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透镜及其应用中考复习课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透镜及其应用”,共有五节内容,在2011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本章的要求如下:一级主题二级主题标准 活动探究与建议运动和相互作用声和光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交流讨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作为一节中考复习课,应该引导学生在前面光现象复习的基础上,通过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透镜: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在视力的矫正中的应用的复习,承前启后,让学生了
2、解它们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透镜的基本知识,但缺少对本章内容整体的认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所以他们认为复习课就是旧知识的重复再现,因而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也觉得难教,使得最后复习效果不佳、效率不高。而本节课作为一节中考复习课,自身所具有的很多特征正好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相一致,而且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学生探究实验器材及学校的鸿和i学电子白板,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操作、展示
3、、交流、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利用光具盘操作演示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通过学生对鸿和i学白板绘图工具的应用,让他们学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3.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动画演示和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从而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勤于动手、乐于合作的探究能力。 4.通过中考题的变式训练,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 影仪中的应用。 5.通过学生自己结合眼球的结构讲述人眼成像的原理;以及观看视频和查阅 资料让学生了
4、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教学重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采用6+1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交流、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形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最大程度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 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利用白板绘图工具完成光路图,巩固基础、强化记忆。 学生自已通过动画操作,形象、生动的演示了凸透镜成像这一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一道中考题进行变式训练,解决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的问题,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然后通过小组探究实验,将成像规律再次强化、
5、拓展和延伸,并由学生自己将实验成果展示、交流,最终培养他们观察、动手、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对眼球的结构很感兴趣,结合他们所了解的生物方面的相关知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让学生自己说出眼球的成像原理。通过观看视频和查阅资料引导学生总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并学会利用视力的矫正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活动的主人,教师做好适当的引导和辅助工作就好。教学准备:1.鸿和i学电子白板、ppt课件、复习学案、教学资源包。2.光具盘、凸透镜、凹透镜、直尺、火柴、蜡烛、学生探究实验器材。3.对小组进行合理搭配,将学优生和学困生调配均匀,以达到相互帮助
6、共同进步的目的。阅读,理解中考课标要求学生阅读、理解、记忆理解考试要求,复习有的 放矢通过宁夏中考研析聚焦中考考试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把握考试方向,做到心中 有数回顾透镜基础知识重温三条特殊光线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利用软件工具作图、讲解再探透镜成像规律直击中考一题多变学生自己操作动画,利用学科资源演示、讲解 熟记规律 熟练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拓展和延伸小组合作探究实验,上台展示、交 流实验成果实验验证规律,学生牢记规律。了解眼球成像原理、清楚近视眼、远视眼 的成像及矫正方法学生讲解成像原理。观看视频了解 视力的矫正流实验成果清楚原理,温故知新,学以致用课后任务,巩固提升学生熟记规律,完成相
7、关练习,复习新的内容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基本 能力熟练绘制三条特殊光线,辅助理解记忆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设计及目的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 引入课题后,出示中考课标要求,并引导学生研析近年宁夏中考考点,把握考试要求和考查方向,清楚复习过程中要有课标意识,与课本、习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由一人阅读课标要求,其它学生理解,记忆。一起研析中考重点考点。经过大家分析讨论,最终把本章内容的复习重点集中在下面两大模块:1.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2.眼睛和眼镜视力的矫正。利用表格和硬币书写功能标注给出重点,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活动1
8、:引题,明确课标要求,研析中考考点。 活动2:回顾透镜基础知识,构建基本知识网络。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设计及目的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1. 教师精心设计一道习题,给出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透镜的图片,回顾透镜有关的基础知识,构建基本的知识网络。2.通过实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发言。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顾知识。 学生利用展台和实验器材,通过给其它学生讲解区分透镜的常用方法,既锻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硬笔书写功能和工具中的展台功能,直观、形象展示实验现象,说明主要问题。活动3:重温三条特殊光线,辅
9、助理解透镜成像规律。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设计及目的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光路图重温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正确的完成光路图,让学生在提升作图能力的同时,来辅助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学生利用绘图工具完成作图,给其它同学讲清楚作图的整个过程。 2.使用聚光灯强调作图的注意事项。利用白板中的绘图工具和聚光灯,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学会熟练作图。活动4:再探透镜成像规律,直击中考、一题多变。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设计及目的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 引导学生利用flash动画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1.学生自己操作动画,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一边操作一边引
10、导其它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并学会总结成像规律。 2.将规律总结成口诀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实验规律的书写也由学生自己通过板书完成。利用工具插入flash动画,操作方便,现象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熟记规律。 通过一道中考题,利用一题多变的形式,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学会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进行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发散思维。 2.学生上台完成此题的解答并讲清答题思路。然后利用学科工具光学中的蜡烛,通过移动它的位置,引导提问其它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将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1. 利用白板工具中的硬笔书写功能,清晰,准确的显示
