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上语文八下语文-醉翁亭记--教案三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5757238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语文八下语文-醉翁亭记--教案三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八上语文八下语文-醉翁亭记--教案三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八上语文八下语文-醉翁亭记--教案三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八上语文八下语文-醉翁亭记--教案三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八上语文八下语文-醉翁亭记--教案三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醉翁亭記歐陽脩(一)、題解 慶曆四年(一O四四)八月,歐陽修被命為河北都轉運按察使。明為重用實為剝奪在朝發言的權利。歐陽脩雖身在河北,但時時不忘朝中的事。於慶曆五年(西元一O四五年)四月上書仁宗,請求重新起用范仲淹等人。上書未被採納,反激起了反對派對他的進一步迫害。更巧的是,此時發生了歐陽脩外甥女張氏案。 原來歐陽脩有妹一人,嫁給襄城張龜正為續絃夫人。景祐一一年,張龜正逝世,留下了前妻所生,七.歲大的女兒,歐陽脩看到妹妹,已寡居無依,便將她們一齊迎回家中居住。等到此女長成後,與歐陽脩族兄之子歐陽晟,結成連理,但是張氏女竟與歐陽晟的奴才通姦。東窗事發後,由開封府權知府事的楊日嚴審辦。這真是個不

2、幸的巧合,楊日嚴曾因貪汙瀆職,被時任諫官的歐陽脩彈劾在案。楊日嚴懷恨而伺機報復,便誣指歐陽脩與張女有曖昧關係又從有關案件中發現張女曾變賣妝奩中財物,購置田產,並立下歐陽氏契券,楊日嚴便牽強附和,判定歐陽脩人財兩得的意圖實已昭然若揭,再難狡辯。(事見宋司馬光涑水紀聞。在楊日嚴布置設計下,連仁宗都動搖了對歐陽脩的信任。歐陽脩受到落龍圖閣直學士,罷都轉運按察使,降知制誥,知滁州的懲戒。 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山明水麗,民風淳樸。歐陽脩做了當地太守,清政愛民,很得愛戴。公務之餘,便徜徉於山水之間,寫了不少的詩文。有一次,琅邪山的和尚蓋了一座亭子,請他命名。他喝了一點酒酣然有醉意,便為亭子取名醉翁亭,而

3、自稱醉翁。他在醉翁亭記中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句話竟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句。他雖然自稱醉翁,其實他當時才四十歲而已。 (二)、作者歐陽脩字永叔,北宋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真宗景德四年(一OO七)生於四川綿州(今四川綿縣)。父歐陽觀,任泰州軍事判官時,死於任上,時脩年方四歲。母鄭德儀,世為江南望族,頗通詩書,因家境貧寒,無力送脩入學,又無錢購買書籍、紙筆,乃以蘆荻畫地,教導歐陽脩讀書識字。脩天資聰穎,過目輒能成誦。十歲,於鄰家遊戲時,偶於屋角破筐中,得韓昌黎文集殘本六卷,愛不釋手,歎賞讚佩,幼年即有效法韓愈之雄心大志。仁宗天聖七年(一O二九),試國子監得第一,八年試禮部,晏殊知貢舉,

4、又得第一,同年獲進士,任秘書省校書郎。九年任西京(洛陽)留守推官,結識著名文士錢惟演、尹洙、梅堯臣等人,以詩及古文往來唱和,詩文均獲極大進境,更以文章名冠天下。景祐元年(一O三四),歐公任官閣校勘,並參與崇文總目編輯,得以博覽府庫祕藏,學問益加精進。景祐三年,范仲淹因主張新政得罪宰相呂夷簡,被貶饒州,歐公為范辯護,寫與高司諫書責備高若訥,被貶為夷陵縣令。後雖被召還京師,然於慶曆五年(一O四五),作朋黨論為韓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辯護,被誣指為朋黨,其時歐傷脩甥女犯案,反對者乘隙誣告,雖終獲平反,歐陽脩仍二度遭貶,被謫為滁州剌史。其於滁州寄情山水,建醉翁亭,自號醉翁。八年調知揚洲。皇祐元年

5、(一O四九)又徙知郢州(今安徽阜陽)。仁宗至和元年(一O五四),歐陽脩任翰林學士,奉命纂修唐書。仁宗嘉祐二年(一O五七),主持禮部貢舉,力斥當時奇險怪澀之文體,乃高倡簡明古文以救時弊,從此文風為之丕變。嘉祐三年,出任開封府尹,大公無私,升為禮部侍郎兼翰林侍讀學士,六年再拜參知政事(副宰相)兼樞密副使,與宰相韓琦、樞密使包拯,及諫議大夫司馬光等,同朝輔政,使朝廷祥和,內外平靖。英宗治平四年(一O六七),神宗繼位改元熙寧,歐踢脩又因故受誣陷,遂以老病致仕,出知亳州,四年終獲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歸隱穎州,五年即病逝,朝廷追贈太子太師,謐文忠。歐踢脩於北宋當世位高望隆,對當時之政治、文學均極富影響

