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试论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_何俊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468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_何俊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_何俊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_何俊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A Study on the Subject Pos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RussianEthnosociologyHE Jun-fangDONG Jin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Russian ethnosociology is based on the disciplinary foundation of the Soviet period,and itsorientation has undergone a change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betwe

2、en ethnography and sociology to a sub-discipline ofsociology,and considers the discipline to be interdisciplinary and characterized by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contents,perspectives andmethods.The research orientation has shifted from a Soviet emphasis on the study of ethnic social structures to a p

3、ost-Soviet emphasis oninter-ethnic relations and ethnic psychology.After more than 50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ethnosociology is now relativelymature,with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the public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academic publications,and in the training ofprofessionals,as well a

4、s having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tate policy,social thought and ideology.Keywords:Ethnosociology;Subject position;Subject connotation;Russia;Soviet摘要:当代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发展基于苏联时期的学科基础之上,其定位经历了从民族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到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变化,该学科具有跨学科性以及研究内容上的广泛性、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等特点,其研究取向从苏联时期重视民族社会结构研究转向后苏联时期更加重视族际关系、民族心理研究。历经50余年,

5、当前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发展已比较成熟,在教材出版和学术发表、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国家政策、社会思想及意识形态方面也都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关键词:民族社会学;学科定位;学科内涵;俄罗斯;苏联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3)1006107作者简介:何俊芳,女,甘肃会宁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研究。董进,男,山东济南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读博士生,山东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族社会学研究。试论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何俊芳董进(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关于“民族社会学”这一学科,在

6、我国的文献中,虽早在1940年吴文藻主编的社会学丛刊中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曾有提及,但1980年以前在我国并未有过对该学科的定位、内涵等方面的专门探讨。1981年12月,在民族译丛上刊发苏联民族社会学研究1一文,该文对当时苏联民族社会学的学科任务以及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研究成果等进行了介绍。1982年,费孝通先生先后发表了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和民族社会学要把宏观研究与微型研究结合起来两篇文章2,之后国内有关民族社会学的相关研究逐渐丰富起来。无疑,我国民族社会学的发展受美欧种族和族群关系的社会学研究(或称之为族群社会学)的重要影响,但苏联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当今俄罗斯的民族社会学,是对苏联民族社会

7、学的继承与发展,该学科在苏联俄罗斯从产生至今已历经50多年,其学科内涵有自身的独特性,但目前国内还缺乏对这一学科在苏联俄罗斯发展状况的系统、完整地掌握,因此笔者特撰写此文,以弥补这一空缺,以便加深我国学者对俄罗斯民族社会学发展状况的了解及增进两国间的学术交流。一、前言苏联成立以前,俄国学者对民族、民族问题的研究多散见于一些学科如历史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民族学等的相关研究中。苏联成立后,在1920年左右,从总体上讲实证方向在当时苏联的民族研究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至1960年前还谈不上民族学与社会学研究路径的结合。20世纪60年代中期,著名学者勃罗姆列伊(.)民族学研究61DOI:10

8、.15899/ki.1005-5681.2023.01.006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开始担任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他倡导把当时西方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界正在关注的议题如工业社会、当代民族社会问题、族际关系等内容引入到苏联的民族学研究中来,因此他鼓励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苏联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勃罗姆列伊认为,只有广泛开展民族地区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更全面地研究苏联社会的运行机制。在他的倡导下,19641965年在苏联进行了第一批民族社会学研究工作,这些来自田野的第一手宝贵资料为今后开展民族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另外,为让苏联的民族学学者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社会学理

9、论,勃罗姆列伊除邀请著名的社会学家来民族学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外,还聘请 了 当 时 著 名 的 社 会 学 学 者 阿 鲁 秋 尼 扬(.)、康(.)、什卡拉丹(.)等来民族学研究所工作,其中阿鲁秋尼扬在苏联及后来俄罗斯民族社会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公认为是苏联民族社会学的奠基人。1966年该研究所专门成立的“苏联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具体社会学研究部”,成为了苏联第一个从事民族社会学研究的专业学术单位,即民族社会学部的前身,也被看作是苏联民族社会学诞生的标志。总之,随着苏共二十大之后政治上的“解冻”,苏联的民族学界及社会学界都迫切感觉到,需要从某种全新的视角来解释本国

