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杨氏之子》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25308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杨氏之子》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杨氏之子》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杨氏之子》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杨氏之子》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杨氏之子》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杨氏之子实录及解读(于永正)【文本呈现】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背景:去年于老师曾给本班执教过一课卜算子咏梅) 师:同学们,咱们是老朋友啦,五年级时我们一起学习过一课,你们还记得吗?(同学们纷纷举手)谁来背一背?(指一名学生背卜算子咏梅) 二、疏通课文 师:你们真不简单,这两首词我们学过一年多了,你们还记得这么清楚。 (大屏幕出示杨氏之子一文。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注视屏幕。) 今天这篇课文你发现与我们上次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一篇古文

2、。 师: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 生:古文比现代文简洁。 生:像古诗一样凝练。 生:故事有趣,但不好读。 师:同学们,学好古文能增长很多知识。我们不但要把唐诗、宋词、元曲学好,还要学一些文言文。于老师小时候上学没学好古文,至今还感到遗憾。 【评析: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是于老师的教学艺术之一。他真诚感人的话语是那么打动人心,不仅是学生,就连听课老师也会产生学习的渴望。】 师:(于老师把目光转向大屏幕)谁愿意把大屏幕上的古文读一读? (生纷纷举手,师指一生读。发现有一个地方断句含糊,又指一生读。第二个学生读得很好。) 同学们要注意啊,梁国是一个地方。(于老师一边读文,一边指导学生断句,反复示范文中人

3、物对话。)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大声读。(生读完一句,于老师再指导,再示范,让这位学生读,直到读完。)很好,太棒了。完全正确。 再请一位同学读。“你读,要超过女同学啊。”(像指导女同学一样,再指导第一句。待读完一句,让全体同学一起读第一句。再让男同学接读。) 师:不错。请坐下。 再听我读一遍。现在你们都不要看书,看于老师的脸。(于老师一边读,一边通过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杨氏之子”。“子”是个小男孩,读的时候,心情是轻松的,是高兴的,要好玩。因为是小孩的事。(于老师又声情并茂地读了一遍课文。) 【评析: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任何好课都必须以此为基

4、础。于老师的课之所以扎实,就是因为他真心为学生,切切实实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学习是一种乐趣。好的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激情激趣。】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个古人的话说成现代的话,把古文的意思用现代的话说一说。“梁国杨氏子九岁。”谁来说?说错了没关系。 生: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有个男孩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你也真聪明!谁还愿意再说一遍?或者重复一遍,或者说得更好? 生:梁国有位姓杨的,他的儿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梁国这个地方有一户姓杨的人家,这个姓杨的人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了。这个孩子姓什么? 生:(齐)杨 师:要记住啊!他是杨家的后代,当然姓杨啦!咱们班有没有姓杨

5、的?站起来。(两名学生站起来,于老师拍着一位同学的肩头)哎哟!你们杨家的上辈、上上辈、上上上辈,(众笑)有一个男小孩,甚聪慧。这是值得骄傲的啊。你们也甚聪慧,是吧!(面向全体同学)这小孩姓什么来着? 生:杨 师:记住了!我为什么反复问同学们小孩姓什么,有用意的,后面再讲的时候你们要注意啊。我还有一个字想给大家写一下。(于老师半蹲着向上伸着胳膊一边板书一边讲)“惠”,卧钩卧倒,要写好这个字,“心”字底要写大点。把手伸出来,再写一遍,大点啊!卧钩卧倒。两点要生动点。(于老师笑眯眯地晃动胳膊示意“心”的两点,众笑。)关键要写好心字底。 “惠”和“慧”在古代是一个意思。(板书“慧”)接着往下说。“孔君

6、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你说这句话的意思。 【评析:于老师始终不忘自己教的是一群孩子,所以总是不断鼓励学生,时而引导,时而讲解,时而感悟。谈笑风生,课堂充满情趣。】 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父亲的儿子出来。 师:“乃”就是“就”。“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叫的? 生:孔君平。 师:孔君平叫的吗? 师: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父不在家,就叫他的儿子。这里省略了许多内容。我们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开门? 生:我觉得第一种可能是妈妈见孔先生来拜访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来的。 师:学一学。 生:嗯,这样吧,先生,要不你见见我家的孩子吧,我家的孩子

