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长恨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5751010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恨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恨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恨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恨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恨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长恨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2、体会文中语言之美;3、朗读全诗,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2、学生合作积累文言知识;3、合作探究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和作者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领悟作者情怀。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2难点:诗歌的主题。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分析鉴赏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新课导入 历史上倾国倾城的美女不计其数,但最著名的却只有四位,这四位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

2、玉环。)为什么只有这四位美得这样深入人心而名垂青史呢?大概是因为她们身上都凝聚了浓浓的政治悲情色彩。西施为越国忍辱负重,乃忠义之女;昭君为和平远嫁匈奴,乃大义之女;貂蝉为除董卓巧计离间,乃正义之女;这三位虽身为巾帼却做出了不让须眉的历史贡献,人生可谓悲壮!而杨贵妃杨玉环呢,她简单而多情,结局悲惨,一场倾国恋,一曲长恨歌,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忧伤和缠绵。有一个爱情故事缠绵悱恻 有一则神话传说哀婉动人 有一首叙事长诗回肠荡气 都说人生长恨水长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千古名作长恨歌。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

3、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

4、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三、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成,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

5、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歌传。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一篇长恨有风情” 四、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述一下你所知道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呢? 公元737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死了,玄宗很悲痛,感情的空缺使他感到十分孤独,精神萎靡。心腹宦官高力士洞察其心思,到处寻找后终于物色到玄宗子寿王瑁的妻子杨玉环通晓音律、能歌善舞、美貌超群、且貌似武惠妃。唐玄宗见到杨玉环果然很高兴,但公开将儿媳据为己有似乎名不正言不顺,于是赐杨玉环道号“太真”,留居宫中时刻

6、相会,是时740年。到745年,正式册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真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杨氏家族也飞黄腾达,杨贵妃的三个姐姐都封为国夫人,族兄杨国忠更居宰相。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浪漫的爱情最终成为悲剧。 师:非常好!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也正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他们的爱情人生中的所感所思!回顾

7、唐玄宗好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在杨贵妃受宠时,两人的心情如何?(乐)安史之乱爆发,最终使得杨贵妃惨死是,唐玄宗是何心情?(悲)悲伤之中又对杨贵妃产生了浓浓的思念。(思念)乐极生悲,悲后苦思,思中余恨,哪一种感情贯穿了全诗呢?(生答:恨!)大屏幕显示“恨”字“恨”在此为何意?是仇恨、怨恨吗?(生答:是遗憾、是悔、是痛)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写恨、歌恨、悟恨,全诗表现了几个人的恨?(三个人的恨,分别时唐玄宗、杨贵妃、白居易的恨。)五、预习检测六、理解题目 长恨歌长长久 恨遗憾 歌古诗体的一种较为著名的歌行作品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 七、朗

8、读诗歌思考:1、谁长恨2、长恨什么3、为什么“长恨” 4、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 八、结构梳理第一部分 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写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的专宠。(贵妃专宠)第二部分“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安史之乱给李、杨的爱情造成悲剧的结局。(马嵬赐死)第三部分“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玄宗思妃)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杨贵妃化仙后托道士将信物、密誓归报皇上表达她绵绵无尽的相思。(仙山传情)行文线索重色-寻色-迷色-失色-思色-访色-盟誓 第二课时一、 赏析诗歌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

9、看不足。”叙述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得杨贵妃。杨入宫后眉上邀宠、恃恩而骄,家人皆得封赏,鸡犬升天,玄宗沉湎歌舞酒色,不理朝政,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开门见山,直接指出唐玄宗是个好色、求色的君王,为杨贵妃登场、受宠做好了铺垫,统领全文,是故事展开的引子。“汉皇重色思倾国”只七个字,就指出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言简意赅。值得品味。“御宇多年求不得”紧承上句,用七个字,把一个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君王形象跃然纸上。笔墨经济。“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句诗是说:杨家有一个姑娘刚刚长大,养在深深的闺阁,还没有被人赏识。其实不然,

