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班级管理 王 蕾管,是为了不管 小学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涵义就是:班主任教师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协调任课教师和全班每个学生个体活动,利用学校、班级各种有利条件创造出一种比教师或学生个人活动力量大得多的集体力量,以便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一种职能活动。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如果说家庭是组成国家与社会的最小细胞,那么一个班级则可以说是社会组织形态的一个最小单位,或者说是社会的缩影。因此管理班级必须与学校、家庭、社会联系起来。一、小学班级管理的环节和特点小学班级作为小学的基层组织,其规模虽小,但管理的
2、任务却不轻,它表现为一系列复杂活动,如调查研究、预测、决策、规划、实施、选人、用人、指挥、协调、指导、教育、激励、监督、考核、奖惩等。把这些活动按照小学班级管理周期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进行合并,可以概括为四项最主要的活动计划、实施、检查、总结。这四项主要活动通过有序展开、周期运行就表现为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一)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环节1计划2实施3检查4总结小学班级管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计划统帅着整个管理的过程;实施是为了计划的执行;检查是对计划实施的监督,也是对计划的检验;总结则是对计划、实施、检查的总评价,也是为下一阶段计划提供依据。每一环节,都
3、对前后环节的衔接和反馈,从而对计划进行调整、改进,使管理趋于完善。四个基本环节不断循环运转,周而复始,每一次往复都是螺旋式的上升,阶梯式的登攀,促进班级管理上升到更高的台阶。(二)班级管理的特点1、直接性。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管理,是一种面对面的教育。班主任是要直接地面对每一个学生。2、综合性。学校对学生德、智、体的管理,是分工到不同的系统部门或专职人员的,而班主任则要承担起对学生德、智、体全面教育管理的责任,集诸任于已一身。因此,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呈现出综合性特点。3、复杂性。班主任面对几十个学生进行教育,决不可以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4、不同学龄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和行为表现又各自不同,这便呈现了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也意味着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4、具体性与灵活性。针对每一个学生所呈现的不同个性特征,对其各种不良行为习惯要分析其生成原因,教育方法必须因人而异地分别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才会见成效。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龄段的变化,教育方法也要随之灵活地变换,不能一成不变。二、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小学班级管理原则是根据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和管理规律而确定的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它是小学班级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又对小学班级管理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其意义主要体现在指导小学班级管理人员合乎规则地去确定管理目标、内容,选择管理方
5、式、方法,而并不解决具体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小学班级管理的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正确地贯彻小学班级管理原则。(一)整体性原则小学班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班主任把班级视为一个整体,通盘规划,统一指挥,合理组合各个系统、各个层次、各个因素的力量,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小学班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反映了班级管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原理,反映了对立统一法则和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它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整体和局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小学班级管理的整体性有以下特征:管理目标的“全”。贯穿在管理活动中的管理目标是全面的、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小学
6、班级管理目标是依据小学培养目标和小学管理的总体目标制定的,又反过来为实现小学培养目标和小学管理目标而服务的。归根结底,小学班级管理目标服从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样一个总目标。所以,从目标的内容上说,德、智、体各项的任务都要贯穿进去,各得其所。从时间的特性上看来,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要有机结合,全面安排。近期目标具体可行,循序渐进;远期目标则连续不断,贯穿始终。全面的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对小学班级活动起着指引、激励、调节的作用。管理对象的“全”。小学班级管理对象有人、事、物等,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落实。小学生是主要的管理对象,管事、管物的核心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好学生。小学班级管理人员的视野要面向
7、全班学生,不能只管理部分学生而忽略其他部分。对冒尖生、中间生、落伍生既要不分亲疏,一视同仁,统一要求;又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思想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习上循循善诱,帮助促进;生活上精心照顾,细致入微。管理过程的“全”。小学班集体的建设,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具有阶段性、连续性、递进性的特点。就像一场高水平的长距离的接力运动一样,每一棒的交接,每一程的跑步都要有机组织、协调配合,坚持以最好成绩跑到目的地。因而,小学班级的管理应该是全程管理,不应间断,计划、组织、检查和总结要紧密衔接,互相促进。全程管理并不是要求班主任以及家长包办管理全过程,而是要在这个周期较长的过程
8、中,就像高超的教练员那样,自始至终协调、组织,高度关注。管理力量的“全”。对小学班级管理不能单依靠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因素,构建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力量体系。从对学生的管理来说,一种力量来自他人的管理,即外管理。其中有家长方面的力量,有社会方面的力量,如校外辅导员,有班级方面的力量,如班主任和班级其他管理人员等。把学生作为管理的客体,领导、组织、指导、点拨。另一种力量来自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担任双重角色。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这两方面的力量,并使这两股力量配合默契,协调得法,齐抓共管,拧成合力,共同致力于班级的优化管理。(二)民主性原则
