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2分2550分)读下图,回答13题。1下列地理分界线不经过秦岭淮河的是()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D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解析:选C。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2制约四大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错误的是()Aa洪涝灾害Bb夏季低温Cc灌溉水源 Dd低温解析:选B。b区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其制约因素为水旱灾害。3有关四大区域优势农产品的错误判断是()Aa水稻、柑橘 Bb小麦、大豆Cc棉花、葡萄 Dd青稞、油菜解析:选D。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
2、演化图,完成45题。4下列有关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A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B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复杂C城市由点状发展成为岛状D该区域与外界联系减弱解析:选D。从图中特大、大、中、小城市的数量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它们的数量都有较大的增加,故均发展较快;到2000年该区域形成城市群,呈岛状,开放程度加大,与外界联系更加密切。5推动本地区近年来空间结构变化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解析:选D。这种变化是在自然条件没有较大变化的基础上发生的
3、,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长三角地区原有的第一产业不断向第二、三产业升级调整,促使其不断变化。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67题。6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解析:选D。该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发展最快,第二产业变化不大,第一产业产值比例虽有所下降,但随着经济发展,经济产值总量增加,所以产值会上升,2003年与1992年比较,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了优化。7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4、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解析:选D。从图上看,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变化不大,第一产业劳动力多,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变化不大,说明第二、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开放的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区域是相对封闭的A B
5、C D解析:选A。区域的空间结构变化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体现了一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黄土高原地区的开发方式属于粗放型的,广种薄收,当已开垦的土地肥力下降后,就将其抛荒,再寻找更好的地方,长此以往,原来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区域,其社会经济通常是封闭的,而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则是相对开放的。从工业化时期迅速崛起为领导城市,到沦为二战后萎靡不振的老工业城市,后经过著名的“匹兹堡复兴”而成为面目一新、充满勃勃生机的后工业化白领城市,匹兹堡的成功转型令人瞩目,值得借鉴。据此回答910题。9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铁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有()地形平坦,水能丰富历史上是人口稠密
6、的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地区组合好,工业接近原料、燃料地利用五大湖和运河,水运条件十分便利A BC D解析:选C。本区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五大湖沿岸的铁,便利的水运交通,丰富的水源供应,但是由于这里的地形较平坦,水能资源较少。10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复兴”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积极整治环境扩大工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传统产业A BC D解析:选D。匹兹堡主要从环境的整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着手,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压缩传统工业。下图中分别表示五个国家。该图表示2009年这五个国家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112题。11国家的三次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到低
7、排列,依次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解析:选C。本题关键是看懂图,国家产业构成可从图中直接读出。12图中是四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 BC D解析:选D。第一产业比例最低、第三产业比例最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因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13京津唐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水资源数量少土地和耕地面积大人口少水资源利用率高A BC D答案:A14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匹配,面对这种情况,合理的做法是()减少耕地面积多种饲草、
8、饲料,大量减少耕地的灌溉面积研究并推广抗旱作物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A BC D答案:D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读“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回答1516题。15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是()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B劳动力资源充裕B市场经济比较完善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答案:B16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A营销基地 B生产基地C研发基地 D终端市场答案:B17下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形剖面图”,图中表示淮河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选C。
9、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南向北贯通了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根据图中京杭运河河底和堤顶的海拔情况以及沿线的城市,可判断甲为海河,乙为黄河,丙为淮河,丁为长江。阅读材料,完成1822题。 材料1:专家认为: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实际上就是电力供应紧张,由此,才导致了煤炭和石油的连锁反应。在未来23年时间内,中国将出现电力紧张状况。浙江、江苏和上海将是缺电的重点地区。材料2: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及西电东送示意图。18不属于缓解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区能源短缺的重大工程的是()A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C三峡工程 D西气东输解析:选A。水资源非能源资源。南水北调是将南部的水资源调入北方缺