10、据新唐书后妃传,杨贵妃(小名玉环杨玄琰女)幼养于叔父家。初为玄宗子寿王之妃。开元二十四年玄宗武惠妃死,人言玉环资质超群,遂召纳禁中。为掩人耳目,先出为女道士,为寿王另娶韦氏,然后杨氏入宫得宠。为得美色不择手段,霸占儿媳,真是寿星老尿炕老没出息。作者将杨玉环写成以“处女”入宫,一则是“为尊者避讳“再则,是要让他们的爱情建立在纯洁真挚的基础上,这样似乎更完美,为以后的爱之深、情之切奠定基础。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美妙绝伦的杨玉环,终于来到皇上身边,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相形之下,六宫中的美人全都黯淡得没有光辉。”一笑

11、百媚生“把杨玉环风情万种,诱人的魅力,刻画得入木三分。这里写杨的美艳,一是呼应前文的,重色,求色。再则为后文写她受专宠作铺垫。“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这四句诗写玉环初受君王赐恩,温泉沐浴,得宠而骄。“滑”字用得极好,是华清宫水的特征,也是杨妃肌肤的特征,同时形象地呈现出晶莹水珠与光洁皮肤互映的情状,用”凝脂”形容杨妃的皮肤光滑滋润,十分恰当。“恩泽”有两意:一指皇帝宠幸,二指云雨欢会。写云雨欢会,不带色情,而以含蓄丽辞状之,是高明处。“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李、杨的爱情如干柴烈火,欢情浓烈,求爱弃政。这正

12、是爱情悲剧的内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前两句写李、扬感情深厚,形影不离,难舍难分。后两句,用“三千”“一身”作比较,充分写出杨妃得宠之专、受宠之深,采用的是夸张修辞方法的递减法,达到了极好的效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在那豪华的皇宫内院,她悉心修饰,夜夜对君王刻意奉承。玉楼上酒宴之后,她的醉态更加妖艳动人。玄宗面对美人早已神魂颠倒,失去了理智,不论功过、有才无才对杨的家人胡乱封官,为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在封建时代,是重男轻女的。杨妃的得宠,居然改变了根深蒂固的

13、重男轻女的观念。白居易如此写,目的很明确,仍是为了显示玄宗对杨妃的宠爱之至,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进一步描述玄宗沉湎歌舞酒色,寻欢作乐,不理朝政,过着糜烂的生活。这也是李、扬纵情欢乐的顶峰。以上浓墨重彩,反复渲染,玄宗得玉环后,纵情欢娱沉湎歌酒色之中,是为以后的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诗中对玄宗“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的行为描写。是为了反衬后面的乐极生悲,暗示重色倾国,是导致安史之乱的必然的结果。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2、

14、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夸张和对比,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3、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华清赐浴、不理朝政、专宠贵妃、兄弟列土、骊宫歌舞。)明确:“从此君王不早朝”“三千宠爱在一身”(夸张)专宠纵情 无闲暇夜专夜 形影不离 三千宠爱在一身 被宠的程度 夸张 金屋藏娇 典故 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 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 极度的乐极度的恨“姊妹弟兄皆列土”“不重生男重生女”(侧面)父亲齐国公 母亲凉国夫人 哥哥殿中少监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大姐韩国夫人 三姐虢国夫人 八姐秦国夫人 京城歌谣“生女勿酸悲生男勿喜欢”4、作者重

15、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人之常情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姊妹弟兄皆列土” 失度荒唐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艺术夸张) 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明确:唐玄宗重色轻国乐极生悲。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安史乱起、马嵬兵变、逃难蜀中.也造成了李杨天人永隔的爱情悲剧。 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小结(板书设计) 二、思考: 1、谁长恨(李隆基和杨贵妃) 2、长恨什么(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3、造成长恨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荒淫逸乐重色求色 直因安史之乱杨女之死 荒淫误国政治悲剧爱情

