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_孙建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540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_孙建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_孙建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2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3期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孙建安(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云坪林场,甘肃陇南 742403)摘要: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森林病虫害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合理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不仅能够促使林木的良好生长,还能促使森林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重发展。但是目前部分地区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依赖化学农药,导致生态环境和土壤环境受到化学农药的污染和破坏,生物技术的应用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基于此,分析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重要意义,提出几点应用建议和措施,旨在为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效果提供助力。关键词:生物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0

2、引言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采用生物技术,能够通过生物技术代替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尤其是在虫害预防的过程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最高程度上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针对性和有效性地进行虫害的防治,为森林的良好生长提供保障。1 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重要意义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中,和传统农药防治技术相比,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最高程度上避免出现生态环境污染的现象,且在应用后没有毒害物质的残留,能够维护森林周围动植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例如,生物仿制技术的应用,是利用不同生物之间相克关系、生物代谢产物等,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即使长时间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也不会像化学农药一样导致病虫害产生抗性,

3、同时,还能避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另外,生物防治技术中所采用的材料,能够就地取材,可减少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成本。2 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措施2.1 病害的防治森林的面积较大,一旦发生病害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导致病害的范围增加,对森林林木的良好生长造成危害,导致整体林木的质量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提升,所以需要重点进行病害的防治,科学合理采用生物技术。其一,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在病害防治期间,根据具体状况,持续完善规划方案,严格控制林木的面积和砍伐量,对不同的树木品种,应该采用不同的种植和栽培方式,合理进行树龄较小树木的培育;其二,重点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提升各项管理工作的效

4、率效果,在森林病害防治期间,强化监督管理力度,制定生物防治技术方案,提升病害的治理效果和预防效果。2.1.1 生物育种。森林林木育种的工作中,应采用生物育种的技术代替传统育种方法,通过生物育种的方式减少育种工作周期,对生物特有基因进行转移,克服杂交不亲和性,具有病害的良好防治优势。例如,在对林木进行生物育种期间,选择具有耐抗性目的基因,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方式,在目标树种中导入目的基因,培育一种性状非常稳定的转基因树苗,同时,也可以采用细胞培养的方式,培育再生植株和诱发突变体,使林木树种中的耐抗性细胞大幅度增加,提升林木的抗病害能力。因此,在森林病害防治的工作中,应积极推广生物育种技术,利用生物

5、育种的技术,培育具有抗性的树木品种,确保病害的良好防御和治理。2.1.2 弱毒感染。近年来,在森林病害防治的工作中,已经开始重点进行弱毒感染保护林木的研究,认为致病病原微生物的弱毒,能够有效削弱强毒,可通过病毒和真菌等病害的交叉保护,快速消灭森林的病害。例如,板栗森林很容易感染栗疫病,如果不能合理防治,将会导致大面积减产,而此类病害的发生是因为林木感染了疫病的致病菌,致病菌是内作壳龟属病菌,弱株体系内含有寄生性双链RNA病毒,将其应用在病害防治工作中,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致病菌的致病性,起到强毒真菌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和产孢的抑制作用,对疫病有良好防治效果。因此,在森林病害防治期间,应重点采用弱毒

6、感染削弱强毒的生物防治技术,提升整体的病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效果1。2.1.3 无毒苗木。通常情况下,在森林林木生长期间,致病病毒和细菌等很难蔓延到林木分生组织顶端的位置,这也为无毒苗木的培育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见。例如,在无菌操作的环境下,通过林木的微茎间组织培育无毒苗木,不仅可以确保苗木的生长效果,还能增强抗病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林木伤愈组织分化细胞与体细胞胚,进行无毒苗木的培育,增强林木抗病害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无毒苗木培93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3期育期间,应重点强化人工培养技术、病原体保存技术的创新研发力度,确保能够通过现代化技术进行植物组织的培养和保存,提升

