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生活基本知识结构图】体味文化文化的内涵: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文化的组成部分意识形态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文化的特征文化是精神现象 非物质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非自然现象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非天生具有文化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非独立存在文化的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
2、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对立性,文化发展并非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文化化:教育、科技、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经济化: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日益重要。文
3、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政治文化化:文化素养影响着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态度和能力。文化政治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文化与综合国力重要性: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也在文化发展上挑战 。如何应对: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CC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对人影响的表
4、现C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表现:无形的、非强制的(文化氛围)。B要求: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主动感悟健康文化的熏陶。B深远持久表现: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B要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影响深远,因此应当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文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
5、流。B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着的先进文化给予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辨证关系?B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BBBC综合探究:文化竞争力为什么重要性: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挑战维护经济安全:当前经济全球化基本上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不平等竞争的压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维护政治安全: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
6、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怎么样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在经济上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结构,而且在文化上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C【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总说: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合称为文化
7、传承。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性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传播和文化继承的过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神,因此,本单元提到的文化传播、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是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的。 A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集中表现民族节日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 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 B自然遗产:地形、生物或自然景观等。如我国的九寨沟。 B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如黄山是文化与自然
8、遗产,庐山是文化景观遗产。 B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如我国的昆曲、古琴艺术。 B文化遗产的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B文化遗产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 B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内涵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B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由于各民族间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因素不
9、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也是文化繁荣的前提。文化繁荣的前提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要性: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一方面促进文化相互交融,另一方面也有使文化同质化的危险。重要性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 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 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
10、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为什么怎么样C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文化传播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A文化传播的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 B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B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的含义、发展阶段 A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大众传媒的形式 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已称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1、。 C文化交流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交流 A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各国人民的了解,促进经济、政治的交流C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如何发展(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答:(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
12、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
13、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A传统习俗的地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B传统习俗的作用: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A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B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 A中国传统建筑的地位: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B中国传统文艺的主要内容: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A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
14、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A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B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A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继承性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在今天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既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双重作用对外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需要,就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就起消极作用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辩证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
15、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是文化传承。B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与享用者。B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根本原因) 社会制度的更替 文化发展 B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根本变革) C思想运动既催生着社会变革,又促进文化的发展 B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文化传承中的特殊作用B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B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
16、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B 创新的意义: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作用B 文化创新的作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的主体
17、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重要途径之一文化继承性是文化创新的前提,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体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重要途径之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必经历程。正确对待文化差异与文化竞争,尊重差异,平等交流。辨证分析外来文化,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克服的错
18、误倾向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 要克服的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创新与借鉴、融合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大胆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小结: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C 建立“学习型社会”为什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19、目标之一。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爆炸”要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是什么“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B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古代辉煌的历程:雏形、统一、全盛、衰落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B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 B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B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民族历来就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B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
20、丰,为世界所仅有。 B 史书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汉字、史书的记载 B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兼收并蓄能在文化的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C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 B科学技术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原因: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因素各异 B中华瑰宝,民族骄傲(民族性)石窟艺术民族文学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B民族精
21、神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B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复杂多变的环境 整体意识 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团结统一 A团结统一精神的表现:顺利发展的时期;国家危亡的时期。A团结统一精神的作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稳定。B团结统一历史:中华民族素来就是“礼仪之邦”。B现实: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之路。B爱好和平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内涵:中华民族历来
22、就把优良品格。B地位: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B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B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B自强不息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B自强不息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核心C内涵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
23、同的时期,爱国主义有着共同的要求,也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突出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民族精神,为之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B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
24、态,必须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为什么是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重要性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总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么样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既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5、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主体)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C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B原因: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B意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B【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走中国特色社
26、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必然性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建设先进文化之路,科学发展之路,强基固本之路,以人为本之路,改革创新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两
27、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原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必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
28、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 现含 义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 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色理论的指导作用总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
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培育“四有”公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30、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教育事业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措施:发展科技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
31、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意义: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助互爱、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A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形式: B各级政党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C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A当代青年应当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要求: B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
32、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C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文化的多样性)表现(文化产品品种丰富、商业性强、传播迅速、内容更新快、消费群体广)A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支撑,为人们提供大批量的文化产品。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A影响对策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落后文化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文化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对策: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B对策:奏响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导向和示范作用B必然要求
3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B“喜”:(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B“忧”:(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生产、销售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政治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影响: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
34、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对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B腐朽文化我国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封建文化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冲击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弱点反映到精神上,诱发不良思想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道德模范总是带有不同时代的印记,人们对思想道德的评判,总会因为不同的生活体验而有所差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核心:为人民服务也是其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B原则:集体主
35、义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根本对立,取决于我国的经济和政治。B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意义: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措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在全社
37、会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措施: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直击思想道德冲突 解决思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科学文化修养: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思想道德修养: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含义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书本第110页)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
38、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关系加强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树立正确的“三观”,划清四个“界限” 就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共同理想,树立远大理想)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践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