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案例集.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704299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6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案例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案例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案例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案例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案例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案例集(50个)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案例案例1: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某中班组织一个故事名为好心的小蛇的阅读讲述活动:教师开始并没有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先是利用课件向幼儿逐页呈现一个故事绘本。课件呈现的每页画面均隐去了下面简单的文字。故事中有蚂蚁、小鸡、小兔等小动物,要过一条由两个峭壁对峙而形成的河沟,是一只小蛇用身体搭起一座桥,帮助小动物们一个一个地通过了河沟,并躲避了后面一只狗对于他们的追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图并分析画面的内容。最后,老师引导幼儿假定自己是这个故事的作者,试着给每页画面配上简洁的文字。在老师适当的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一一配

2、上简洁的文字(河;桥;蚂蚁过桥;小鸡过桥;小兔过桥;等等)并一一与原作者所配的文字进行对照。最后再引导孩子给这个故事起个合适的名字。在这个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是:1能够认真观察画面,学习用简洁的文字表述画面的意思;2愿意跟随老师一起讲述,体验看图说话的乐趣;3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并尝试给故事命名。案例评析:针对具体的教育活动而言,活动目标不可能超出幼儿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全部经验获得的范围,但也绝不是幼儿在活动中一切可能的学习因素和发展经验的全部罗列。面面俱到的目标就是分散的,是没有聚焦的,对于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价值也是缺乏的。目标设计要突出核心的学习任务和关键的活动经验,这需要综

3、合考虑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教育意图和领域内容的侧重,以及拟展开的活动具体过程和环节等因素。这个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比较准确而有针对性地反映了活动过程的主要环节,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核心经验,以及教师所要突出的教育意图。倘若这个教育活动的目标也将引导“学习帮助别人”的道德发展以及“遇到问题多动脑筋”之类的指引性内容加了进来,尽管这些内容也是这个活动可能存在的教育作用,却既不能突出这个教育活动的学习重点和关键经验,也可能会导致目标的偏离。案例2:儿童诗摇篮摇篮 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 风儿轻轻

4、吹,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案例评析:幼儿文学作品活动是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为此,对开展活动时选择的文学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童诗摇篮就是中班开展文学作品活动的优秀教材。它具有以下特点:(1)思想性:主题单一明确,有一定的教育意义(2)艺术性:构思巧妙、意境优美、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有节奏感(3)趣味性:充满童真童趣、语言诙谐幽默(4)可接受性:情节简单,语言浅显易懂,易于理解接受。案例3:教学活动三只蝴蝶的导入方式故事三只蝴蝶:找三个小朋友表演蝴蝶,三小朋友表演三种花,一个男小朋友表演太阳公公,老师讲叙述性的话。师

5、: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班飞来了三只美丽的蝴蝶(带着蝴蝶头饰的小朋友飞上来)幼:(小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三只飞上来的蝴蝶)师:小朋友,你们再看,在你们的红、黄、蓝三队里还有三朵美丽的小花呢!他们分别是红花姐姐、黄花姐姐、白花姐姐。(三朵表演花的小朋友在介绍时点头示意)幼:(小手不停的鼓掌)师:(老师示意一下太阳公公自己上台介绍),下面就请他们为我们小朋友们表演三只蝴蝶的故事吧。幼:齐声说好!案例评析:这种导入方法是情景表演导入。是由教师事先排练一段情景表演,活动开始时让幼儿观看,随着情节引发出的问题展开讨论,进一步引入新内容。一般适合表演性强的故事。这种生动形象的表演一下子就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6、,孩子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就能感知故事,激起他们学习故事的欲望。案例4:散文诗云彩和风儿的活动设计一:幼儿随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云彩世界”参观。 1、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1)谈话: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好玩有趣的“云彩世界”去玩,到了哪里,如果你们多看、多想、多说,你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2)幼儿随优美的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云彩世界” 。2、引导幼儿参观“云彩世界”。二、探索使云彩变化的秘密。1、提出问题:为什么云彩会变?2、讨论:是谁使云彩会变? 三、帮助幼儿欣赏、理解散文诗,学习朗诵散文诗。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散文诗,让幼儿初步感受散文的美。2、结合放映课件,教

