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读有教无类的体会心得3篇.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5712664 上传时间:2024-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有教无类的体会心得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读有教无类的体会心得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读有教无类的体会心得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读有教无类的体会心得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读有教无类的体会心得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3篇 孔子quot;有教无类quot;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quot;众生一体都有善性quot;的理论。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quot;性相近quot;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quot;习相远quot;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quot;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quot;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quot;有教无类quot;的论断。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中提出了有教无类施教观点,这是孔子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教学对像以贵族官僚子弟为主的教学思想向全民教育转化的创

2、举,也是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的具体表现。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奴隶社会行将灭亡,封建地主阶级逐渐崛起的时代。从阶级利益出发,他们需要掌握文化知识。孔子的有教无类观点的提出,顺应了历史潮流,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因而是极积的,先进的。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学主张,就是人不分富贵贫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这是与他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理念分不开的。性相近就是说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习相远则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的提出,是对学在官府教学观念的否定,是我国教育发展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革。事实也是如此。孔子的三千弟子都来自齐、鲁、宋、卫、秦、晋、吴、楚等诸侯国,地区广泛,

3、成份各异。有身居陋巷,箪食瓢饮的颜回;有形同野者,餐黎食藿的子路;有贫困无食,身无完衣的曾参;有卷居蓬户,上漏下湿的原宪。也有商人出身的子贡,贵族出身的宫敬叔、司马牛等。 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孔子的有教无类在诸多有识之士的推崇下,有了弘扬和发展。许多大鸿巨儒和仁人志士修学馆,办义学,倡导平民教育,教育救国,培育了许多名人奇士。许多贫民寒士凿墙取光,毛发悬梁,缛草卧毡,苦读诗书,成就雄功伟业。如汉代负薪痴读,遭妻戏虐,马前泼水的朱买臣;如宋代寺院讨斋,斋后鸣钟,遭僧戏弄的吕蒙正等,都是平民出身。他们苦读诗书,寒薪茹苦,最后一举成名,成为读书人的揩模,留下了一段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现了教

4、育资源共有,为全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不论出身怎样,家境如何,都能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教育工作发展到今天,我们重温孔子的有教无类,现实所发生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有些贫困地区的儿童,因缴不起一年百十元的学费,就辍学在家,或外出打工,或帮家种田,使这些可望读书的孩子只能眼含酸泪,望校兴叹。有些高考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因缴不起昂贵的学费,迈不进大学门坎。而有些大款的子女因家里有钱,高考成绩再差,可以出钱买分而进入大学。试想,如果让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我们建设四化的人才何处去求。教育兴国岂不成了一句空话。追根索源,就是把教育资源市场化带来的后果。 篇二: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 早在很久以前,就有

5、人认为应该实现大众化的普及教育,并以有教无类作为其行动的口号。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主张在许多时候并未得到全面的实行。 所谓的有教无类,是说只要存在着社会需要,就应当不分类别,不论对哪一类人都给以教育。然而在遥远的古代,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有书本知识的人还不是很多,而当时又需要有知书达理的文化人来处理各类事务,所以同样存在着兴办教育传授某些知识技能的空间。由于有人不喜欢当时的所谓礼崩乐坏,以及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克己复礼的人才,便通过招收弟子的方式,开办了早期的私立学校。并且宣称,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等级地域之类的区别。而那些想要读书上进的人在有幸被收为弟子以后,就要带上一捆干肉

6、作为给老师的见面礼。虽然说是有教无类,但是不管怎么教也都照例是不能白教的,必须要收了那捆干肉才好说话。在课程设置上,也与平常人希望的有所不同,学业有成的弟子起码要能达到适合作官的标准,而对平常人有用的务农种菜那样的本事则是不教的。在应试制度出现以后,读书和考试便成了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寻常之事。为了出人头地而外出赶考,便成了许多读书人十年寒窗呕心沥血趋之若鹜乐此不疲的事情。 在以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年代,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有很多都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形成的。在此后的阶段,受到学校教育的人数有了明显增加,总体和平均文化水平也在逐年提高。随着时代的变迁,考虑到经济