7、也很聪明的。 师:(笑)噢,这是一种可能。妈妈还可能会说哎!孩子,快出来!快出来!你孔叔叔来了,你先过来陪孔叔叔坐一坐。如果是佣人,譬如说,他一开门,一见孔先生忙说,对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以不同角色描述)孔君平问:“哎!他小孩在家吗?我就喜欢那小孩。”“在在。哎!快出来!快出来!孔先生来了!”我们知道古文十分简练,像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叙述文字,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补充。 【评析:古文简洁,但不详细,有些地方还要靠推测。于老师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师:再往下说。“为设果,果有杨梅”。什么意思?谁能用现代的话说一说,请。 生:那

8、个孩子给他端上来一盘杨梅。 师:有不同意见吗?你(指刚才发言的学生)注意听别人的发言。 生:孩子为孔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 师:(问前一个发言的学生)你接受这个意见吗? 生:接受。他端来的水果不光有杨梅。 师:对,不是一种水果,有几种,其中有杨梅。 【评析:学生理解对了,于老师予以肯定;学生理解错了,于老师予以指正。反思我们的公开课,对学生的回答一度只许肯定不许否定,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 师:你看这个姓杨的小男孩为这个姓孔的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杨梅的“杨”字怎么写的?看清楚,怎么写的?木字旁。和杨氏的“杨”怎么样? 【评析:这是于老师第二次强调这个“杨”字了

9、。用心良苦!】 生:一样。 师:孔君平跟他幽默一下。“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句话意思是什么?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我们家的果子。 师:“我们?”“君”是“我们”吗?“君”是什么意思?是客气。坐下思考,思考好再举手。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可是你家的果子啊!” 师:这是你家的果子,明白啦?这话听清楚啦?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还要再加几句,你来试试。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问 师:不是问,是说。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们家的果子。” 师:用今天的话来说,还要再加上几句,我的意思谁明白啦?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杨梅和你一个姓,是你们家的果子。” 师:明白了吗?你呀,姓杨;杨梅

10、呢,它也姓杨。两个“杨”是一个字。看来,杨梅是你们家的果喽。清楚了吗?往下说。“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禽,先讲禽。 生:禽是家养的一种动物。 师:这里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鸟,飞禽走兽嘛。用今天的话来说 生:最后一句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儿子听了这话回答说:“孔先生,您姓孔,孔雀也姓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家的鸟。” 师:“未闻”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听说过。 师:好的。既然读懂了,再朗读一遍吧。大声地读。(生读) 【评析: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让学生感受文意,老师在学生不懂的地方给予适时适当点拨、讲解,让学生在“跳一跳”中不断采摘到新鲜红艳的桃子,自然会兴高采烈。于老师善于引导

11、学生读书,总能让学生在读中活跃起来,使“文意兼得”。】三、背诵积累 师:看谁记忆力超常,现在就会背了,站起来,勇敢试一试,考一考记忆力。总是你第一个举手。 生:我觉得我可能 师:别“可能”,自信一点来。 (生背) 师:掌声。(全体鼓掌) 师:只错了一个字!不得了!握握手吧!(于老师和学生握手) 师:谁再来背一遍?(一生背) 师:一个字没错!掌声送给他。(全体鼓掌) 师:叫什么名字? 生:李宇。 师:还有谁会背吗?(又指一生背) 师:太好了!掌声。(全体鼓掌) 师:大家一齐来背。(生一起背) 【评析:短小的课文,于老师都是力求使全班同学达到会背的;长些的课文,也一定要让学生读熟。把课文读熟,熟读

12、成诵,才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我们许多老师把握不住读到什么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显得很匆忙。于老师的课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四、品读文本 师:现在于老师提一个问题:你从哪儿看出这小孩“甚聪惠”?(板书:聪惠) 师:先告诉于老师“聪惠”是什么意思? 生:聪明。你说了,“惠”就是“慧”的意思。 师:是的,“惠”是个通假字,它和“慧”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慧”呢?这个“惠”的意思多啦,仁爱,善良,温顺,好处,等等。眼睛看着它,再看杨氏之子的表现,你们觉得这个小男孩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个杨氏之子不但很聪明,而且很乖。 师:好一个乖孩子!一个懂事的孩子!你讲得多明白!小孩又聪明又乖,明白啦? 生