7、师提出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3、在理解散文诗内容的基础上,逐句逐段学习朗诵散文诗。四、请幼儿做能干的“风儿”,玩“会变的云彩”游戏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扩展思维。1、分组活动。2、教师指导幼儿将自己创作的云彩编进散文诗中。3、集中交流。五、延伸活动:引导幼儿到户外继续观察云彩的变化,仿编散文诗。案例评析:幼儿文学作品的教学活动设计一般按照下列步骤,导入引出作品教师示范朗诵诗文帮助幼儿理解诗文幼儿学习朗诵诗文围绕诗文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案例5:大家一起玩大家一起玩(大班) 地点:幼儿园教室一角。 人物:胖胖、玲玲、小明(由幼儿扮演)。 道具:桌子一张,小椅子三把,新图书一本,机动玩具一件。

8、内容:胖胖拿着一本新图书,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他把图书举得高高的,说:“我有一本新图书,可好看啦!”说着,坐在桌子旁看书。小明来了,他走到胖胖的身边,看着他手里的书。胖胖发现了,把身子一扭,不给小明看。小明说:“给我看看好吗?”胖胖不理他,搬起小椅子坐到一边去看书了。小明心里很不高兴。这时,玲玲拿着一个机动玩具高高兴兴地来了,她把玩具举得高高的,说:“我有一样新玩具,真好玩。”她向小明招招手,说:“小明,我们一起玩!”于是,她把玩具放在桌子上,和小明一起玩了起来,他们越玩越高兴,“咯咯”地笑了。胖胖听到笑声,转过脸,看着桌上的玩具,也被机动玩具吸引住了。他搬起椅子,走了过去,说“给我玩玩好吗?

9、”玲玲说:“好!我们一起玩!”胖胖和大家一起玩起来。玩着,玩着,胖胖回过头看到自己手中的新图书,他想:“我的新图书也应该给大家看。”就说:“来,我们一起看图书吧!”于是,他把图书交给小明,三个小朋友坐在桌子边,一起看图书了。案例评析:此案例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情境讲述,是幼儿讲述活动的一种类型。情境讲述中的表演有场景、角色、情节,表演过程有动作、表情、对话,富有强烈的直观性,有利于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诱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和讲述的愿望,对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认真观察、记忆、想象、思考的能力和连贯语言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案例6:小白兔小白兔(中班)我家养了一只小白兔,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10、叫“小白”。“小白”长着一身又白又长的绒毛,两只耳朵长长的,一跑起来就一颤一颤的。它的眼睛红红的,亮亮的,像红宝石一样可爱。它的三瓣嘴不停地蠕动,我伸出小手,它就舔我的手心,润润的,热热的,痒痒的。它还有一条又短又圆的尾巴。“小白”跑起来可快了,它两只后腿一蹬,前腿一伸,就蹦出老远。每次看到可爱的“小白”,我都会想起龟兔赛跑的故事。我点着“小白”的鼻子说:“你可不要做一个骄傲的兔子”。案例评析:此案例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生活经验讲述,是幼儿讲述活动的又一种类型。该讲述是在幼儿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主题,用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讲述自己生活中经历过的、印象最深的而又感兴趣的事情,

11、可以训练幼儿围绕一个中心独立、连贯说话的能力,又可以促使幼儿关心周围事物,正确理解社会生活,培养从小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案例7:小乌龟开店故事:小乌龟开店小乌龟兄妹想开一家小店,开什么店好呢?他们去问大象。大象说:“我开花店,可以用长鼻子给鲜花喷水。”他们去问河马。河马说:“我开气球店,可以用大嘴巴吹出最大的气球。”袋鼠妈妈开什么店呢?袋鼠妈妈告诉他们:“我开书报店,把书报装到大口袋里,走到哪里都能卖。”小乌龟兄妹很难过:“我们没有长鼻子,也没有大嘴巴,更没有大口袋,怎么办呢?”后来,大家一起帮小乌龟想了个好主意.(请你续编)案例评析:此案例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续编故事,是一种创造性讲述活动

12、。幼儿续编故事是教师讲述故事的组成部分。教师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部分情节讲出来,在情节转折处中断故事,引导幼儿发展故事情节,编完故事。在组织幼儿开展续编故事时,需要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由幼儿自己去想象、构思,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和连贯讲述的能力。案例8:小班谈话活动我的爸爸教学设计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学会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爸爸。2.鼓励幼儿养成安静地听同伴谈话、轮流交谈的习惯。3.使幼儿增进对自己爸爸的了解,培养幼儿关心和热爱爸爸的情感。活动准备:1.事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在家做些什么事。2.每人带一张自