7、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随后又在各地逐步开展了普遍的吸收适龄儿童入学的义务教育活动,为以后的脱贫致富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如今的文化教育事业已是遍地开花欣欣向荣。而以各级学校为主导的应试教育仍是培养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径。 然而由于教育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均衡,导致了部分地区教育资源稀缺的局面。而在某些地区,教育资源又显得非常密集过于集中。长期以来与升学率挂钩的应试教育及其运作模式,也使局面变得更加严峻。由于追求在行业内的前途和名利地位,以及为了谋求某些利益而出现的人为运作,致使学校教育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造成了择校之风愈演愈烈的局面。重点校与普通校以及其它方面的区分,使得分类教育的

8、模式广泛存在且日益根深蒂固。在某些相关方面人员调整学校布局重新分配教育资源的状况下,造成了边远地区许多学生无校可上无师来教的局面,使读书学习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某些相关方面人员坚持下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以及对教育资源的非正常应用,改变了平等教育的理念,使许多本来可以得到造就能有光明前途的人处于被冷落被排斥的境地之中。以往倡导的有教无类,在如今却依然是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没有相应的渠道和独特的本事,想要进入心目中的好学校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在许多地方以强调技艺而实行的试卷外的加分,也是造成那些非正规高收费的补习培训机构在社会上流行,继续加重学生课外负担的重要原因。因此

9、,需要对现有学校系统的状态和运作模式进行识别和调整。通过对现有局势进行认真的研讨,寻求妥善对策纠正以往出现的偏差,使更多的人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到教育带来的好处,从而能够推动经济发展,造福整个世界。在完成应试教育计划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到民众的利益和当前环境,继续推行和发展普遍义务教育,使课内教育能够在提高文化水平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作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之一,在目前的格局下要实现真正的有教无类也许还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如何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既是需要许多人关心关注,也是需要有关方面和民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才能完成的事情。 篇三:读有教无类的心得体会 孔子是我国

10、历史上空前的教育家。他关于教与学的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第1则选文:子曰:lsquo;有教无类。rsquo;所谓有教无类,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脩是干肉,束脩是指十条儿干肉。按照他这句话,那些自己带十条儿干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

11、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探索和实践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方法,对教与学的规律都有深刻的洞察。 第3则选文:子路问道:闻斯行诸。即听说了(某种道理)就去实践它吗。颜回曾经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表示: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听说了就表示要去实践,这就是闻斯行之。现在子路直接问及这个问题,想不到孔子竟然如此回答: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意思是说,父亲兄长还活着,怎么能听说了(某种道理)就去实践它呢。应该和父亲兄长商量商量。如之何意思是怎么能。其是问句中的语气副词(参阅杨伯峻论语译注)。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冉求即冉有,前522。,字子有,孔

12、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孔子回答说:闻斯行之。孔子对同一个问题,竟然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公西华感到有点糊涂,就向孔子请教。(公西华,前509。,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也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2岁。)他所说的敢问,可以理解为斗胆问问;敢是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孔子的回答耐人寻味: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推进他一把;仲由平时敢作敢为但有时候不够慎重,所以压压他(兼人即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原来,孔子之所以对同一个问题做出完全不同的回答,是因为问问题的人不一样。本着这样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教育,现代教育学上称为因材施教。 第5则选文有两个字首

13、先要弄清楚,这就是愤和悱。愤是郁结于心、憋闷,这里指有疑难问题想弄明白却还没明白。悱就是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道如何表达。启和发意思接近,是指开导以使人领悟、明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说,不是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不是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这种启发开导的功夫可以称为点化,能给人茅塞顿开的感觉,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现代人认为这是启发式教学。孔子说的后半句话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有人认为其意思是说,举一个角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角的情况,就不再次去教他(反可以理解为类推);又有人认为其意思是,教给弟子东方,他

14、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就不再教他了。无论如何理解,孔子的意思显然都是启发弟子学会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学问,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经说:学问之道,通了一样,旁的地方就很容易。学问门类虽多,然而方法很少,如何用脑,如何用目,如何询问、搜集,养成习惯,可以应用到任何方面。(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996版)这里面其实就包含了举一反三的工夫。 六、有教无类第6则选文:子曰:lsquo;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rsquo;这是谈一种切身体会。整日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思考,没有什么益处(没有什么收获),不如去学习。这显示了学习的重要性。人们常说,要想成功,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是不学习,又如何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第7则选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有人说是(受)欺骗、(受)蒙蔽的意思,也有人说通惘,意思是迷惑。殆就是危险。这是说学和思不可偏废,光学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光思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能学习且善于思考,这样才能两全其美。第8页 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