9、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力军,班主任的管理思想作风和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必然会持久而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发展。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邵瑞珍先生研究分析了领导的类型、特征及学生的反应,现摘录如下,以供参考。领导的类型、特征及学生的反应领导类型领导的特征学生对这些领导的典型反应强硬专断型1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2要求即刻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严厉的纪律。3他认为表扬会宠坏儿童,所以很少给予表扬。4认为没有教师监视,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1屈服,但一开始就厌恶和不喜欢这样的领导。2推卸责任是常有的事。3学生易激怒,不愿合作,而且可能在背后伤人。4教师一离开课堂
10、,学生就明显松垮。仁慈专断型1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2表扬学生并关心学生。3他的专断的症结在于他的自信,他的口头禅是“我喜欢这样做”或“你能给我这样做吗?”4以我为一切工作的标准。1大部分学生喜欢他,但看穿他的这套方法的学生可能会恨他。2在各方面都依赖教师,在学生身上没有多大的创造性。3屈从,并缺乏个人的发展。4班级工作的量可能是多的,而质也可能是好的。放任自流型1在和学生打交道中几乎没有信心,或认为学生爱怎样就怎样。2很难作出决定。3没有明确目的。4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既不参加学生活动,也不提供帮助和方法。1不仅道德差,而且学习也差。2学生中有许多“推卸责任”、“寻找替罪羊”
11、、“容易激怒”的行为。3没有合作。4谁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民主型1和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并作出决定。2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指导和援助。3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4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1学生喜欢学习,对教师较友好,喜欢同别人尤其喜欢同教师一道工作。2学生工作的质和量都很高。3学生互相鼓励,而且独自承担某些责任。4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需要引起动机的问题很少。当然,对一个班主任来说,不能简单地绝对地裁定他(她)是某种类型,只能说有些教师相对的民主一些,有的放任一些,有的专制一些,极端的情况很少。而且,关于教师的管理作风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专制和放任显然不利于对学
12、生的培养。正是由于我国小学一些班主任较多地以专制的、放任的思想作风对学生进行程式化的教育和管理,使得一些小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少有生机和活力,责任感差,依赖性强。所以,小学班级的民主管理要求把涉及到班级管理的所有成员真正当作主人,处处尊重他们,努力为他们创造班级管理的机会和条件,使所有成员把班级管理看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三)高效性原则小学班级管理的高效性原则要求班主任按客观规律办事,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计划和实施管理,管理和教育有机结合,使班级管理始终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1科学地支配时间和安排工作,实现班级管理的程序化、系列化。小学班级管理的程序化,要求科学地支配时间,使班级工作
13、有稳定的秩序,循序渐进。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老师、家长、校外辅导员和学生都心中有数,不乱套,不忙乱,不随意节外生枝,搞新花样;做到计划周密,秩序井然,有张有弛,动静相间,劳逸结合。假期做好准备工作,开学做好计划工作,期中抓好检查工作,期末做好总结工作。全学期要排好班级行事历表,一个季度或一个月要做好小结工作,每周也要排好班级工作的具体日程,使得班级的各项具体工作都有严密的计划,合理的程序。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班风建设,形成规范体系。合理的规章制度,会使得班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职责分明,奖惩合理,从而有利于稳定班级秩序,提高管理质量。要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制定出实施细则,严格地按照规章制
14、度加以管理,分期实施,步步落实。要特别注意班级常规的管理,坚持不懈,一丝不苟,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力争班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3完善班级管理体制,组成沟通、反馈网络。多年来,班级管理的工作实际上由班主任全权负责,单一指挥,科任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缺乏积极的管理意识,总觉得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情。有时科任老师尽管也发挥了一些作用,但都是零零碎碎,不成系统,与班主任的管理脱节,缺乏协调协作,沟通反馈不够。因此,必须完善班级管理体制,织成沟通、反馈网络。完善管理体制应该充分调动全体班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可建立“全员管理班级”体系,即让所有科任老师都分工到具体班级参与管
15、理。如一个班级平均有两个左右的带班教师,相互间可协商分工,一个当班主任,一个任副班主任兼少先队辅导员。有事共同商量,有责任一起承担。思想工作、家庭访问等可每人分工负责一定的学生数,既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又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另外,班级要建立与家庭的联系制度,使班级各项工作都能取得家长的配合。三、小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引导班级管理的实践证明,一个几十个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小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自我管理不等于放任自流。小学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
16、管理。(一)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小学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为了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的意识,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进行生活、学习独立性教育。随着独生子女社会的到来,现在的学生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地需要成人的帮助和照料。这种状况是培养自我管理意识的最大障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如晨会、班会、班队活动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