13、:(齐)明白了。 师:先看他聪明在哪儿?默读思考。(生默读) 师:知道了吧?请后面的那个同学说。 生:他聪明在反应很快,孔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他马上想到了孔君平他的姓和孔雀这个动物,马上就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反应快”,是不是啊? 生:(一齐)是 师:反应快,而且立即就进行“反击”。这叫什么? 生:会说。 师:他的聪明还表现在哪里? 生:还会听。 师:嗯,还会听。(板书:会听 反应快 会说)他是怎么会听的?从哪儿看出他是会听的?(较长时间的等待) 【评析:教学节奏的快慢是由教学内容的难易、轻重决定的,需要涵泳、意会的地方,不要那么匆忙。热闹、活跃并不适应深思琢磨。于老师既

14、善于备课时对教学节奏进行预先设计,又善于在教学进行中即时变化。因此,他的课总让人感到自然、清新、朴实。他是为学生服务的,他是配合学生的。】 生:在孔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的时候,换了别人,可能会想:这不就是我们家的果子吗?这有什么可说的。可是他却从中听出了另有意思。 师:说出来。 生:听出了孔君平是拿他的姓及杨梅的“杨”跟他开玩笑的。 师:拿他的姓和杨梅的“杨”字跟他开玩笑。你姓杨,杨梅也“姓”杨,这么说杨梅就是你们家的果子了!真会听!他听出了话里有话。能听出话中话的人是会听的。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你们看聪明不聪明?紧接着回应一句,再把下一句读一读,齐读,未闻 生:(齐)未闻孔雀是夫子

15、家禽。 师:这小孩的确是聪明过人,会听,反应快,会说。下面老师想问一下,他乖在哪儿呢?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他很乖,很懂事,有教养。 师:他乖在什么地方,说清楚。 生:他很会招待客人。 师:以礼待人啊!非常热情,非常好客,非常大方,不只端一种杨梅果,而是拿出好多水果装在一个大盘子端出来了。热情吗? 生:热情 师:大方吗? 生:大方 师:懂礼不? 生:懂礼 师:还从哪里能看出这个小孩乖,有教养?这一点很难看出来,(生思考,师期待着)看出来了我一定给他掌声。 【评析:叶老说:“阅读阅读,总得读。”放慢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读书思考。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学生很难从语言文字中读出

16、“乖”在何处;反之,一旦读懂了“乖”在何处,对“甚聪惠”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阅读能力不是讲出来的,是自己读出来的。】 生:从第二句“乃呼儿出”。他看到父亲不在家,有人来了,自己出来招待客人。 师:嗯年纪不大,很懂事。还从哪儿看出他乖?请说。 生:最后一句,他非常聪明,听出孔先生话里有话,如果他不懂礼貌,他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师:嗯,那他怎么说的? 生:他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从哪个词中看出他乖。 生:从“未闻”。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要是不乖的话,他就直接说:“那孔雀也是姓孔的,它也就是你家的鸟儿了!”加上“未闻”就有礼貌。 师:他如果不礼貌,对孔君平不尊重的话呢,就会说:“

17、如此说来,孔雀就是你家的鸟儿啦!”是不是?他表达的时候拐了个小弯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啊!很巧妙地“回击”了他。加上“未闻”多么得体呀!多么尊重长辈呀!乖不乖? 生:乖 师:聪惠不聪惠? 生:聪惠 师:读书要读出里面的味道来。不要放走关键的字啊!抓住它,思考它,你的收获就很大。要好好读书,带着思考读书,带着思考走进课堂。读出味道来,才能体会出读书的乐趣。 【评析:于老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读书方法。品,才能品出味道来,会品味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于老师常说,老师要在研读文本上下工夫;读出味儿来,才能教出味儿来。于老师的课之所以有味道,就是因为他“钻出味儿”来了。】 师:让我们再把课文读

18、一遍。(学生再次读全文) 五、读写结合 师: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写的。有人考证说,杨氏之子叫杨修,但不是三国时期的那个杨修。这是一家之言。 这个杨修也聪明过人啊。杨氏之子是记叙文,下面于老师请后面三排同学一、二、三,把第一句话,改写成一段话。杨修九岁了,他长得什么模样?想象一下?外貌、穿戴,都写下来好不好?当中的一、二排同学,从“孔君平诣其父”到“果有杨梅”,写一段话。杨修家是大户人家,谁来招待,谁来开门呢?小孩子出来是谁叫出来的?小孩出来以后,会怎么样跟孔君平见面?发挥想象。这个是重点。前一排,从“孔指以示儿曰”到结束,小杨修拿出水果以后,他们怎么说的,不会只说两句话,要展开想