6、力,乃北宋文壇領袖。其推崇韓愈古文,主張明道致用,力倡文從字順、簡而有法之散文,反對當時流行險怪奇澀之文,領導帶動北宋古文運動之發展。一生積極獎掖後進,宋代古文六家中之其餘五家,王安石、曾鞏、三蘇父子或為其門生,或受其賞識提拔。其於散文、詩、詞、皆有極高成就,尤長於散文。為文自然順暢,委婉從容,讀來情韻綿邈,懇摯動人,列為唐床古文八大家之一。所為秋聲賦,突破賦體之駢律格式,以散文筆調鋪寫,開創宋代文賦新體。詩詞則清新巧麗,以平易文字表達婉約深遠情感。著有六一詩話,開創詩話體,於後世詩歌理論發展有重要影響,具有文學批評史上之一定地位。著作甚豐,皆收入歐陽文忠公集,並著有新五代史,與宋祁合纂新唐書

7、。 (三)、課文鑑賞全文共分四段:第一、二段寫醉翁亭周圍優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山水之樂;第三段寫滁人遊山之樂和作醉翁亭宴遊之樂;最後一段,通過議論,含蓄地點明題旨。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僊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第一段起本文開頭一句環滁皆山也,一向為讀者注意,但卻有不同議論。據宋人朱熹說,本文初稿並非僅有一句,是後來修成這樣的:歐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他醉翁亭記原稿,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只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朱子語類

8、大全卷一百三十九)朱熹意在稱其簡潔。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認為環滁並非皆山,清人何紹基曾提出疑問:如何陵谷多遷變,今日環滁竟少山?的疑問,的確,滁州並非四面環山,只西南部有山,但這不減損這篇文章的價值。中國文學藝術,向來有所謂頰上添毫的創作方法。顧愷之為裴楷畫像,裴楷頰上本來沒有毛,畫家為之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這一向為人稱道,認為藝術家深通畫理,才有此妙筆。文章也一樣。文學作品不是地理志,為了藝術整體的需要,做一點非但無傷大局反而有益總體的加工,是被容許的。 後人讀醉翁亭記首句,只感到它寫得好,並不感到是美玉之瑕。作者先寫環酴皆山也, 然後由大到小,由遠到近,從全體寫到局部,層層縮小,

9、層層遞進,一步步地把讀者引向本文的主體醉翁亭,由此再寫翁到自號醉翁的太守。這就如同電影藝術中的鏡頭,先拍全景,然後中景、近景,再用特寫、大特寫,步步引人入勝。有誰在讀這樣美妙的文章並沉醉其中之時,再去探究環滁是否皆山呢? 於是作者將範圍縮小,視線集中於西南諸峰,用林壑尤美作總體評價而一筆帶過。在西南諸峰中作者特別標舉出醉翁亭所在的琅琊山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遠遠望去,那林木蓊蔚而透出一派深深的青秀色的山就是琅琊山。以上兩句簡潔生動,就將蒼翠的山勢逼真寫出。接著以具體方式描繪景物。 山間的泉水,即釀泉,最後幾經迴環,才在峰回路轉之後出現臨於泉上的一座玲瓏剔透的亭子,即醉翁亭,而翼然兩字,特別

10、能夠加強描述中的形象性,富於動感。再往下,作者仍採用陳述句式,寫出了建造亭子的人,以及自己給它起了醉翁亭的名字,並解釋了醉翁二字的由來。歐陽脩看來不是善飲之人,所以欽少輒醉,但卻為下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全篇主旨性的議論伏了一筆。在另一方面,我們亦可把這名句理解為全篇的一個導言,因為文章的後兩部分,乃是作者對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具體鋪陳。在這裡,作者不僅說明了醉翁亭名稱的由來,和醉翁這兩個字的真正涵義,同時也說明了他放情於山水,以及對滁州山水景物的讚嘆和陶醉。作者在此所說的山水之樂,是下面三段文章的重要伏筆,也是貫穿整篇文章的一道主線。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11、,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第二段承 作者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那麼琅邪山的風景如何呢,.雖說前面已用蔚然而深秀等語作了總體描寫,那情形已使人心嚮往之,但畢竟還不具體,故第二段作者進一步作具體描繪。這種描繪是具體的,但又不是鉅細無遺的工筆細描,而是抓住一朝一暮和四季的特徵作寫意式的點染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朝明暮暗,清簡扼要。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

12、水落而石出者。四句分別寫出春夏秋冬景色的特徵,春天是花的世界夏天是綠葉的世界秋天霜降冬天溪水枯落。一句一個季節,寫出山中自然景色的美麗和周而復始的交替變化,更抒寫得之於心的山水之樂,語雖排偶,但一點不嫌板滯,相反極具跳躍性和旋律感。作者最後總結道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山色雖有朝暮不同和四季的變化,但快樂是無止境的。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第