13、己爸爸的照片。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谈话话题,激发幼儿对谈论“爸爸”的兴趣。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爸爸,各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在家里做些什么事情?”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爸爸”自由交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或两两结伴,要求幼儿拿着自己带来的照片向同伴作介绍。教师轮流参与幼儿的小组谈话,了解他们的谈话内容,间接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 3.引导幼儿集体谈“爸爸”。自由交谈后,教师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谈自己的爸爸。要求围绕以上两个问题,大胆地讲出自己对爸爸的认识。并教师对幼儿的谈话和专心认真听同伴讲话的幼儿,给予表扬鼓励。4.通过提问,拓展谈话范围。(1)

14、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喜欢爸爸吗?为什么喜欢他?你愿意为爸爸做些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发表意见。(2)在幼儿谈话过程中,教师用平行谈话的方式,为幼儿提供新的谈话经验。如:我的爸爸是老师,爸爸的工作很辛苦,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写文章。他会说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常和爸爸在一起整理图书,还帮爸爸做其他事情。我喜欢我的爸爸(3)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想一想:爸爸都很爱孩子,希望我们的小朋友成为好孩子。小朋友也应该关心爸爸,爱爸爸。5.欣赏歌曲好爸爸,坏爸爸,结束活动。案例评析:这个谈话活动设计的结构合理,符合谈话活动的结构要求,包含了三个步骤。第一步,教师通过语言和照片实物创设谈话的情境,引出谈话话题;第二步,

15、要求幼儿借助照片围绕话题在小组和集体面前自由交流对“我的爸爸”的认识;第三步,教师通过三个提问“你喜欢爸爸吗?”“为什么喜欢他?”“你愿意为爸爸做些什么事情?”启发、引导幼儿逐步拓宽谈话的范围,使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的谈话经验。案例9:中班听说游戏顶锅盖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能遵守游戏规则,并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2、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和动作反应的敏捷性。3、发准:“盖、怪、菜”等容易混淆的字的字音,并能根椐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各种菜肴的名称。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小铝锅盖一个。2、教师或家长于活动前丰富幼儿对有关菜名的认识。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锅盖,用手指顶着锅盖的

16、中心,口念游戏儿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引起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念游戏儿歌,练习发准“盖、怪、菜”等字音。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1)幼儿必须边念儿歌边用食指顶着“手掌锅盖”。(2)儿歌念完,“手掌锅盖”才能去抓顶着锅盖的食指,同时食指也要赶紧缩回,不让“锅盖”抓住。(3)若被抓住,就要问“烧的什么菜?”被抓住的幼儿必须说出一道菜的名称,方能与“锅盖”交换角色,然后游戏继续进行。3、教师引导幼儿游戏。(1)可采用提问的方式,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菜肴的名称。(2)教师扮“锅盖”,引导幼儿玩“顶锅盖”游戏。(3)引导幼儿一只手做“锅盖子”,另一只手顶

17、锅盖。自问自答玩游戏。4、幼儿两两结伴玩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全体幼儿的活动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和指导。案例评析:这是一次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听说游戏活动。它是为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语言教学游戏。这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含有较多的规则游戏的成分,能够较好地吸引幼儿参与到学习语言的活动中去,并在积极积极愉快的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任务。设计和组织听说游戏活动一般按照四个步骤进行,即设置游戏情境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案例案例10:体育游戏狡猾的狐狸目的:练习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 玩法:幼儿站成一个大圆圈。游戏开始,幼儿都闭上

18、眼睛背着手,教师在圈外按逆时针方向走一圈用手指点触任一幼儿的手,以示请他扮“狡猾的狐狸”。然后请大家睁开眼睛。幼儿齐声连续问三次:“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之后,狐狸迅速地跑到圈中央,举起手说:“在这里!”然后,狐狸才可开始追捉,其余幼儿才能四散跑开,被捉住的幼儿站在场外。捉到二、三个幼儿后,教师说:“站圆圈。”大家又站成一个大圆圈,游戏重新开始。试从“幼儿体育游戏的含义”对下列游戏进行分析。案例评析:幼儿体育游戏具有三层含义:一是以各种身体动作的练习为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基本动作的练习、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以及运动技术动作的练习(如拍球、踢球等);二是以游戏活动为基本形式,一般具有一定的情节、角

