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3篇】.docx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5734528 上传时间:2024-11-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13篇】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虽然能了解历史,丰富知识,但是读后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见解,更加重要。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13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1. 读梁家河有感: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最近,再次翻开梁家河一书细细研读。在修身这个段落中,习总书记从年少起“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并将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梁家河,坚持四处找书看,甚至为了借一本浮士德跑了30里路,并且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 对比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干部,工作和生活条件之于前辈们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静下心来读书,好好读书,反而难做

2、到了。读了梁家河,自我反思,是时候从现在开始做出改变,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了。 利用碎片时间 有次去本地一个很小的图书馆,来光顾的大多数是放暑假的学生和戴老花镜的中老年人,他们来图书馆多是为了消磨日常大量的空闲时间。当下所有人的碎片时间都被手机等智能终端占据,甚至到了失去手机就“心慌慌”的地步。为了改变自己玩手机多于读书的现状,我将一本书像手机一样随身携带,每当想拿起手机刷微博的时候就提醒自己该看书了,结果不到一周,居然读完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虽然不能和读书大家们比,但对我这个“手机党”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通过此次尝试认识到,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一次几页、十几页,积少成多

3、,短时间读完一本书不再是难事。 涉猎其他行业 以往只专注自己专业和行业,阅读首选熟悉的领域,对于别人研究的领域,总觉得是与己无关的事情。偶尔拿到一本书,书名是人类简史,本来我所学并不是历史专业,对于人类史也知之甚少,可是读了第一章就被深深吸引,只想赶紧读完一窥究竟。从作者独特的视角,捋顺史前人类发展的脉络,明白这本书副标题“从动物到上帝”的含义:人类本是地球上众多动物中的一员,经极其复杂甚至不光彩的过去才掌握了上帝般的权力,作者在书的结尾规劝人类拥有权力的同时更不要忘了所承担的责任,读到这里我才猛然意识到以往的历史学知识过于浅薄单一。平日里读一读自己专业行业以外的书,不但能开阔眼界,体会别人在

4、那里研究的是怎么一回事,更能触类旁通,重新为自己从事的专业行业找好定位。 善于思考借鉴 边读书边思考,记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做笔记的过程就是整合书中信息、梳理头绪的过程。几年前的读书笔记现在翻开来看,能够清晰的看到思想的变化,便于思考总结。如果平时读书疏于归纳总结,读过仿佛没有什么效果,或者很久以后才能看到效果。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虽然能了解历史,丰富知识,但是读后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见解,更加重要。习总书记下乡插队时30里之外借来的浮士德,几十年后在德国访问依旧能“脱口而出”,用书中人物“墨菲斯托”,回击西方社会的“中国威胁论”,正是读书善于思考借鉴的结果。 2.

5、初入陌生环境,第一次的会见打量让知识青年们真正意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异,环境与群体之间的差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农民的那种劳动强度也让城市青年觉得无所适从,有着深深地距离感。而当时年仅十五岁的习总书记背负着父辈的冤案,我们都从历史中了解到那个时期里关于家庭背景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在历经迷茫过后,习总书记转变思想观念,真正开始立足于眼前的环境,开始了长达七年的艰苦奋斗。 转变思想观念之后,习总书记很快融入了陕北农村的新环境,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先后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成为了村里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在艰苦岁月中,习总书记仍然在坚持学习、

6、坚持读书,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带领全村人改造面貌走向新生活。倔强的性格使得习总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尽管入团、入党的道路充满曲折,但是他坚定信念、坚持不放弃的向组织积极靠拢,最终迎来了胜利。七年的知青生活中,习总书记用事实说话,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的人生经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习总书记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是我们当代年轻人都应该学习、看齐的标杆,我们也该重新审阅当下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当下,树立主人翁意识,真正学会把人生中的每一次经历当做生命的历练和宝贵财富。真正去释怀和接受生活的苦难、坎坷、伤痛、不公以及失去,真正去了解“天将降大奖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7、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意义,学会苦中作乐,把生命中的每一次裂痕当做接受阳光洗礼的必要条件。 3. 刚到梁家河时,习近平带了两个箱子,一个棕箱,一个皮箱,里边都装满了书。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在看,晚上在窑洞里点着煤油灯也在看,晚上看书,习近平的脸都被熏黑了,第二天早上吐出的痰也是黑的。为了借读一本书,习近平多次跑30公里山路去取。那几年,习近平把能读到的书都读遍了,有古代的、现代的,有中国的、外国的,有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 “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习近平

