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2.能够流利朗读课文,背诵文章。3.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内容。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2.能够流利朗读课文,背诵文章。难点:1.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内容。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理解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齐读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课题吗?取:摘取 道:路边 李:李子方法:像这样一个一个字去理解,再把这几个字的意思连起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就知道了。 2.戎:这个字是本
2、课的生字,书写时容易写错,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吗? 从“戎”的生字演变加以理解记忆 在自己的书本上写两遍。3.认识王戎4.了解世说新语二、读通全文 1.初读课文要求:(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名读(2人),其他学生认真听,看有没有出错的地方 如果你要给同学打分,你要打几分,为什么?要求:字音读对、语速放慢 根据要求同桌两个人练读,再指名两组同桌读。3.划分节奏读 刚才我们在读的时候,已经基本上不会再出现字词读错的现象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词句间的停顿,有节奏地读一读。 检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一评为什么这么读。4. 教师读。王戎/七岁,尝/
3、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5.有节奏读根据划分的停顿,有节奏地读。三、理解课文1.结合注释,把这篇小古文用自己的话翻译过来。(1)自己先进行翻译 (2)指名逐句进行翻译2.交流(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尝:曾经 诸:众、许多 游:游玩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这句话中的尝在古时候的意思是曾经,在现代还有一个意思,你知道是什么吗? Ppt出示“尝”,吃一点儿试试。这个意思你想起了哪个词语? 像这样同一个字古时候和现代的意思不一样的字,我们本学期学到的一个词也是这样的,炎帝之少女:小女
4、儿现:她是一个少女 年轻的女孩子 三年级上册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坐:因为 现代:我们正坐在教室里上课 像这样的一类词语,我们称为“古今异义”。(2)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没动。在这句话中也有一个古今异义的字,你找到了吗?走:跑 现代:用脚移动 句子:我背起书包向学校走去。 折:折弯 出示图片理解,你看到什么李树的树枝怎么样了?折弯了?因为什么折弯了? 所以课文中用了四个字来形容同学们说的场景,那就是:多子折枝。(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大
5、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之:这里的之和上一句中出现的之的意思一样吗?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代指某一事物或者为“的”出示句子选择:炎帝之少女 的 人问之 代词,代指王戎 诸儿竞走取之 代词,代指李子 常銜西山之木石 的 取之,信然 代词,代指李子王戎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原文是怎么说的? (4)取之,信然 摘来李子一尝,果然是这样。3.现在你能看着原文,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自己先练习说,指名说,同桌互说。4.学到了这儿,你知道为什么王戎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吗? 好的东西,肯定为人所知道,尤其是在路边的李子树,如果李子好吃,肯定已经被摘光了。 为什么只有王戎发现了这一点,其他孩子都没有发现呢?因为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5.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动脑子多思考,不能盲从。四、结合注释讲故事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星级要求: 参考注释,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故事情节合理。 流利地用自己的话生动地讲故事,故事情节合理。在小组中练习说,全班交流指名说。2.一起再来读一读这篇小古文。3.背诵小古文。五、推荐阅读 这篇小古文出自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小古文,大家可以去找出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