19、色、规则、娱乐性和竞赛性;三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案例11:教幼儿新操某幼儿园教师在教一套新操中的某一节操时,在示范讲解的基础上让幼儿对动作进行模仿练习。为了保证动作的质量,该教师在幼儿模仿练习的初始阶段,就十分注重动作的细节,发现幼儿有错误动作马上纠正,并严格要求每一位幼儿的动作都做到准确、到位、整齐划一。你认为该教师的做法正确吗?请运用学过的理论加以分析。案例评析:该教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她没有遵循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要经历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首先是粗略掌握动作的阶段,也称为“泛化阶段”,这一阶段在认识上是处于感知和表象阶段,主

20、要是依靠视觉表象来控制和调节动作。因此,在学习动作技能的初期,教师要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进行必要的示范与讲解,使幼儿对动作的整体性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的知觉和印象。同时,提供给幼儿较多的练习机会,让幼儿亲自去体验和实践,初步学会做此动作。而不要过多的强调动作的细节部分或是过多地纠正幼儿的错误动作,只要幼儿做得基本对即可。案例12:好玩的体育游戏王老师要在班上开展一个新的体育游戏。为帮助儿童掌握游戏,她反复详细地讲解了多遍。分配角色时,为了培养一位能力弱的儿童,她特地请他担任主要角色,并不厌其烦地指导他。小朋友掌握该游戏后,情绪特别高涨,在小朋友的要求下,王老师让他们多玩了半小时。请运用组织幼儿体育

21、活动的有关理论,分析王老师教学行为的不足之处,并说明理由。案例评析:王老师教学行为的不足之处:(1)反复详细地讲解了多遍; 理由是:违背了直观性原则;(2)请能力弱的儿童担任主要角色;理由是:违背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3)王老师让他们多玩了半小时; 理由是:违背了适量性原则。案例13:跨椅子一幼儿园大班陈老师观摩了其他幼儿园的大班体育公开课“跨椅子”,觉得这节课很成功。于是,她也在自己所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这一活动。但是,她看到大部分孩子并未像看到的那样,在老师的鼓励下成功跨越,而是绕椅子而过。陈老师并不气馁,继续鼓励孩子勇敢跨越,不知不觉中,一节课结束了,孩子们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可成功率依然

22、很低。请运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有关理论,分析该老师教学行为的不当之处,并阐明理由。案例评析:教学行为的不当之处:(1)她也在自己所教的班级中开展了这一活动;理由是:违背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继续鼓励孩子勇敢跨越;理由是:违背了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3)孩子们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理由是:违背了适量性原则。案例14:新授体育游戏“吹泡泡”某幼儿园小班王老师在新授体育游戏“吹泡泡”时,先向幼儿介绍游戏名称,然后反复多遍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等孩子们掌握了游戏的玩法后,很快就在老师的带领下玩了起来。看到孩子们玩得好,老师也很高兴,于是放手让他们自己玩。孩子们越玩越熟练,越玩越高兴,情绪也特别

23、高涨,在孩子们的要求下,王老师又让他们多玩了十分钟。一节课结束了,孩子们很开心也很疲劳。老师让他们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休息。请运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有关理论,分析王老师教学行为的不当之处,并阐明你的理由。案例评析:教学行为的不当之处:(1)反复多遍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理由是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教学时以直观示范为主。(2)放手让他们自己玩;理由是教师应积极参与并做适当指导。(3)王老师又让他们多玩了十分钟,理由是违背了适量性原则。(4)老师让他们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休息。理由是没有遵循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活动结束时应做适当的放松整理运动。案例15:大班体育活动小熊斗怪兽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提高幼儿

24、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2通过投掷和平衡的综合练习,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 3幼儿在活动中不断丰富投掷的经验,并体验成功和合作的快乐。活动准备:1幼儿园“侏罗纪动物公园”攀岩墙和周围草地。 2动物头饰若干;平衡台30块;大小垒球、软皮球、小皮球、海洋球若干。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 幼儿扮演各种动物进行四散追逐练习,充分活动身体。(二)活动导入 1幼儿快速集合,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内容“小熊斗兽”,并提出要求:“小熊要战胜怪兽可不容易,他必须走过一条很艰难的小路,而且还要投得准才能完成任务,你们行吗?”以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师幼讨论:“小熊

