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戏材料与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目前许多幼儿在园表现出自私、放任、不守规则,尤其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对集体生活比较陌生,游戏便成了他们适应环境的最好方法。然而他们对游戏的兴趣依赖于材料的摆弄,在使用游戏材料时独占、乱扔、偷藏、偷带、抢占等表现明显,这大多由于幼儿在家庭中缺乏对规则意识的培养,教师有必要重视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游戏材料为载体,在幼儿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探寻出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的策略,形成一定的秩序感,促进幼儿社会情感中规则意识的发展。一、在游戏材料的使用中引发小班幼儿制订规则的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
2、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在指导幼儿制定规则时,教师切不可用枯燥的说教和强制措施,应引导幼儿自主地参与制定规则,自愿地去遵守。下面我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和制定规则的必要。案例1.抢羊角球事件自由活动时,豆豆快速抢到一个羊角球,骑上后飞快地向前跳去,剩下的三个羊角球也都被几个伸手快的幼儿拿到手,杰杰沮丧地看着飞速从身边跳过的羊角球,无精打采地靠在了墙上。过了一会儿,豆豆拎着羊角球满头大汗地坐到垫子上,杰杰见状高兴地跑过去,伸手就去抢,豆豆不让,露露也跑过来抢羊角球,终于杰杰“哇”地一声哭啦,豆豆紧跟着也“哇”地一声哭起来,可手还是紧紧地抓
3、住羊角球不放。案例2.乱七八糟的建构区自选游戏时,建构区里一下子进去了四个小朋友,四个人坐下后各自从柜子上拿了一篮玩具,并抓放到垫子上玩起来,很快地垫上各种建构材料混放在了一起,篮子也横七竖八地放在游戏材料中,这时有的孩子趁机乱抓别人的材料,有的则开始乱扔材料,想玩的孩子也没法继续玩了。结束活动的音乐响了,孩子们开始手忙脚乱地收拾各自的材料,结果越收拾越乱,没办法只得急匆匆回座位。在案例1中,幼儿由于不懂得轮流玩玩具的规则,以及轮流玩的方法,而发生了争执,幼儿认为自己拿到玩具就应该属于自己,即使不想玩也不愿给别人。这时教师就应客观地分析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认识到玩玩具是要有规则的,只有制定了规
4、则才能让自己和同伴享有更多玩玩具的机会,大家才会玩得开心。在案例2中,幼儿由于没能建立使用游戏材料方法的规则,如使用建构插塑时要拿一个插一个,挑选积木在篮子中选,不要倒出来洒在地上。规则的缺乏,结果造成游戏材料的混乱,影响了游戏的进行。这时教师就可根据实际的情景随机引导幼儿讨论游戏材料的使用方法,帮助幼儿认识到只有按规则使用游戏材料才能玩得好,不互相干扰。二、通过游戏材料巧妙引导小班幼儿执行规则小班幼儿由于规则意识淡薄,认知能力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在使用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常会做出一些“明知故犯”的事,如私藏玩具,将喜欢的玩具偷偷带回家,不愿收拾玩具,随意破坏玩具等。这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运用
5、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方法加以纠正,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从而去执行规则。(一)运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遵守规则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平时教师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率先垂范,给孩子树立榜样。如每次收拾整理玩具时教师都和孩子一起做,让孩子懂得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制定的规则教师幼儿都必须遵守。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从正面积极引导孩子,在幼儿同伴中寻找幼儿学习的榜样。(二)运用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愿遵守规则秋秋是一个喜欢藏东西的孩子,在家里也有这个
6、习惯。一次我看见他又将班上的“嘟嘟”玩具悄悄藏到书架后面,午饭吃好后,秋秋走到书架后面去拿玩具,我笑着对他:“秋秋,你在跟谁捉迷藏呢?”秋秋愣了一下,随即说:“我跟嘟嘟玩具捉迷藏呢!”我说:“那你找到它了吗?”秋秋很快从书架后拿出嘟嘟玩具高兴地说:“我找到啦,在这儿。” 我故意生气地说:“嘟嘟玩具真不讲卫生,怎么躲在这又黑又脏的地方,你快送它回家,以后别让它乱藏地方。”秋秋笑着将玩具送回了篮子,这以后秋秋很少将游戏材料藏旮旯里。教育无痕,尤其对一个只有四五岁的幼童,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幼儿知道了藏玩具的不对,并愉快地将玩具送回了原处。幼儿只有从心里对规则产生了认同感,才能自愿地遵守。(三)运用图标
7、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所谓的图标就是把规则画成画面,通过观察、模仿、暗示等途径去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抑制其不良行为的萌发,促使幼儿在不断操作中形成自律。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教师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人他人。小班幼儿由于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对一些日常必须遵守的规则不能正确认识。如在收放户外游戏材料时,我和幼儿共同商量在篮子上贴上便于幼儿辨认的材料图标,幼儿玩完并能迅速收拾好材料,避免了材料的乱扔乱放,幼儿懂得了游戏材料要分类摆放和用完放回原处的规则。区域游戏中,为了告知幼儿几人可以同时使用游戏材料,我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做
8、了点卡和小人相结合的标牌。点卡表示进区人数,小人表示小朋友。在形象生动的图标引导下幼儿很快明白了游戏规则,游戏开展起来也变得有序和有趣。(四)运用“自然后果法”,增强幼儿规则意识“自然后果法”是法国启蒙教育家、思想家卢梭在幼儿道德及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指当幼儿有过失行为时,成人不是去人为地限制儿童的自由,而是用过失产生的后果去约束儿童的自由,从而使儿童明白其后果,并下决心不再重犯的方法。它能帮助那些攻击性强和好冲动的幼儿内化规则,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五)运用奖励法,激励幼儿遵守规则幼儿是从成人的评价标准中去学会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教师采取积极的奖励办法不仅有利于巩固幼儿对规则的执行,而且可
9、激励幼儿同伴遵守规则。班上投放了新的游戏材料,如果数量不多,我总是让幼儿先评选出遵守规则有进步或遵守规则好的幼儿,然后奖励这些幼儿第一个玩,让幼儿对自己能遵守规则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让其他幼儿看到,只有遵守规则才能获得更多的游戏机会,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总之,在帮助小班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方面,教师可根据小班幼儿使用游戏材料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同时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将规则内化为幼儿自主的、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行为。从而让幼儿自主发展,为达到个性自由和社会化的和谐统一打好基础。反思:说到如何让孩子遵守规则,我想首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尊重和自由,让孩子充分地自主,其次才是规则。孩子得到了足够的自由,对自由不感到饥饿,对规则也就不会有逆反心理,那么遵守规则就会容易很多,即使是对于特殊情况下要遵守的不合理规则相信也会具备更强的承受能力。是否给了孩子自由,关键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成与你一样平等的人,是否充分地尊重了他的意志,而在具体事情上是否给了他足够的选择机会和权力。相信孩子,他们并不比我们更无知,当你把必要的生活状态都展现给他们时,他们一定能在自由的实践中理解规则的存在,并主动去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