8、总书记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多年读书积淀下来的丰富知识为习近平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极大地支持和帮助,对习近平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也是修身必不可少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种读书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英国有一句谚语“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以书为镜,可以修身,可以律己,我们要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力量,把书读透、读精、读活,让理论入耳、入脑、入心。 “万事开头难”,一切工作的开始,都离不开对理论知识的研读,当头脑中有了精准的认识基础,才能在无数的实践中寻求更深刻的认知,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 4. 扎实基层工作,路才能走的更

9、稳更远。习近平总书记说,插队的生活让他真正了解了老百姓和社会,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日积月累,逐渐积淀成治国理政的大智慧。由此,我也想到了,作为青年一代,不但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更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后盾,要勇于并敢于去经历风浪,迎接挑战,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扎根基层,实践锻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才能真正了解基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工作做的更彻底。作为党员干部更应不忘理想信念,多深入基层锤炼党性,才能更有利于指导工作。基层的锻炼成长必将成为人生的生动课堂,为以后的路走的更稳更远奠基铸石。 保持学习能力,才拥有唯一持久的竞争力。习总书记到陕北插队时,是带着重重一箱的书去的

10、,七年的知青岁月,在知识文化匮乏的时代,“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仍然是习总书记知青岁月的常态。如今,我们处在全面信息时代,知识结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学习的途径和方式也有很多种,我们更应该学习青年习近平的好学进取,方能厚积薄发,聚沙成塔。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干部,不但要学习好,更要高效学,求真务实,坚韧不拔,把学习作为提升自身素质和党性修养的途径。学无止境,时不我待,我们每个人都应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和攻坚克难的意志,把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 5. 人生在世,有许许多多的关口要过,习大大

11、初到梁家河就面临着5道关要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而思想关是最难过的,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任何一关都是无法逾越的坎。而年仅十几岁的他正是靠着那股不服输的倔劲,枪毙一百次都不为所俱的抗争精神,为带领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埋下了根,种下了魂。我们所过的人生关远远没有习总书记的多,他心系着梁家河的黎民百姓,又惦记着祖国的富强安宁,该操多少的心啊!新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奋斗,作为一名参加工作20年的老职工,少发牢骚,多做实事,以领袖为榜样,不负青春不负梦。 6.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到梁家河时,乍然面对荒凉、贫瘠、落后的黄土地,心里有过苦闷、彷徨,

12、甚至也试图逃离,但经过痛苦的思索和追寻之后,他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变,就像一粒种子,从此无论播撒在什么样的土地上,都要努力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绝不辜负这一方土地。此后,习近平总书记不管身在何地、身处何职,从未辜负过时代、国家和人民所赋予他的任何一个舞台:从大队党支部书记一路成长为我们党的总书记,从政经历遍及党、政、军各个领域,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辖市直至中央等所有层级的主要岗位,每一层级都扎扎实实、政绩卓著,每一岗位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掩卷沉思,我们也许永远无法达到习总书记这样的高度,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不辜负自己人生的舞台。作

13、为建筑企业,我们也有很多职工需要在艰苦偏远的一线工作,那里远离繁华的都市,远离自己的家乡,工作可能忙碌繁重、枯燥乏味。我们可以从梁家河一书中汲取力量,学会如何面对艰苦的环境,把基层作为自身学习成长和建功立业的舞台,坚守自己的岗位,踏踏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就像陕北高原那些树,无论脚下是多么贫瘠荒凉的土地,依然要开出最绚烂的花,依然要长成最挺拔的姿态 7. 细读梁家河后,作为新时代青年,感受颇深,梁家河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要不断学习,从梁家河汲取精神力量。 一、不忘初心,坚定信念。 不到16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经过不

14、断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后,他选择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我们当代青年,需要有这样的信念,在任何选择面前,都要不忘初心。 二、加强学习,不断锤炼。 作为一名年轻国企基层管理者,同样作为年轻人,新时代的青年,要学习习总书记怎样为村里建第一口沼气池的那种钻研的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要加强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增强干事创新、服务群众的本领。 三、扎根基层,勇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扎根农村,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无不体现了一个干部的担当。作为国企基层管理者,担当是第一价值,我们要分析当下形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5、去为公司更好的付出,分清矛盾的主次,扎根基层,勇于担当,不断学习,在勇于担当中恪尽职 8. 一天忙碌的工作结束,安静的夜晚,我翻开梁家河这本书细细品味起来。书中第一章写道“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习大大自从离开梁家河这个地方,一直对这里的一切念念不忘,字里行间都可以领会出梁家河对于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深厚的感情,每一次品味这本书都会带给我震撼,但是从来都不敢说我已经真正读懂了这本书。 梁家河,一个平凡的陕北农村,也是习大大当年知青插队的地方,在那里习大大从一名15岁彷徨、迷茫的北京知青,经过7年的扎根黄土地成为了一名有着坚定人生目标的人民公仆,在那里习大大培养出了自己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16、 “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今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交了我做什么。”40年过去了,习大大回到梁家河就像一个回家的孩子,记着村里的一山一水,记着曾经住过的房间,记着乡亲们的小名,就如同书中说的那样“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即使成为了党中央最高领导人,也没有忘记这些,只有心中装着百姓,才能不忘本,不忘根。梁家河就是习大大的根,因为梁家河培养出了习总书记的人生信念。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和建筑行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同样也有着彷徨和迷茫,我要学习习总书记在基层的迷茫中深入群众,在彷徨中努力学习,在成长中坚定信念,从而为我们指引人生方向,开拓人生道路。

