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755231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48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讨论稿)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2016.1.5 目 录一、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基础1(一)主要发展成效11.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22.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全新布局,产业空间布局适时优化23.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34.市场需求激发产业活力,一大批文化企业迅速崛起45.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持续拓展56.要素市场持续健全,关键环节获得一定突破57.大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实施,有力带动产业发展热潮68.产业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6(二)存在的主要问题71.文化产业规模偏小,离支柱产业差距较大

2、72.市场主体实力总体偏弱,领军企业缺乏83.文化产业创新力不足,产业品牌影响力不够94.文化产业内外融合不够,面临较多体制性障碍95.文化产业要素市场不完善,关键要素供给不足106.园区基地特色不明显,集群集聚功能有待增强107.文化市场消费不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108.体制改革有待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需要加强11二、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面临环境11(一)面临的机遇121.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革命蓬勃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孕育新机遇122.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加快实施,为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23.在国内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134.重庆深入实施五

3、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14(二)面临的挑战141.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动力比较薄弱142.变革转型时期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挑战153.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区域竞争日益激烈154.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度和难度加大16三、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6(一)指导思想17(二)发展原则17(三)发展目标19四、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22(一)推动重点门类发展,构建“3+3+N”文化产业发展体系221.巩固做强3大传统文化产业232.开拓做大3大新兴文化产业263.培育发展N个后发特色业态30(二)优化全市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引导文化产业集聚发展33

4、1.形成“三区一带”总体空间布局332.打造“10+N”文化产业聚集区和特色园区基地37(三)加强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增强文化企业整体竞争力401.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和重大项目402.做大做强一批国有龙头文化企业品牌413.重点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的大型民营文化企业414.鼓励发展一批小微优势文化企业42(四)完善文化产品要素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431.完善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432.大力发展文化产品市场443.加快文化要素市场建设444.强化文化市场服务和监管45(五)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对外开放合作461.深入推进文化体制纵深改革462.加强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合作

5、48(六)推动文化发展创新,加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501.创新文化生产方式502.创新文化消费模式513.深入推进文化产业跨界融合52五、保障措施53(一)组织保障53(二)政策保障54(三)资金保障55(四)土地保障56(五)人才保障57附件1:重大项目表59VI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 (讨论稿) 2016年1月5日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深入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建设期,也是实现“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彰显,文化产

6、业的国家战略性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未来五年,重庆市将继续深入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全市文化产业也将进入做大体量、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文化产业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抢占城市发展制高点中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编制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对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基础 (一)主要发展成效1.文化产

7、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重庆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2010-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9.69%,2014年增加值达到490亿元,较2010年增长251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14年达到3.44%,较2010年提升0.43个百分点。同时,初步形成了覆盖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相关产品生产的全部10个产业大类,以及具有重庆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特色文化产业成为重庆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重庆火锅、大足石刻、荣昌夏布、永川豆豉等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和产品不断形成。图1-1重庆市2010-2014年文化产 图1-2 重庆市2010-201

8、4年文化产业 业增加值和占GDP比重变化图 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全新布局,产业空间布局适时优化 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全市文化产业布局,文化产业的差异化发展特征更加明显。2014年,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占46.2%、14.02%、23.87%、12.76%和3.23%,与五大功能区域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初步形成了“园区+基地+企业”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全市已有7个国家级、66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0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巴国城、北部

9、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虎溪公社、黄桷坪艺术园区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初具规模。专栏1-1 重庆主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巴国城:形成婚庆产业链条,每年带动区域经济效益近40亿元。洪崖洞:共吸纳300多家文化企业入驻,已成为重庆知名度最高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入驻企业达到100多家,投资总额近50亿元。猪八戒网:累计孵化小微文化企业1200家,年交易额近3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文化创意交易平台。黄桷坪艺术园区:内有市级创意产业基地5个,原创艺术家工作室200余家,“黄漂”艺术家3000余人,艺术培训机构100多家,累计举办各类艺术节(会)和展出活动近1000场次。重庆华岩

10、动漫产业园:园区已初具规模,各类创意产业企业已达35家,从业人员近500人,年产值700余万元。三峡库区涪陵印刷包装产业园区:现有64家印刷包装企业建成投产,其中有12家大中型企业入驻园区,2014年实现年工业销售总额23.8亿元、利税1.68亿元、解决就业2900人。磁器口古镇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园区有企业461家,从业人员约1400名。18个小微文化特色园区:汇集近2000家优质小微文化企业。3.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 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等加快融合,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动漫、数字出版等新兴、衍生行业已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倒逼带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十二五