17、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取得一致意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2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儿童的自我管理并不只是管自己,而是要对自己、他人、集体全面负责。引导儿童自我管理首先应该使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克服个人本位主义,使儿童的自我管理植根于集体中,具有集体的意蕴。有位班主任碰到这样一名同学:他的学业优良,很有组织能力,在同学中也有威信,但他给自己定的信条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经过分析,班主任认为,这位同学所缺乏的是关心他人的热情。于是他让这位同学按要求经常组织一些班队活动,并经常在大家面前表扬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还积极创造机
18、会,让其他同学主动与他接近,让他体会到同学友情的真挚。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同学主动提出要当一名班干部,为大家服务,成了班级管理的得力骨干。由此可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一方面要求每位同学照顾好自己;另一方面,还要求同学关心他人和集体,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管理好班集体是每一位同学的职责。(二)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为了提高活动的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活动应遵循以下要
19、求:1制定严密的活动计划。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应该像课堂教学那样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学期、学年要有总体活动计划;每一次活动也应详细拟订方案。具体活动计划应包括如下内容:活动目的和内容;活动形式;组织人员、参加人员;活动进行的步骤;活动器材准备情况;其他说明;活动效果评价。计划的拟订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2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给他们发展自我管理能力提供机会。因此,学生自始至终都应该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活动的作用。作为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以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甚至强行将儿童的活动变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师生一起相互合作完成活动。3活动
20、应该更多地向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机会。儿童喜爱活动,因为活动更接近于他们的生活实际。因此,儿童在活动中总是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时,班主任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首先应该做到让更多的人参与活动的组织。班主任往往习惯于让少数能力较强的儿童组织活动,这样一来,就可能会产生少数人忙与多数人闲的现象。因此,我们不妨主动引导那些管理能力较差的同学参与活动的组织,提高他们的能力。(三)发挥民主管理班级的作用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之处,在于它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管理思想上看,现代教育、教学管理也同样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这就为民主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出了切实的要求。
21、第一,班主任的管理应该是民主化的。从指导思想上说,班主任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把学生切实提高到管理的主体上来;从具体的班级管理行为上看,班主任应该充分尊重和采纳学生的意见,热爱学生,不能一意孤行,不顾学生的身心负担,更不能随意体罚学生。第二,班主任的民主化管理应该与学生的自我管理保持协调一致。真正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要求师生双方各自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地行动起来参与管理,同时还要求双方在管理思想、方法措施、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师生彼此之间经常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以达成共识。当产生分歧的时候,应自觉地进行合理的调整。(四)自我管理引导系统化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进程中的过渡期
22、。这期间,年龄跨度较大(6、7岁12、13岁)。因此,不能忽视儿童在小学期间身心方面的巨大变化。小学低年级儿童与高年级儿童相比,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引导自我管理要序列化、系统化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自我管理系统具有自身的结构完整性。从童年到成人,不同年龄阶段自我管理的要求不同,要引导儿童取得最佳的自我管理效果,形成最优化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结构,就必须实现教育的系统化。具体做法是:1建立适合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目标总体系。这一工作是当前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不同年级的不同教育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以至于产生脱节现象。有些学生的学业波动就是因为升级换班后,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造成的。这本身就表明了建立完整
23、一贯的自我管理目标体系的必要性。这个体系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一、二、三级目标。其中,一级目标是自我管理在一定年级阶段的总体要求;二级目标是分类、分项要求;三级目标是具体要求。2教师集体应该形成一致意见。现代教育与个别教育不同,它是通过教师集体合力对学生集体产生影响。这样,在引导儿童自我管理方面,全体教师的教育观点、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就要保持协调一致。3引导儿童自我管理应该动员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培养自我管理的习惯、能力,光在班级和学校中进行是不够的,整个社会和家庭都应该行动起来,为儿童自我管理活动提供一个立体化的、系统完整的环境条件。有些小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出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但一到家中,角色就立刻变换,甚至连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都不愿干。这就会消解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影响系统效果的发挥。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并改正,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心理特征的发展变化,我们必须不断改进班级管理的方法,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认真教好每一个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