17、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不忘学习的优秀品质,在彷徨和迷茫的情绪中坚持学习,不断读书,并留下“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事。不断的读书让总书记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基础知识直到现在仍然让总书记受益匪浅,也帮助了总书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起总书记生活的时代要好太多,在有更多条件支持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让更多的书籍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填补我们精神的空缺,筑牢我们的理论基础。 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在7年的知青岁月里,总书记对农村的各种活计已经非常娴熟,他立足黄土高原缺水的实际条件,淤地坝、建深水井、修沼气池,每一项工作都扎实稳健,深

18、得民心。我们在面对基层工作时,也应当保持这样一份初心,其中面对“沼气过不了秦岭”这个难题,总书记在各种不赞同、不看好的声音下建起了第一个沼气池,通过这个事迹,对于我们以后在施工建设道路上获得很大的精神支撑,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敢于挑战。 梁家河就是一个知识的学海,精神力量的源泉,每一次的学习都会有新的感悟,它坚定我前行信念,用读书摆脱迷茫,用奋斗充盈青春,用实干点燃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9. 最近,全国掀起了学习梁家河的热潮,作为一名青年员工,一名党员,我也邂逅了梁家河。不过,我和梁家河的邂逅,并不寻常。首先,我不是在安静的图书馆,也不是在舒适的房间里,而是在工地上,充满各种机械的轰鸣声,充满各

19、种机油味的一线工地。其次,我不是在读梁家河,而是在听梁家河,听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听发生在梁家河的故事。当工地生活遇上梁家河,将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 一天,我和同事正在工地干着活,隐约的听到有新闻联播的声音,我想,在工地上,怎么会有新闻联播的声音呢。往远处看去,一个工人坐在一台小型的装载机上,声音好像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我想听播的什么内容,但总是听不清楚,断断续续的,还夹杂着隆隆地机械声。同事说:“想听的话,你自己有手机,也可以听啊”。对啊,我自己也可以听啊,我马上拿出手机,下载了一个喜马拉雅电台,在搜索界面,我看到了题为梁家河的一个栏目,我便点击了收听。两天的时间,我听完了所有的内容。在

20、工地听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别有一番滋味,声音穿过机械声,显得如此的清脆悦耳。它就像一阵风,在炎热的天气里给我带来了清凉,更像是一剂兴奋剂,让我瞬间精力充沛,忘记了工地的苦与累。 “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写在梁家河封面上的一句话,这句话道出了习总书记对梁家河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一种人生的态度。在陕北插队的七年岁月里,习总书记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当时梁家河的条件十分艰苦,发展落后,甜水井、铁业社、沼气池等都是习总书记在当村支书的时候带领群众创建的。令人敬佩的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习总书记还坚

21、持读书,他博览群书,从古典名著到现代经济学,从国内文学到西方文学,还涉猎历史、军事、哲学等范围,可谓是相当的广阔,“30里借书”的故事更是让我肃然起敬。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善于总结的精神。作为一线员工,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办法总比困难多。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创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自身党性修养,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人民群众的好帮手,就有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就有党的旗帜迎风飘扬。 很幸运在一个既偶然又必然的机会,我在工地上邂逅了梁家河,它激发了我对工作的激情,也指明了我努力的方向。中国的版图上虽然只有一个梁

22、家河,但是在我们心中,应该有千千万万个“梁家河。 10. 满怀崇敬的心情,研读梁家河这一本记录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生活与人生成长经历的书籍。崇敬知青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崇敬总书记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加崇敬梁家河精神的传承,一代又一代坚持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的信仰。 “团结观”:在行为中履行、坚持党的根本领导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总书记知青生活的开始经历迷茫困惑等过程,最终在沉思中,领悟到革命先辈们团结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从被动到主动深入群众中去,融入群众、融入乡村。团结是一切工作的开始及基础,做任何事讲团结,团结才解决任何所面临的困难。那么如何做到团结? 身先士卒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习总书记,知青生涯中“团结观”的体现。从劳动、修大坝、建设沼气池等各个方面,身先士卒,走在最艰苦工作的前线,做任何事都可起到先锋带头作用。通过实干带领群众一步步解决困难。同时其精神感染着梁家河的每位村民,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实干精神在流传,使得梁家河不等不靠,自谋发展之路,使得梁家河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基建行业工作,这是一项服务民生的工作,不论在工作一线还是二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只要我们勇于承担,想别人所想,做别人所做,不推辞、不拖拉,就可实现自己的责任。 同时在各项工作中,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的“团结观”,融入群众,才能更好的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身

