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早期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以“义合”,所谓“从道不从君”,但汉武帝时历史上第一个“封侯拜相”的儒生公孙弘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史记载:“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反映了A.儒学在民间开始成为“显学”C.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D.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巩固2.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3.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 70 余年后,刘彻强行罢 黜“黄老
2、、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维护“大一统”的需要C.道学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4.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C.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B.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为学的目的是写出华丽词章5. 古有两人吵架,一个曰“有没有天理!”,另一个驳:“你没有良心!”路过的先生向身边A道法自然B治世不一道C兼爱非攻D“理”存在的合理性6. 南宋时期,
3、陆九渊在鹅湖和教授兄韵中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 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诗中“易简”和“支离”分别是指A.儒学、佛学B.理学、心学C.心学、理学D.道教、儒学7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思想活跃。导致这一时期思想活跃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C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D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8.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
4、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下列观点不符合史实的是A.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B.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D.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新政治体制的渴望和探索9、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10有人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
5、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l7 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那么,19 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A达尔文B拉马克c普朗克D爱因斯坦11公元前 5 世纪的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该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2 性驱动行事。”这表明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制约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12.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 1550 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 1316 世纪意大利许
6、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13.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 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4.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
7、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A. 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C. 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B. 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D. 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15. 16 世纪,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 19 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16.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北成说:“启蒙是什么?启蒙是让我们每一个人脱离我们自己所招致的被监护的状态
8、,我们每一个人要独立,在我们面前没有神,没有那种一定需要我们去崇拜的那样的权威。”这表明启蒙运动的主要价值是倡导:A. 个人独立自由B. 社会民主平等C. 宗教信仰自由D. 民众彼此认同3 17.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18.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 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9、”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C从制度到文化B从制度到思想D从器物到制度19.“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20、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进化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这表明严复宣扬进化论的目的是A发展近代科技 B提倡自由平等 C反对专制迷信 D推动社会变革21.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 年189
10、8 年“民主”出现的频 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22.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A.王韬B.康有为C.粱启超D.陈独秀23.孙中山 20 世纪 20 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新”体4 现在反对帝国主义 节制资本 平均地权 废除满洲贵族的统治A、B、C、D、24. 下列著作与内容的
11、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B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D论持久战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25.“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一国两制,祖国统一26.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试,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A山水景物
12、B真实情景C情趣意境D人物形象27.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D、“因信称义”,“致良知”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2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 19 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29.下列作品最能体现文人风貌的是5 30.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群艺术家,
13、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C.工业革命D.宗教改革二:材料解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 分)材料一: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哥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材料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芝德即知识”(或“道德即知识”)。其涵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史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
14、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材料三: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法律与道德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它推动人们应该这样行动;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它限制人们去做 某事。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然而,这个理想制度不是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
15、研究与资料丛书材料四:16 至 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徽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材料一中普罗泰哥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3 分)(2)苏格拉底强调道德的作用,其背景如何?目的何在?(4
16、分)(3)依据材料二、三比较康德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4 分)(4)17 世纪的中国和 18 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2 分)答案:(13 分)(1)这种观点强调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否定了神的意识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3 分)(2)背景:希腊城邦道德沦丧,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2 分)目的:重建人们道德观和价值观挽救衰败中的城邦制度。(2 分)(3)同:康德和苏格拉底都认识到人的道德的重要性。(2 分)7 异:苏格拉底强调人可以通过知识提高道德修养。(1 分)康德强调可以通过法律规范制约人的行为。(1 分)(4)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
17、专制统治的腐朽。(2 分)28.(18 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 年鸦片战争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梁启超、魏源、李大钊、林则徐、左宗棠、陈独秀、李鸿章、康有为、等人。请回答:(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8 分)(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8 分)(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2 分)答案:(1)第一类:地主阶级抵抗派,;第二类:地主阶级洋务派,
18、;第三类:资产阶级维新派,;第四类:资产阶级激进派(2 )林、魏二人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曾二人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以达到自强的目的;康、梁二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建立君主立宪制;陈、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以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以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改造中国。(3)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了解并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做到“洋为中用”。29.(9 分) 阅读下列材料: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 20 世纪的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 民在前进的
19、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8 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1)20 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3 分)一.通过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二.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了新中国.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行改革开放,我国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飞速提高.(2)与时惧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6 分)孙中山将旧三民主
20、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将马克思中国化,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邓小平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实行改革开放。9异:苏格拉底强调人可以通过知识提高道德修养。(1 分)康德强调可以通过法律规范制约人的行为。(1 分)(4)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2 分)28.(18 分)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 年鸦片战争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梁启超、魏源、李大钊、林则徐、左宗棠、陈独秀、李鸿章、康有为、等人。请回答:(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
21、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8 分)(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8 分)(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2 分)答案:(1)第一类:地主阶级抵抗派,;第二类:地主阶级洋务派,;第三类:资产阶级维新派,;第四类:资产阶级激进派(2 )林、魏二人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了解世界、学习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曾二人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以达到自强的目的;康、梁二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建立君主立宪制;陈、李(大钊)是新文
22、化运动的代表,以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为大旗,主张以西方先进思想文化改造中国。(3)结合中国国情,以开放心态了解并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做到“洋为中用”。29.(9 分) 阅读下列材料: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 20 世纪的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 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8 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1)20 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3 分)一.通过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二.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了新中国.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行改革开放,我国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飞速提高.(2)与时惧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6 分)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将马克思中国化,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邓小平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实行改革开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