25、”要学会什么本领才能战胜“怪兽”?(“小熊”要学会走“独木桥”和掷“炸弹”两个本领)。 (三)幼儿自主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一种本领(走“独木桥”和掷“炸弹”)练习,并注意听到信号后交换练习内容。1练习掷“炸弹”的本领(学习肩上挥臂投准动作)2练习过“桥”的本领(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四)分享经验 1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练习,并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指导和帮助。 2幼儿自由选择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开支脑筋想出更多玩法,并互相交流经验。3教师小结,并组织幼儿讨论如何“斗怪兽”,重新布置活动场地。(五)集体游戏:“小熊斗怪兽” 1游戏玩法:每个幼儿手执“炸弹”,自由通过各种“桥”,跑到“怪兽”

26、区进行投击。当击中5个“怪兽”后,从奖励台上领取一枚“胜利奖章”,接着回到起点继续游戏,直至所有“胜利奖章”被取完为止。 2游戏要求: (1)幼儿站在投掷线投击“怪兽”。 (2)打完5个“怪兽”才能领取一枚“胜利奖章”(站在距离较远线上投中者多奖励一枚奖章)。(3)当“奖章”被取完后,即结束一次游戏。可进行23次游戏。 (六)放松运动 教师小结,幼儿四散原地踏步走、并作深呼吸放松身体。幼儿载着“奖章”回教室。案例16:大班体育活动跳长凳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和协调性。2能大胆、自信地选择合适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活动准备:木制长凳若干、海棉垫2块、塑料弧形积

27、木8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1热身运动(长凳操)幼儿纵向排成四排,两两幼儿之间横放一张长凳。在音乐伴奏下,跟着老师做长凳操。(老师自编,可以先坐着在长凳上做一些上肢动作,然后创编一些由两名幼儿共同合作的动作,例如坐在长凳上背靠背、双脚抬起,或者面对面坐,双手拉住人往后仰等,根据长凳的一些特点自行设计动作)2. 自由玩长凳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几个同伴合作,把长凳接起来或叠起来玩各种花样,事先提醒幼儿注意安全)3. 练习跳长凳(1)从幼儿游戏中发现跳长凳的方法,并介绍给大家。教师将幼儿集中起来,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

28、领: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一条长凳)幼儿继续练习。(2)将两个长凳叠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走过“桥”并从“桥”上跳到垫子上。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上走回来。(3)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 注意事项:(1)保持场地中有不同高度的“桥”,让幼儿自己选择。(2)教师加强保护,尤其要注意过最高的“桥”幼儿的安全。(3)引导幼儿帮助爬不上凳子的同伴。 (4)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可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障碍,让他跨过。 (5)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4.放

29、松运动:或坐或躺在长凳上,做一些舒展的动作后结束活动。案例17:大班体育活动我是小虫子教学设计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脚协调向前爬的能力,发展大肌肉群的灵活性。2、鼓励个别体弱幼儿和大家一起参加游戏。活动准备:1、跳跳袋每人一个、纸板饼干若干。 2、虫子头饰。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听音乐做热身运动。2、自己选择头饰戴上,并互相探讨动物的各种姿态和动作,看谁模仿的逼真。(二)基本部分:1、老师和小朋友戴头饰分散在运动场地,随着音乐走跑交替,做动物模仿操。2、出示布袋,请幼儿说出名称,讨论布袋有什么用?幼儿自由地玩场地四周的布袋,看谁玩的花样多。3、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玩布袋的方法,并

30、请玩法象扭扭虫爬行的幼儿表演,其余幼儿仔细观察并说出该幼儿爬行的动作方法。(站在袋内,手提袋子跳一跳将脚踩到袋底,把袋子提至胸部,双手抓住袋口,跪地,慢慢趴下,练习扭扭虫爬行。)4、幼儿自由练习扭扭虫爬行。老师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5、游戏:扭扭虫吃饼干。玩法:场地四周放好纸板饼干若干块,幼儿在场地中间。请孩子作扭扭虫爬到场地四周吃饼干,“吃”饱了再爬到场地中间。(1)老师先做示范,请幼儿原地模仿。(2)幼儿自由练习,找出做得好的幼儿进行演示。(3)分组听口令进行活动。6、游戏:扭扭虫运饼干。玩法:要求幼儿做扭扭虫排成十字队形,分四队爬向四角取饼干,然后手提袋学袋鼠跳回来,把饼干放到中间的篓子里