19、象,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利用5分钟时间构思一下,写一段话,发挥想象力,来个“故事新编”(板书:故事新编)加油吧!快写吧! 【评析:于老师这一课,没有停留在让学生理解课文、背诵课文上,而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语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来。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再经意识加工,语言文字就不再是静态的铅痕,而是动态的形象,学生也就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样做,既注重了积累感悟,又注重了实践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生写文,师巡视,辅导。) 师:最后2分钟,抓紧时间进行修改。写好了,朗读一遍,声音放开。 先请写外貌的这一排读。请你站起来,选一个同学读。 生:嗯我选赵晴!

20、 师:哪位?(指以示师) 师:噢!有请!过来!你肯定是尖子生对不对?“赵氏之子”啊!(众笑) 生:(读)古时候,梁国有家姓杨的人家。这家有个儿子,九岁了,叫杨修。杨修非常聪明乖巧,长得也十分可爱。他双眼皮,大眼睛,水灵灵的眸子,晶莹闪亮。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尽往人心里说话;他对人总那么有礼貌,非常讨人喜欢。 师:把杨修的特点写出来了,尤其是他的嘴和眼睛,描写得很生动,我读了都有点爱不释手了。请回。第二段老师要请请你来读吧! 生:(读)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到他家。孔先生扣响了红漆大门的门环,杨家的男佣前来开门。 师:红漆大门?改成黑漆大门成不成?红漆大门那是皇宫啊!(生笑) 生:(读)扣

21、响了黑漆大门的门环。男佣前来开门,听说孔先生是来拜访杨老爷的,就说:“孔先生啊,实在对不起,老爷他出门未归,不过杨公子倒是在家。” 师:很好!语气多自然啊!写得多通顺啊,描写得多生动啊!往下听! 生:(读)您好几年没见他了,他都九岁了。 师:改成好久不见吧!不要那么长的时间。 生:(读)您好久都没见到他了,他现在九岁了,长得眉清目秀的,要不您见见他吧! 师:“要不”,是和人家商量一下,父亲不在见儿子也行啊!他写得多得体呀! 生:(读)“好吧!”孔先生答应了,男佣忙叫出杨修。只见,杨修浓眉大眼,文质彬彬,孔先生心里可高兴了。忙走进客厅和孩子说话。杨修端出一个果盘放在桌上说:“孔叔叔好!您尝尝这果

22、子吧!挺新鲜的!”孔先生看了看,盘中有西瓜、樱桃,还有几颗大杨梅,鲜鲜亮亮,看起来很好吃。 师:这个樱桃一定是晚熟的吧! (生笑)写得好不好?! 生(齐笑):好! 师:(于老师拿过作文本端详着)写得很精彩!字也写得很好,字如其人,很清秀,很美观,于老师都有些爱不释手,但还是要还给人家!(生笑。于老师把作文本还给该生。) 【评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当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应当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于老师的课堂,时而平静如水,时而跌宕起伏,不乏谈笑风生,亦有凝重沉思,学生的情感在顿悟、诙谐、幽默、风趣中不断丰富,语文课成了享受。正如于老师所说:“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

23、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无论什么理由,一个老师让学生不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这个老师的教学就失败了。”】 这一排谁来读?好,你来! 生:(读)孔君平指着杨梅笑着说 师:哎,这里描写得很好呀!“是笑着说”! 生:(读)这果子叫杨梅,那一定是你们家的果子。既然是你们家的果子,我还敢吃吗?杨修听了孔先生的话,知道了孔先生的意思,答道:“有一种鸟儿叫孔雀,我可没听说过那是您家的鸟儿呀!”孔君平高兴地说:“你如此会说,真乃神童也!”杨修说:“叔叔过奖了!休怪侄儿无礼!” 师:同学们,你们真不简单,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太棒了。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章都很有趣,你们要多读。愿读吗