10、水地区。三峡工程是利用水能资源发电,供给长江中下游地区。19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主要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哪种污染的程度()A水体 B固体废弃物C大气 D噪声解析:选C。天然气是一种相对比较清洁的矿物能源,天然气的输入,改善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有利于保护长三角的大气环境,减少酸雨。20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D木材短缺的问题解析:选C。西气东输是将西部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使用。我国西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东部地区资源
11、短缺,经济发展水平高。西气东输可协调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21西电东送输送的电能属于()核电水电火电风力发电一次能源二次能源A BC D解析:选C。西电东送工程有三条路线,北线输送的主要是火电,中线和南线输送的主要是水电,不管是火电还是水电,都属于二次能源。2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高科技产业高耗能产业高原料消耗产业高污染工业A BC D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东西部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资源不足,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但能源、资源丰富,两者可以互补,应将东部地区的高耗能产业和高原料消耗产业向西部转移,但并不是将高污染工业向西部迁移,因
12、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我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2325题。23图中、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24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25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解析:第23题,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中对产业重心的理解,即产业重心的转移
13、是一个全国产业重心的转移,而不是某一个区域产业重心的变化。19862002年,产业重心东西变化小,主要体现在由北向南的移动,符合第二产业南方发展迅速的特点;产业重心向东和向南移动,即南方和沿海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变化较小,符合农业即第一产业重心的变化特点。第24题,三次产业重心转移中,第一产业重心南北虽有波动,但移动不明显,第二、三产业重心由北向南移动,其中移动最快的是第二产业重心,即曲线的变化情况。第25题,三次产业重心的移动,第一产业移动小,变化趋势不明显,第二产业向南稍偏西移动,第三产业向东南移动趋势明显。答案:23.B24.C25.D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我国东北某流域示意
14、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A、B两区域划分的依据是_。(2)图中东北某流域本身表示_。(提示:自然区域还是经济区域)(3)东北某流域,又可以分成A、B两个区域,这种划分说明在同一类型的区域内,还_。(4)东北某流域作为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东北某流域的区域特征是 _。(5)图中A、B两个区域作为次级区域,按照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原则分析,其区域特征分别是:A_,B_。解析:本题是对区域概念的实际应用。图中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东北地区)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A和B),但每个区域的划分都要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题图整体以流域为划分
15、指标,图中A、B又以地形为分类指标。答案:(1)地形差异(2)自然区域(3)可以划分下一级区域(4)都位于同一流域(5)都是平原都是山地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1: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材料2:部分地区图。(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其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_。(2)图丙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A地势平坦开阔B
16、土壤深厚、肥沃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3)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4)填写下表,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解析:本题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宏观格局考查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第(1)题,都是借助了临海和国家政策优势。第(2)题,问的是气候条件,A、B、C不符合题意。第(3)题,优势:各种资源丰富;劣势: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第(4)题,甲、乙地区主要是能源短缺,丙地区主要是水资源短缺。答案:(1)政策优惠、临海位置(2)D(3)优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4)
17、甲:能源不足乙:能源不足丙:水资源不足28为了保证能源安全,我国已正式启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工程,第一期工程的基地确定为浙江的镇海和岙山、辽宁大连、山东黄岛。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最主要供应原地是_地区。(2)运输线经过的重要运河是_。(3)图中在建或拟建的油气运输线、的合作伙伴国分别是_、_。(4)设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目的是_,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确定在浙江镇海和岙山、辽宁大连、山东黄岛,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_。答案:(1)西亚(中东)(2)巴拿马运河(3)哈萨克斯坦俄罗斯(4)保证能源安全,在世界石油市场发生剧烈动荡,甚至发生严重中断时仍能保证国内市场
18、的能源供应;调节石油生产与消费的需求有便利的海运,接近石油消费市场,交通便利等29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及其产业转移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1)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较周围的广东其他地区发达的原因是:_。(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是:_。(3)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广泛升级,当地一部分产业向_、_、_等边远地区转移,转移的大部分是_型产业和_型产业。(4)接受产业转移的广东边远地区的优势是_。 (5)通过产业转移,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的_,这对缩小广东区域内的_有重要意义。解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意义,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各地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首先得到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珠三角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答案:(1)改革开放时间早,首先得到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2)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3)粤东粤北粤西劳动密集资源密集(4)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较为丰富(5)产业集群经济差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