11、答案。2. 利用学科工具中的光学器材选择功能,灵活应对题目要求。3.利用图片的拖曳功能,最终达到一题多变的目的,呈现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5:小组实验再探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师的组织及引导学生活动设计及目的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 1.将一道中考实验题进行改编、拓展和延伸。2.组织学生小组实验再探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巡回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各小组实验成果展示汇报,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1. 学生利用尺和笔在原来的表格中再加一组实验。2. 学生小组积极协作探究实验,通过动手操作,
12、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在复习学案上。3. 实验结束后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利用展台将自己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其它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与补充。 利用展台展示实验成果,并使用批注功能在学案上补充、更正,就实验现象及时进行交流讨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概括能力,以及学会如何用规范的物理语言进行表达。活动6: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及矫正方法。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设计及目的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眼球成像的原理。1. 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近视眼的成像及矫正。2.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远视眼的成像及矫正。1. 学生补全眼球的结构名称,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给大家
13、介绍它的成像原理。2. 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得出近视眼的成像及矫正方法。3. 阅读学案材料了解讨论远视眼的成像及矫正方法。1.利用硬笔书写工具准确 标注名称,突出重点内容。 2.利用插入工具播放视频,形象、直观的让学生了解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 设计一道练习,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视力的矫正”问题,让学生分清是哪种视力的成像,并为之选择合适的透镜进行矫正。 1.学生自己判断并说明理由。 2.然后选择学科工具光学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对相应的视力问题进行矫正。 利用白板工具中的硬笔书写功能,学科工具中的光学器材选择功能,图片的拖曳功能,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7:课后任务
14、,巩固提升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活动设计及目的数字化资源使用及意图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课后任务,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学生自己记清楚任务,并在课后认真的完成。利用图片文字讲清任务,并告诉学生中考复习路上有老师的指导和陪伴,一定要坚定信心的走下去。板书设计 五、透镜及其应用 放大镜,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凸透镜成像规律 投影仪,fu2f,成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凹透镜)2.眼睛和眼镜 远视眼(凸透镜)透镜及其应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属于中考复习课,在课堂中我能通过恰当有效的引导,始终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将教学目标最大化,最优化。让学生能高效率、
15、高质量地回顾知识并在思维和技能方面得到培养。所以本节课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符合高效课堂的标准。具体的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语言规范简洁、准确清楚;教态大方沉稳;思路清晰,环节完整且过渡自然;能努力将学科工具、绘图工具、视频、图片、flash动画等数字化资源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起到主导的作用。2. 学生参与度高。在整堂课中能积极参与演示实验、小组合作实验、展示交流实验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活动量大且多样化,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互相渗透,高度融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 互动。 (1)
16、学生上台利用光具盘和两种透镜操作演示实验时,学生展示交流分 组实验成果时,都用到了白板工具中的展台,现象清晰,一目了然。 (2)在完成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时,学生利用白板中的绘图工 具和聚光灯功能,使得图像准确重点突出。 (3)我利用利用白板工具插入flash动画凸透镜成像规律,由学生自己在屏幕上操作、演示动画,形象、生动的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展现给 学生,并由学生自己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在小组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超出我的预先设计,利用自己的眼镜探究了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使课堂更加鲜活起来,而且有了生成性的东西。同时利用展台将自己小组的实验成果清晰、明了的展示给其他同学。(4)在
17、“直击中考,一题多变”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际应用时,学生利用常用工具中的硬笔在屏幕上书写答案,并选择学科工具光学中的蜡烛,使用图片拖曳功能,对这道题进行变式训练。举一反三,效果很好。 (5)讲解眼球的成像原理时,我插入了一段近视眼及其矫正的视 频 ,提醒学生注意用眼,保护自己的视力, 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视力的矫正”环节上,学生通过选择学科工具中的两种透镜,并能对它们进行适当的调整,并拖曳到合适的位置上,这样也锻炼了学生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精选课堂练习,形式多样,题量适中。有作图题、选择题、实验题,简答题, 可以巩固基础 知识,培养作图习惯,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18、综合能力。让大 部分学生在复习学案中完成,个别同学在鸿和i学白板中利用书写功能、学科 工具功能、图片拖曳功能、展台功能及聚光灯功能进行完成,从而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了对白板的应用能力。通过小组探究实验,增强学习物理的 兴趣,也让课堂上有生成性的知识,同时让学生懂得了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总之,一堂课不可能是百分之一百的完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成长,让他们每个人尽可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要学会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适时的引导,合理的组织,对所复习的内容进行二次备课再设计,要做到课前精心备课、课中有的放矢、课后效果扎实。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力求摆脱”题海煎熬”,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最终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悦。3.利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渗透融合,最终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的“动起来”。 教学是一条漫漫的长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面前,我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真正解放学生也解放自己,为自己和学生营造一片蓝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