承接到像吗?投影一、虚像的概念 2、确定虚像位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不能用光屏来确定像的位置,怎样才能正确地确定虚像的位置?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照镜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课件展示所研究的问题(2)、观察平面镜,提出猜想投影二:“猜一猜 想一想”(教师从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作适当的提示,让学生充分想象)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呢?(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投影三:实验步骤1、在玻璃板前放一个点燃的蜡烛A,把另一个相同的蜡烛B放
6、到镜后并移动,使它与A的像重合,此时B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2、观察并比较A与A的像大小。3、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再描下A和A的像位置,画出它们的连线,并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像和物体与镜面的距离。并观察连线和玻璃板的位置关系。4、移动蜡烛A重复上面的实验,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器材,实验注意事项以及表格设计。演示课件:用多媒体演示平面镜成像。5、得出结论投影四: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 .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且平分。学生实验2:让学生在玻璃板前点然一支蜡烛,指导学生观察通
7、过观察、分析、类比,建立虚像的概念个别学生先表述自己的猜想,可以互相补充。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像与物一样大(或比较小);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左右相反(或对称);观看,明确试验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步骤。明确研究的方向。通过猜想,激活学生思维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用课件帮学生明确实验正确操作。培养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这节通过对数据表的设计,加强使用物理方法研究问题。帮助完善实验过程和目标,增加观察目标,培养观察能力。通过真实
8、的实验录像,增加学生直观的过程,增强物理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主学习,有效指导三、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投影五: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老师点评时要强调:(、作垂线;、取等距离;、画虚像)四、拓展延伸猜想3 改变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会改变?猜想4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左右相反的吗?学生思考,练习并试着总结作图方法学生思考动手做实验并验证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增强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深挖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培养分析能力,对真理不懈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课后拓展联系生活投影六:平面镜的有益应用 (1)
9、平面镜可以成像(2)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展示潜望镜等)学生讨论,观看, 通过展示,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进一步拓广,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巩固全面评价指导学生课堂完成投影上的题目,老师评价当堂训练,先小组合作学习,核对答案,再讨论题目中的疑点。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学生质疑投影八:分享收获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听讲。课件提示【教学反思】:通过本节的教学之后,无论是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还是从与学生的课后交谈情况来看,这节课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给学生的创新留有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交流、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操作,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在这种开放、充满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自主获取信息、主动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后,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继续探究的愿望,能够发现一些生活中有关的现象。但是对于为何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有些同学还是很难理解,同时理解虚像的概念也是难点。在学生提出验证等距特点的方法时,没有给予及时的点评,临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