13、三段轉自然景色如此幽美,遊人又如何?第三段寫遊人之樂。分為兩層:第一層寫滁人之遊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各種動態、各色人等皆包及。寥寥數句,苑然一幅具有鄉土氣息的風俗畫,情調和平、安閒。亦反映出作者的治績和豐年的喜悅,當然也帶有幾分理想的色彩。這幾句並非閒筆,說明作者不是獨樂,而是與民同樂,作者的快樂與人民的快樂有相通之處。第二層寫太守的宴飲上這又分兩點一、宴飲之物,二、宴飲之歡快場面。宴飲之物並非珍饈美味,不過是些山肴野簌,而且是就地取材,並不講究,只是臨谿而漁、釀泉為酒,溪深自然魚肥,泉清自然酒醇。這裡既表現宴飲的樸素,也表現山中物產的富庶。

14、接著寫宴飲的場面,只幾句話就將歡樂的情感推向高潮宴酣之樂.起坐而諠譁者,眾賓懽也。席間並無樂工歌伎的吹彈演唱,賓客們射覆行令等,甚而起坐諠譁,無所顧忌。而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逼真寫出作者縱情自適,遺棄塵俗的超然神態。在這段文章中,寫太守之樂,滁人之樂。一切都處於一種歡愉、鬆弛、不緊不慢、和諧自然狀態,境界真堪令人陶醉。而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呢?第一,它有事實依據。作者同年還寫過一篇豐樂亭記,說今滁介江、淮之間.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脩之來此.又愛其俗之安閒。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遊也。這是作者描繪這樣一幅與民同樂圖的客觀原因。 第二,這裡有作者性格的印記。宋歐修脩

15、傳云,歐陽脩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於再三,志氣自若也。他是個雍容大度的人。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心中天地寬廣,從容舒徐,表現出一種風采動人的人生態度.。醉翁亭記寫於他遭到重大打擊之後,文章的風格,正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本文所以有一種內在的感人力量,其根源正在於此。學習本文,應特別注意這一點。 第三,既不能把本文看作是寄情山水、借酒澆愁的消閒遣悶之作,也不能看作故作曠達,掩飾苦悶的消極退隱之作。而歐陽脩更不是這樣的一個人。本文與范仲淹岳陽樓記作於同年。歐、范在政治鬥爭中是同志,在個人生活中是好友,又一同遭貶,遠離京城。他們有共同的思想和經歷。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兩篇著

16、名散文,也不無精神相通之處,儘管兩篇文章風格迥然不同。歐陽脩在被貶官後心情不免沉重。他曾感嘆顏摧鬢改真一翁,心以憂醉安知樂。(贈沈博士歌)但他在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中卻寫得其樂融融,彷彿毫無痛苦,這一點很耐人尋味。細繹全文,它與岳陽樓記在精神深處有一致的地方。雖然岳陽樓記主要寫憂,醉翁亭記通篇寫樂,但它們都在歌頌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都是人格的頌歌,只不過它們用了完全不同的表現方式。歐陽脩以琅邪山的美麗風光為背景,描繪了這樣一幅與民同樂圖,是在曲折地顯示自己治滁的政績。他借此表現自己在遭受沉重打擊後,並未消沉頹唐,患得患失。這既是對於同遭打擊的戰友令人興奮的鼓舞與告慰,又是對於極欲

17、從精 神上摧毀自己的那些卑鄙政敵的巧妙嘲弄和回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嗚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第四段合 最後一段寫宴罷而歸,又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的含義。 夕陽在山,人影散亂、樹林陰翳,鳴聲上下,席終人散,醉翁亭記的記,到這裡已告結束。但是,作者又借遊人去而禽鳥樂引出關於本文題旨的議論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入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作者為了凸出太守之樂,用的是層層烘托的筆法。用禽鳥之樂,反襯眾人之樂,再用

18、眾人之樂,反襯出太守之樂。這樣,太守之樂就在眾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巔峰,顯示出主觀感受和體驗的高人一籌。最後,作者點出了這位喝醉了酒能與滁人一起歡樂,酒醒後能將這歡樂記諸文章的太守的名字,以太守謂誰?廬陵歐陽脩也結束了全篇。廬陵位於吉州廬陵縣,為歐陽脩的祖籍,這種以作者姓名為結尾的寫法是新穎、巧妙、自然而又耐人尋味的。(四)、翻譯滁州的四面都為山所環繞,而西南各個山峰,樹林山谷又特別優美。看上去草木茂盛、景色幽深秀麗的就是琅邪山。在山間步行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從兩座山峰之間奔流出來的,就是釀泉。山勢迴環曲折,路也跟著轉彎。有座亭子像鳥兒張開翅膀矗立在泉旁,那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是誰?是

