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朗读全诗,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背诵、比较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想象、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品味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并背诵,理解诗意及抒发的感情。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
教学难点
1.领会诗人情感,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歌赞与热爱。
2.理解“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和诗人把声音比喻成“微风”、“阳光”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设置情境:我们经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青少年或青少年时期呢?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思考。
如“花季雨季”、“花样年华”、“花季少年”……
2.激情导入:
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花季雨季”。因为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国土沦陷,民族处于危亡的关头。许多爱国青年纷纷投身于汹涌的抗日救亡浪潮中。一位诗人就以豪迈的激情为他们创作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二、作者及有关背景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8年,作者到延安,亲眼目睹了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创作思想较前期(主要表现对生活的不满),有了很大的改变,写出了大量热情讴歌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的作品。《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就写于这一时期(1942年)。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延安革命根据地的抗日军民,特别是延安的青少年们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一边学习,显示出蓬勃的生机。诗人从中感受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豪迈的激情创作了这首诗。
代表诗集《汉园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
三、题解
诗人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里的少男少女不是实指,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新的力量,所以诗人实际上是为新世界歌唱。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正是对于少男少女的含义最好的注解,这四种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属于一种开始,积极向上,给人希望。诗歌还暗含了另外一层政治意义,即歌颂延安的新天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活。
四、朗读诗歌
1.指导朗读:感情基调很明显,奔放快乐,积极向上,对这种诗歌怎样朗读呢?
明确:语速稍快,语调适当高亢一点,尤其是排比性的诗句。要读得有气势一些。
2.听录音示范朗读,划分节奏,找出重音。
3.齐读
五、诗歌解读
1.第一小节:
(1)首先交代题目,“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有个问题:“少男少女们”就是“青少年”,诗人为什么不说“我为青年们歌唱”
明确:意思虽相同,但节奏感不同,诗歌注重音乐美,“少”字两个重叠,较为响亮。
(2)接下来是歌唱的内容,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四个事物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采用了排比,“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这四种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积极向上,给人希望,给人以鼓舞。这四句诗还暗含了另外一层政治意义,即歌颂延安的新天地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活。第一节诗迎面扑来的是清新明快的感觉,这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3)朗读第一节
2.第二节
(1)这一节有一句与第一节相照应,是哪一句?
明确:“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2)诗人让自己所唱的歌“寻找停留的地方”“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干嘛?
明确:希望他的歌能感动广大青少年,激励他们向上。
(3)小结:承接第一节的歌唱,诗人继续高扬这种明快的调子,调动丰富的想象,把歌唱这种相对抽象的事物写得具体生动。这里,诗人写歌声飞起来了,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停留。这里的“年轻人”实际上又与“少男少女”相照应,进一步突出诗人所要歌唱的新生事物和新生力量。
六、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的前两小节,了解了诗人所要歌唱的对象,也了解了诗人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歌唱的。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全诗。
2.抽查背诵前两节
二、品味欣赏
1.第3节
(1)什么东西会使草“颤抖”呢?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春风”,会使草“颤抖”,这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比喻成春风。
(2)第3节中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什么?或者说它们的本体是什么?
明确:从语言的角度看,这节诗只有一句话,所以要弄清这处问题,一定要结合全句来理解。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株小草,“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曾使小草“颤抖”过,也就是说作者受到过“快乐或者好的思想”的感染和鼓舞。诗人也希望这些“快乐或者好思想”传播开来,像和煦的春风吹拂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少男少女们,使他们意志坚强,奋发向上,永葆青春的活力。由此可见,这里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3)“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这几句诗是这一节的精彩之处。诗人揭示了歌声的来源,乃是“快乐或者好的思想”,诗人来到延安这一片全新的天地里,每天接触新的事物、新的快乐、新的思想,他简直如刚来到世界的婴儿一般,激动好奇地看这个世界,并热切地投入它的怀抱。诗人要把自己的快乐和好的思想尽快地变成歌声,长上翅膀,飞到四面八方,让每一个人都听到,尤其让少男少女们听到。在诗人那里,这是何等美好的心境!这里,诗人先把快乐和思想比成声音,又把声音比成“微风”“阳光”,互相构成比喻,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4)这一节又有一句与第二节中的“你飞吧”相照应,是哪一句呢?
