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回归信念有感 读回归信念有感 陈润秋 拿到回归信念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很快开始打开阅读,而是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去思索信念是什么。当初为什么选择做社工。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我,我也问过很多人,得到了很多不同的答案,例如说有双休日、假期多、工作时间稳定、工作氛围好当然,如果只是这些理由的话,很多工作都有这些条件,所以也延伸出了下一个反思是什么让你坚持还在做社工。我相信,每个社工入行的理由各不相同,但能坚持下来一直做社工,内心一定都有某种相同的信念。 回归信念一书是由香港城市大学甘炳光老师编著的。这本书告诉我们,坚守信念,面对挑战,是成为社工的必备条件。然而工作在前线的社工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应如何
2、践行社工信念却又成为另一个课题。 该书以不同的社工信念为题,让20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工,围绕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细说他们在不同工作岗位和服务范畴中遇到的挑战和挫折,以及他们自身对社会工作的反思,分享他们在现时香港的工作环境中坚守信念的方法,表达他们对作为社工的真诚,对坚守并向全社会推广社工信念的执着。 坦白来说,我并不是特别喜欢看满满黑白文字,全本除了封面一点颜色、插图都没有,特别还是专业类的书,但因为需要写读书报告,不得不以壮士断腕的悲壮心情,打开了这本书,然后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回归信念不是枯燥的专业书,也不是一味猛灌鸡汤的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对话,投身社会工作事业并为之奋斗的20位前
3、行者通过这本书与读者的对话,分享他们在实践社会工作观念过程中的挣扎、失落、欣慰、顿悟等等。 甘炳光老师在书中写到社工的信念,较诸社工价值观更重要.看完回归信念这本书后,我回忆了自己当初选择做社工的原因。时至今日依然清楚记得2019年11月,当我停驻在人生分叉的路口,徘徊犹豫看不清前行方向,我姐对我说:既然不知道要做什么,你要不要试试看做社工。我觉得你的个性挺适合做社工的。但当时我选择做社工,却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是被姐姐说起社工时眼里闪现的光吸引。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姐姐眼里的光是什么,只是觉得莫名被吸引,现在想想,那种光应该就是甘炳光老师一直在书中强调的信念了吧。姐姐说:社工并不是单纯向钱看的
4、工作,而是深入社会的基层,了解并收集基层群众的需求,去推动社会相应政策的实施或者修订,从制度上去改变社会的不公现象。 在回归信念这本书中,甘炳光老师对于信念这个词作出的解释是信念是指我们真正相信的事,跨越了认知的层面,以致个人投入的信心层面,成为个人所信靠的东西。我其实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信念的第二个重点是念这个字,除了相信之外,信念更要求我们要时刻思念这些我们是好的及有价值的东西,既要念念不忘这些信念。对于书中提及的拾海星这则有关信念的故事,我是通过看书后,在网上搜索了故事的内容,也让我想起了我的第一任也是拉拔、陪伴着我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社工的陈绍勤老督导,给我们讲过的那些关于社工信念的小故事
5、。除了专业知识,他传递给我们的更多是社工的信念。时至今日,对于学过的专业知识有的已经遗忘或者模糊了,但那些关于信念的故事依然记忆清晰,也成为我最喜欢和别的同行或者实习生分享的内容。 怎么定义一本好书。我认为值得反复阅读,并能引发思考的就是好书,而回归信念符合我对好书的定义。由于时间关系,目前为止我仅仅完成了全书的第一次阅读,以谦恭的态度,仔细阅读了每个故事、每个分享,带给我很大的触动。从这20个资深社会工作者分享的故事中,除了工作技巧,他们遇过某些经历和曾经遇到的困难和迷惑,如何面对,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最终希望传达的还是他们的信念。从事社会工作4年多时间,我试过迷茫,试过失落,挣扎过,想过放弃,但现在依然还是一名社工。书中说有信念才不会迷失,有信念梦想才会更坚固。从前没有细想过信念是什么,也从未刻意去修炼过自己的信念,而是听他人的信念,学习他人的信念,但信念不是学习得来的,而是需要修炼出来的信念是从个人不断反思,透过亲身经验和验证,慢慢培养出来的,我希望有一天,我能传达给别人的,不再是照搬学习得来的信念,而是修炼出自己的信念。我认为回归信念这本书值得让每个从事社会工作的人阅读,特别是在迷茫彷徨的社会工作者,要知道坚持做社工不易,但有信念的社工不会怕难。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