19、山中的和尚智僊。替它取名的是誰呢?就是太守自己呀!.太守和賓客到這兒飲酒,稍微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自稱為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喝酒,在於山水之間。觀賞山水的樂趣,他領會在心裡而寄託在酒中。當太陽出來,林間的霧氣都消散了,浮雲歸山,岩洞就顯得昏暗。這種昏暗明亮的變化,是山間早晚不同的景象。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味挺拔的樹木枝葉茂盛,濃陰一片風霜高潔, 溪水低落而使石頭顯露,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早上到山裡去,晚上回來,四季景色不同,而其中的樂趣也無窮無盡啊!至於那些揹東西的人在路上唱著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歇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回應 ,老人牽著小孩來往不絕的,是滁洲人們來遊山啊!到

20、溪邊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釀酒,泉水清香,酒味芬芳;野味野菜交錯擺放在面前,這是太守設的宴席啊!宴會中酒喝得痛快,沒有絲竹管弦的樂聲。或這裡玩投壼的人投中了目標,或那裡下圍棋的人贏了棋,酒杯和酒籌交雜在一起,人們時站時坐,諠譁不已,這是眾位賓客歡樂的場面。一位蒼顏白髮的老者倒在眾人中間,那是大守醉倒的樣子。不久夕陽下山,人影散亂,太守歸去,賓客們跟著走了。樹林枝葉濃密成蔭,鳥兒在高處低處鳴叫,遊人離開了山中,鳥兒也感到快活了。然而鳥兒只知道在山林的快樂,卻不明白人們在山林中的快樂,人們知道跟隨太守遊玩快樂,卻不明白太守以他們的快樂而感到快樂。能高興地和大家一起喝醉,醒後把這些歡樂寫成文章

21、的,那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那個廬陵人歐陽脩。(五)、醉翁亭記在寫作藝術成就1、 擅長寫景:寫作技巧像大銀幕電影鏡頭移轉,先遠景,再近景,然後特寫。由遠山而近山,山而水,水而亭,亭而人,渾然深入人的內心世界。歐陽修具象寫景,描寫亭四周景色時,由朝到暮。朝陽初開,林間霧散;傍晚雲聚,山谷轉暗。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石出,四句分別寫春、夏、秋、冬景色特徵,一句一季節,語詞不多,卻寫出山林自然景致之美。2、 情感充沛:全文脈絡分明,感情洋溢。文中敘事、寫景、記趣,均躍動作者怡悅心情,充分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自得之情。3、 結構精鍊:起承轉合,純熟完美。起說明醉翁亭的位置及建亭、

22、名亭之來由。承承首段山林之樂字,加以發揮山林間朝暮、四時之樂無窮。轉轉寫人民、賓客之樂,和平安閑,隱含與民同樂之意。合總合樂之主題,寫醉翁盡興醉歸的情景。4、 駢散結合:文中以散文句式為主,又雜以多種對偶句;在語言上有整齊的對偶,又有變化的散句,錯落有致,有頓挫參差之妙,形成韻律美感。5、 二十一個也字:文中共用二十一個也字。首句以也字句領起;中間每至一也字句為一層意思,逐層顯露主題,引人入勝。可見二十一個也字句的運用,使全文呈現一種引人注目的特色,層次分明,增加了表達效果,更富於音韻之美。(六)、疑難解析:Q:醉翁亭記一文中讓泉與釀泉? A: 國編本及一般選文均作釀泉,歐陽脩居士集卷 三十九

23、原文及有些選本作讓泉。清人黃協塤在鋤經書舍墨中云:醉翁亭記漸聞水聲潺潺,而瀉於兩峰之間者,讓泉也。讓泉,水名。下文釀泉為酒謂釀此泉之水為酒耳。語意本甚明。今諸本俱誤讓為釀,則費解矣。據近人實地考證,豎立於泉邊的石碑上題為讓泉(原為康熙年間王賜魁治滁時題寫),又滁州方言中,讓與釀發音有別,而當地人亦稱此為讓泉,而不稱釀泉。 又,醉翁亭記,作於慶曆六年(西元一四六年)醉翁亭裡此記的碑文刻於慶曆八年(西元一四八年),因刻字褊淺,恐難久傳,於哲宗元佑六年(西元一九一年)當時滁州知州王詔請蘇軾重書。蘇軾用真、草、行三種字體書,後刻成碑,此碑仍保留於亭邊,碑文亦作讓泉。蘇軾為歐之門生,寫碑時距作記時又不甚

24、遠,當不會誤書。再者此泉出現,必先於亭之建立,而古代已早有讓泉,讓水之名(南朝宋范柏年語明帝:臣鄉有廉泉、讓水)。滁人將此泉取名讓泉,亦屬可能。據此,認為應作讓泉為是。按此說可取,讓、釀二字偏旁不同形體近似,故易誤。那麼,文章前邊稱讓泉,而後邊卻又寫成釀泉,豈不自相矛盾?不矛盾。前邊的讓泉是稱述泉名,而後邊的釀泉為酒,則是釀(動詞)讓泉之水以為酒的意思。這仍然是講得通的。Q:泉香而酒洌的修辭法?A:泉香而酒冽的一句的修辭,可從兩個方面去理解:1.香、冽是互文見義,即泉香亦冽,酒亦香亦洌。本來泉是清涼的,但染上酒的香氣,變得又冽又香了;酒本香的,但帶有泉的涼氣,也變得又香又冽。泉與酒渾然一個整體

