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疾病名称(英文)urticaria 拚音QIANMAZHEN 别名中医:隐疹,风瘙,风pi,瘾疹,风疹块(中医),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皮肤粘膜的迅来速去、不留痕迹的局限性水肿。主观瘙痒,可伴全身症状。 中医释名以身体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发无定处,忽隐忽现,退后不留痕迹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西医病因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病因有食物(如鱼、虾、蛋类、奶类或其它富于蛋白类食物)、药物(如青霉素、痢特灵、血清、疫苗等)、细菌(如扁桃体炎、鼻旁窦炎、慢性阑尾炎等)、 病毒(如肝炎、上呼吸道感等)、寄
2、生虫及真菌感染,精神因素(如情绪紧张)、动物及植物因素(如吸入动物的皮屑、羽毛或花粉等),物理及化学因素(如冷 热,日光,摩擦及压力,机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学物质)以及患某些皮肤或全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均可引起荨麻疹的发生。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了。一般 认为大多数急性荨麻疹系第型变态反应,由于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致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真皮,临床上表现为风团或局限性水肿。 有些荨麻疹则系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激活补体过程中产生过敏毒素,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荨麻疹的发生。除上述变态反应外,某些刺激因 子如一些食物、药物因子,化学物质等等,亦能直接作用于肥
3、大细胞,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本病的发生。 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可分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两种。由变态反应引起的荨麻疹属于型,即速发型变态反应。由感染、寄生虫、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荨麻疹属于型,即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此型除皮损外,尚有发热、关节痛、胃肠症状或有血管炎表现。非变态反应的荨麻疹系由某些物质直接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如吗啡、硫胺、贝类、草莓、虫咬及物理刺激等引起。 中医病机本病多由赋禀不受,又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因平素体虚工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
4、灼伤阴血,致使阴血不足,复受风邪而诱发。 病理组织病理系单纯限局性皮肤水肿,乳头及真皮上层浆液性渗出,乳头水肿,细胞浸润缺乏或不著,淋巴管扩张,小血管因受压而收缩,棘细胞呈海绵状。 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因赋禀不耐,初起为风寒外袭或风热客表,致营卫不和,邪气郁于腠理,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故见风团,风为阳 邪善行而数变,故起病急骤,时隐时现,发无定处,邪热郁于血分,血热生风或热邪灼伤阴液,血虚生风则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或因饮食失宜,脾失健运, 气滞于里或内有虫积,复受风邪而致本病。总之,辨证属风寒、风热、血热、脾虚、血虚所引起;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及舌脉症,因人辨证,不可拘拟成
5、方,应 灵活运用。1.风寒证候:风团色淡微红,以露出部位如头面,手足为重,遇风、冷后皮疹加重,得温则缓,冬曳夏轻,舌体胖淡,苔白,脉浮紧或迟缓。辨析:辨证:以风团色淡,遇冷加重得温则缓为主要辨证要点。病机:风寒之邪束表,营卫不和故起淡红色风团,遇寒加重,得温则缓。舌体胖淡苔白,脉浮紧或迟缓皆为风寒束表症。2.风热证候:发病急聚,风团色红、灼热,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伴有发热,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辨析:辨证:以风团色红,遇热则剧得冷则减为主要辨证要点。病机:风热之邪客于肌表,外不得透达,内不得疏泄,营卫不和而见风团骤起,色红、灼热;肺热壅盛则伴发热,咽喉肿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属风热客表
