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编码:SDDZ-RC-7.3-01-07 编号:JCB-06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2015~ 2016学年第 一 学期
一、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班级名称: 15级大专班
所属系部: 基础部 任课教师: 赵晓燕 侯加文
授课总时数 28 课时
课程类型: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课程
二、 管理信息
编写教师 赵晓燕 (签名) 编写日期 2015年 7 月 28 日
教学处长 (签名) 审查日期 年 月 日
系部主任 (签名) 审查日期 年 月 日
教务部主任 (签名)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校长 (签名) 审批日期 年 月 日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 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具备能够独自负责完成工作的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决策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等。
(2) 社会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有承担和建立社会关系的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
(3) 专业能力目标
使学生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学习、生活和工作,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法制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法律观念。
2.课程内容设计
序号
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学时
1
朱学恒:用梦想改变世界
1-1 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2 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
1-3 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8
2
用美德占据灵魂
2-1 认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2-2 努力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8
3
硕士刀捅情敌,二百多名学生联名上书求情。
3-1 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2 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3-3 努力提高自身法律修养
12
3.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编号
能力训练项目名称
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
及步骤
结果
1-1
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要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今国际环境、国内改革发展新任务。
1. 讲授相关知识点
2. 布置训练任务(分析、讨论案例)
3. 展示团队讨论成果(观点陈述)
4. 教师点评、总结
肩负时代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奋发进取。
1-2
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讲授相关知识点
2.布置训练任务(分析、讨论案例)
3.展示团队讨论成果(观点陈述)
4.教师点评、总结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1-3
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明确人生目的与人生态度,用崇高的人生观指导自己。
人生观的科学内涵,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讲授相关知识点
2.布置训练任务(分析、讨论案例)
3.展示团队讨论成果(观点陈述)
4.教师点评、总结
大学生应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努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1
认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道德的主要功能,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
1.讲授相关知识点
2.布置训练任务(分析、讨论案例)
3.展示团队讨论成果(观点陈述)
4.教师点评、总结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提升自身道德境界。
2-2
努力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1.讲授相关知识点
2.布置训练任务(分析、讨论案例)
3.展示团队讨论成果(观点陈述)
4.教师点评、总结
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3-1
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法律的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及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讲授相关知识点
2.布置训练任务(分析、讨论案例)
3.展示团队讨论成果(观点陈述)
4.教师点评、总结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提高法律素质,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3-2
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
1.讲授相关知识点
2.布置训练任务(分析、讨论案例)
3.展示团队讨论成果(观点陈述)
4.教师点评、总结
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
3-3
努力提高自身法律修养
自觉遵守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法律规范
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法律规范
1.讲授相关知识点
2.布置训练任务(分析、讨论案例)
3.展示团队讨论成果(观点陈述)
4.教师点评、总结
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思维解决法律问题。
4.进度表设计
序号
学时
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能力训练项目编号
知识目标
其他内容
1
2
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1
当今国际环境、国内改革发展新任务。
与目标有关的案例
2
2
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
1-2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与目标有关的案例
3
4
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3
人生观的科学内涵,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与目标有关的案例
4
4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2-1
道德的主要功能,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
与目标有关的案例
5
4
努力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2-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与目标有关的案例
6
4
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1
法律的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及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与目标有关的案例
7
4
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3-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
与目标有关的案例
8
4
努力提高自身法律修养
3-3
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法律规范
与目标有关的案例
四、考核方案的设计
坚持全程化的考核原则。即在学期学习过程中,从课堂学习的第一天开始直至期末最后一堂课的时间内,从出勤率到课堂活跃程度、团队协作力度、作业提交质量与效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采取过程考核的方式,每一专业能力目标完成后,进行口头的和书面的考核;每一学习情景完成后,学生要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汇总这一学习情景的成绩。
对专业能力的考核是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形式完成的,考核比重占80%。
坚持学生参入考核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对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部分即项目公共考核评价,由组长对组员打分、小组成员互评和学生自评,其中组长对组员打分占10%,小组成员互评占5%,学生自评考核占5%。
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学习情境
考核项目
及占项目分值比
建议考核
方式
评价标准
成绩比例(%)
优(86—100分)
良(70—85分)
格
及格(60—69分)
及
1
专
业
能
力
1.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0%)
教师评价+互评
观点正确、明确,论述充分
观点正确,论述到位
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相应问题
30
2.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30%)
教师评价+互评
观点正确、明确,论述充分
观点正确,论述到位
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相应问题
3.努力创造有价值的人生(30%)
教师评价+互评
观点正确、明确,论述充分
观点正确,论述到位
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相应问题
4.项目公共考核
20%
2
专
业
能
力
1.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道德(40%)
教师评价+互评
观点正确、明确,论述充分
观点正确,论述到位
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相应问题
30
2.努力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提高自身道德素质。(40%)
教师评价+互评
观点正确、明确,论述充分
观点正确,论述到位
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相应问题
4.项目公共考核
20%
3
专
业
能
力
1.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精神(30%)
教师评价+互评
观点正确、明确,论述充分
观点正确,论述到位
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相应问题
40
2.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30%)
教师评价+互评
观点正确、明确,论述充分
观点正确,论述到位
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相应问题
3.努力提高自身法律修养(20%)
教师评价+互评
观点正确、明确,论述充分
观点正确,论述到位
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述相应问题
3.项目公共考核
20%
合计
100
项目公共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项目及占分比
建议考核方式
评价标准
优(86—100分)
良(70—85分)
格
及格(60—69分)
及
方
法
能
力
1.学习态度(20%)
教师评价+自评+互评
能按时到课,遵守课堂纪律,主动发言、积极回答课堂问题,上交作业,并协助教师的数学
能按时到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课堂问题,上交作业
能按时到课,遵守课堂纪律,上交作业达到规定次数
2.交流及表达能力(10%)
教师评价+自评+互评
能用专业语言正确流利地展示项目成果
能用专业语言正确较为流利地阐述项目
能用专业语言基本正确地阐述项目,无重大失误
3.项目总结报告(20%)
教师评价+自评+互评
格式符合标准、内容完整、有详细过程记录和分析,并能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格式符合标准、内容完整、有一定过程记录和分析
格式符合标准,内容较完整,有一定过程记录和分析
社
会
能
力
1.团队合作精神(20%)
教师评价+自评+互评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热心帮助小组其他成员
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帮助小组其他成员
能配合小组完成项目任务
2.组织协调能力(10%)
教师评价+自评+互评
能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同时正确控制、激励和协调小组活动过程
能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较合理分配,同时较正确控制、激励和协调小组活动过程
能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小组活动过程,无重大
失误
3.安全文明与职业操守(20%)
教师评价+自评+互评
安全、文明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安全文明工作,职业操守较好
没出现违纪违规违章现象
五、教学资料
1.推荐学习参考资料:
(一)使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参考书:
1、《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胡斌斌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2、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卷、规范卷、德行卷、教育修养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3、周旺生《法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学习网站:
德育课教学资源网:
使用部门:基础部 保存期限:三年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