11、”期间,传统的新闻出版发行业、广播影视业增加值占比逐步下降,分别从2010年的21.63%、14.67%降至2014年的15.7%、10.1%,而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占比升至15.9%,超过新闻出版发行业成为第一门类,动漫产品连续7年稳居西部原创动画片产量第一。印象武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重庆摩谷、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中心等文旅、文创、文体融合项目加快推进。图1-3 2014年重庆文化产业分行业结构图4.市场需求激发产业活力,一大批文化企业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主营文化的企业注册数从约3万家增加至7.2万家,注册资本金总额从约500亿元

12、增加至1800亿元,其中新增注资90%以上为非公有资本,民营文化企业对文化产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70%以上。猪八戒网、维普资讯、天极网、华龙网、大渝网等表现活跃,猪八戒网成为国内最大文化创意交易平台,同时以四大国有文化集团为引领的国有文化企业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影视动画、报纸期刊、图书等文化产品日益丰富、生产能力逐步提高,重报、新华集团竞争力排名分别跃居全国报业集团第9位、发行集团第10位,年均普通作品版权登记数达到2万件,全市影院票房收入排名保持西部第一。5.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持续拓展统筹推进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微观运行主体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深入推进文

13、化管理体制改革,新组建重庆市文化委并加挂重庆市版权局牌子,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文化市场公平准入,将简政放权和加强宏观管理有机结合。继续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国有文化企业经营活力不断提升,重庆日报、重庆晨报、党员文摘、改革入选首届全国报刊百强。有序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图书馆等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不断加强对外开放合作,重庆文博会、西部动漫节、万石博览会等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产品贸易不断增强,杂技、动漫、非遗产品等文化产品外贸销售额不断提高。6.要素市场持续健全,关键环节获得一定突破多元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先后设立市文化产业融资担保

14、公司、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化股权投资基金、市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在全国成立首家文化金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对本土中小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的贷款融资和相关研究,截至2014年底,重庆文化产业融资担保公司累计实现担保金额69亿元,支持了568家文化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重庆文化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总规模达到11.39亿元,文化产业运营初现成效。成立重庆市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在全国首创保荐商制度,正式亮相艺术品(组合)收益权模式,逐步形成鉴定评估、担保、保险等完善的交易服务体系,全国运营市场不断扩大。各级财政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2

15、年开始增加至3500万元,部分区县也设立了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7.大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实施,有力带动产业发展热潮 “十二五”期间,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为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中,建成投用国泰艺术中心、市群众艺术馆、两江国际影视城、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重庆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等,成功创建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重庆国际马戏城、华侨城主题公园、九龙国际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城、重报新闻传媒中心、重庆机器人世界等项目加快建设。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引进深圳华侨城集团、乐视集团、万达集团、银泰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来重庆投资文化产业,万达文旅城、东方梦工场、乐视T

16、V网络视频中心等项目达成投资意向或签约,为“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项目建设基础。8.产业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密集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基础上,重庆市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撑力度也不断加大,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公平开放的发展环境。其中,在促进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文化市场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实施方案等,在支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重庆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关于支持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在促进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方面,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

17、关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同时,实施了成长型文化企业培育计划,首批对350家快速成长小微文化企业、53家民营文化小巨人、19家龙头文化企业实施重点培育。(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文化产业规模偏小,离支柱产业差距较大“十二五”期间,尽管重庆文化产业保持了较快增速,但从总量和规模来看仍然偏小,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远不及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东部和沿海省市,并落后于陕西、四川、云南等西部省份。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突破千亿,占GDP比重均已超过5%,并成为这些省市的支柱产业。而重庆文化产业增加值仅有490亿元,占比仅为3.44%,在全国处于中

18、下水平,文化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比例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与支柱产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图1-4 重庆和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 表1-1 2014年重庆与部分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较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占GDP比重(%)全国213513.63北京2794.313.1上海2827.312深圳1553.649.8天津1070(2013年)7.5四川12004.2陕西643.4(2013年)4.3 -西安436.95(2013年)8.94云南380.27(2012年)3.7 -昆明280(2013年)8.2重庆4903.442.市场主体实力总体偏弱,领军企业缺乏文化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弱、科

