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材料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和儿子去庞普维尔打猎。当时已是严冬季节,气温下降到华氏10度左右,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我们本可以同其他一些打猎的人一起住在有取暖设备的汽车拖的活动住房内,我儿子却说:“不,爸爸,咱们就住在帐篷里艰苦一下吧!”
起初我们让火燃着,然后它慢慢熄灭了,于是我们就上床睡觉。半夜里儿子醒了,他的睡袋湿了,他的哈气就在脸旁结了冰。他索性起床,拉开帐篷的拉链走了出去。他喊道:“爸爸,快起来,你看看,这多美啊,我能看得见所有的星星!”他的喊声中充满惊奇。
我只是把头伸出睡袋,因为我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天上的星星极其明亮,看上去好像降低了,离我们更近了。地上的余烬还在闪烁,火堆四周围了一圈石灰石。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真是美妙无比。
【材料来源】
活着,是为了爱
捷克小说家 米兰·昆德拉
不久前,我和儿子去庞普维尔打猎。当时已是严冬时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我们本可以同其他打猎的人一起住在有取暖设备的活动住房内,我儿子却说:“不,爸爸,咱们就住在帐篷里艰苦一下吧!”
起初我们让火燃着,后来火慢慢熄灭了,我们进了帐篷睡觉。半夜儿子醒了,他的睡袋湿了,哈出的气在脸旁结了冰。他索性起床,拉开帐篷走了出去。他喊道:“爸爸,快起来,你看,多美啊,我能看得见所有的星星!”他的喊声中充满惊奇。
我把头伸出睡袋。天上的星星极其明亮,看上去好像降低了,离我们更近了。地上的余烬还在闪烁,火堆四周围了一圈石灰石。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真是美妙无比。
在我看来,这就是生活。那一夜所感受到的快乐就是生活的真谛。虽然身处逆境,但因为有美在生命里,有温暖和亲情的陪伴,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快,不带一丝一毫的灰暗。
野生动物学家西尔维斯特·索罗拉认为,生活中每件事的发生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选择爱、克服畏惧的机会。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是由于选择了爱的结果,爱即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欢乐、希望和对精神上的追求持认可态度。或许你觉得自己不够好,自己的功劳不够大,因为社会告诉你,成功来自获得物质的东西。但是在内心深处,你认识到,生活的意义不止于此,而这种渴望就是对爱的渴望。
活着,是为了爱,面对困境甚至死亡,从中学会爱,并懂得如何珍惜爱。于是,当我们有所经历时,更多的人会抱着一颗恻隐之心来看待自己生活着的世界,更多的人会出于爱的原因而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材料分析】
米兰·昆德拉的这篇文章,有人翻译为“星夜里体味人生”。 昆德拉在星夜体味到什么?他感受到“快乐就是生活的真谛”;他感受到“有美在生命里,有温暖和亲情的陪伴,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快,不带一丝一毫的灰暗。”;他更感受到“活着,是为了爱,面对困境甚至死亡,从中学会爱,并懂得如何珍惜爱。”总之,他感受到的一个核心是:爱。
如果以昆德拉那一夜的见闻为材料作文,我们能以“活着,是为了爱”为第一立意吗?
窃以为不可。如果说写人与人之爱,则材料中父子之爱表现的不够,父子与其他猎人之爱,则更无从体现。如果说写爱自然行吗?材料中好像有不睡活动房而睡帐篷的表述,但请注意,儿子申述睡帐篷的理由是:“咱们就住在帐篷里艰苦一下吧”,儿子强调的是“艰苦一下”。
写“亲情”行吗?昆德拉不是体悟到“有温暖和亲情的陪伴,一切都显得那么明快”吗?但请注意,父子亲情在材料中体现在何处?
我们不妨在梳理材料中各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立论:
1.不住帐篷——半夜就不一定被冻醒——半夜不醒来,又怎能欣赏到美妙无比的星空呢?
立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2.舍弃了温暖的活动房,无意中得到了满天的星星。
立论:有舍就有得。
3.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为什么今夜“天上的星星极其明亮,看上去好像降低了,离我们更近了。”——参禅
立论:福报是修得的。
2014.1.1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