16、悲剧。 4、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讽喻主题爱情主题双重主题。讽喻主题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情爱的描写,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行了讽刺和暴露。 爱情主题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的爱情。双重主题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二、赏析诗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从“渔阳鼙鼓动起来”到“回看血泪相合流”。写安史之乱,给李、杨的爱情造成悲剧的结局。在这出爱情悲剧中,杨贵妃的死是个关键情节。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第二部分,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这正是杨贵妃致死的原因所在。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

17、羽衣曲。”紧承上文,诗人笔锋一转,用“动起来”“惊破”预示战争即将爆发,事态的严重性。至此,全诗的节奏和笔调,顿时由缠绵婉转,变为紧张和严肃,与上文的欢乐情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这几句诗写玄宗带领贵妃,及随从仓促逃亡的情形。“行复止”,“百余里”说明士兵不受约束。不情愿随行。反映出军心不稳、人心涣散,含蓄地烘托出兵变即将发生时的气氛,预示着悲剧的高潮即将出现。“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六军不肯向前,君王也无可奈何,只好让美人在马前缢死。“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替罪羊之死,委婉含

18、蓄地抨击了唐玄宗。诗人对杨妃的死没有过多描述,从简处理,一带而过,详略得当,值得借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玄宗面对此状,束手无策。只能用衣袖遮住自己的面孔,怎奈无法挽救;只好回头眷顾,禁不住血泪交流。“救不得”,不是不想救,而是救不了,是无助与无奈。既曰“掩面”,又曰“回看”,好像矛盾?其实,“掩面”是不忍见其死,“回看”是不忍无情地离去。这里,一“血”一“泪”,一死一生,衬托出凄惨、痛苦、万般无奈的情状。这一段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玄宗与杨妃的生离死别,既不忍割舍,又无法挽救的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贵妃的

19、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的情节。此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悲剧。1、描写安史之乱到来情景的句子是哪些?此处描写有何特点?类似的句子还有哪些?明确:“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特点:概括、简洁还有如:“天旋地转回龙驭”2、分析玉环被杀后李隆基的感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明确:“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

20、痛的心情。)三、赏析诗歌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这几句是景物描写“风萧索”是说秋风萧瑟凄凉,借指玄宗此时的心情,“无光”与“薄”互文,渲染气氛,以衬托人物的心境。“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蜀江一片碧绿,蜀山一派青葱,日日夜夜触动着君王的相思之情。用美景衬哀情。上句写连绵不断的碧水青山,下句写李隆基的内心世界。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反衬回肠荡气的相思之情。“朝朝暮暮”,用循环往复的动态变迁,衬托李隆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21、”在行宫里望月亮,是一片伤心之色;空山夜雨里,听铃铛声响,是令人断肠的哀音。这两句诗不直说唐明皇伤心断肠,而以悲凉之景,烘托人物的痛苦悲情,曲尽其妙。“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战乱平定后,时局好转,君王起驾回京,路经赐死杨贵妃的马嵬坡,徘徊留恋,不忍离去。马嵬坡下,杨妃葬身之处,空有荒凉的泥土,再也见不到她美丽的容颜。物是人非,触景生情,一个“空”字极写玄宗的失落感,蕴含着唐玄宗悲哀、痛苦的回忆和无尽的思念之情。“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君臣默默对视,伤心的眼泪,打湿了衣裳。“尽”字形容玄宗无比的伤痛。向东远望长安城,信马游缰,任它前行,即将

22、回到失而复得的京城,本该快马加鞭,心情理应是快乐的,然而玄宗怅然若失,意趣全无,只因美人已去,其他一切似已无足轻重,可见杨妃在玄宗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贵。正所谓“不爱江山爱美人”。“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回到宫中,水池庭苑依然如故;太液池的荷花、未央宫的杨柳,还是那样娇媚动人。那荷花就像贵妃美丽的面容,柳叶就似她的双眉,面对此景,叫人如何不伤心落泪?景色依旧,人已去,触景伤怀,徒增悲伤。写玄宗对贵妃感情的深厚。“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以春与秋代指一年时光。诗人以时光和景物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把秋天与春天进行近距离地观照、对比,使李、杨前后境遇

