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ODAY NURSE,September,2011,No9导致再植失败5。2.3.5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2.3.5.1术后遵医嘱常给予抗感染、抗痉挛、抗凝等治疗。巡视患者时若发现不明原因鼻出血或腹痛剧烈应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2.3.5.2长期大量应用扩血管药物后,常引起皮肤瘙痒。这种不良反应常为迟发性,在用药后数天甚至停药后发生,白天症状轻,夜间较重;情绪激动时容易引起;瘙痒的同时不伴随皮疹或皮肤颜色的变化,常影响睡眠。若发生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为患者涂抹止痒,嘱患者不用热水擦拭,不要抓挠,保持皮肤的完整性。症状在停药半年后可渐渐自行消退。2.4出院指导禁止食用辛辣食物和
2、刺激性饮料,以免引起血管收缩;不能直接或间接吸烟,因为烟中的尼古丁会降低血液中的含氧量,危及再植肢体的血液供应;注意保暖,防止寒冷的刺激,因为寒冷因素刺激机体,可使全身小血管收缩,易导致指体远端供血不足,进而引起血管危象;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水果和蔬菜,保持大小便通畅。再植指体的功能锻炼:术后3周左右,再植指体血液供应基本平稳,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原则下,有计划地进行手指屈伸、握等主动活动,练习的幅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术后6周康复的重点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软化瘢痕和减少粘连,应加强各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并配合理疗,促进肢体运动和
3、感觉功能的恢复。3讨论3.1断指再植的成功与否,除了需要精湛的手术技巧与综合治疗外,围手术期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充分的术前准备,妥善保存离断手指,尽早实施手术及术中良好配合,是提高手术成活率的重要环节,而术后良好的病房环境,加强再植肢体局部护理、疼痛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成活率的关键。3.2断指再植的目的,不单纯是手术成活,更重要的是恢复其手指功能,因此,我们在做好手术前后护理的同时,更应注重患者的康复护理,注重指导患者的手指功能锻炼,最大程度地恢复再植手指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宋海涛,田万成,王燕,等.吸烟对断指再植手术结果影
4、响的临床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2006,21:541543.2郭俊英.断指再植术256例术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6):1920.3段宝玲,马捷,孙巧惠,等.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分析及护理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2):162.4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69772.5刘庆峰,吴天建,李艳青,等.192例断指再植的体会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4,18(2):1.6孙翠花,傅仰攀,吕冬梅.断指再植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7):844855.(本文编辑:张莹)!工作单位:537100贵港广西贵港市
5、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稿日期:2011-07-08在神经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陈小莉摘要总结了在神经外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经验,包括通过实施责任制分工方式,护士站前移,实行床边工作制,改变排班机制等,认为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和质量,增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411(2011)09-0038-03因神经外科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基础和生活护理量大、患者和家属参与能力低等特点1,加强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优质服务,指的是服务人员与消费者之间相互行
6、为和感情交流。从神经外科患者的特点及社会需求出发,多方面分析当前神经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为神经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迫在眉睫。现将具体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为试点病房,开放床位40张,床位使用率100%,配置护理人员24名,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3名,护士10名;配置护理员3名,卫生员2名。床护比10.48。已达到卫生部规定1:0.4的标准。1.2实施方法1.2.1调整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无缝隙的护理。实行小组包干制排班和连续排班相结合,由以往的分层式管理调整为现在的扁平式管理。白天分为3个责任组,责任护士均通过护理部考核后竞争上岗,每位护士分管
7、68位患者,负责床位患者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同时每组设立组长,对本组工作进行干预调控。夜班由以往的单人值班调整为双人值班,分为2个责任组,大家分工合作,并且梳理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1.2.2弹性排班,增加关键时间段护理人力配备,建立以均衡、层级、人性化和责任包干为原则的排班模式。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对38当代护士2011年9月下旬刊(专科版)护士原有的排班模式进行调整,采取APN排班模式:A班8:0016:00,P班16:0024:00,N班24:008:00,每班均衡为8h。保障正常工作日各护理责任组均有组长和12名责任护士在位,晚夜间按广东省中期护理评估的要求设双班制。减少交接班的环节和时