19、技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同质竞争等现象普遍存在,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领军式文化企业。目前,尽管文化企业达到7万多家,但一半以上的民营文化企业都是“小弱散”型文化企业,产值上亿元的骨干文化企业不足100家,没有收入上100亿元的文化企业,无一家上市企业,无一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文化产业集聚效应较差,多是单一产品、单个环节的企业,未形成企业间联系紧密、长产业链的文化产业集群,信息、技术、劳动力共享等集群优势并不明显。 3.文化产业创新力不足,产业品牌影响力不够对传统历史人文底蕴、特色文化资源、城市精神等的挖掘不够,文化产业的创新性、新颖性不足,文化产品的原创内生力较弱,带有

20、鲜明重庆特色的高质量文化精品较少,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优秀作品更少,文化品牌价值总体不高。与北京、上海、深圳等省市相比,重庆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较大,新兴文化领域发展不足,依托科技进行文化创新的能力较弱,对新兴技术和手段利用不多,转型压力较为突出。比如动漫产业,2014年重庆产值不到1亿元,远低于广东(超400亿元)、北京(372亿元)、上海(近90亿元)。4.文化产业内外融合不够,面临较多体制性障碍由于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不畅,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制造业、农业等的融合体现出形式上的融合多于实质上的融合,尚未做到深度融合,文化的催生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助力企业提升附加值的力度也不够,新的文化业

21、态、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充分显现。如与加工制造业的融合,本土动漫企业仅有享弘等少数几家将动画人物做成服装和玩具加以推广,文化产品的价值内涵和人文品格对产业的增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5.文化产业要素市场不完善,关键要素供给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偏小,民营文化企业所得扶持仅占很小一部分,资金安排办法多为项目补贴,企业发展资金缺口大,对企业的支持作用较为有限。文化产业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文化企业可用于抵押的有形资产较少、融资渠道较少,融资比较困难。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相关资金、土地等关键要素供给不足,文化企业存在因增值税进项抵扣偏少致税负高,以及因规划未预留文化产业发展空间致用地难等问题。文化产权交

22、易市场不健全,面临较多障碍,需要继续多方破除障碍。6.园区基地特色不明显,集群集聚功能有待增强现有园区多数没有明确的园区发展规划,由于缺少主导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以及创意人才,园区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现有园区基地普遍缺乏特色,一些园区甚至借文化产业搞房地产开发项目,真正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效应并不明显。现有园区基地多是自发形成后命名,只解决了文化企业空间集中问题,而企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各个环节相脱离、集聚配套能力差,体现出“集而不群”的特征。缺乏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目前还没有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7.文化市场消费不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供给侧方面,重庆本地适销对路、满

23、足文化市场消费的文化产品还不丰富,对具有重庆特色的文化产品的开发力度较弱,创新性不够,处于购买力外溢状况,导致重庆本地文化产品消费不旺。另外,文化企业对文化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还需提高,宣传力度和营销模式创新不足,很多优秀文化产品没有得到大众的进一步认可。需求侧方面,受文化消费环境、居民消费习惯、居民文化素养等因素影响,居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有待释放。8.体制改革有待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已作为地方经济新增长点进行培育,而相应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虽然成立了文化委,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多部门联动的大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经济管理相关部门的参与较少,文化产业发展也没有充分纳入区县

24、政府考核。同时,文化部门资源配置权力较小,政策力度不够,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仍停留在文化事业阶段,不利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跨越发展。二、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面临环境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总体处于曲折复苏阶段,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展主流,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激烈竞争态势。中国仍处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优化升级经济结构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文化与经济发展日益融合,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重庆在国家战

25、略和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发突出,加快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将保持稳定较好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面临的机遇1.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革命蓬勃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孕育新机遇第三次工业革命及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正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产业分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在新技术的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表现形式、内涵特征、经营管理以及运作模式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以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将推动整个文化产业升级转型,进入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期。这有利于重庆发挥后发优势,利用“逆向整

26、合”的产业发展规律,加快占据文化制高点。2.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加快实施,为文化产业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将孕育文化发展新动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序展开,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体制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呈现新变化,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国家和重庆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五大发展理念”更加强调“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文化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支撑作用得以强化。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强国际、区域间文化经

27、贸往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载体。国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重庆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将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全新舞台。3.在国内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经济的增长点必须切换。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个新增长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各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重庆人均GDP即将达8000美元以上,文化相关消费将快速提升,亟需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扩