10、日益严重的社会民族问题,因为以往的研究表明,在苏联这样的多民族社会,研究社会现象若不考虑民族特点,难以全面了解社会问题,而研究民族现象离开受其制约的社会因素,也无法正确地认识民族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在社会学的基本框架下,主要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之民族学对丰富的民族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民族关系及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等问题,民族社会学就产生于社会学和民族学相结合的基础上3。二、学科定位在苏联民族社会学发展的早期,1970年该学科被定性为是处于民族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如苏联民族社会学的奠基人阿鲁丘尼扬等认为,“现代科学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两个学科合为一体,并产生新的学科。六十年

11、代,在社会学和民族学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民族社会学。”4德罗比热娃曾总结指出,阿鲁秋尼扬、勃罗姆列伊和什卡拉丹把民族社会学定义为研究不同民族环境中的社会过程和社会群体中的民族过程的交叉学科5。但从我们对1980年之后发表的相关文献看,苏联时期及之后的俄罗斯学界,虽然承认民族社会学的跨学科性,但大多数学者将民族社会学看作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如在阿鲁秋尼扬、德罗比热娃早期较系统论述苏联民族社会学研究的著作中强调:“民族社会学像社会学的其他分支一样,在我国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对社会学的研究兴趣,首先在于它使人们认识到,有必要把生活中发生的科学过程深刻地、真实地反映出来,也与它加

12、强对人及其需求和利益的关注有关。”6可见,1980年初苏联民族社会学的奠基人把该学科归属于社会学的一部分。在其1999年主编的民族社会学教材中,更加明确地指出,“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民族的发展及其职能,他们的认同、利益和组织形式、集体行为的规律性、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多民族社会环境中个体的相互关系等”7。学者塔通茨(.)也认为“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存在于族裔共同体内部及其它们相互影响下的社会学意义上的相互联系、关系、结构。用社会学式的、立体的看待族裔民族问题可称之为民族社会学”8。俄罗斯大百科全书中的相关界定为:“民族社会学是俄罗斯社会学的子学科,其研究具有族裔特征的社

13、会空间以及其中发生的事件、现象、过程和联系。9在阿纳尼娜(.)主编的民族社会学(2017年)实践课教材中,认为“民族社会学属于社会学知识的领域,它基于从对简单社会群体到现代社会体系变迁的研究,其目的是揭示公共生活中族群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联系。”10由上可知,以上界定也均强调民族社会学的社会学学科属性。不过,著名的民族社会学学者古博格罗(.)持不同观点,认为民族社会学是源于民族学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是在民族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点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学科,其目的是研究不同族裔共同体的社会过程和不同社会群体及阶层的族群过程”11。还有一些学者在其界定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其学科归属。总之,如同我国的民族社会

14、学学科定位一样,在俄罗斯关于该学科的归属也没有完全达成共识,但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民族社会学是一门属于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德罗比热娃指出,自1980年至1990年之交以来,俄罗斯社会所发展的过程促使学者们对民族社会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地位作了重新思考,使得俄罗斯的这一子学科不再被视为一个跨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学科领域,而是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领域12。学者维涅尔(.)等梳理了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学科研究领域等后也认为,自俄罗斯民族社会学产生以来,实现了从民族学和社会学的跨学科领域到作为社会学组成部分的从属学科的转变,并确认目前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地位接近于美国的种族和族群关系的社会学,而后者属62于社会学专

15、业13。三、学科内涵民族社会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一个专业知识门类,其学科内涵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苏联、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发展也不例外。以下主要从研究目的和范围、学科特点等方面对其学科内涵加以论述。(一)研究目的和范围随着时代变迁及对民族社会学学科认识的加深,苏联俄罗斯民族社会学学者们对该学科的研究目的及范围界定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如阿鲁秋尼扬本人起初界定的民族社会学的研究目的和范围是:“首先,将特定民族(主要是族群的和民族文化的、语言的、生活方式的以及心理的特点)和一般社会(科技革命、城市化、社会结构变迁等等)的特征进行对比,展示不同社会环境和社会情势下民族和族群过程的独特