25、。2.泉香而酒冽這一句用了修辭法的倒置。這一句應為泉冽而酒香,香和冽顛倒語序的原因,是由於對仗和平仄的要求,因為上文是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古代作家往往著意造了一些詞序顛倒的句子,這種句子多半出現在辭賦駢文裡,散文裡有時也可見到,例如:蕭統文選序:未嘗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應理解為目游心想,因平仄要求改平平仄仄。)江淹別賦: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應理解為骨折心驚,因對仗和平仄要求,心對意,平對仄;骨對神,仄對平。又由於驚與上下文名、盈、精、英、風、情等字押韻。) Q: 醉翁亭記一文中而不知太守樂其樂?A:對這句話的理解,有兩種意見:1.卻不知太守自有他的樂趣。2.卻不知太守為人民快樂而快

26、樂。從句式結構看:一、說把樂其樂解作樂他所樂,也講得通,但從文章的主題來看當。二、說為妥。歐陽脩在豐樂亭記中明確表示: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同樂,刺史之事也。他寫醉翁亭記通過對優美風景和士民恬靜生活的描述,抒發與民同樂思想,從而歌頌自己的政蹟。一些文評亦有相同的看法,如:唐介軒古文翼卷七云:記體獨辟,通篇寫情寫景,純用襯筆,而直追出太守之樂其樂句為結穴。當日政清人和,與民同樂景象,流溢於筆墨之外。過珙古文評注評語卷八云:從滁出山,從山出泉,從泉出亭,從亭出人,從人出名。一層一層復一層,如累疊階級,逐級上去,節脈相生,妙矣。尤妙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及太守之樂其樂兩段,有無限樂民之樂隱見言外。若只認作風

27、月文意,便失千里。(七)課外補充、釀泉醉翁亭下有釀泉又名讓泉,泉水甘如醍醐,瑩如玻璃,故又稱玻璃泉。泉眼旁用石塊砌成方池,水進入池中,再匯入山溪。歐陽脩題滁州醉翁亭讚其聲如自空落,瀉向兩簷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響不亂人語,其清非管弦。豈不美絲竹?絲竹不勝繁。水池三尺見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賜魁所立釀泉二字碑刻。釀泉水甘醇可口,正是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據說當年歐陽修,每次上琅琊山都要到醉翁亭中休息飲茶。他見老百姓個個都喝釀泉水,自 也舀了一盞一飲而盡,一迭聲讚道甘哉!美哉!此後,歐陽脩把飲茶改為飲泉水,還用釀泉水招待幕僚,稱之為與民同味,提醒自己和幕僚們關心百姓疾苦。

28、歐陽脩品泉水本領令人稱奇。據傳,有一天 ,歐陽脩照例派侍役去釀泉汲水招待幕僚。侍役回程時跌了一跤,把水全灑了,便到離城較近的半山腳下幽谷泉汲了一罐充作釀泉。歐陽修一喝,只覺味道不對,斷定不是釀泉水,找來侍役查問,果真如此。歐陽修得知還有幽谷泉,親自前往察看,果見一股清泉從石隙中汨汨流出,立即命人疏泉鑿石,僻地以為亭。這便是滁城西豐山腳下,與釀泉遙相呼應,堪稱一對姊妹的紫微泉。2、弈圍棋圍棋,是受古代戰影響的產物,可能是由古代的軍事家所創造的。關於它的得名,孔穎達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一書中作注說以子圍而相殺,故謂之圍棋。 圍棋起源於何時,準確年代尚待詳考,但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流行開來,卻是史籍有據的

29、。圍棋古稱弈,當時有一位叫弈秋的人,就是通國之善弈.的圍棋名手。魏晉南北朝,圍棋達到全盛時期上尚手輩出。梁朝柳惲編訂的棋品中,八品的名手就有二百七十八人之多。 因圍棋來源於戰爭,所以,它的諸多方面都體現出用兵打仗的特點。漢代劉向圍棋賦說略觀圍棋,法於用兵,怯者無功,貪者先亡。今天我們分析圍棋的幾個方面,不論從它著子的戰略戰術,還是最後計算勝負的方法,都是符合古代作戰方略的。行棋術語殺、征、沖、斷等,也都是從軍事用語脫出的。早期的圍棋盤,有縱橫各十一、十五、十七道等多種。三國魏邯鄲淳藝經說:棋局縱橫各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格),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西元一九五五年,在河北省望都縣東漢古墓出土的