23、的大起大落,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给读者以更强烈的心灵震撼。”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这两句用凄凉的气氛、环境,烘托出玄宗居处的荒凉冷落和后期生活的痛苦孤独、百无聊赖。”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随着时间推移,并没有减轻玄宗对贵妃的思念。而是越来越甚,竟然夜不能寐。这几句诗写出了失去贵妃后,玄宗孤独、寂寞和苦闷的心情。1“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两句景物描写刻画了人物什么心理?明确:景物依旧,物是人非,从太液池的

24、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表现了怀念之情。2、“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此处景物描写又表现了玄宗什么感情?明确:从黄昏到黎明,集中表现了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鲜明地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3、分析诗句:“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明确: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归来,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生情,时时睹物思人,诗歌从各个角度反复渲染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就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四、赏

25、析诗歌第四部分第四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的过程及杨贵妃化仙后托道士将信物、密誓归报皇上,表达她绵绵无尽的相思,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人地“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紧接上文玄宗对贵妃相思,现实中不能见到,希望在梦中寻得芳容,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令道士去寻杨妃的魂魄。“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几句诗,是具体描写“殷勤觅”的情状,诗的前二句运用动词“排”、“驭”、“奔”和“升”、“入”、“求”。句式于整齐中求变化,显得

26、张弛有节、缓急有序。尽管道士用了全身的法数,还是找不到杨妃的踪迹。“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在寻觅希望即将破灭之际,用“忽闻”,把希望的火焰点燃,使文章叙述顿起波澜。而由“忽闻”转入肯定性叙述,点逗出“仙山”后,复接以“虚无飘渺”之词再作跌宕,然后正式推出具体实在的“玲珑”、“楼阁”和“仙子”,使得诗意曲折有致,并伴随着终有所得的惊喜。给人以柳暗花明的感觉。“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写道士来到仙界,通过侍女廪报见到了杨妃,暗示了,贵妃在仙界的地位。“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者,九华帐

27、里的她从梦中猛然惊醒。“惊”,既指杨妃由梦而醒,也意味着方士的到来事出意外。“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披起衣服,推开枕头,走出床帷,激动得来回走动不停,一路上把珠帘银屏层层打开。上句七字之中竟有四个动词(揽、推、起、徘徊。),层次感很强地展示出杨妃接连不断的行动,透露出她在仙界朝思暮想的殷切期待和由于消息突然传来而表现出的惊喜,以及由惊喜带来的不知所措,描写逼真而传神。这几个动词的连用效果很好,是值得学习的。“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这两句写贵妃的激动,惊喜,“不整”是顾不得整。“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诗人借助想象,看到了贵妃的衣袖在风中飘举,想起了当年曾为君王表

28、演霓裳羽衣舞时一样妩媚动人。让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她风采依旧,但已是亡魂,恒在的美丽,掩饰不住人世变迁的哀伤。“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写杨妃珠泪潸然之貌。前句直接描绘,后句间接描绘。这两句诗把杨妃深刻的内心痛苦,与绝世的艳丽姿容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动人的悲剧美。“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她含情脉脉的注视着道士,请他向君王传达心中的感情,诉说与玄宗一别以后音容渺茫的惆怅。“两渺茫”,指李、杨两地悬隔,空有相思而不见。“两”与“一”相互映衬,分别加强“别”和“渺茫”的效果。这两句诗写出了,相思不能相见的遗憾。“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上句是对过去爱情的总结,那种