16、性”14。可见,这一界定的研究范围比较狭窄,更多偏向于对民族社会与一般社会在社会结构、语言文化和心理方面的对比研究。在1970年苏联的民族学和科学共产主义中,讨论了对“社会的”广义和狭义理解,而民族(族体)本身或民族社会机体,有时也被看作是社会组织。因此勃罗姆列伊认为,只有在狭义的社会概念下研究民族的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时,才具有民族社会学特征15。而狭义的社会所指的现象,主要与社会结构相关,即阶级和阶层16。但如果按照这一界定,很多民族社会问题将被排出在外。进入20世纪80年代,民族社会学学者们面临双重任务:“一方面,揭示民族现象的社会制约性,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民族特点、价值取向的某些特点、行为

17、准则、习惯、仪式、语言生活、民族自我意识、个体间民族关系的某些特点的社会制约性,阐明它们在各个社会群体中的特点和强度。另一方面,揭示社会过程和社会现象的民族多样性。所有苏联各民族特有的社会过程的普遍规律并不排除民族特点,因为这些特点即使与经济生活有关,如部门就业、职业取向、迁移这类一般社会现象中也有实际的表现总之,民族社会学的目的,相对来说,就是研究社会(过程和现象)中民族的(因素)和民族(现象)中社会的因素。”17不难发现,这一界定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研究范围有所扩展,但还未摆脱民族社会学是研究民族的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大框架。随着将民族社会学学科的定位转移至社会学学科,对该学科研究范围的界

18、定明显拓宽,如前所述的定义之一:“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族群的发展及其职能,他们的认同、利益和组织形式、集体行为的规律性、族群间的相互影响、多民族社会环境中个体的相互关系等”18。此界定已摆脱“过程论”和“民族的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论”的限制,不仅把“族群”作为全方位研究的对象,而且还把“多族群社会环境中个体的相互关系”也纳入研究范围。该学科的另一领军人物德罗比热娃之后又将民族社会学定义为研究发生在族裔社会空间中的社会事件、过程、联系、相互影响和现象的学科。19可以说,这一界定开辟了阐释民族社会学这一学科的新路径,并进一步延展了该学科的研究范围。(二)学科特点民族社会学作为一

19、门主要产生于民族学和社会学基础之上的交叉学科,无疑首先具有跨学科性,但与民族学之间又有着区别。关于民族社会学与民族学之间的区别,有的学者认为研究民族现实问题的就是民族社会学,就此勃罗姆列伊曾指出:“在研究现状时,民族学家的工作同具体的社会学研究特别接近。两种专业的学者常常对社会生活的同一领域(习俗、家庭等)产生兴趣。然而,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绝不是相互重复的工作,他们是从不同角度来考察自己的客体的。例如,在研究家庭时,社会学家感兴趣的主要是家庭中的社会联系,民族学家感兴趣的则是家庭的民族特点。同时,由于社会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互相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所以把它们单独分开来研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也就是

20、说,民族社会学的使命就是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民族社会学就是“从比较的角度,一方面研究在不同的民族中所发生的社会过程的特点,另一方面研究在不同的社会集团中所发生的民族变化的特点”。20长期以来,还有一些学者指出民族社会学的特点主要是使用定量研究方法,特别是使用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甚至个别学者坚持定量研究的极端立场,相信每门学科有自己特殊的方法,社会学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方法,而民族社会学学者就是将这些方法应用于他们研究的具有族裔特征的对象21。德罗比热娃则强调:“民族社会学和民族学的区别与其说是方法,不如说是对象和方法论。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科学学科的方法论基本都是跨学科的

21、。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民族社会学的主题包括在具有族裔标记社会空间里发生的社会事件、过程、联系、现象。当然,族裔标记可以改变、消失、恢复,主要的是理解社会文化空间中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什么。”22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并非民族学对现实生活的研究都可以称为民族社会学研究,采用了社会学方法(如问卷调查等)的研究民族学研究63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也都不一定属于民族社会学研究。民族学本身对现实的研究历来注重的问题是民族特点、语言、习俗文化等方面,而民族社会学研究则更多地涉及社会因素或者研究某个民族的社会过程,或者研究某个社会问题的民族方面,特别注重研究民族的各种结构性关联