30、一件石質圍棋盤,盤面縱橫也是各十七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沿用至今的十九道圍棋盤。一九五九年,河南省安陽縣隋朝張盛墓出土的一件白瓷圍棋盤,正方形,盤面縱橫各十九道。從南唐繪畫中的圍棋對弈圖中,也可看到十九道的圍棋盤。唐代,隨著中日文化的交流,圍棋傳入日,本並很快流行於宮廷和民間,到了近代,圍棋又在許多國家流傳發展,深受尚地人民的喜愛。圍棋九段制是怎麼來的呢?是否為日本人首創?大家知道我國古代品評人物有九個等級。漢書古今人物表把古今人物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三國魏司空陳群始定九品之制,在郡縣設中正評定人材高下,分為九等,即九品官人之法。古代職官也分

31、九個等級,周代官有九等之命,從魏晉開始,立九品之制,從一品至九品,定官吏的大小高低,歷代王朝沿襲不廢。古代評書畫藝術分神品、妙品和能品,其源出南朝梁庾書品的上、中、下三等,稱為三品九等或三等九品,歷代書畫評論家多承此說。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則援李嗣真書後品在上、中、下九品之上立逸品例,用指超脫絕俗的藝術品。這與現代圍棋九段之上的十段、超一流十分類似。在國古代,圍棋棋手的等級稱為棋品。因受人品、官品、書品的影響,故也設九品制。晉汪范撰棋有九品序錄,南北朝王抗、褚思莊、柳惲都著有棋品,柳惲還將當時棋藝登格者共二百七十八人,第其優劣,分級排定。可他們的著作大多散佚,無法窺見其真面。3、射之三說(1)

32、.投壼遊戲 投壼是我國古代宴會的禮制,也是飲宴時的一種遊戲。其方法以盛酒壼口為靶子,用矢投入。這是一種助酒興的遊戲。宴會的主人設置這種遊戲,既可使來客多喝酒表示自己的盛情,又能增添宴會歡樂氣氛。投壼遊戲最遲在春秋末就己出現。起初流行於宮廷及上層社會。左傳記載約在西元前五三O年晉國新君昭公繼位,各首腦前來祝賀,晉昭公設宴招待賓客。席間,設投壼遊戲以助酒興。當晉昭公投擲時,他的大臣中行桓子在一旁念念有詞: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意思是說昭公若真的投中,就是稱霸各諸侯國的好兆頭。結果晉昭公真的投中了。在座的齊景公一看,也持矢在手,口中回敬道: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說

33、罷飛矢出手,也投中了,顯然,這一場投壼已帶上了政治鬥爭的色彩。同時,也可以得知投壼遊戲在當時己有較高的水平。戰國時,投壼遊戲逐漸興於民間,並且可男女同席,邊喝酒邊投壺。到了漢代,投壺在社會上很盛行。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崗的漢畫館內,現仍陳列著一幅投壺石刻畫,從中可窺探到漢代投壺遊戲的場面。直到唐代,投壺遊戲還是很普遍 的活動。投壺所用的壺,口闊腹大,頸部細長, 腹內裝滿豆子,很有彈性,如投矢時用力過猛,已投進的矢也會被彈出去。投壺用的矢,是用楛或棘的莖製成,一頭齊,一頭尖 ,不剝樹皮。矢有三種長度室內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以投中多少決勝負,負者須罰酒。投壺還有許多禮節,這在禮記投

34、壼篇中有詳細的記述,著名史學家司馬光還專門寫過一篇投壼禮儀,對投壺的禮節、方法一一作了介紹。 (二)射覆 射覆即射雕覆,古代的一種酒令。清敦培酒飲叢鈔古令:酒座所謂射覆,設注意然今酒字,則言春字、漿字,使人射之, 蓋春酒、酒漿也。射者言某字,彼此會意,餘人 更射。不中者飲,中則令官飲。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寶玉便說雅坐無趣,須要行令才好。.探春便命平兒拈,平兒向內攪了一攪, 用筋夾了一個出來,打開一看,上寫著射覆二字 。寶釵笑道把個酒令的祖宗拈出來。射覆從古有的,如今失了傳上道是後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難。這裡頭倒有一半是不會的,不如毀了 ,另拈一個雅俗共賞的。探春笑道拈了 出來,如何又毀。如今再拈一

35、個,若是雅俗共賞的,便叫他們行去。咱們行這個。.探春道 :我吃一杯,我是令官,也不用宣,只聽我分派。命取了令骰令盆來,從琴妹擲起,挨下擲去,對了點的二人射覆。.寶釵和探春對了點子,探春便覆了一個人字。寶釵笑道這個字泛的很。探春笑道添一字, 兩覆一射也不泛了。說著,便又說了一個窗字。寶釵一想,因見席上有雞,便射著他是用雞窗、雞人二典了,因射了一個塒字。探春知他射著,用了雞棲於塒的典, 二人一笑,各飲一口門杯。 此說較近於此文所指。(三)九射格遊戲 歐踢脩九射格文九射之格,其物九,為 一大侯,而寓以八侯熊當中,鹿居下,雕、雉 、猿居右,雁、免、魚居左。而物各有籌,射中 其物,則視籌所在而飲之。4、