28、大文化消费。同时,文化产业领域正成为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在活跃文化市场、激发产业活力、促进文化创新、丰富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4.重庆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十三五”时期,全市将深入推进五大功能区战略,深入推进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统筹的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文化强市建设,文化建设迎来重要历史机遇期,在全市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将更加突显。随着五大功能区配套政策的落实,各功能区主体功能不断明晰,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聚集程度,突出建设重点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9、,既有利于助推各功能区实现优势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又有利于全市文化产业形成全面统筹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新格局。尤其是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而言,发展大文化、大旅游经济,是贯彻“面上保护、点上开发”要求,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二)面临的挑战1.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动力比较薄弱 “十二五”时期,全市文化产业虽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但文化产业总量、分布、效益等发展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长期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文化产业经济规模与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地位还有较大差距,对全市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支撑不足。全市城乡、区域间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差异依然较

30、大,两大生态区、农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支撑明显不足。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核心竞争力弱,粗放式发展、浅层次开发、单一化经营、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仍普遍存在。2.变革转型时期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挑战“十三五”时期,既是世界经济更加多元复杂、科技革命影响更为深远的时期,也是国内经济新常态过渡的关键时期,以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推广,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如何抓住关键技术、关键领域,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将是一个重大挑战。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精神需求的多元化,文化产业面临如何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找准需求点以拓宽产业市场的挑战。重庆建设内陆开

31、放高地,扩大文化领域开放,吸引国内外文化企业和产品的同时,可能对本土文化产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3.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当前,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较弱,集中体现在:全市文化深度开发不够,缺乏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要素支撑、资源集聚和人才集中方面的优势还不明显;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薄弱、数量不多,与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相适应。总体而言,重庆文化发展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既无法与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的文化发展相比,与周边城市的发展也有一定差距。在当前背景下,各地政府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将面临区

32、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4.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度和难度加大 “十三五”时期是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将更多触及体制、机制及政策等深层次的问题。当前,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但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还没有理顺,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还十分欠缺。行政部门运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两只手”管理文化企业的能力不强,文化宏观管理和监管体制改革过多依靠以专项资金为主要手段、以行政推进为主要方式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配置资源的传统体制,抑制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要发展模式的内生增长动力。全市深化国有文化资产改革,推进文化市场主体公平发展方面相对迟缓,文化要素市场发展路径还需探索,短期内

33、难以发挥带动作用。区县政府发展文化产业普遍“雷声大,雨点小”,缺乏切实的措施和办法,文化产业发展观念还需转变。三、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密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和“十三五”时期深入推进文

34、化强市建设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实施“互联网+”、“文化+”的“双+战略”,着力推进文化产业提档升级、提高重庆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文化强市相匹配的文化产业强市,构筑“一强市三高地”“一强市三高地”:即加快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文化强市相匹配的文化产业强市,打造西部文化产业创新高地、西部文化产业开放高地、西部文化产业要素集聚高地。,力争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社会发展和谐共荣,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二) 发展原则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35、益同步提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既鼓励发展、放宽准入、对接市场,又加强引导、严格监管、减少铜臭,使文化产业在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加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与文化产业振兴发展之间的衔接,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以文化事业为基础,将文化事业资源合理转换为文化产业优势,以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文化事业的繁荣,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一体两翼共同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全民共建共享。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有力配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在产业引导、政策调节、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培育竞争有序的现

36、代文化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激发市场的动力和活力,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改革创新与扩大开放融合并蓄。正确处理好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关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理念,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文化市场,促进人文底蕴和现代创意激情碰撞、传统业态与现代产业深度跨界融合,提高文化产业的开放性、创新性和竞争力。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坚持整体推进与差异发展相结合,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文化产业聚集区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交相辉映,助推城市绿色经济崛起,不断提高城市发

37、展品质,促进城市人文精神塑造。(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实施互联网+、文化+的双+战略,加快建设“一强市三高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文化强市相匹配的文化产业强市;西部文化产业创新高地、西部文化产业开放高地、西部文化产业要素集聚高地),文化产业增速实现“两个高于”(高于全市经济和全国文化产业平均增速)。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的4%以上,力争形成全市新的支柱性产业,主要文化产业指标位居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前列,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文化空间布局更加优化,文化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化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文化产品和服务

38、更加丰富。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显著增 强“三区一带”功能性、特色性引领园区基地聚集化、集群式带动力增强 文化产业强市 文化产业创新高地 文化开放高地文化要素集聚高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等深度、实质融合西部文化贸易前沿阵地和中心枢纽外向型文化活动、产品影响力扩 大 文化产业强市 文化产业创新高地文化要素集聚高地 文化开放高地 外向型文化活动、产品影响力扩 大西部文化贸易前沿阵地和中心枢纽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等深度、实质融合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图3-1 “一强市三高地”构成简图文化产业规模上千