22、和社会表征问题。即关注各民族的社会学层面的问题以及群体之间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民族社会学所开展的是社会学研究。至于具体社会学中通用的一些调查统计方法渗入到民族学工作中来,这是对民族学研究手段的丰富,但不能改变它的民族学性质。总之,无论将民族社会学定位在民族学或是社会学,或是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民族或族群”的特殊性及其研究内容使其具有跨学科性。民族社会学的第二个特点是研究内容上的广泛性。这一点既是相对于社会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如家庭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等而言的,也是与民族研究相关的其他学科如民族政治学、民族心理学等学科相比较而言的。“从一开始,苏联民族社会学的学科领域就相当广泛。当时关注的重点是:

23、各民族的社会结构,其环境中社会变迁的特征;移民;各民族家庭内部关系的特点;不同社会群体语言使用的趋势;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城市和农村、社会群体中的比例;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民族自我意识;族际关系等”;在研究中“不仅考虑宏观环境的特殊性国家的社会政治条件,而且还顾及到中观和微观环境各共和国的具体状况、接触群体的民族文化特点和他们的交际水平(理论上的概率和分布的特点)、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及它们的民族组成,以及劳动集体的特殊性、家庭的类型等等。总之,几乎所有具有民族特点且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明显作用的社会现实问题,事实上都进入当时苏联民族社会学学者的研究视野。”23后苏联时期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得到

24、进一步的拓展。2016年古博格罗在有关民族社会学的纪念文集中指出,“从一开始,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就是多分支的,它研究各民族发展和相互影响中民族的社会结构和流动性、民族人口、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族心理和认同、民族政治等方面。”24可以说,俄罗斯学者同中国学者对民族社会学的认识相一致,“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地涉及民族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表现在社会变迁和社会过程,以及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以不同方式发生的互动和联系。”25民族社会学的第三个特点是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尽管学者们强调民族社会学研究主要使用的是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但由于民族社会学研究在内容上的跨学科性和广泛性,

25、决定了其在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上有必要采用多学科的和综合性的视角和方法。古博格罗指出:“民族社会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科学方向,这使得民族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复杂化。必须将研究社会发展模式、民族群体和个人发展的方法论原则联系起来”,“民族社会学整合了社会学、民族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尤其是政治学和经济学中与其领域相关的知识和方法”。26阿鲁秋尼扬认为,“民族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般社会过程的发展和方向、社会关系的变化、各民族的社会区域流动、族际接触和社会接触的强度和深度,这些现象是超出传统民族学兴趣范围的。这些首先是社会学问题,但从自身方面看,缺乏民族学的分析,民族社会学学者也不能理解社会现象中

26、的民族多元性”。27可见,作者既强调了民族社会学与民族学在议题上的区别,也体现出民族学分析对民族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性。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德洛比热娃在民族社会学研究的方法问题一文中指出:民族社会学家不仅使用问卷调查,还灵活地使用其他方法,如质性研究:深度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参与观察、内容分析法等等。民族社会学研究需要特别注重量性与质性研究的结合。她全面论述了在民族(族群)、族性问题研究中有关方法论和方法的争论,并以俄罗斯民族社会学实证研究中如民族冲突、民族宽容、民族分层等方面的研究为例,论证了多视角、多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的重要性。当然,她也指出,并非每位社会学理论学者都同意这一点。28四、研

27、究议题及学科发展一个学科的研究议题主要服务于本国的社会发展及意识形态的需要,是学科内涵的具体体现,苏联、俄罗斯不同时期民族社会学的研究议题也充分反映出这一点。(一)研究议题1.苏联时期的研究如前所述,1966年苏联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成立了“苏联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具体社会学研究部”,该部门在阿鲁秋尼扬的领导下,对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进行了有代表性的民族社会学研究。其中根据鞑靼自治共和国(19671968年)的调查资料完成的第一项研究成果 社会的和民族的:基于对鞑靼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族社会学研究的经验一书(莫斯科,1973年),不仅引起了苏联学者们、国际社会学界的关注,并被翻译介绍到美

28、国、法国和日本。随后在俄罗斯联邦、摩尔达维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和爱沙尼亚64也作了上述的大规模研究。在19701980年期间,从总体上看,这一阶段苏联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是非常活跃的,其学术中心的地理范围逐渐扩大,从莫斯科扩展到列宁格勒等主要城市及其他一些共和国,并产出了大量分析和研究苏联民族关系、民族社会生活、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社会流动性以及语言使用、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民族交往、民族混合家庭、移民、民族认同等方面内容的相关研究成果。从研究取向上看,从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末,当时对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的民族社会结构的研究以及大规模的跨共和国的比较研究占主导地位。上述各