8、间,加强薄弱时间段的护理人力,减少患者安全隐患,在患者数和危重患者数增加时,实行弹性排班制,设立早晚帮班,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1.2.3护士、护理员的捆绑式管理。护士与护理员同时分管68位患者,护理员在护士的指导下共同管理患者,并对护士、护理员分别制订详细的单项奖惩条例。对护士、护理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界定,护理员负责患者的更衣、洗漱、擦洗、大小便、保持物品的定点定位、床单元整洁和病室的开窗通风等,吸痰、鼻饲、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等操作均由护士负责。1.2.4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即以往的被动护理为主动式服务2。首先我们改装了治疗车,一车多用,能摆放所有的治疗和护理用物、大型输液、护理记录单、各
9、类垃圾桶等,车随人动,护士在患者床边工作,减少护士来回奔波于病房,最大限度的节省了护理人员的无效时间,减少了“红灯率”,减少了应答红灯所浪费的时间和人力。多功能护理车的使用,将护士站前移,让护士始终守护在患者身边,主动更换输液、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需求,真正做到心中有患者。1.2.5危重患者集中在相邻的两个病房,并离医生护士站最近,其它以此类推,较轻的患者放在较远的病房。危重患者由年资最高的护士分管,年资高的护士,经验比较丰富,观察比较到位,为患者提供了更高层次安全保障。1.2.6严格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严格落实各项护理
10、核心制度是保障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的关键,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手段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患者识别制度,每例患者均予佩戴手腕带。手腕带上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以及科室名称,在进行所有护理处置时均要进行认真的核对。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由于神经外科病病情急、变化快、突发心血管事件多,因此详细、准确交接班尤为重要。要求护士熟知危重、疑难、介入手术、特殊检查及新入院患者的“九知道”(床号、姓名、年龄、诊断、治疗要点、主要护理问题、饮食情况、阳性体征、心理),并由责任组长重点在床边交接班。管道标志的使用,由护理部建立统一的管道标志,引流管、尿管、胃管等标签以颜色区别,规范张贴。交接班时注意
11、查看刻度,有无脱出现象。防止管道无计划性脱出。1.2.7加强基础护理。制定基础护理套餐提高工作效率。将临床常见的护理如: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留置胃管等制作成基础护理套餐。使用基础护理执行单进行量化管理将每一位患者各项基础护理项目输入计算机,然后打印出基础护理执行单,每项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后必须签名,使基础护理项目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确保了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1.2.8推行“八心”全程服务。即“患者入院热心接、患者住院真心待、患者诉说耐心听、患者疑问细心答、患者需求尽心帮、患者护理精心做、患者出院诚心送、困难患者留心访”,以“八心”为主线将“人性化服务”融入护理全过程,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
12、、无缝隙的护理服务4。1.2.9本院护理部将“一站式”护理在全院铺开。“一站式”护理是指从患者进入医院,医生开具住院证到患者出院送出病区,做到患者就医全过程“事事有人管”,患者住院期间各个护理环节环环相扣。1.2.10注重与家属的沟通。由于大多数家属处于焦虑、恐惧、紧张的情绪过激状态,护士要加强疏导,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知家属。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专人床旁发送并负责解释,耐心回答疑问,及时通知费用情况。对需要长期康复护理的患者,教会家属必要的护理操作,如翻身、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功能训练方法等。1.2.11高度重视患者对服务的体验。实施分级护理内容向患者及家属公示的制度,设置
13、科室护士长信箱,征求每位出院患者意见。每月1次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住院患者需求分析。每月1次工休座谈会,对患者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科室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因特殊原因不能解决的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建立电话随访出院患者制度,不断完善护理工作。1.2.12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小区。患者治愈出院回家,在家里要进一步康复,或是一些带管路回家的患者,制作了精美的出院指导卡,并及时回访了解患者的情况。对患者需要康复知识,进行指导、示教;如果患者需要更换管路,立即安排护士去家里为病员更换管道,并进行现场指导。对所有出院患者均进行了电话回访,每月1次,以了解患者情况,同时给予有效指导,提醒患者复查。定期进行家庭访视,了
14、解病情及需求,强调遵医嘱服药,免费提供健康教育资料。2结果实施后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由950提升到995,共收到书面表扬信8封,红榜张贴表扬信6封,锦旗8面,取得了社会满意、患者满意、领导满意、护士满意的效果。3讨论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本院自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和质量,努力增强护士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护理人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的观念5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同时,加大对护理服务质量特别是基础护理质量的考核力度,引
15、入社会监督机制,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患者提供更全方位、更多功能、更高质量、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成效显著,满意度评价明显提高,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参考文献1韩红梅,邓小英,方艳雅,等.层级管理联合连续性排班在神经外科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5):61622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9413周彩峰,张宝莲.加强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39TODAY NURSE,September,2011,No9工作单位:110041沈阳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外一骨科收稿日期:2011-07-02预防