7、无毒苗木培育工作效果和水平,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技术在病害防治过程中的价值和重要作用。2.2 虫害的防治2.2.1 以药治虫。森林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中,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相比,能够永久性地将虫害对森林所造成的危害消除,再加上生物农药中没有对人体或是动植物造成危害的成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森林虫害防治期间,应重点采用生物农药。2.2.2 害虫病原菌生物农药。害虫繁殖期间,一旦感染了病原菌,每一代死亡率都能在80%以上,部分害虫种群死亡率甚至能够达到99.9%,因此,在森林虫害防治期间,可采用害虫病原菌生物农药。调查分析森林常见的害虫,利用人工培育的方式和细菌克隆的方式制作害虫病源,使病原菌

8、能够成为微生物杀虫剂,例如,森林常见松毛虫害虫,可培育苏云金芽孢杆菌,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好,能够为森林林木的良好生长提供保障。另外,还可采用害虫的病原真菌进行害虫的防治,强化不同害虫的病原真菌研究力度,将其制作成为杀虫剂,应用在森林的虫害防治工作中,确保森林虫害的良好预防和治理。2.2.3 害虫生长调节剂。从本质层面而言,昆虫生长调节剂和其他类型的生物杀虫剂有所不同,在使用过程中不将消灭害虫作为目标,而是利用害虫的生长调节剂,破坏与干扰害虫的发育周期,使害虫不能正常发育或完全发育,生存能力降低,甚至能够快速死亡,最终消灭害虫的种群,例如,灭幼脲是森林害虫防治期间经常应用的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进行

9、虫害的治理和预防。在采用生物农药进行森林虫害防治的工作中,可按照森林虫害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防治方案和规划方案,采用飞机喷洒的方式,向森林地区进行生物农药的喷洒,避免害虫大规模发生,充分发挥生物农药在害虫预防和治理中的价值作用2。2.2.4 以鸟治虫。森林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也是鸟类繁衍的场所,而鸟类捕食的重要来源就是害虫,因此,在森林虫害防治期间,可采用鸟类进行害虫的预防和治理,不仅能够降低虫害的防治成本,还能提升工作的效果。例如,实际工作中,按照森林虫害发生特点和情况,引进以常见害虫为食物的鸟类,使鸟类在森林快速繁衍生长,捕食治理害虫,控制森林害虫的规模,达到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2

10、.2.5 蛋白酶治虫。通常情况下,生物体中还会含有不同浓度和含量的蛋白酶抑制剂,作用在于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预防外来蛋白水解酶造成的损害。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创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越来越多,在森林虫害防治期间,采用蛋白酶抑制剂,可以对害虫肠道中的蛋白活性进行抑制,使其消化系统受破坏,导致害虫体内的氨基酸含量越来越少,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最终使害虫死亡。此类杀虫剂在森林害虫防治期间应用效果较好,能够起到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森林的抗虫害性能,还能确保各类植物的良好生长。2.2.6 以天敌治虫。森林虫害防治期间,应将治理作为主要工作,预防作为辅助工作。虫害爆发的阶段,需要全面避

11、免和预防害虫的蔓延,彻底将害虫消灭,而在虫害没爆发的阶段,需要调查分析森林虫害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掌握相关的历史资料,制定完善的防护方案。例如,在森林中引进以害虫为食物的捕食性昆虫,对单纯林进行改造,使其成为杂交林,为引入害虫的天敌昆虫营造良好条件。与此同时,需要注意,在引进以害虫为食物的捕食性昆虫期间,需适当增加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可有效进行害虫数量的控制,保护森林资源,预防害虫带来的影响3。3 结语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中采用生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预防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破坏,还能促使林木的良好生长。因此,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期间应重视生物技术的应用,在病害防治的过程中采用生物育种方式、病毒感染和无毒苗木培育的方式,发挥生物防治技术在病害防治中的价值。同时,在虫害防治期间采用以药治虫、以鸟治虫、以天敌治虫和蛋白酶治虫的方式,达到预期的虫害防治目的。参考文献1 孙雪.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8,34(3):338-345.2 吴晓敏.生物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8,22(14):103-116.3 刘响飞,韦秋霞.小议生物防治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13(16):83-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