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转型升级理论学习体会.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713440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升级理论学习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转型升级理论学习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转型升级理论学习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转型升级理论学习心得 学习教育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教育转型升级这一内容,我感触很深从而认识到我们需要更加公平均衡的教育,需要更具人文情怀的教育,需要更富激情活力的教育,需要个性多样的教育,需要更趋开放融合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提出了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战略目标。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更是明确要求:“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的发展差距”。可见,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已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主流话语和重要价值取向。教育公平的实质是机会公平,就是全力保障每个人都享有平等地受教育的权

2、利。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以及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总体而言,我市在推进教育的公平均衡方面是走在石家庄前列的,我市已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但也存在一些顽疾性问题,如我市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保障条件和资源配置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鹿泉作为农村县市,农村、农民还占绝大部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任务还相当繁重;由于XX县区和中心镇人口集聚、外来务工人员增长迅猛、新课程对于教育资源配置的标准提高等因素,现阶段全市教育资源总量性短缺问题还是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尚显不均,部分学校依然“生满为患”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边远镇乡的

3、优秀骨干教师流向中心XX县区趋势明显,师资配备上的不均衡比较严重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在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道路上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首先,教育的人文情怀要求我们“眼中有人”。凡是人都是有差异的。而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对一个学生的评判标准往往是非常单一的。单一的考试和空洞的分数架空了教育丰富的内涵,满堂灌和说教成了教育的主要方式,学生越来越成为说教的对象,直至最终沦为工具,沦为无边题海当中的苦役者。 其次,教育的人文情怀要求我们“心中有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如果我们心中有爱,我们就不会常常面对学生的问好而不回应;就不会冷言冷语地讽刺、训斥不够优秀的学生;就不会对学生搞差

4、别待遇,对成绩好、家境优越的学生爱护有加,对成绩差、家境一般的学生不理不睬;就不会让学生戴“绿领巾”、穿“红校服”。再次,教育的人文情怀要求我们“手下留情”。素质教育谈了这么多年,但苦教、苦读的传统教育方式依然被部分学校所推崇,应试教育的传统惯性仍有很大影响,“减负”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应试主义的背景下,我们的学生已经沦为实现升学率、学校声誉和教育政绩的工具。教育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是充满生命、充满良知的文化传承。教育的基础目标应该是让参与学习的人享受其中,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是每天被繁重的课业负担所累。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教育中的人文情怀。 为了推进鹿泉教育的全面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早日建成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我们需有拼命向前,不懈努力的拧劲;有一种求实求是,办事落地的实劲;有一种行走在前,硬手抓实践的狠劲;不追名利诱惑,甘愿为教育付出的傻劲;有一种学习钻研,不断思考,善于创新,干出独特风格的灵劲。我们有了这五种劲头,我们鹿泉教育的转型升级必将大步向前,我们教育的预期目标必将实现。第3页 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