24、? 生:(齐)愿意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课后修改一下自己写的短文。(下课) 【评析:于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听了于老师的课,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于永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是“让学生读中感悟,读写结合”;语文课堂教学风格是“真实、朴实、扎实”。于老师教古文,先让学生初知大意,然后背诵,再品读,这也值得借鉴。】 附:学生作文杨氏之子 古时候,梁国有一户姓杨的富贵人家,他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叫杨修。杨修是一位天才,不仅非常聪明,而且乖巧,长得十分可爱。瞧,一双机灵的眼睛,放

25、出智慧的光芒,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说出的话比蜜还甜,再加上他整洁的服饰,堂堂的相貌,真是人见人爱。 有一天,杨修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访父亲,正好父亲有事出门不在家,为了不让孔先生失望而归,母亲把杨修叫出来陪孔先生说话。杨修来到客厅,见到孔先生忙施礼问候,又端来水果招待。这是一个大果盘,里面放着黄澄澄的沙果、黄里透红的杏儿,还有几颗鲜红的杨梅。他热情地说:“孔叔叔,天气炎热,您吃点水果吧!”孔先生早就听说杨修聪明伶俐,反应机敏,能言善变,有心试试他,看着果盘,一边说着好好好,一边禁不住露出微笑。 孔先生指着杨梅笑着对杨修说:“嗯?小家伙!你姓杨,杨梅也姓杨,这是你家的果子,我还能吃吗?”杨修听

26、了孔先生的话,知道他话里有话,是故意拿他的姓开玩笑。心想:常听父亲说孔先生才高八斗,远近闻名,是了不得的人物。于是略一沉思,喜上眉梢。 杨修听了,眼睛嘀溜转了一圈,便笑着说:“您姓孔,这孔雀也姓孔,但是,我却从没听说过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呀?”“哈哈哈”孔君平开怀大笑起来,对杨修说:“赶明儿上我家看孔雀去!你真聪明哪!”杨修也笑嘻嘻地说:“好,改日我一定带着杨梅登门拜访。”二人又大笑起来。 【文本解读】 简简单单教杨氏之子于永正 课文很简单,简单到只有55个字;情节更简单,简单到只三两句话就能把“故事”讲完,是典型的“微型小说”。虽是古文,但好懂。 最难懂的是一个“诣”字。虽然课文下面作了注释诣,

27、拜访,但我不放心,于是查词典。一查,更清楚了:诣,多指拜访尊敬的人或长辈。可见这个“杨氏”非同一般,而是孔君平尊敬的一个人。而且,杨、孔两家过从甚密,不然怎么会“乃呼儿出”?这个小孩怎么会知道来人姓孔?既然如此,就不能理解为孔君平是以杨梅取笑杨氏子,而是开个玩笑,用另外一些学生的话来讲,就是“考考”他,看他是不是“甚聪惠”。 杨氏子聪惠在哪里?一、会听能听出孔君平的“话中话”,孔是拿他的姓开玩笑的。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是:你姓杨,“杨梅”也“姓”杨,看来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喽!二、反应快对方话音未落,他就反应过来,“应声答曰”,予以“回敬”。三、“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您用我的姓开玩笑,我也用您

28、的姓做文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惠”是个通假字,作“慧”讲。但当我们的目光盯住“聪惠”的时候,“惠”是否还有点另外的意思?比如仁爱,善良,温和,有礼?不管怎么说,这个小男孩很有教养。 何以见得? “为设果,果有杨梅。”是一种水果吗?不是,至少两种。于是我从中读出了热情、大方。这个小孩懂得待客之道。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从一个“未闻”中,我读出了小孩的说话得体、懂礼貌。这样回答,既“回敬”了孔君平,又不失礼节!多么有教养的孩子呀! 对文本有了这样的解读,我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阅读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重走自己走过的阅读之路。老师只是个向导。老师钻进去,走出来,再引导学生钻进去,走出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有过程才有方法。 学生粗知大意后,便背诵。熟读成诵更要紧。 然后就是写来个“故事新编”。这个“新编”近乎创作,是创造性地“编”。 教学实践证明,这个设计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不错。 “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我很赞成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的这个观点。写,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一手抓读,一手抓写,如此而已。 谁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谁能让学生会读,会写,并养成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清颜元语)这话我是牢牢地记住了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