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化背景下未来乡村教育场...究——以桐乡石门墅丰村为例_从晚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7402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背景下未来乡村教育场...究——以桐乡石门墅丰村为例_从晚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字化背景下未来乡村教育场...究——以桐乡石门墅丰村为例_从晚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字化背景下未来乡村教育场...究——以桐乡石门墅丰村为例_从晚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05一、相关研究现状(一)未来乡村建设研究经过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为了推动乡村改革发展的深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凸显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20年6月启动上海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目前已形成上海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并开展了乡村社区生活圈试点实践。针对英国住房危机,BM宝麦蓝起草了一份关于重构未来村庄的报告,报告中指出重构村庄将帮助英国村庄解决目前面临的就业机会少、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未来乡村是一股有效且具有互联、智

2、能和绿色特点的经济力量,可为多样化、健康社群的居民和商业提供独一无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1。Matilda Lundmark通过对西峡湾南部的冰岛小村庄Bldudalur的改造和重新想象,研究未来农村社区的演变2。Aleksandra Despotovic等人认为人口的教育结构对农村发展特别重要,人口、自然资源的识别和管理对于农村社区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可见,展开未来乡村的建设是大势所趋。(二)数字化背景下未来乡村教育发展研究智慧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第四次教育革命,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创新与变革,也为日益严重的乡村教育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契机。相比在城市中的实践与发展,针对乡村教育问题的智慧教育研

3、究不可完全照搬城市经验,需要结合实际,探索具有乡村特色的智慧教育新路径4。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可打破时空限制的互联网技术给教育资源薄弱的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而参与其中的各种力量则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庄榕霞等在5G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一文中提出,5G时代的教育发展需要加强5G教育应用场景的探索、5G测试环境建设、5G集成技术的研发、5G基础设施的部署、5G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5G技术知识的传播等几个方面的内容,突出抓好5G技术部署,以促进农村教育发展5。在未来乡村教育场景的建构中,5G必不可少。Eneng Tita Tosida等人提出智慧村庄是农村地区发展经济的有效方案之一,他们

4、利用大数据对印度尼西亚村庄展开多元回归分析,描绘智能村庄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智能教育潜力6。广西师范大学孙杰远教授在“中国乡村教育百年:历史与未来”研讨会上提出,乡村教育的振兴实质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其关键在于塑造并发挥乡村教育文化的自觉性和选择力。未来乡村教育不仅要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发挥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即在原有文化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解构与重构,深层次培育人们的归属感、乡土情感与价值取向,实现中国社会普遍的乡村认同,构建多元的教育生态系统7。二、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行为大多发生在学校。当前我国数字化背景下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策略研究以桐乡石门墅丰村为例从晚婷摘要:

5、依托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数字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工作要求,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围绕未来乡村居民教育服务的高频需求,对乡村的教育场景进行解构与重构。通过对多个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案例的对比分析,选取浙江桐乡石门镇墅丰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实地调研,提炼、总结未来乡村教育场景的建设策略,构建未来教育重点场景,以期促进数字社会未来教育重点场景的建构。关键词:数字化;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数字化社会背景下未来乡村教育场景的解构与重构”(Y202147616)研究成果。73【城乡规划研究】的学习空间建

6、设面临着使用灵活度不高、智能化程度不够、推进深度学习难度大、城乡学校空间品质不均衡等诸多挑战8。在数字化社会背景下,学校外的非正式学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使得学习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再仅仅是课堂里的正式学习。学和教是人类智慧化的关键因素,大量育人活动均可以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展开。所谓非正式学习空间,主要是指学习方式的非正式、空间场所的非正式、建设方式的非正式和实现路径的非正式四个方面9。非正式学习空间中的学习可以通过学生自身、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互动来完成,而课外的资料查阅、讨论和参与研学活动都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非正式学习空间无处不在,乡村空间正是典型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因此要以数字化

7、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探索未来乡村的教育场景建设模式、布局方式和设计方法,实现未来乡村高质量发展。三、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实践案例本文对浙江省未来乡村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并对其中的教育场景建设内容进行提取,展开对比分析。案例一是位于嘉兴桐乡石门镇的墅丰村,墅丰村以丰子恺文化为IP,依托江南传统村落风貌,建设“子恺漫画村”,举办漫画文创和主题研学活动。该案例通过发扬当地名人事迹,打造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文化IP,开展文创和研学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为研学参与者播下文创基因。案例二是杭州富阳区黄公望村未来乡村改造项目,该案例致力于建设对口的未来教育乡村角,企望通过公望书屋、文化礼堂

8、等非正式教育空间传播公望文化,打造公望IP。案例三是丽水青田龙现村未来乡村建设项目,该案例大力推动对农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期望通过农遗研学等文创项目提高农民收入。案例四是湖州德清莫干山五四村,该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重视农村小孩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春泥计划”活动,全力推进教育场景数字化落地。案例五是金华义乌市缸窑村,该案例着力与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展开合作,以缸窑古陶为品牌,发展全产业链的乡村旅游,同时盘活老旧厂房,发挥其剩余价值,打造成文创园及研学基地,突出“窑、陶、酒、戏”四大主题文化核心,大力发扬当地文化。案例六是以农业产业基地为依托的宁波鄞州区湾底村,该案例兴办村级小学,开展亲子

