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歌乐山心得体会 歌乐山一日游的感想 歌乐山,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过,一直想去看看,但一直都没有机会,在去年11月,班长组织我们去了歌乐山,看着红色基地的那些照片,那些解说,产生了许多的感触。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渣滓洞。在渣滓洞我看到了许多烈士们的遗体的照片,当时我看着就有一种想哭的感觉,那场面太寒心了,我当时在想都是中国人,为什么国民党要这么对待我们的烈士们, 还是曹植的那句话“同时本根生,相煎何太急”。我和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遇到有旅游团在听渣滓洞里的工作人员解说,我们了解到1946年7月,国民党的息烽监狱、望龙门看守所撤销后,在押人员全部撤并于渣滓洞看守所。1947年12月,关闭半年多的
2、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二处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关押人员来源主要有1947年“ 六、一”大逮捕中的所谓“要犯”、挺进报案和“小民革”案中的被捕人员以及上下川东武装起义失败后的被捕起义人员,最多时达三百多人。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渣滓洞,仅逃出15位被囚禁的革命者,其余皆不幸牺牲。现在按原样修复的围墙上,管理者还特意标出了当年革命者是在什么地方推倒围墙逃出监狱的。我们看到,供游人参观的每一间牢房都挂上了被关押革命者的照片,在女二监室,我们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江姐的照片上。以世俗的眼光,照片上的江姐看上去也许还不能算是很漂亮,但就是这样一个眉清目秀、神情非常淡定的年轻女性,经受住了国民党监狱的严刑
3、拷打,不管是插竹签,还是夹竹筷子,或者是上老虎凳,都不能使江姐吐露任何党的秘密。在江姐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革命者的坚贞和坚强,体会到了信念的力量。 我们一间间监室看过去,身边的每一个游人都是面色凝重,不时地发出一声惊叹,全然没有了一般旅游点惯见的嬉闹,也许大家都是在用心体会着当年监狱的恐怖气氛、感受着革命者宁死不屈的坚强革命精神吧。当年的渣滓洞监狱是怎样的一种环境:高墙上如蜘蛛网般密布的高压铁丝网、外院岗楼上如临大敌的哨兵和那黑洞洞地对着各个监室的枪口,还有那在放风坝四处游动着特务看守、不时从审讯室里传来的鞭打声和特务们如狼似虎的嚎叫声,这只能让人想起这是一所人间地狱,阴森、恐怖,对于被关
4、押的革命者来说,如果没有钢铁般的坚强革命意志,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和坚守革命的立场。光看看那些刑具我们都觉得可怕。 后来我们去参观了白公馆,还没有进去的时候就看见了小萝 卜头的照片。“小萝卜头”还在襁褓中就和母亲一起被关进了国民党监狱,长期的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身体明显营养不良,头大身小,在电影中方舒的体形恰好表现出了这个特征,尤其是他那双反映出机灵、聪慧而又略带忧伤的眼睛更使我们难以忘怀。白公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两层楼房。在这座楼的旁边,就是前往地牢的通道。我们进去看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但和小说红岩中描写的一样,地牢里非常黑暗,而且阴冷、潮湿,当年肯定是老鼠横行的地方,现
5、在当然看不到了。人关在这样一个四处见不到阳光的地方,一天到晚没有和别人说活的机会,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很难摆脱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对心灵的侵袭。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才更加感受到共产党员那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我们在监室里还看到了很多革命先烈们留下的诗篇。 如周从化烈士临刑前刻在牢房内的诗句“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以及文泽烈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候所写下的长篇诗歌,现在都展出了,这些诗歌表现了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军统特务惨无人道的折磨下仍然保持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的无比忠诚。而英烈们以生命谱写的英雄诗篇,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军统特务对关押在白公馆的约50名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进
6、行大屠杀,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特务分批屠杀了近30人,侥幸逃生的仅红岩作者罗广斌等19人。他们之所以能够脱险,是因为当时国民党开始屠杀被关押的人员时,因渣滓洞的看守人员不够,将白公馆的看守人员也调去,只留下了一名看守人员,罗广斌他们抓住这个机会做看守的工作,跟他讲明形势,并说如果放了他们,他们给他作证,会得到政府的宽大处理。看守将他们放了出来后,他们跑到监狱外边的山上躲了起来,才没有遭到国民党的屠杀。可惜的是小萝卜头和他的爸妈宋绮云、徐林侠夫妇没有能够逃出来,当时他们在被送上刑车要被枪杀的时候小萝卜头还在幻想他出来了,以为国民党转移了他们就是要释放了他们,而在车子达到目的地的时候他们就被枪杀了,想想都觉得心酸。 这就是我的感想,去看了那些红色基地才让我们发现现在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觉得现在中小学学校应该都组织学生们到红色基地去看,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珍惜现在的幸福的习惯。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