29、恩恩爱爱的日子已经结束,下句是写慢慢长日将与孤独相伴。“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此二句道出生死隔绝。长安既不得见,故有寄物表情之举。开启下文。“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这几句诗写,杨妃托道士带回旧物给玄宗,表达了他深深的情谊,和对爱情的坚贞,同时也表达了他想见到玄宗的愿望。“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几句诗写得哀婉动人,深情缠绵。表达了玄宗与杨妃深厚的感情,对爱情忠贞不渝,永不分离的愿望。“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天长地久总有完结的

30、时候,这样的生死离别绵绵的长恨,永无休止。结尾点题,这两句以概括性的语言点明“长恨”,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情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能实现的千古遗恨。通过“尽”对“天长地久”的否定,极度夸张地写出了“恨”之永。同时,又通过“此恨绵绵无绝期”,显示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望的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加深了李、杨爱情的悲剧意义。李、杨永远的分离与彼此痛苦的思恋,又把他们的悲剧放大了,使他们的爱情悲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特别是有过感情经历,在爱情方面受过挫折的人,读到诗尾四句诗,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共鸣。思考:作者用“梨花一枝春带雨”表现贵妃什么样的情态?明

31、确:表现了贵妃凄美寂寞哀怨的情态。思考: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明确: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第三课时一、分析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1、思考:本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能画等号吗? 明确:诗人只是借历史一点影子,据时人传说蜕化出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用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歌咏出来,并没有拘泥于历史。诗中的故事、诗中的人物形象都是艺术化了的。2、思考:诗人笔下的唐明皇和杨贵妃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明确:诗人笔下的唐明皇虽是一个迷色误国的荒唐君主,然而作为一个人,他也有

32、着普通人的真情。这种哀婉缠绵的真情读来颇为动人,令人回肠荡气。而诗人笔下的杨贵妃不仅是一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美人,而且是一个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敬可佩的女子。诗中的最后一节描写“闻道汉家天子使”,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惊喜(梦魂惊)、急切(花冠不整下堂来)、悲楚(玉容寂寞泪阑干)、委屈(梨花一枝春带雨)。托物寄情、重申前誓更刻画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可敬女子形象。二、主题分析主题:1、讽喻说?2、爱情说?3、双重主题说?总结:一方面,诗人的长恨是对作为君主的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二人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荒淫祸国的叹恨。唐玄宗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憾事,诗人以这个爱情悲剧劝诫后

33、来的封建统治者要引以为鉴,不能再重蹈覆辙,引来千古遗恨,表达了对作为帝妃身份的李杨二人的爱情造成的客观结果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衰落的叹恨。另一方面,又强烈地表现了李杨二人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对作为普通情侣身份的李杨二人爱情凄凉结局的无尽怅恨。可以说本诗的主题既有批判,也有歌颂。三、长恨歌的艺术特点1故事情节生动曲折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的结合,使长诗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运用开合起伏的手法,使情节跌宕腾挪,富有变化。2刻画人物细腻传神李隆基:荒淫重色,对爱情真诚执着杨玉环:美貌和忠贞3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这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

34、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小结: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婉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四、 总结。爱情古老永恒又年轻常新的字眼。才子佳人,怨男痴女,多少的悲欢离合,多少的血泪

35、辛酸。由此,无数的文人墨客,几多真挚的描写、热烈的咏叹。于是有了关关雎鸠的吟唱,孔雀永远的飞翔,那哭倒的长城、哭不倒的爱情,那沉没的百宝箱沉没不了的爱的向往,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千古绝唱“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万般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一问问千古。“情”是何物?情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众生芸芸。情是一朵动人的花。在这朵花里,充盈了孟姜女的眼泪,雷锋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的无尽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蝶舞双双。这朵爱情的花,凝聚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柳永的“无语凝噎”,陆游的“几年离索”,王维的“南国红豆”。这朵花凄美哀,情是一棵感人的树。这棵树里,充满了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元稹、白居易的共看夕阳;欧阳修、范仲淹的互勉互励。这棵友情的树,深藏着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泪襟比散丝”;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棵树浓郁隽秀。教学札记: 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