36、關於酒或許酒是近詩的,所以知酒之人必為詩人。歐陽修酒量雖不佳,卻寫了傳世醉翁亭記。詩是杯酒的心,詩是杯酒的情,醒、醺之間,點滴銘刻,飄飄欲仙。飲酒解憂之法,有快慢之分。李白會須一飲三百杯,可見他吃酒快又猛,杜甫罈深木瓢是真率,大瓢大口喝酒最痛快。而蘇東坡喜品酒,一杯相持且從容,應是快酒必醉之人。另有獨飲、群飲之別。陶淵明喜歡獨飲,一人吃喝痛快過癮,但詩人常常是寂寞的,像陶淵明一定很寂寞。人太多也會令人受不了,非得群飲的話,三五知己也夠啦!醉翁亭記,文中醉翁即歐陽修自己。醉翁並非貪戀杯中物,他祇不過藉醉酒、陶醉山水之雅興,運用想像空間與大自然結合,把個人思想昇華到與民同樂的境界。歐陽修謫官滁州,

37、處逆境中之豁達胸襟,任意超脫宦海浮沉,以忘懷得失的人生觀。他越是挫折,越能淬礪其文章,寫出千古名篇,文情並茂,沒有謾罵,沒有悲嘆。醉翁從山水間探索超然物外、安時處順的人生哲學。且看以下引文:自來文人學士,謫官栖遲,未有不放懷山水,以寄其幽思。而或抑鬱過甚,而辱之以愚;抑或美惡橫生,而蓋之于物;又或以物悲喜,而古人憂樂絕不關心;甚或聞聲感傷,而一己心思,托于音曲。凡此有山水之情,無山水之樂,而皆不得為謫官之極品也。六一公之守滁也,嘗與民樂歲物之豐,而興幸生無事之感。故其篇中寫滁人之遊,則以前呼後應,傴僂提攜為言,以視憂樂之不關心者何如也?至其絲竹不入,而歡及眾賓;禽鳥聞聲,而神遊物外。絕無淪落自

38、傷之狀。而有曠觀自得之情。是以乘興而來,盡興而返,得山水之樂於一心,不同愚者之喜笑眷慕而不能去焉。然此記也,直謂有文正之規勉,無白傅之牢愁;有東坡之超然,無柳子之抑鬱。人的一生當中,悲哀也是一種非常重要又突出的情感。當你面對不幸,認為這簡直是人生悲劇時,它卻具有領悟人生的深奧哲理,兼具感性與理性。在中國文學、藝術史上,魏晉時代有老莊思想,也有屈原情感的想像空間,最普遍的仍是儒家思想。歷代文人名士,像陶淵明、嵇康、阮籍等人的醉酒型態,完全不同於西方的酒神精神,絕不是情慾狂歡和本能衝動。他們明哲保身,從逃避現實中尋求理解,於消極頹廢中求醒悟,它依然有著理性存在。從晉朝竹林七賢之一劉伶,性好酒,著酒

39、德頌,到宋代歐陽修寫醉翁亭記,即明顯呈現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醉酒,原本可以麻木理智,放開情感,解放思維,一任本能,任性縱情。但是在中國,卻唯酒無量不及亂。兩千年來,始終沒能超出孔子無意界定的理性態度範圍之內。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詩)圍繞著酒和醉的,依然是人間煩憂,人際苦惱,對人生、對生活的執著和眷戀。詩人在矛盾、苦痛當中,仍溫文爾雅,情理和諧。中國人是感情、感性的,簡單的說,是唯情的。西方人思想裏,以物為本體,唯物的世界觀。中國人的思考模式,以心為本體。中國人覺得感情才是人生唯一的真實,這種情之本質化、本體化的傾向,就是中國抒情傳統的偉大特色。就醉

40、翁亭記言,全文精義在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任真自娛,忘懷得失。另外,文中描繪宴飲酣暢的場面,只幾句話,就可將歡樂之情感推向最高點。全文總結時,點出與民同樂的情懷。(1)就醉翁亭記一文所見,說出歐陽修貶謫滁州的情懷。(5%)(2)就寫作技巧而言,醉翁亭記有層層遞進的描寫,試分別舉出,並加以說明。(2.5%)這種手法有甚麼效果?(2%) 答:(1)歐陽修被貶滁州後,寫了醉翁亭記,文章裏有自號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的描寫,表達了他把被貶的惡劣心情,寄托在山水之中。另外,文章裏有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寫出了遊人絡繹不絕,享受山水帶來的樂趣,從而見到歐陽修也為不用太費心在政事上,但卻可