29、领域的研究成果都为苏联民族社会学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受勃列日涅夫提出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及苏共认为“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民族问题,形成了新的历史共同体苏联人民”等理论的影响,当时的主要研究工作多致力于为缩小民族之间的差距服务。比如,通过阐述发展落后的民族中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知识分子数量的增多,非专业工人比例的降低等来证明各民族社会特征的接近,不发达民族与发达民族的差距缩小;通过研究各民族在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行为方式的接近,证实各民族间形成了共同文化、共同道德、共同生活方式和兄弟般互助合作、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等。而1980年的一些研究结果,得出有关民

30、族在社会结构特征方面的一些重要结论,如一些民族之间在社会流动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确定了流动性程度对民族群体在一些发展指标方面的影响,以及流动群体中社会的和政治主张的增长情况,并以此确定族际关系的类型。在1985年后的改革年代,苏联的民族社会学界也展开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如根据当时的调查资料,如果说民主化在爱沙尼亚社会中有25%的人是有意识的或是所希望的,而在乌兹别克斯坦甚至知识分子都没有考虑过这一点;俄罗斯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对于私有财产都较快地有了自己的理解,但却被北方的很多土著民族、图瓦人等完全否定,萨哈(雅库特)、图瓦的宪法仍规定土地为村社的财产。正是基于大量的调查资料

31、,在社会学大会上讨论国家的发展前景时,民族社会学学者提出了在苏联民主化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应实行多种方案,而不是单一方案。另外,民族社会学的研究还得出了一些与苏联官方和美国学者等不一样的结论。综上,跨学科、相对客观、注重个体和现实问题,这些都是苏联民族社会学的特征。但19601970年代,苏联民族社会学也表现出在理论上的落伍和解释调查结果方面的局限性。如对民族关系在社会学理论中的阐述过于简单化,仅从个人在民族间交往中的意向,掌握俄语的其他民族人数、族际通婚情况等方面探究民族关系,所得研究成果难以切合实际。在民族社会学发展早期,研究方法主要运用调查研究与统计学的相关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而其他社会学研究

32、方法则很少涉猎。1980年中后期开始,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上的应用也开始趋于多元化。2.后苏联时期的研究各学界普遍认为,苏联的解体及俄罗斯人民所经历的创伤在很大程度上与民族领域有关。民族运动、族际冲突、联盟解体、新联邦关系的形成,所有这些都需要相关学者学习和思考,但在20世纪90年代,俄联邦政府因财政困难对这一领域研究的支持基本停止,虽然有一些国际资金进入到俄罗斯,但只有少数学者可以使用这些资金。尽管困难重重,在此期间俄罗斯民族社会学仍然在艰难中继续发展,并主要朝社会学化方向发展。随着国家的开放,国际接触的增多及对国际上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和成就的直接吸收,这些都为俄罗斯民族问题的研究创造了新的可能

33、性,如很多西方学者的民族主义理论在后苏联空间中的各类民族主义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后苏联时期,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研究除延续上述苏联时期已有的研究主题外,还增加一些新的议题,如族际冲突、民族自决和民族主义、民族宽容、精英在族群动员中的作用、公民认同与族群认同、宗教认同之间的关系、族裔社会不平等、移民的适应与整合、少数民族及俄罗斯侨民、新实行的民族政策如民族文化自治的跟踪研究等等方面。2000年以后,随着2025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民族政策战略的实施,特别注重对俄罗斯民族(国族)和俄罗斯认同形成情况的研究29,近年来学者们还特别关注青年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状况、民族特征对该群体在现代化过程中参与

34、度的影响、俄罗斯族青年对所在共和国新的民族政治状况的适应性等问题。从研究取向上看,俄罗斯的民族社会学表现出:一方面逐步拓宽族际关系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对民族心理问题的研究。这在具体研究领域都有所体现,如用社会学的视角探讨民族冲突和后苏联时期的冲突局势、社会群体对民族政策革新的态度,对共和国主权和新宪法的宣言、对各共和国内所实行的语言政策的反应,探讨以上行为的社会后果,社会新的等级制度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包括不同民族群体的权力层参与问题;不同民族群体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迁移过程中的民族因素、新移民的社民族学研究65第 34 卷第 1 期2023 年 3 月会适应、群体之间社会文化距离的改变