16、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那艳涛摘要报告了对6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本组只有1例术后出现患肢肿胀、疼痛加剧,进行抬高患肢,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认为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加强早期功能锻炼,并进行预防性的抗凝治疗,可增加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及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411(2011)09-0040-0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观念的改变,接受人工关
17、节置换的人数与日俱增。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是47.5%1,主要是由于下肢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长时间的被动体位及组织水肿压迫深静脉,使静脉回流缓慢,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为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DVT的发生率,本院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9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了系统的锻炼指导,同时对高危人群辅以低剂量肝素预防性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9例,其中男49例,女20例,年龄5686岁,伴有高血压19例,伴有糖尿病4例,伴有心血管病8例。其中,单侧全髋置换1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37例,膝关节置换15例,踝关节置换5
18、例。1.2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只有1例出现术后局部血肿,进行抬高患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2护理干预2.1术前评估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凝血情况,做好高危人群的宣教,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的解释DVT的原因及后果,积极帮助患者去除不良习惯,戒烟酒。指导患者进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血液浓缩。用鼓励性的语言指导患者,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治疗。针对患者的自身状况,实施个性化及全面健康指导,使其树立信心。2.2术后引流的护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内放置引流管,引流积血积液。一般于术后2448h拔除2。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引流
19、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脱落及堵塞。应注意观察及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若引流不畅易致局部血肿,增加感染机会,也会使血肿下血管受压,使血流缓慢,增加DVT形成的风险。2.3体位的护理术后患肢置于舒适的功能位。髋关节术后应在患肢下垫适当厚度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保持患肢置于外展30中立位,并穿“T”鞋制动,防止髋部内收、外旋。膝关节手术后2d膝关节保持伸直位固定,采取抬高床尾以抬高患肢,要求下肢高于心脏平面2025cm,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关节疼痛。2.4疼痛的护理人工关节置换术剥离范围广,创伤大。术后12d均有明显的疼痛。术后切口疼痛可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
20、协助患者适时调整患肢位置和更换体位,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热敷、放松训练等分散注意力,起到减轻或缓解疼痛的作用。其中,本组有30例使用了自控镇痛泵,有8例使用了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有效地解除了患者术后48h内的疼痛,避免了患者术后早期因切口疼痛而不愿接受功能锻炼,从而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2.5密切观察患肢血运情况DVT的高发期是术后14d3。早期主要表现为足疼痛、肢体肿胀。因此48h内应密切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包括肢体的肿胀度、肤色、温度、浅静脉血管充盈情况及患者的异常感觉。如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颜色加深,温度增高,说明出现感染,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处
21、理。2.6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定时更换体位,早期进行患肢肌肉收缩的锻炼,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及淋巴循环,减轻水肿和疼痛,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护士应针对不同个体制订不同的活动计划,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计划为: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作用消失后可实施被动肢体按摩及腓肠肌挤压。6h后,可指导患者行伸足背屈踝等动作。术后2d,可指导患者大腿肌肉收缩,膝部下压,膝关节保持伸直15min,放松15min,肱二头肌训练,足后跟往后压,膝关节不能弯曲,保持5min,放松5min,臀部收缩5min,放松进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1315.4王姣莲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6):5415435黄慧根,陈凌,黄红友,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10312(本文编辑:张莹)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