31、,比赛哪组运得快。老师介绍玩法后,请每队的幼儿出来一个,进行演示,老师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让幼儿观察怎样的动作才是规范的。7、集体听音乐自由进行爬行活动。8、老师把两个游戏结合起来,集体进行比赛活动。(三)结束部分: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做布袋放松活动。后整理活动场地和用具,下课。案例评析:据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一般将幼儿的体育活动划分为三部分结构,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一)开始部分:主要任务是组织幼儿,集中注意力,为基本部分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一般安排的内容有集合、整队、身体的准备活动、简要说明体育活动的内容。(二)基本部分:主要任务是实现本次活动的主要教育和教学目标

32、;安排的内容可以是幼儿体操、基本动作、体育游戏等体育活动内容;在组织要注意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指导幼儿加强动作练习为主,新授内容在前,容易兴奋、活动量较大的活动在后。(三)结束部分:主要任务是使幼儿的身体和情绪逐渐平静下来,有组织地结束本次活动;可安排的内容有身体放松的活动、简单的小结。案例18:中班健康活动圆溜溜的鸡蛋教学设计设计思路: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存在知道鸡蛋有营养,听说其有丰富的蛋白质,但是还是有很多幼儿不愿意吃鸡蛋黄,这成为教育中的难点。在营养教育中,应该强调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兼顾食物和进餐的生理及文化意义,拓宽饮食饮食营养教育的视野。活动目标:1.全面认识鸡蛋,知道经常吃鸡蛋有益于

33、身体健康。 2.愿意蛋黄和蛋白一起吃。活动准备:1.生鸡蛋、熟鸡蛋若干。 2.微波炉、炒鸡蛋所需的物品。活动过程:1.现场调查,了解幼儿早餐吃鸡蛋的人数。2.引导幼儿在回忆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鸡蛋,全面认识鸡蛋的特征。3.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幼儿认识鸡蛋的营养价值。4.教师现场吃鸡蛋,请幼儿品尝。5.幼儿操作活动:蒸鸡蛋、煮鸡蛋。案例评析:以上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幼儿共同计划的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它是以教师预定的计划为主,但在计划中比较重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该活动侧重让幼儿知道鸡蛋有利于身体健康,愿意蛋黄、蛋白一起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满足于幼儿的口头认知,更关注其行为,通过分析行为产生的心理

34、原因,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简单的营养知识。案例19:中班健康活动消气商店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有的的小朋友为了一点不愉快的小事就生气,有的甚至还和小朋友打闹起来。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现,人人都会生气,生气并不可怕,重要的是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尝试自我调节情绪。针对这一情况,设计选择了消气商店意在通过它让孩子们理解他人生气的原因。知道能用多种方法让自己不再生气,变得快乐。活动目标:1、理解他人生气的原因。2、知道能用多种方法让自己不再生气,变得快乐。活动准备:1、课件受伤的熊大哥与肥胖的鹅小姐等。2、“小老鼠生气了”情境表演。3、录有一段欢快音乐的磁带。4、小老鼠

35、头饰两个。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开一家“消气商店”,你们知道什么是消气商店吗?消气商店能让生气的人不再生气,变得快乐。看!今天谁来“消气商店”了?二、播放课件:受伤的熊大哥1、启发幼儿观看课件,然后提问。2、熊大哥怎么啦?它为什么生气?你能帮熊大哥消气吗?3、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办法让熊大哥消气。(尽量多提问几个小朋友)熊大哥说:“谢谢小朋友!消气商店真好,我的气全消了。”熊大哥高高兴兴地走了,谁又来了? 三、播放课件:肥胖的鹅小姐1、启发幼儿观看课件,然后问:鹅小姐为什么生气?2、启发幼儿想出帮鹅小姐消气的办法。(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鹅小姐知道了那么多减肥的好方法,气也消了,心