35、、新认同和团结的形成情况等。在民族心理问题方面,首先是研究俄罗斯认同形成过程中的社会和社会政策因素,公民认同、区域认同和民族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宽容与不宽容度等等。总之,俄罗斯独立建国后,由于人们逐步摆脱了对苏联时期“民族”被“束缚”的僵化认识,学者们对民族、族群、族性的认识更加多元化,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正在被细化,学术自由的增加也促进了研究主题的扩大和理论方法上的多样性。(二)学科发展当前,俄罗斯的民族社会学从产生至今已过去半个世纪,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已具备比较厚实的基础,其发展相对而言已比较成熟,如不仅拥有专门的研究部门及研究人员,出版了数十部民族社会学的教材和教学参考

36、书外,民族社会学作为分支学科也日益体制化,建立有科学院研究所的分支机构和大学的教研室,还成为一些大学社会学专业攻读学位的方向;另外定期召开较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以及有大量民族社会学专题或相关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学者们还积极参与干部培训、政策咨询等,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这些都促进了俄罗斯民族社会学学科的良好发展。但与此同时,目前在俄罗斯的民族社会学学科研究中仍存在着如理论建构及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及技能有待改善提升、研究力量相对薄弱以及由于受研究经费、研究力量、意识形态等原因制约,一些与当代俄罗斯现实相关的主题没有得到学者们应有的关注等问题。综上可见,当代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发

37、展基于苏联时期的学科发展基础之上,其学科定位经历了从民族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到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地位变动,目前该学科的发展表现出与社会学学科进行更大程度融合的趋势。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研究的核心议题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且日益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不同的阶段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于国家政策、社会思想及意识形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在俄罗斯民族社会学存在的50年多年时间里,它虽走过了较为曲折的道路,但一直拥有自己的目标,试图为解决多民族国家的社会问题、促进政府与公民的对话、民族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为维护国家的社会稳定、增强国家凝聚力提出有效的对策。注释:如我国有的学者对民族社会学的界定及一

38、些学者在民族人口研究、族际通婚家庭研究等方面也深受苏联相关研究的影响。如在波罗的海沿岸侧重于对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的族际化过程的研究;在乌兹别克聚焦于对青年的族际主义教育问题的研究;在格鲁吉亚对工业企业中各民族间的接触展开研究;在摩尔达维亚对多民族生活集体中人们的族际主义品质进行研究;在塔吉克开展对族际通婚的研究。该研究部(室)的名称曾多次更换,“民族关系的具体社会学研究室”“民族过程和民族关系的社会学研究室”“民族社会学研究室”等。如这一定义将一些在俄罗斯实际发生并在1980年至1990年民族社会学研究过程中开始研究的现象和过程排除在学科领域之外:民族运动、民族冲突、民族精英的动员行动、接触

39、民族间的社会文化距离、民族偏见和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等等。该部门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被称为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最优化方案项目,实施了二十年(19721992年)。该部门在阿鲁秋尼扬的领导下和来自各共和国的一些学者先后在俄罗斯联邦、爱沙尼亚、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摩尔达维亚,实施了该项目,这是在联盟内共和国之间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民族社会问题的研究。这项跨文化研究呈现在苏联民族的社会文化面貌(莫斯科,1986)、关于苏维埃爱沙尼亚的社会学概述(塔林,1979)、民族社会学研究生活方式的经验以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资料为依据(莫斯科,1980)、古博格罗的苏联语言过程的民族社会学研究(莫斯科,

40、1989)、德罗比热娃的族际关系的历史社会学概述(莫斯科,1981)等著作中。在什卡拉坦对西伯利亚和阿穆尔地区民族的研究中,也使用了研究民族社会结构的方法。在研究各共和国族际关系的过程中,学者们得到的某些结论与官方的意识形态有着原则性的差别。例如,苏联的宣传肯定,多民族性的增多是民族友谊巩固的积极成果,但根据研究资料,首先在年轻的多民族城市中,如在新切博克萨尔斯克、阿尔梅季耶夫斯克、(卡马河畔)切尔内等地,正是在这些地方族际关系更加复杂;而在数十年内民族群体长期非竞争的共居有利于促进族际交往。参见:.a.b .-b.,1981年。一些结论与美国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如布热津斯基