明确:“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这里表现了诗人迫切希望自己的歌声得到广大“少男少女们”的积极反响。
2.第4节
(1)这一节诗人将忧伤抛下,变得年轻,充满梦想,诗人写自己在新事物、新思想的熏陶下的变化,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节是第三节诗意的进一步深化。诗人写他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把忧伤抛在了一边,变得年轻了,对生活又充满了“梦想”和“渴望”。这里暗含诗人现在与过去的对比。诗人在去解放区以前,思想和创作低沉、压抑,虽然写出了一些好作品,但总是无端地呈现灰色调,未能给人积极向上的勇气;来到延安之后,诗人重新弹奏生活的琴弦,发出的琴声,已经“失掉了成年的忧伤”,而是变得轻快,变得健康。“又”字说明诗人的“梦想”和“渴望”一度消失。现在的诗人,再也不是过去的诗人了!告别了旧我,诞生了新我。同时进一步歌颂了新事物、新思想。
三、朗读诗歌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感情应积极热烈)
我的歌呵,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突出“飞”,应热情奔放)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应抑扬顿挫)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感情逐渐升高,推向高潮。)
四、小结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表达诗人热爱青少年,热爱新生活,勇于塑造新我的思想感情;语言精炼生动、刚健清新;节奏感强,押韵讲究,既有第一节一气贯注的排比,也有第二、三节的整散兼顾的诗行。这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好诗。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毕业歌》
这两首诗都写于民族危急存亡关头,都是写给抗战时期的青年的,但在立意上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主要是歌颂少男少女,歌颂他们热情奔放的青春,歌颂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而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毕业歌》则更像是面对民族危亡,向青年们吹起的号角,激励和鞭策他们勇敢地投身抗战,献身祖国。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2.读完本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写出几个,并说说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
参考: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绚烂的春天(生机勃勃)、初生牛犊(英勇无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
七、板书设计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歌唱 歌声
早晨
希望 一阵微风 忧伤失掉
属于未来的事物 飞
正在生长的力量 一片阳光 充满梦想、渴望
下课啦,咱们来听个小故事吧: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
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
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
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
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
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
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
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
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
(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
(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
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
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
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
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甲:刚才三个同学太自私了,公家的水也是大家的,流掉了多可惜,应该把水龙头关上。
乙:上次我去厕所看见水龙头没关就主动关上了。
主持人:我们给他鼓鼓掌,今后你们发现水龙头没关会怎样做呢?
齐:主动关好。
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好!我想打扰一下,听说你们正在开班会,我想采访一下,行吗?
主持人:可以。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通过参加今天的班会你有什么想法,请谈谈好吗?
答:我要做节水的主人,不浪费一滴水。
小记者:请这位同学谈谈好吗?
答:今天参加班会我知道了节约每一滴水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我想把每个厕所都贴上“节约用水”的字条,这样就可以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了。
小记者:你们谈得很好,我的收获也很大。我还有新任务先走了,同学们再见!
水跑上来说: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我“水伯伯”今天很开心,你们知道了有了我就有了生命的源泉,请你们今后一定节约用水呀!让人类和动物、植物共存,迎接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你们还有发言的吗?
答:有。
生:我代表人们谢谢你,水伯伯,节约用水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动物:小熊上场说:我代表动物家族谢谢你了,我们也会保护你的!
花草树木跑上场说:我们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
水伯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舞蹈)……同学们的笑声不断。
主持人:水伯伯,您这是干什么呢?
水伯伯:因为我太高兴了,今后还请你们多关照我呀!
主持人:水伯伯,请放心,今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再见!
4.主持人:大家欢迎老师讲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召开的班会非常生动,非常有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比珍贵,愿同学们能加倍珍惜它,做到节约一滴水,造福子孙后代。
5.主持人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6.活动效果:
此次活动使学生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道理,浪费水的现象减少了,宣传节约用水的人增多了,人人争做节水小标兵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
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
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
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
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
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
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
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
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
(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1)(生):小明让爸爸刷车时把水龙头开小点,请回答对不对。
(2)(生):小兰告诉奶奶把洗菜水别到掉,留冲厕所用。
(3)一生跑上说:主持人请把手机借我用用好吗?我想现在就给姥姥打个电话,告诉她做饭时别把淘米水到掉了,用它冲厕所或浇花用。(电话内容略写)
(4)一生说:主持人我们想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行吗?
主持人:可以,大家欢迎!请看小品《这又不是我家的》
大概意思是:学校男厕所便池堵了,水龙头又大开,水流满地。学生甲乙丙三人分别上厕所,看见后又皱眉又骂,但都没有关水管,嘴里还念念有词,又说:“反正不是我家的。”
旁白:“那又是谁家的呢?”
主持人:看完这个小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