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地理(上)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2、生活中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例子: (1) 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2)站的高看得远(3)月食时,月面上呈现的地球的阴影的边缘是圆弧形 (4)麦哲伦环球航行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二、地球的大小 1、赤道的周长:4万千米 2、地球的半径:平均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3、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三、地球仪1、概念: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做成的地球模型2、纬线 A、定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B、特点
2、:形状: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长度:纬线的长度不等,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变短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相互平行3 、纬度 A划分:赤道的纬度为0,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90度。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N表示),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S表示),属于南半球。B、规律:北纬度数越往北越大,南纬度数越往南越大C、几条重要的纬线:北回归线:23 .5N(北纬23.5度 ) 南回归线: 23.5S(南纬23.5度) 北极圈: 66.5N(北纬66.5度 ) 南极圈: 66.5S(南纬66.5度 ) 北极: 90N(北纬90度) 南极: 90S(南纬90度)D、中低高纬的划分:低纬地区: 030中纬
3、地区:3060高纬地区:60904、经线 A、定义: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叫经线B、特点:形状:每条经线只形成半个圆 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C、在北极点,任何一个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极点,任何一个方向都指向北方。5、经度 A、划分:0经线以东的是东经,用E表示,以西的是西经,用W表示。 B、规律:东经度数越往东越大,西经度数越往西越大。东西经最大的度数都是180度 C、几条重要的经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穿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是东西经重合的经线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东半球:东经度数小于160和
4、西经度数小于20;西半球:东经度数大于160和西经度数大于206、经纬网 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如北京(116E,40N) 四、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形式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自西向东定义绕着地轴的运动绕着太阳的运动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约365天产生的自然现象时间差异和昼夜交替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2、时间差异:经度相差15(或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相差时间计算为:同区相减,异区相加,东区区数越大时间越早,西区区数越小时间越早。日期变更线
5、大致与180经线吻合,向东越过变更线日期退一天,向西越过日期变更线日期进一天。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北京为东八区。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 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 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 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 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从春分日(3月21日)到秋分日(9月23日)昼尝夜短,从秋分日(9月2
6、3日)到春分日(3月21日)昼短夜长;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等长;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4、五带的划分:1)、划分依据: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北温带3)、五带的天文特征和气候特征第二单元 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方向: A、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指向标定向法:一般来说,指向标指向北方;C、经纬网定向法: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3)表示方法:文字式、数字式、线段
7、式(4)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范围大、内容简单,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范围小、内容详细3、图例:记住常见的图列二 、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外一点的垂直距离。 3、五种基本地形: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4、地形特点: A、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 B、丘陵:海拔一般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 C、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D、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和缓 E、盆地:四周高,中间低5、等高线: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的线;
8、6、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着等深线。7、几种地形部位:山峰、陡崖、鞍部、山脊、山谷(要注意通过等高线特点判断)A、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B、陡崖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C、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D、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低级(脊) E、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8、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9、分层设色地形图:海洋-蓝色、平原绿色、丘陵黄色三、地图的应用1、在生活中要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A、政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目的地的位置B、交通旅游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C、地形图在军事指挥中作用重大,在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又可以帮助我们优化
9、线路选址2、地图家族新成员: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一、海陆的分布1、海陆分布:29%是陆地,71%是海洋(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在南北半球中,北半球的陆地更集中 B、在东西半球中,东半球的陆地更集中总之,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七大洲 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4)七大洲: A、世界有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E、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被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F、分界线: 亚
10、欧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非洲和亚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3、四大洋(1)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介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2)大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的太平洋(有世界最低处马里亚纳海沟)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被三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三、海陆的变迁1、原因 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主要依
11、据是世界大陆的轮廓有可拼合性。3、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洋、亚洲的印度、大洋洲)、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海洋为主)、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并记住七各自的位置。七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4、板块运动,张裂的地方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挤压的地方则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5、红海不断扩张是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导致的; 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是因为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地中海变小是由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形成的。7、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第四单元
12、 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生活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我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状况。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3、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4、记住常用的天气符号(P59) 一个城市旁边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5、风向和风级(P59)6、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2、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
13、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4点)。3、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为气温年较差。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北半球陆地上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南半球相反。4、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温度高,表示高温中心,中心温度低表示低温中心;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别小,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别大。5、世界气温特点:(1)纬度位置:从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2)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6、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
14、线之间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的寒带地区。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用等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的变化。3、赤道附近降水丰富(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稀少(500毫米以下);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4、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5、在温带(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6、受地形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7、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四、世界的气候1、
15、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组成要素,或是气候差异主要表现的两个方面。2、热带气候类型:1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2)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3)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4)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3、温带气候类型: (1)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大陆东
16、岸。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1月平均气温0以上。 (3)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月平均气温0以下。(4)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的内陆地区。其特点是冬冷夏热,全年少雨1月平均气温0以下。 (5)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气候特点是冬温夏凉,降水均匀。1月平均气温0以上。 (6)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其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暂。北半球温带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4、 寒带气候又称为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5、 在中低纬度的高原高山地区,形成了高
17、原山地气候,如青藏高原和安第斯山脉。五、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基本因素)、海陆因素(距海洋近降水较多,温差小; 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较少,温差大)、地形因素(海拔、高大山脉、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一、世界的人口1、2011年10月31日,这一天世界人口达到70亿;每年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2、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度量;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3、非洲、亚洲、南美洲的自然增长率较高,欧洲、北美洲的自然增长率较低。4、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说明。 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5、亚
18、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南极洲无人居住。6、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二、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1、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特征等划分的人群。世界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2、白种人(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地区:、亚洲西部、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黄种人(包括印第安人、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印度;
19、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西北部。3、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5、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6、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7、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8、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在中国,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 嘛教。9、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佛塔、石窟。三、人类的居住地1、聚落是指人类的集中居住地。聚落一般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2、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气候、地形、河流、交通等。初一地理复习提纲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