6、之象。3.血热证候:先感皮肤灼热刺痒,搔抓后即随手起风团或条痕隆起,越抓越起,以夜间为重,发时心烦不宁,口干思饮,舌红苔净,脉弦滑。辨析:辨证:本型多见于人工性荨麻疹。以皮肤灼热刺痒,搔后随手起风团为主要辨证要点。病机:心经有火,血分郁热,血热生风而见皮肤灼热刺痒,搔后起风团;热扰神明则心烦不定,热灼津液则口干思饮。舌红脉弦数为血热之症。4.脾虚证候:风团迭发不愈,伴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脘闷纳呆,腹痛便泄,舌淡苔白,脉沉细缓。辨析:辨证:本型多见于肠胃型慢性荨麻疹,以风团迭发不愈,伴脾胃虚弱症状为主要辨证要点。病机:脾胃虚寒,复受风邪刺激故见风团迭发不愈,脾失健 运,温阳不布,故形寒怕冷,四肢
7、不温;脾胃虚弱,运化失职,食滞中焦,则脘闷纳呆,腹痛,完谷不化则便泄。舌淡苔白,脉沉细缓为脾虚之症。5.血虚证候:风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不愈,且多于午后或夜间发作,或疲劳时加重,舌红少津或舌质淡,脉沉细。辨析:辨证:以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不愈为主要辨证要点。病机:病久阴血被耗,血虚生风故见皮疹反复发作,夜间及疲劳时加重。舌红少津,舌质淡,脉沉细为血虚之症。 西医诊断标准荨麻疹诊断标准:1.皮肤出现大小不等之风团样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痕迹。2.慢性荨麻疹,风团损害反复发作,时间持续13个月以上。3.实验室检查,皮肤过敏源检查可查到阳性结果;血清IgE水平增高。西医诊断依
8、据根据各型荨麻疹的发病情况、皮损特点,一般诊断不难。 发病急性多经数日至12周左右而痊愈,慢性者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可迁延数月或更久。 病史症状体征临床表现与分期(一)症状1.皮损常突然发生,为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等的风团,境界清楚,形态不一,可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皮损可随搔抓而增多、增大,可相互融合成不整形、环形及地图形。2.皮肤划痕征可呈阳性。(二)临床分期临床经过可分为2期7型。1.临床分期(1)急性期:多突然发病,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淡红色或苍白色,有剧痒及烧灼或刺痛感。风团可泛发全身或较局限,此起彼落,消退后不留痕迹。原因较易追查,除去原因后,风团迅速消退。(2)慢性期:
9、常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病因不易追查,常经年累月不愈。2.临床分型(1)寻常性荨麻疹:首先有痒感,搔抓后即有浮肿状风团发生,可限局或泛发全身,皮疹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急性者亦可发生于胃肠道,引起急性腹痛、恶心、呕吐、腹泻喉头及支气管受累时,可出现咽喉发堵、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若风团反复发作,持续在3个月以上,即转为慢性。(2)人工性荨麻疹:又称皮肤划痕症。以钝器或手指划皮肤后,划处首先出毛细血管扩张而呈红斑,随后因轴索反射致小动脉舒张出现周围红晕,最后由于血清外 渗引起风团表现。常见两型:一型是单纯性皮肤划痕症,属生理性体质异常;另一型是由变态反应性荨麻疹相伴发的皮肤划
10、痕症,属症候性皮肤划痕症,因皮肤受外 界刺激后局部细胞受损而释放组胺引起本病。(3)血管性水肿:又称血管神经性水肿、巨大荨麻疹、Quincke水肿。发病多突然,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组织松驰部位,手足、前臂及踝部也可 发生。损害往往只发生于一、二处。患处肿胀,有瘙痒或灼热感。有弹性,表面淡红或呈正常皮色,边缘不整。损害常单发,易在同一部位反覆发作,经数小时至 l-2d消退,不留痕迹。当累及咽喉粘膜或胃肠道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呕吐、腹痛、腹泻、咽下困难甚至窒息。致病原因与荨麻疹相似。少数患者属于遗传性血 管性水肿,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Cl酯酶抑制物的缺乏或功能不足,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11、本病从儿童期开始发病,有家族史,临床表现与血管性水肿相似, 每次发作为1-3d,可长达1周。常因拔牙、创伤、扁桃体摘除、病毒感染及情绪紧张而诱发。(4)寒冷性荨麻疹,在气温突然变冷,浸冷水或接触冷物后,于暴露部位产生风团。可分家族性和获得性两型。家族性较少见,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从婴儿开 始,发病持续一生。遇冷后几小时即发病,损害为非瘙痒性丘疹,不是真正风团,可伴头痛、发热、关节痛和血粒细胞增高。获得性等麻疹则开始于儿童或青年期, 遇冷后即发,病,多见于暴露部位。重者饮冷水可致口唇、舌、咽部水肿,淋雨、游泳等身体大面积遇冷时可出现心悸、气急、血压降低、呼吸困难等。发病的主要 介质为组胺,激肽
12、也可能有关。(5)光感性荨麻疹:以称日光性荨麻疹。发生于照射阳光、紫外线、红外线数分钟后,在暴露部位开始出现瘙痒和红斑,迅速形成风团,经2-3h消退。若大面积暴晒可发生全身反应,如哮喘、眩晕及虚脱。(6)压迫性荨麻疹:又称延迟性压力荨麻疹。仅发于压迫较重,较久之后,特别容易发生于步行之后的足部与坐后的臀部,损害为皮下组织水肿。可能与激肽有关,抗组胺药无效。(7)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因运动、出汗情绪紧张等原因诱发,多发生在运动、受热或情绪激动后,皮损为2mm左右小型风团,周围有一较大的红晕, 散在分布,不互相融合,时为红斑而无风团,瘙痒较剧。部分病人可伴头晕、头痛、出汗、腹痛、腹泻等乙酰
