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文本,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2/23,#,鼻咽癌,IMRT,技术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靶区定义、处方剂量要求、放疗计划评估等方面的理解和实施仍存在着差异,鼻咽癌,IMRT勾画原则,指引的目的,尽量统一和细化靶区命名和勾画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差异,规定统一的处方剂量范围、危及器官限定剂量、治疗计划评估和,IMRT,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高我国鼻咽癌,IMRT,的整体水平,使鼻咽癌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放疗前准备,放疗前准备,影像检查,MRI:,鼻咽癌靶区勾画以,MRI,作为基本的影像学参照,参照鼻咽癌,2008,
2、分期,MRI,扫描的规范要求,PET/CT,:,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鼻咽癌原发肿瘤侵犯范围的界定以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等方面的意义及准确性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为非强制性影像学检查,不可替代头颈部,MRI,作为靶区勾画的主要参照,放疗前准备,固定装置,采用头颈肩热塑面膜固定,放疗前准备,定位,CT,扫 描 方 式:,平扫+增强,扫 描 范 围:,头顶至胸骨切迹下2cm,层 厚、层 距:,包含治疗靶区的区域,3mm,靶区外可5 mm,2010,年鼻咽癌,IMRT,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靶区定义,靶区名称,定义,备注,GTVnx,临床检查发现,及影像
3、学,检查显示的鼻咽肿瘤及其侵犯范围,GTVnd,临床触及和(或)影像学检查显示的颈部增大淋巴结,CTV1,GTVnx 向前、上、下、双侧各外扩,0.,5-1,.,0,c,m 及向后,0.2-0.3cm,的范围(可根据邻近的组织结构特性决定外扩距离),包括鼻咽的全部粘膜层及粘膜下层,5mm,CTV2,CTV1,向前、上、下、双侧各外扩,0.,5-1,.,0,c,m 及向后,0.2-0.3cm,的范围(可根据邻近的组织结构特性决定外扩距离),及,GTVnd,和所在淋巴结引流区,还有需预防照射的阴性淋巴结引流区。,颈部预防照射范围应超出淋巴结转移部位,1-2,个区域,PTV,PTVnx,、,PTVn
4、d,、,PTV1,、,PTV2,分别为,GTVnx,、,GTVnd,、,CTV1,、,CTV2,外扩一定距离,一般为向前、下、左、右方向外扩,0.5cm,,及向后扩,0.2-0.3cm,(外放具体数值按各单位摆位误差确定),危及器官,脑干、颞叶、晶状体、眼球、视神经、视交叉、垂体、腮腺、颞颌关节、下颌骨、喉、口腔、颌下腺、内耳、中耳,可根据肿瘤情况适当增减器官数目,中国鼻咽癌工作委员会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实践规范指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鼻咽癌靶区定义,GTVnx,GTV,的特点:看得见,摸得着,影像学检查得到的,多种手段全面获取肿瘤信息,多种影像学检查,CT,和,MRI,,甚至,PET-CT
5、,等,间接镜或内镜检查,手摸,结合,CT,、,MRI,、腔镜,临床体查获取完整的肿瘤信息,多种影像资料在靶区勾画中的作用,原发灶CTV,具体解剖界限与范围可参照如下:,前界:,鼻腔后部及上颌窦后壁前,5mm,;,后界:,前,1/3,椎体和斜坡;,上界:,部分后组筛窦,颅底区(蝶窦底壁、破裂孔和卵,圆孔);,下界:,第二颈椎椎体上缘;,侧界:,包括翼突区、咽旁间隙,颅底层面包括卵圆孔外,侧缘。,2010,年鼻咽癌,IMRT,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原发灶CTV2,勾画指引,GTVnd,颈部淋巴结外侵,CT,和,MRI,显示了明显的差别,CTVnd,2010,专家共识,广州,中山肿瘤,2011
6、,规范指引,北京,医科院,包膜外受侵的程度,颈部淋巴结引流区的预防照射区域,高危淋巴结引流区(,CTV1,),包含阳性淋巴结的区域及,下一站,淋巴结引流区,低危,淋巴结引流区(,CTV2,),除,CTV1,外的,需要照射,的颈部淋巴结引流区,靶区设置,颈淋巴结,CTV,淋 巴 结,需预防照射的颈部淋巴引流区域,CTVnd,N0,无任何肿大或可疑转移的淋巴结,双侧,、,、,a,区,未达诊断标准的,高危的淋巴结,同侧,区,对侧,、,、,a,区,;,若双侧均有高危淋巴结,则颈部包括双颈,区,淋 巴 结,需预防照射的颈部淋巴引流区域,CTVnd,单颈,淋巴结转移,同侧,区,对侧,、,、,a,区,双颈,淋巴结转移,双侧,区,颈部淋巴结勾画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