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8-相关读物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B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C余岂能以身殉耶 D见余辈皆顶额称异解析B项,“驾”通“架”。答案B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束涧下流,夹峙如门峙:耸立。B水穷于下,窍启于上 启:开启。C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 倩:依靠。D樵者腰镰,耕者荷锄 荷:背、扛。解析C项,“倩”的意思是“请,央求”。答案C3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自西而东A而耻学于师B樵者腰镰C后蛇伏
2、以进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和例句一致。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B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A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C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D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解析D项,“而”是连词,表并列,其余为连词,表修饰。答案D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A最后以重资觅一人B余岂能以身殉耶C余两人乃以足先入D后蛇伏以进解析D项,“以”是连词,表修饰,其余为介词,表凭借。答案D6下列语句中是省略的部分,补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洞口南向
3、,大仅如斗,(我们)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B(我)将脱衣入(洞),问余乃(知道我是)儒者,非羽士。C时余所赍火炬已(燃)去其(十分之)七,(我)恐归途莫辨。D兹(你们)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于你们),(你们)安能得此!解析B项,补写的内容不正确,根据前后语境,是那位向导将要脱衣入洞。答案B7填空。(4分)徐霞客,明代_家、_家。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优秀的_,又是_的佳作集。答案散文地理学地理著作游记散文阅读文本选段,完成812题。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其东西裂隙,俱无入处,直北有穴,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乃先以炬入,后
4、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一关。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又度第二关,其隘与低与前一辙,进法亦如之。既入,内层亦横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俱灵。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容炬。转从东南之峡,仍下一坳,其底沙砂平铺,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峡之东南尽处,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其上石窦一缕,直透洞顶,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钩月,可望而不可摘也。层石之下,洞底南通,覆石低压,高仅尺许;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者,第不知昔何以涌流,今何以枯洞也,
5、不可解矣。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直北有穴,低仅一尺直:只有。B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 束:狭窄。C上穹下狭,高不见顶 穹:高广。D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 第:但。解析A项,“直”的意思是“正对着”。答案A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B.C.D.解析A项,代词,这样;助词,的。B项,连词,和;动词,给。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代词,的人;代词,的地方。答案C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B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C其隘与低与前一辙D其底砂石平铺,如涧底洁溜解析B项的“横亘”
6、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这里的意思是“贯通”。答案B11下列对文段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徐霞客和他的随从二人先把脚探进洞中,然后踏着一级一级的石阶,传递着火炬,转了很多个弯儿才到达麻叶洞的洞底。B作者在洞中像蛇一样匍匐前进,背部擦着洞壁,腰部贴着地面,身体向后用力翘起,才度过这个里洞的第一关。C当作者过了第一关以后,发现那里的石头变化出千奇百怪的形态,纹理也顿时与先前看到的不同,仿佛每一小块儿都具有灵性。D叠石的下面,涧底通向南面,覆盖的石头压得很低,仅仅一尺来高;这以前是涧水流入的地方,现在已经干涸了。解析C项,“当作者过了第一关以后”表述不当,从下句描写的景物看,应
7、是过了洞中的第二道关口。答案C1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横亘,然亦无入处。(3分)译文:_(2)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3分)译文:_答案(1)它那里面的裂缝已高了,东西也贯通了,然而也没有进去的地方。(2)但干燥没水,不只是避免涉水而过,而且避免了弄脏衣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高祖经,与唐寅同举除名。寅尝以倪云林画卷偿博进三千,手迹犹在其家。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徭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东南佳山水,如东
8、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径山、天目,浙东五泄、四明、天台、雁宕、南海、落迦,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襥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以山魅、木客、王孙、貜父为伴侣。亻罗亻罗粥粥,口不能道词;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
9、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扌门萝上龙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扳绝磴,上十数里,正德间白云、云外两僧团瓢尚在。复上二十余里,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皆此类也。已而游黄山、白岳、九华、匡庐,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入楚,谒玄岳;北游齐鲁、燕冀、嵩;上华山,下青柯枰。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A玄对山水,力耕奉母奉:奉养。B不治装,不裹粮 治:准备。C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 走:运,拿。D心动趣归 趣:情趣。解析D项,“趣”的意思是“赶快、急速”。答案D14下列语句中
10、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B.C.D.解析A项,代词,他的,作定语;代词,他,作主语。B项,代词,他;助词,的。C项,都是动词,作为。D项,表停顿;代词,指“山”。答案C15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徐霞客善于游历的一项是 ()(3分)奇情郁然,玄对山水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A BC D解析是写徐霞客的文采情况的,是写雁山山顶情况的,排除这两句即可。答案C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徐霞客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他种田侍奉
11、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从文中的叙述看,徐霞客游览山水很大程度上是天性使然。B母亲让他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徐霞客的母亲是一个支持儿子的母亲,她鼓励儿子出游,这对徐霞客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C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和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个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D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拜访陈木叔在临海的住处。陈木叔问他:“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吗?”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于是他又重新返回雁荡山,十天后回来把山顶
12、的情况说给陈木叔听。解析C项,“只带着一个奴仆和一个僧人”错,应是“只带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答案C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3分)译文:_(2)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3分)译文:_(3)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2分)译文:_解析在这三个被翻译的语句中,重点是文言实词。如“玄”在文中的意思是“深远”,“划然”的意思是“突然”,“趣”通“趋”,“急速”的意思,等等。要结合前后文理解,不可拘泥于字典之意。答案(1)徐霞客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深深地喜爱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2)可一旦和
13、他讨论辨析山水的脉络,搜寻探讨各地的形胜,就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起来。(3)心中惊动急速回家,回家后发现他母亲正生着大病,咬着手指盼望着他呢。【参考译文】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他的曾祖父徐经和唐寅一同应乡试中举人,后一起因考试作弊而被取消资格。唐寅曾经用倪云林的画卷偿还赌博所输掉的三千钱财,真迹还在他家里。徐霞客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深深地喜爱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30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每年的春、夏、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把这当做常例。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像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
14、吴兴、武林,浙西的径山、天目,浙东的五泄、四明、天台、雁宕、南海、落迦等山,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个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把高峻的山岩当做床席,用山中的溪水饮食沐浴,把山魅、木客、猴子、大猿当做伴侣。昏昧柔弱的样子,好像不怎么会说话;可一旦和他讨论辨析山水的脉络,搜寻探讨各地的形胜,就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起来
15、。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拜访陈木叔在临海的住处。陈木叔问他:“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吗?”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走了三十里,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攀登陡峭的山路,走了十多里,发现正德年间白云、云外两位高僧的圆形草屋还在。又上行二十多里,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才开始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以身家性命相赌,都是这类情况。不久游览了黄山、白岳、九华山、庐山,到了福建,爬了武夷山,泛舟九鲤湖;到了湖北,拜谒了武当山;向北游览了齐鲁、燕冀、嵩山洛水;登上了华山,下山经过青柯坪。心中惊动急速回家,回家后发现他母亲正生着大病,咬着手指盼望着他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