13、胆碱全身反应症状,羟嗪类药物有效。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应与有风团损害的其他全身性疾病相鉴别,以免延误病情。丘疹性荨麻疹:多发于儿童,为中心有丘疹或小水疱的风团。 中医类证鉴别风土疮:多见于小儿,常在春秋季发病,好发于躯干与四肢近端,表现为在生米大小纺棰形风团样皮疹,中心可出现水疱,甚或大疱、血疱,天消退。色素性瘾疹:风团消失后遗有黄褐色或棕色的色素斑,经搔抓或其他机械刺激后可再起。猫眼疮:典型皮损呈环状或彩虹状,其色暗红或紫红。 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疹块消退,瘙痒消失,急性者1周以上无发作,慢性者半年以上无反复。2.显效:疹块消退,
14、瘙痒基本消失。急性者1周以上仍有少量疹块,有轻度瘙痒;慢性者发作次数减少,时间间隔延长,瘙痒明显减轻,半年后仍有小发作。3.有效:慢性者经治疗,疹块减少,发作次数略有减少,间隔时间略长,瘙庠减轻。4.无效:急性者1周内、慢性者3日内疹块与瘙痒无改善。 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询问发病前3周内食物、药物等与皮疹的关系;适当选用抗组胺药物,急性严重发作时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并静脉滴注氢可的松;喉头水肿和呼吸困难者除上述疗法外,应立即输氧,必要时须作气管切开;对慢性荨麻疹不宜选用皮质激素,可注射钙剂、胎盘组胺、组胺球蛋白、静脉封闭或口服氯喹、利血平、氨茶碱、氨基已酸等药物;对寒冷性荨麻疹可用17水泡手或脚
15、,2-3周后水温渐降到7左右;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尚可加用垂体前叶抑制药达那唑哗(danazol),有增加4及1酪酶抑制物水平的作用,有一定疗效。外用药以温和止痒剂为主。一、全身治疗(一)寻常性荨麻疹1.除去病因,对饮食过敏者可以做饮食排除试验,以确定致敏食物。应注意避免饮酒,不吃易引起荨麻疹的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等,可多吃青菜类清淡饮食。2.抗组织胺药:仍为目前常用药物。如息斯敏10mg,1次/日,口服。扑尔敏48mg,3次/日,口服。苯海拉明2550mg,23次/日,口服。赛庚啶24mg,3次/日,口服。异丙嗪25mg,3次/日,口服。安他乐2550mg,13次/日,口服。应用某种抗
16、组胺药无效时,应更换另一种抗组织胺药,或将药量加大,或两种药物同时联合应用。3.钙剂:如5%溴化钙1020mg,13次/日,口服。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1次/日。4.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5.1:1000肾上腺素或麻黄素0.31ml,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慎用,皮下或肌肉注射。此法适应于发病急骤而广泛者或发于喉头影响呼吸或伴有胃肠道症状者。6.皮质类固醇激素:只用于全身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或作为血清病型荨麻疹的临时性治疗,氢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加入5%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点滴。7.普鲁卡因封闭疗法:适用于慢性荨麻疹。0.2
17、5%普鲁卡因1020ml加维生素C12g静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8.组胺球蛋白:成人每34天皮下注射2ml,5岁以下儿童1ml,36次为1疗程。此法适用于慢性荨麻疹。9.自血疗法:自患者静脉抽血,立即注射于臀部肌肉内,开始每次35ml,渐可增至10ml,37天1次,710次为1疗程。(二)其他类型荨麻疹除以上疗法可以酌选应用外,其他如家族性血管性水肿,用抗组胺制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等。对一般疗效较差或无效患者,可选用甲基睾丸素、麻黄素、普鲁苯 辛、6-氨基乙酸等内服。对人工性荨麻疹避免应用青霉素,可用安他乐。压力性荨麻疹用抗组织胺剂无效,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胆碱能性荨麻
18、疹应避免过热 及情绪激动,药物方面除内服抗组织胺制剂外,可服抗胆碱能药物。二、局部治疗原则为对症止痒,可用炉甘石洗剂,2%石炭酸,1%麝香草粉,1%2%薄荷脑,3%水杨酸等配成酒精剂或洗剂,局部外涂,每日23次。 中医治疗本病的治疗,辨别风团的寒、热、虚、实对于立法是非常重要的。风团的颜色,发作的时间不同,是荨麻疹辨证的依据,同时还应结合患者的体质,证候,舌脉加以全面分析,以便辨证施治。一、辨证选方1.风寒治法:祛风散寒,调和营卫。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5g,防风10g,麻黄10g,秦艽15g,白鲜皮15g,白芍10g,生姜皮10g,浮萍10g,生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2.