36、满意足地走了。 四、帮小老鼠消气。1、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因争抢玩具而生气的小老鼠)2、启发幼儿说说小老鼠为什么生气?3、怎样才能让小老鼠不再生气?4、联系实际讨论:我们在玩玩具时,应该怎样做?(特别注重平时爱争抢玩具的小朋友)五、我能让自己消气。1、你觉得消气商店好吗?为什么?2、讨论:如果你生气了,你会想哪些办法让自己消气呢?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你生气时,可以唱唱歌、跳跳舞、听听音乐、散散步或者大声地叫一叫、哭一哭,这样你就能消气,使自己快乐起来了。活动延伸:可让幼儿续编“消气商店”的故事,并在语言区投放角色纸偶供幼儿操作编讲故事。案例评析:喜、怒、哀、乐之情人皆有之,但快乐作为一种

37、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是儿童占主导地位的情绪体验,它对于幼儿的成长尤为重要。快乐与成就感直接相连,它能使儿童体会到轻松自如,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本次活动的主旨是让幼儿通过消气商店,理解他人生气的原因,知道能用多种方法让自己不再生气,变得快乐。从而激发幼儿联系实际大胆想象,有助于幼儿正确理解各种情绪特征,掌握消气的多种方法,使自己变得快乐。活动中,利用课件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体验别人生气时情绪的变化,了解别人生气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别人不再生气。通过讨论,启发幼儿在独立探索中解决问题,知道生气时可用多种方法让自己不再生气,变得快乐。最后,以“如果你生气了,你会想哪些办法让自己

38、消气呢?”为题展开讨论,结束课题。活动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探索环境,使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主动投入活动,大胆帮助别人,知道多种消气方法,体验了成功,发展了幼儿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此不失为针对儿童年龄特点的引导,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案例案例20:买商品;“3+4=7”的意思(一)某大班教师在一次活动中,让幼儿用“5元钱”去买两件“商品”。有一位幼儿成功地买来了两件“商品”,标价分别是“1元”和“4元”。但是,当她按照教师的要求用一道算式记录自己做的事情时,却令人不解地写下了“1+40”的算式。就连她自己也感到奇

39、怪:她明明记下了自己做的事情用“5元钱”买了“1元”和“4元”的商品后钱全部花完,却得到了一个错误的算式。(二)某大班初期幼儿对于10以内的加减运算已经对答如流。在一次测查中,当询问一个儿童“3+4=7”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时,他除了回答“表示3加上4就是7”之外,任凭怎样提示,也不能举出一件能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的具体事情。案例评析:儿童学习数学,须从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开始数学的抽象过程。仅仅停留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不能称为数学,而不从具体的事物出发或者脱离具体实践来教授抽象的数学运算,更是违背了数学的本质属性。它既需要建立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又需要拜摆脱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由此,

40、数学具有双重的价值,即:理智训练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抽象性与现实性或应用性)案例21:小丽玩积木小丽特别喜欢红颜色的东西,她把积木箱中的红积木全翻出来,正一趟趟抱到桌子上去准备搭一个娃娃家。小刚看了看小丽桌上的积木,发现自己本想用来搭桥洞的拱形积木已被小丽选走了,于是乘小丽再次去抱积木时,悄悄从小丽的积木中拿走了几块拱形积木。小丽回来了,她全然没有发现积木的减少,兴致勃勃地搭起来,搭着搭着,小丽感觉拱形的积木太少了(只有三块),于是又到积木箱中去找。这时小刚又从小丽那里拿走了一块拱形积木。小丽没有再找到她要的积木,失望地回到桌边,忽然她大叫起来:“我的积木怎么少了?”她环顾四周,一眼看见小刚

41、正拿着一块红色的拱形积木,马上跑过去夺了过来,嘴里还咕哝着:“这块积木是我先拿到的。”小刚紧紧护住另外几块拱形积木生怕再被小丽发现。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小丽不再注意他了,赶紧把那几块积木往远处推了推。案例评析:23岁的幼儿可产生对集合的笼统感知,即对元素模糊的泛化的知觉。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能精确地说出一组物体的数量,只能大致地辨别它们的“多”、“少”,同时他们也看不到集合的范围和界限。案例22:分画片教师拿给幼儿一些画片,上面分别画有苹果、桔子、西瓜、青菜、萝卜、小白兔、小猫、鱼、小鸡、小朋友等等。教师要求幼儿把同类的实物画片放在一起。结果有一半的幼儿把画有小朋友的画片和画有苹果、桔子、西瓜的画

