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心得体会选登 姹紫嫣红陇原春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的甘肃文艺事业 马少青 十年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响彻神州大地。在这个精彩丰富、充满创造力的十年中,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甘肃文联和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一道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牢记使命,履行职责,发挥职能,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陇原沃土,以敏锐的目光、独特的视角、前瞻的姿态,为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时代立言,为铸造民族的灵魂立德,热情讴歌陇原儿女在西部大开发热潮中的非凡业绩和精神风貌,展示陇原大地深厚灿烂的文化积淀和文化遗产,描摹陇原儿女的生活状态和民风民俗民情、文化传统和文化心态,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
2、者和甘肃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大批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书写了甘肃文艺事业的灿烂篇章。十年来,在文学、舞台艺术、造型艺术、民间艺术、影视艺术等领域,可谓佳作不断,成果丰厚,产生了一大批主题鲜明,立意高远,艺术质量上乘,观赏性较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并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佳作,许多作品已载入中国新文艺史册,成为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十年来,甘肃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在全国性的文艺评奖中多次获得各种奖项,为甘肃争得了荣誉,在提升甘肃知名度,扩大甘肃影响力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戏剧大省”“诗歌大省”的美名享誉文坛。数量众多的优秀作品,清晰地记录了十年来伟大祖国和陇原大地发展进步的足印,
3、蕴含着先进文化的思想特征,热情地歌颂了时代生活的主旋律。同时,它们以浓厚艳丽的甘肃地方特色以及多民族色彩建构着自己的风格特征,并以此走向全国和世界,为人们开启了一道认识甘肃、了解甘肃、走进甘肃的独特窗口。陇原风采和甘肃气派已成为甘肃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上普遍遵循的风格取向,为祖国文艺百花园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审美视角,表现了一个独特的生活形态,并日益形成了一些与时代特征相吻合的思想主题取向,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品格。 文艺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交相辉映的文艺陇军。十年来,老中青三代文艺家在不同时期始终服务大局,增进团结,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德艺双馨”成为陇原文
4、艺队伍的共同理想和精神追求,文艺家之间相亲、相敬、相助,始终成为甘肃文艺界的主流风尚。在经历社会结构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建立等诸多变化之后,通过一代又一代文联人的共同努力,文艺陇军不仅人才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创作实力也不断得到提升。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的老一辈文艺家风采犹在,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创作热情。在他们身上所凝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始终是甘肃文艺工作者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中年文艺创作队伍风华正茂,日臻成熟。丰厚的创作积累,深刻的理性思考,日趋成熟的创作技巧,使其成为甘肃文艺队伍的中坚力量。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看到了青年文艺家正在迅速成长,一支锋芒渐露、富有才情的文艺新军正在不断
5、壮大,影响力日益提升。青年作家、艺术家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眼光敏锐,富有潜力,预示着甘肃文艺事业将薪火相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各种门类和形式的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努力满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十年来,各艺术门类,都能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多样的文艺活动。它们以丰富的活动内涵和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扩大了文联组织的影响,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尤其是一些全国性、全省性的重大文艺活动,更是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十年来,各种艺术展示、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文艺创作研讨、交流、出版、评论、培训活动常年不断,并在活动开展过程
6、中,有力地促进了甘肃文艺创作水平的提高和文艺人才的成长。十年来,文艺活动是省文联发展历程中极具浓墨重彩的一页,它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甘肃文艺繁荣的事业中,在服务大局,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 支持方面,功不可没。 甘肃文艺事业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共同走过的十年历程,是燃烧着热情与理想,伴随着时代步伐昂首奋进的十年。十年来,省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和发扬。 第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服务经济建设这个大局,配合甘肃的中心工作,是甘肃文艺事业得到发展的根本保证。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不断加强
7、对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领导,重视、关心文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制定了正确的文艺政策,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并切切实实地促进了各项措施的落实。与此同时,我们还按照各级党委的要求,始终将学习放在重要的地位,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强化文艺队伍的思想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投身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实践中。十年来,甘肃各级文联组织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人民,始终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与社会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发挥了文学艺术鼓舞人心、振奋精神、陶冶心灵的重要作用,为西部大开发
8、和甘肃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艺条件。 第二、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是甘肃文艺事业得到发展的根本导向。十年来,甘肃一切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文艺工作者始终没有忘记党和人民的嘱托,积极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用生动的形象和艺术的语言,描绘生机勃发的历史画卷,在推动甘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在服务甘肃工作大局中,始终心系陇原大地,用辛勤的汗水回报着养育我们的人民和这片深情的土地,以昂奋的精神状态和严肃的态度创作了一大批关注现实、反映时代风貌、传递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它们以丰富的创作题材,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第 三、倡导深
9、入生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是甘肃文艺事业得到发展的基本原则。人民群众创造的伟大历史实践,从来就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十年来,甘肃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在沸腾的建设工地,在希望的田野,在秀美的大自然,在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里,在丰富多彩 的民族民俗风情里,在可歌可泣的革命文化传统中,广大人民群众情相依、心相连,以真诚的情感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积累了创作素材,激发了创作热情。广大文艺家将个人的情感方式和艺术追求,自觉融入到人民群众开发西部的历史创造与日常生活中,并以此来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是我们十年来一条重要的收获和经验。 第 四、促进理论建设,活跃文艺评论,是甘肃文艺事业得
10、到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年来,文艺理论建设和文艺评论工作在把握正确的创作导向、总结创作得失、宣传优秀作品、鼓励新生力量、催生精品力作、提高鉴赏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省文联和各级文联组织、文艺家协会开展了大量的、各门类、多形式的学术研讨、学术交流、文艺评奖活动,总结了不同时期甘肃文艺创作的经验,推动了文艺创作的发展,为文艺创作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舆论环境,并具有了一定的示范、导向作用。 第五、加强自身建设,服务文艺创作,是甘肃文艺事业得到发展的有力保障。十年来,围绕“出作品、出人才、促繁荣”的主题,积极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排忧解难,特别是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生活上给予帮助,创作上给予扶持,始终是文联
11、组织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在改善文艺家工作、生活、创作条件等方面,各级文联组织、文艺家协会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文联组织的自身建设方面,各级文联组织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认真探索在新形势下的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壮大自身实力,强化服务意识,丰富服务手段,充分发挥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和桥梁、纽带作用。各级文联组织已日益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适应文艺发展规律,适应人民团体特点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温馨之家。 回首当年风雨路,看似平常却艰辛。十年的历程,让我们拥有了令人自豪和欣慰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时代的发展,人民的需求,给文联工
12、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呼唤,迎接时代的挑战,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繁荣文艺事业,是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必须经常思考的时代课题。 今天,千百万陇原儿女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历史滋养和现实的感召,将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热情,我们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创造甘肃文艺事业更加灿烂的锦绣前程,为开创甘肃文艺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XX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