41、使人民富足安樂的愉快心情表達出來。(2)歐陽修說滁州四邊都是山,跟著著意說出西南各山峰,然後在各山峰之中,點出琅琊山,再描寫釀泉,最後說出醉翁亭在釀泉泉旁。這種筆法,是層遞描寫法。(3)1. 山間晨昏、四季的景色有什麼變化?(4%)2. 作者暢述其樂,但讀者並不覺得他縱情宴遊,荒廢政事。這是什麼緣故?(4%)答: 1. 山間景色的變化:(1) 晨昏:太陽出來,林中的雲氣便散開;傍晚煙雲聚攏來,山間的岩洞就晦暗了;(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2) 四季:春天,野地的花草,發出幽微的香氣;夏天,佳木挺秀,有著濃密的樹蔭;秋天,風高而霜潔;冬天,水落而石出。(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

42、潔,水落而石出。) 2. 不覺得作者縱情宴遊,荒廢政事的原因: (1) 作者以眾人之樂為樂,表現出肯與民休戚的情懷,並非只顧縱酒漫遊; (2) 從文中滁州人民暢遊琅琊的描述,可見滁州政通人和,身為太守的作者顯然沒有荒廢政事。(4)醉翁亭記一文記述遊人的活動情況,試用自己的文句分別說明。(4%)(5)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1. 試舉出三項上節所描述的景物。(3%)2. 上節點出主體所在的寫作手法有何特點?(1%)這種寫作手法有何效果?(2%)答:(4)醉翁亭記中記

43、述遊人的活動情況:1. 他們聯群結隊,扶老攜幼,氣氛十分熱鬧。2. 有些挑著擔子、肩負東西的人,一邊走一邊唱歌,有些則在樹下休息。3. 有些設下宴席,吃鮮魚、肉和蔬菜,飲美酒。4. 在宴席中,他們玩猜謎(或投壺)遊戲、下棋。5. 大家舉杯暢飲、或起或坐,杯盤交錯,一片歡樂喧鬧之聲。(5)一節所描述的景物:1. 山中樹木茂盛:在環繞滁州眾之中,以西南山頭的樹林最美,景色最佳。2. 流泉下瀉有聲:山深處見流水瀉出兩峰之間,水聲潺潺。3. 建築物依山而築,高聳突出:山峰有亭,高臨泉水之上。點出主體所在的寫作手法:層層遞進-先著意描述主體附近的山水景物,然後把焦點逐步集中,最後才呈現主體。寫作手法的效

44、果-使讀者先對主體的環境有概略的理解,然後層次分明地突出主體。(6)作者貶官後的心情怎樣?(1.5%)(7)醉翁亭記文末禽鳥之樂和太守之樂分別指什麼?試說明人不知太守之樂其樂這句話的意思。(5%)(8)歐陽修描述醉翁亭的景色,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試加以解說。(3%)答:(6)作者心情較為寬舒(內心雖抑鬱失意,意態卻豁達開朗),把遊山玩水的樂趣寄托在飲酒之中。(7)三者的意思: 禽鳥之樂:凡夕陽西下,在陰暗的樹林中,雀鳥因遊人漸去而快樂得上上下下鳴叫著。太守之樂:太守看見滁州人公餘一同遊山玩水(滁人之遊、山水之樂),朋友們也跟他來遊覽,(射箭下棋,飲酒歡樂) (眾賓之歡),他覺得很快樂。人不知太

45、守之樂其樂:一般人未能體會到太守那樣的胸懷,能因別人得到快樂而感到快樂。 (一般人不能領悟到太守那與眾同樂的胸懷。)(8)醉篇層層遞進的手法:先寫滁州為眾山環繞,再轉向西南部幾個山峰,然後把視線集中在琅琊山,再寫到流水飛瀉的釀泉,最後才寫泉上的醉翁亭。(9)歐陽修當滁州知州時,如何得到與眾同樂的樂趣?(4%)(10)醉翁亭記所述山間四季的景色是怎樣的?先引錄原文,(1%)然後用自己文句解說。(4%)(11)試指出下列兩句所運用的修辭技巧:(1%)丙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丁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答:(9)歐陽修得到與眾同樂的樂趣:因與滁人遊山玩水,前呼後應,和諧歡樂;又太守與賓客一起遊玩,射箭(投壺)下棋,飲酒作樂,太守因百姓安居,官民關係融洽,因而感到快樂。(10)山間四季景色:1/引錄原文: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2/解說:春:野花開放,散發陣陣幽香。夏:美好的樹木長得茂盛,有著濃密綠蔭。秋:天高氣爽,霜色潔白。 冬:溪水低淺,河床的石塊露出水面。(11)修辭技巧:丙 借代 丁 對偶/雙句對偶(12)醉翁亭記所寫山間朝暮四時之景是怎樣的?試加說明。(3%)歐陽修在描寫上述景色時,有甚麼感受?(1%)(13)本篇提及酒,試舉出一例,說明酒與篇章內容的關係。(2%)答:(1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