39、亿元台阶。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以上,产业规模和产品竞争力位居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城市前列,力争成为全市新的支柱性产业,形成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完善“3+3+N”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3大传统文化产业,文化创意设计、文化用品生产、互联网文化服务3大新兴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广告会展等N个后发特色业态。的整体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支撑文化产业积极打造全市支柱性产业。“十三五”期间,三大传统核心门类力争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三大新兴衍生门类力争实现年均20

40、%以上的快速增长速度,N个后发特色业态特色化、差异化和创新性明显提升。文化产业功能布局不断完善。构筑与经济发展、区域发展、特色资源相匹配的、合理科学的“三区一带”整体空间发展布局,都市功能核心区打造文化资本聚集区、都市功能拓展区打造新兴文化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打造文化生产配套区、渝东北和渝东南大生态区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带。打造十大文化产业聚集区、若干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差异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品牌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品牌文化企业,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文化小微企业,加强一批重点园区和特色园区建设,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到2020年

41、,全市主营文化的企业达10万家以上,培育营业收入亿元以上文化企业200家,力争培育出资产百亿集团5家,培育1000家快速成长的小微文化企业,实现“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国有文化集团上市零的突破。文化体制改革和开放深入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全面深化,文化市场活力显著增强,文化资本市场更加发达。文化产业交流不断扩大,打造西部地区文化贸易的前沿阵地和中心枢纽,对外文化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大幅提高,培育5-10个具有国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融合创新显著加强。文化资源得到进一

42、步挖掘和提炼,文化产品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文化充分运用,文化产业与新媒体、新技术等加快融合、实质融合、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2.0模式。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旅游业等融合力度加强,创建“设计之都”。文化消费方式不断创新,国民经济的文化附加值明显提高。表3-1 重庆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指标体系序号 指标名称2020年目标值属性1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1000预期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预期3文化产业年均增速(%)13预期4三大传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预期5印刷工业总产值(亿元)400预期6电影年均产量(部)10预期7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0预期

43、8数字出版营业收入(亿元)150预期9动画片年均产量(部)5预期10对外文化贸易额(亿元)20预期11对外文化贸易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4预期13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家)5-10预期14年均普通作品版权登记数(万件)3预期15城镇居民教育娱乐文化消费支出占个人消费比重(%)12预期16农村居民教育娱乐文化消费支出占个人消费比重(%)15预期17营业收入亿元以上文化企业(家)200预期18资产百亿集团数(家)5预期19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数(家)1预期20培育快速成长的小微文化企业数(家)1000预期21主营文化的企业注册数(万家)10预期22主营文化的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额(亿元)300

44、0预期23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个)10预期四、 重庆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重点任务 (一)推动重点门类发展,构建“3+3+N”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发行瞄准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立足现有优势资源和市情特色,按照打造文化产业强市的发展目标,以互联网+和文化+的双+战略为引导,实施“内强外拓”战略,巩固做强传统文化产业,开拓做大新兴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后发特色业态,构筑“3+3+N”文化产业体系。 三大传统文化产业文化创意设计文化用品生产互联网文化服务三大新兴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其他N个后发特色产业 图4-1 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图1.巩固做

45、强3大传统文化产业巩固做强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三个传统、核心门类,“十三五”期间力争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新闻出版发行。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发行与科技融合,推动新闻出版发行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推动新闻出版发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依托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出版集团等新闻出版企业,重点打造数字图书、数字报刊、手机出版、数字印刷跨媒体复合出版等产业门类,再造数字出版流程。推动行业信息数据共享,构建数字出版产业链,实现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有效转变。支持各类出版企业开展电子书包应用服务项目,开展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探索,开展关注阅读者需求、引导大众阅读方式的模式创新。二是打造新闻出版发行基地。加快推进重报新闻传媒中心、重报集团全媒体数字化转型技术支撑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图书出版基地。依托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积极引进中文在线、汉王科技、雅昌集团等国内新闻出版领军企业,积极支持电脑报、腾讯大渝网、商界、新华传媒等市内外数字出版企业向基地聚集。加快推进解放碑时尚文化城、江北中心书城、区县书城等项目建设,完善出版物发行网络。三是完善新闻出版发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由市场配置资本、技术、人才、出版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机制,发挥市场在推动“跨媒体、跨行业、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