41、曾预测苏联的崩溃将来自中亚共和国方面,而早在1980年初苏联学者德罗比热娃等就指出波罗的海的族际关系是最复杂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中著名的博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解释了以下规律:如果一个人准备在家庭或更亲密的环境中同异族人交往,那么他在公共事务、日常环境中更会表现出这种行为。苏联学者的调查资料说明,公共事务和家庭环境中的交往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受到竞争性的影响,而有时是对莫斯科强势的一种隐秘的反应。如在爱沙尼亚,对族际通婚比在多民族集体中工作更加宽容。只有在民族运动和冲突的情况下博格达斯量表所揭示的现 象 才 得 到 证 实。.,1998.C.499。目前,在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族际关系研究

42、中心(下设民族社会学研究室)、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族际66责任编辑贾伟责任校对李明娟关系研究中心及社会政治研究所的族际关系社会学中心,科学院鞑靼斯坦共和国分院历史研究所民族学部、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哲学和法律研究所、科学院卡巴尔达巴尔卡尔人文研究所社会政治研究室、科学院北奥塞梯社会政治研究所社会学研究中心以及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圣彼得堡社会学院和圣彼得堡欧洲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俄罗斯国家人文大学、莫斯科社会和经济科学高等学院、喀山大学等都有相关的研究人员从事与民族社会学相关的工作。这些研究人员多为阿鲁秋尼扬及其弟子德罗比热娃等及一些高校如莫斯科大学的皮缅诺夫(.)等多年来培养的民

43、族社会学专业人才。如其中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莫斯科社会和经济科学高等学院和其他一些学校都招收民族社会学方向的研究生。另外,在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教育中心每年都为培训教师开设民族社会学专门的课程;俄罗斯联邦培训中心和相关院校、科学院社会学所也会不定期举办社会学教师的培训,也会开设专门的民族社会学课程。除在每届的社会学、民族学年会上举办民族社会学的相关专题会议外,如还曾于2008年6月26至28日在鞑靼斯坦首府喀山举办了“民族社会学在俄罗斯:整合多民族社会过程中的学术潜力”的国际学术实践会议,以纪念苏联开始大规模民族社会学研究40周年,并出版

44、有会议文集民族社会学与民族社会学学者(2008年)。另外,2016年6月2日,在莫斯科举行了“民族社会学:昨天和今天”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纪念这一分支学科在俄罗斯诞生50周年,并出版有同名的会议文集。2022年4月25至26日,在莫斯科举办了“民族社会学:探寻和实现”的学术研讨会,以纪念俄罗斯民族社会学诞生55周年。参考文献:14阿鲁丘尼扬,德罗比耶娃.苏联民族社会学研究J.民族译丛,1981,(6).2费孝通.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2);费孝通.民族社会学要把宏观研究与微型研究结合起来J.中国社会科学,1982,(4).3.,.-.J.1981,(1).5.M

45、.:-,1996.198.6.,.,.,.:,M.:,1984.C6,67.71823.,.,.M.:,1999.8.M.:,1999.9.M.https:/bigenc.ru/ethnology/text/4917138.10.:M.-:.-,2017.11.:.M.:,2016.c.4571.12.-.-:-C.:,2004.14.1316.,.-:,J.,2015,(4).14.-:-M.:,1973.5.15.-J.-,1977,(1).17 .,.,.,.:,-M.:,1984:67.192228.-J.-,2006,(3/4).20勃罗姆列伊.民族学是关于民族的科学J.民族译丛,1980,(2).21.:-J.,-,2007,(2).2426.:-/C.:,2016.4571.25赵利生,刘敏,江波民族与社会之间中国民族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617.27-:M.,.:,1986.4.29何俊芳,王浩宇.俄罗斯联邦“第二代”民族政策战略内涵及其走向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6,(1);何俊芳.试论俄罗斯民族与俄罗斯认同J.世界民族,2016,(5).民族学研究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