24、先士卒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才能起到共产党人的先锋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氛围。工作不在大小,不在高低,不在好坏,只要自己用心去做每一件事,都可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11. 04 梁家河这本书全面生动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七年的奋斗历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源头和实践起点。通过阅读,我深为感动与震撼。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正是梁家河这段饱尝艰辛的上山下乡经历,正是与黄土高原纯朴乡亲的血脉相连,铸就了总书记“要为人民做

25、实事”的坚定信念,并成为他坚持不懈的人生追求。作为基层人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内心深处增强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推进“四个伟大”工程。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我们还要树立人民情怀。从习近平总书记上山下乡时产生的“黄土情结”,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反复提到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重要论述,这些都源于他在陕北七年与乡亲们一起艰苦奋斗的特殊成长经历。作为身在一线的建设者,我要发扬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

26、累的精神,同时也要有奋勇向前永争第一的时代精神。 梁家河就如一味药,它治愈了我这样一位“新人”内心的焦虑,让脚步不再踟蹰。坚定前行信念,用读书摆脱迷茫,用奋斗充盈青春,用实干点染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12. 近期读梁家河,我最大的感受就像亲生经历过的苦难一样,日后回想起来,也会成为可与人交流的宝贵财富。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初闻这句话,心里有些疑惑,有些不解,它有怎样的魅力能让总书记给出如此高的评价,梁家河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读完梁家河这本书,我终是明了。梁家河,一个载着习总书记启航的地方,七年的青春岁月让他在这里学会良多,不仅使他学习到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为人处世道理,更是

27、让他真的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地方。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缺少什么,应该怎么做,才会发自内心的想办法、干实事。”这是作为基层员工的我在读第二章时深切感受到的。对我而言,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从中吸取经验应该是目前最需要完成的事情。踏实做事就是我们成长最好的实践。只有能承受住成长时的挫折和苦头,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真金璀璨,成为意志坚定、作风务实的真正党员。 我们对于历史,都是听老一辈的口述。我听到的,动荡岁月里,都是抱怨,都是控诉,都是大时代下对于自身命运无法把控的哀怨,很少听到有人说在那个岁月里,真正能明白自己是谁,想要做什么,未来在哪里,甚至于此时此刻下我想干什么的人都不曾真正思考过。真正

28、的强者,是在人生的每一步,都能清楚自己定位。习总书记做到了。“黑五类”、“插队”、“知青”,每一个在当时看来都是不得已选择下,他却能在命运的的拐角处给自己一个完美的回答。扎根农村,当农民,那就踏踏实实的干自己该干的事,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建大坝、挖水井、修沼气池、办供销社,从村里的实际出发,心系着梁家河的村民,一点一滴的为村民更好的生活努力着。 13. 利用午休两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梁家河,回味余久。梁家河的沟沟峁峁,乡亲们的一言一行不断在我脑海里涌现。至此,我也似乎懂得了总书记的“初心”。 梁家河的艰苦岁月磨炼了总书记的初心。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回忆起在延安的插队岁月,他说:“陕

29、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填饱肚子成了最大的问题。糠窝头、苦菜、荞麦叶、黑豆钱钱饭成为了日常主食,以至于酸菜成为习近平想念的美味佳肴。因此,青年习近平很期盼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当然,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但是,让乡亲们能够过上好日子这颗最质朴的初心已经深深植根于青年习近平的心中。年轻的他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理念。 梁家河的风土人情滋养了总书记的初心。梁家河虽然穷苦,但是民风淳

30、朴。乡村的道德评价标准简单明了,能吃苦,不“撒奸儿”,人实在,就会得到人们的尊重。青年时期的习近平与乡亲们同吃苦,同劳动,打坝、於地,从不“撒奸儿”,是乡亲们眼中的好后生。而乡亲们也逐渐开始认同这个年轻人,慢慢在乡亲中有了威望,成为了梁家河的党支部书记,成为了乡亲们的领头人。青年习近平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只有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可以讲,青年习近平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若干年后,习总书记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种“初心”发源于梁家河,成长于黄土地,其本质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对于青年人,总书记提出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谆谆教诲,这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紧密联系群众,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小事,久久为功,定会成才。 作为中交青年,沐浴着央企改革的春风,我们更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真正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