42、片放在一起,把画有小兔和萝卜、青菜的画片放在一起,把画有小猫和小鱼的画片放在一起。当问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分放时,幼儿兴致勃勃地说:“小朋友喜欢吃苹果、桔子、西瓜,小猫喜欢吃鱼,小白兔喜欢吃萝卜和青菜。”案例评析:幼儿在分类时往往受到生活经验和情绪的影响。幼儿的分类活动不仅受到思维水平的制约,而且受到生活经验和情绪的干扰。案例中幼儿是在运用生活经验和生物的依存关系来分类,不是按实物的特征来分类。越小的幼儿越容易受到这种经验和情绪的影响。案例23:计数活动小班幼儿进行计数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口能从1-10顺着数,但手在乱点;手能按实物顺序一个个地点,口却乱数;口和手能有节奏配合,却不能一一

43、对应地配合。案例评析: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儿童的计数能力标志着他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程度,也标志着儿童数概念的初步形成。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案例24:数数3岁的强强可以清楚地从1数到10,可一次老师请他数数玩具柜上有几个娃娃时,他用手指点数着娃娃,一个、一个点数着(1、2、3、4、5)数完后,他告诉老师:玩具柜上有4个娃娃。4岁的平平已经认识阿拉伯数字,知道可以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如数字“1”可以表示1个苹果,1个皮球,1个娃娃等,数字“2”可以表示两个。一次他看见纸上画着4个苹果,他就在每个苹果上面盖上“4

44、”的数字印章,一共盖上4个“4”的数字印章。案例评析: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个案例反映了幼儿数概念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强强虽能口手一致地点数物体,但他还没有总数概念,所以他未能正确说出娃娃的数目;平平对数字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建构中,他知道4个苹果可以用4的数字表示,可他对每一数字表示物体数量这一意义还未完全理解,所以他给每个苹果都盖上1个数字“4”的印章。严格来讲,这二名幼儿都没有真正形成数概念。案例25:教幼儿区别“1”和“许多”教幼儿区别“1”和“许多”时,教师让每个幼儿把许多实物分成一个一个的实物,再由一个一个的实物组合成为许多的实物,以此帮助幼儿理解“1

45、”与“许多”之间的关系。教幼儿认识“5”的组成时,教师同样让每个幼儿把5个实物分成4个和1个或3个和2个等,再把4个和1个或3个和2个合起来成为5个,使幼儿很好地理解了5的组成。案例评析:此案例是教师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常用的操作法。操作活动对促进幼儿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教师在选用操作的材料时,最好选用自然物,而且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操作材料;并明确告诉幼儿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伴随着语言的指导;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应提出不同的操作要求。案例26:两杯水一样多吗?教师将两个大小一样的杯子注入了等量的水,问幼儿:“这两杯水一样多吗?”幼儿回答:“一样多。”然后,教师

46、将一杯水倒入一个有细又长的杯子,让幼儿仔细观察后回答两杯水是否一样多,幼儿回答“不一样多”,有的指着细长的杯子说:“这个多。”有的指着原来的杯子说:“这个多。”案例评析:幼儿受年龄和思维抽象性的发展的限制,在量的守恒中(案例中指的是“容量守恒”)容易受到物体的外部特征、视觉判断等方面的干扰而不能正确地认识物体量的守恒。量的守恒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教师可通过变换图示、添加干扰因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感受体验量的守恒,从而为幼儿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案例27:两座亭子哪座高?游戏时,李老师请班里的小朋友亮亮和强强在教室的前方和后方分别用积木搭了一座亭子。数学活动时,李老师问:“怎样才能知道两座亭子哪一座高哪一座矮呢?”幼儿纷纷想办法,红红说:“把两座亭子放在一起比。”“不行,不行,这样移动容易把搭好的亭子弄倒。”笑笑说:“用尺子量。”可没有尺子怎么办?用铅笔有的幼儿想到用铅笔、小棒、毛线绳等自然物做计量工具。终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测出了两座亭子的高矮。案例评析:以上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小棍、脚步、小碗等)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测量是认识量的手段,幼儿学习自然测量可以加深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有助于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