19、风热治法:辛凉透表,祛风清热。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10g,牛蒡子10g,防风10g,蝉衣10g,白蒺藜15g,山栀子10g,银花30g,黄芩12g,生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伴有咽候肿痛者加板蓝根、山豆根。3.血热治法:清热凉血,消风止痒。方药:消风散加减。生地15g,当归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白茅根30g,苦参10g,丹参20g,胡麻仁10g,生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4.脾虚治法:温中健脾,调和营卫。方药:附子理中汤合桂枝汤加减。熟附片6g,(先煎),干姜10g,党参15g,焦白术15g,炙甘草10g,桂枝10g,炒白芍10g,茯苓10g,乌梅肉10
20、g,防风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5.血虚治法: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g,生地15g,白芍10g,川芎10g,首乌15g,芥穗15g,防风10g,刺蒺藜15g,黄芪15g,生甘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二、外治法1.熏洗法:用香樟木或晚蚕砂各3060g,或楮桃叶3060g,煎汤先熏后洗,每日12次。2.地肤子、白芷、防风、川椒、透骨草各,煎水,外洗。3.百部酊(百部、白酒),外搽,适用于风寒者。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氧化锌、甘油、氢氧化钙溶液),外搽,适用于风热者。4.单方验方:麻黄g,蝉衣g,川连g,生甘草g,当归g,生熟地各,赤芍,川芎。煎汤,内服
21、。5.复方炉甘石洗剂(雷琐辛、鱼石脂、硫黄、炉甘石洗剂)、三黄洗剂等,外涂皮疹处。 中药针灸放血疗法(1)分别在双耳轮、双中指尖、双足趾尖,经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放血,3天1次,5次为1疗程。(2)慢性者在耳背静脉用三棱针刺之出血,或用碎磁片消毒后,贬刺出血,23天1次。针灸疗法1.体针:主穴取曲池、血海、三阴交,面部肿加合谷;头部多取丝竹空、迎香、风池;腰部取肺俞、肾俞;腹部取中腕;腹痛加足三里;下肢取伏兔、风市、委中、足三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015分钟,每日或间日1次。2.耳针:取穴神门、肺区、枕部、荨麻疹区(在耳舟区时肩点上连线内上1/3处)。针刺,留针1小时,每次选23穴。3.水针疗
22、法:取足三里、曲池、三阴交、肺俞等穴,药物可选用普鲁卡因、皮质类固醇激素、苯海拉明、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每穴,每周次。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预防除去病因,对饮食过敏者可以做饮食排除试验,以确定致敏食物。应注意避免饮酒,不吃易引起荨麻疹的食物。如鱼、虾、蛋类、牛奶等,可多吃青菜类清淡饮食。 历史考证祖国医学历代医学家有隐疹、风瘙隐疹、风pi等名,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荨麻疹。隐疹之名,首先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降之病,皮痹隐疹。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瘙隐疹恸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隐疹。阐明了本病的发病原因。瘾疹病名出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瘙瘾疹生疮候,曰: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瘾疹。热多则色赤,风多则色白,甚者痒痛,搔之则成疮。又名风疹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