9、体验和红色旅游,创建干部学院,着力打造非正式学习空间。案例七是杭州钱塘区江东村,依托下沙大学城优势和“乡村振兴党建联盟”,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案例八是绍兴新昌梅渚村,该案例以宋风美学为指引,以融古通今的模式连接宋朝与现代,营造多元共享的育人场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对以上八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将八个典型案例教育场景的建设内容大致总结为五类场景策略:历史人文、农遗文化、数字化场景建设、民俗文化引入、新教育业态。四、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典型案例桐乡石门镇墅丰村(一)墅丰村概况墅丰村坐落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北部,位于嘉兴与湖州两地的交汇处,西侧靠近练杭高速,东邻在建的苏台高速,地理位

10、置优越,陆路和水路交通发达。2022年5月,墅丰村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名单。2022年11月,墅丰村入选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墅丰村“走现代农业道路、展五彩嘉禾文化”,成功实现了江南乡村的美丽蝶变。(二)墅丰村教育场景建设评价通过对墅丰村的实地调研,梳理墅丰村未来乡村教育场景的具体建设情况。对墅丰村教育场景和空间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乡村教育场景建设的经验和不足,探索未来乡村教育场景的建设重点,为未来乡村教育场景营建提供方向指引。墅丰村以文化为基、建设为要,努力打造未来乡村建设的“墅丰样板”。墅丰村未来乡村教育场景的主要建设策略有如下几点:第一,

11、立足初心使命,共建红色文化党建联盟。建设党史馆、纪念馆、研学基地,开发研学路线,赓续红色血脉。学党史,听故事,深化党建引领作用,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乡村空间的使用者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点燃人们心中的红色火种。第二,做强一村一品,发挥农耕文化优势。基于原有农业产业,招引猪舍里、百豆园等多个农业项目,实现产业升级。第三,强化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子恺文化IP。通过建设子恺染坊、开设子恺课程、构建子恺家风品牌体系、引入子恺文化主题、举办子恺文化活动等非正式的学习模式,构建银发课堂、校园外的第二课堂,发挥历史名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历史文化。第四,数

12、字化助推“云上村742023 05庄”建设。通过未来乡村数字系统,将数字化信息整合运用,对接民政幸福家、数字图书馆等多个应用,形成“云上乡村”模块。推广非正式学习共享空间线上预约、文化活动线上报名、文化知识线上学习,让村民快速融入“数字生活”。五、数字化背景下未来乡村教育场景营造策略(一)重视布局优化,构建全年龄段未来学堂在未来乡村教育场景中,通过对乡村文化产业的规划改造、优化布局,构建多样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帮助乡村居民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打造覆盖青少年至老年教育学习全年龄段的未来学堂。终身学习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乡村建设要考虑到多年龄层人群的学习需求,布局规划好学习场景的层次梯队,实现

13、学习的延续。在墅丰村的未来乡村改造中,可通过建立儿童驿站、等级幼儿园、儿童研学基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多种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和托育场景。(二)打造本土品牌IP,提升文化软实力乡村教育场景是未来乡村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是未来乡村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在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中,可以从打造本土区域品牌IP出发,着力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提高区域竞争力,践行文化自信。乡村本土IP不仅仅是一个吉祥物或者标志,而应该是基于乡村本土资源、特色产业、独特的历史文化等各类资源要素凝练出来的IP形象。例如挖掘区域文化特色,展现村落生产生活空间风貌,打造品牌体系,推广生产生活技艺,传承乡村本土人文精神和艺

14、术文化。乡村品牌IP的出现,有利于提升乡村教育场景的文化传播影响力,构建完整的品牌体系,提升原有农产品的包装品位,彰显IP的文化价值。(三)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动教育场景功能复合未来乡村的数字化建设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又一重大举措。数字化平台搭建是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设计者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收集相关数据,如用户的使用需求和功能需求,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其次,学习者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多渠道学习,可以与当地图书馆共建线上空间,实现文化资源的实时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乡村教育场景的社会作用,推动教育场景的功能复合。最后,依托5G与VR

15、技术绘制用户画像,量身定制课程,实现一对一的技能教学,做好数字化、智慧化的线上教育。六、结语浙江已有的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实践为乡村振兴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乡村作为典型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是人类社会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乡村空间的教育作用也应引起大家的重视。与城市文教空间相比,乡村教育场景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建设要把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等利好政策,发挥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教育功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学习和教育需要,为精神上的共同富裕提供养分,为乡村振兴增强传统文化底蕴,提升群众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获得感。参考文献:1宝麦蓝(上海)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重构村庄EB/O L

16、.(2021-05-12)2023-03-20.https:/www.broadwaym agining-the-village-fate/.2LU N D M AR K M.Village reim agined:the transform ation of nldudalurD.S tockholm:KTH R 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8.3D ES P O TO VIC A.Influence of education on depopulation of villageJ.Q riculture and Forestry,2016(3):151-

17、163.4孙海媚.基于在地化教育理念的未来乡村智慧教育创新模式设计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20.5庄榕霞,杨俊锋,黄荣怀.5G 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1-8.6TO S ID A E T,H ER D IYEN I Y,S U P R EH ATIN S,et al.The potential forim plem enting a big data analytic-based sm art village in IndonesiaC/KIP S-C S W R G,C hongqinguniversityofP ostsandTelecom

18、m unica-tions.2020 International C onference on C om puter S 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IC O S IC A).Bogor:IEEE,2020:1-10.7孙杰远.乡村教育应在文化选择中重塑主体性与自觉性J.探索与争鸣,2021(4):12-14.8王玉洁,邵兴江,潘娜瑛.融合课程与文化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场景:第五届基础教育美丽学校建设国际研讨会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21(2):93-96.9杨晓青.没有墙的教室:校园更新中的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J.风景园林,2021(4):46-51.作者简介:从晚婷,硕士,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