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1分)1脂肪变性2 机化3 肉芽组织4 心衰细胞5 蜂窝织炎6 癌症7 动脉粥样硬化二、 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时,其脂滴的主要成分是 ( )A 磷脂 B 胆固醇 C 脂褐素 D 中性脂肪2 发生液化坏死基本条件 ( )A 含较多的可凝固蛋白 B 组织凝血较严重C 有腐败菌感染 D 产生蛋白酶较多3 全身性营养不良时,最早发生萎缩的器官或组织是 ( )A 脂肪组织 B 心肌 C 脑 D 骨骼肌4 关于再生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 )A 一侧肾脏摘除后,另一侧肾脏体积增大 B 胃肠道粘膜缺损后由表层上皮增生修补C 神经细胞通过脱髓鞘后再生
2、 D 分化低的组织再生能力强5 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不包括 ( )A 严重感染 B 电离辐射 C 含硫氨基酸缺乏 D 局部血液循环不良6 脂肪栓塞患者的一般死亡原因是 ( )A 动脉系统栓塞 B 脂肪分解产物引起中毒C 肺水肿和心功能栓 D 肾小动脉栓塞7 下列哪种情况不易形成静脉血栓: ( )A 充血性心力衰竭 B 急性黄色肝萎缩 E 红细胞漏出 E 以上都不是8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 ( )A 血管扩散 B 血浆渗出 C 纤维蛋白渗出 D 白细胞游出9 在细菌感染的炎症病变中,最常见的炎细胞是 ( )A 淋巴细胞 B 浆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嗜酸粒细胞10 在病毒感染的病灶中最常见
3、的炎细胞是 ( )A 淋巴细胞 B 浆cell C 中性粒cell D 嗜酸粒cell11 肿瘤性增生的主要特点是 ( )A 增生旺盛 B 增生过度 C 增生细胞出现分化障碍 D 与机体不协调12 胃肠道的恶性肿瘤经血道首先转移到 ( )A 肺 B 血癌 C 肝 D 肾13 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 ( )A 霍奇金病 B 血癌 C 白血病 D 血管内皮肉瘤14 肾脏体积缩小,表面有多数大疤痕,切面成楔形,见于 ( ) A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B 肾动脉粥样硬化 C 多发性肾梗死 D 慢性肾盂肾炎 15 关于心肌梗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 梗死多发性生在左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前
4、2/3 B 梗死区可有血栓形成 C 梗死灶累及心脏膜下层心肌不超过心肌厚度一半为心内膜下梗死 D 病变多属于出血性梗死 16 风湿病在病理诊断上最有意义的病变为: ( ) A 心包脏层纤维蛋白渗出 B 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C 结缔组织内 Aschoff 小体形成 D 炎细胞浸润17 动脉瘤最好发部位是 ( ) A 肾动脉 B 冠状动脉 C 主动脉及脑血管 D 下肢动脉 18 以下不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心脏向心性肥大的特点是( ) A 左心室壁增厚达 1.5 -2.0cm B 左心室腔扩大 C 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 D 心脏增大 19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 A 上消化道大出血 B 自发性腹
5、膜炎 C 肝性昏迷 D 原发性肝癌 20 下列哪个变化不是肾病综合症表现? ( ) A 蛋白质 B 血尿 C 严重水肿 D 高血脂症 三、 是非判断题(每题2分,共14分)1 心衰细胞中出现色素颗粒是脂褐素。( )2 两端开放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窦。 ( )3 细胞损伤后能否重新构建为正常结构依赖于细胞外基质。( )4 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 ( )5 慢性类症的病理变化常以渗出为主,浸润的炎细胞常为中性粒细胞。 ( )6 肿瘤大多数表现为局部肿块,局部肿块并非一定是肿瘤。 ( )7 大叶性肺炎好发于小儿和年老体弱者。 ( ) 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35分)1 试述脂肪变
6、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结果?2 组织坏死的结局有哪些?3 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4 试述高分化鳞癌的结构特点。5比较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说明三者之间的区别。 6 与发生在其他系统的肿瘤相比,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瘤有何特性? 7流行性脑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比较,它们之间有何不同? 病理学答案一、 名词解释1脂肪变性:细胞浆内甘油三脂(中性脂肪)的蓄积。2 机化: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过程,最终形成瘢痕组织。3 肉芽组织:由旺盛增生的毛细血管、纤维结缔组织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鲜嫩的肉芽,故名。见于损伤的纤维性
7、修复。4 心衰细胞:左心衰竭时出现在肺泡腔内的吞噬了含铁血黄素的巨 嗜细胞称之为心衰细胞。5 蜂窝织炎: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6 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 二、 选择题1-5 D D A D C 6-10 C B D C A11-15 C C C B D 16-20 C C B A B三、 是非判断题1-7 错 错 对 错 错 对 错四、 简答题1 试述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结果?答:1)形成原因:血管中逸出的cell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
8、红蛋白的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2)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3)临床意义:局部沉着过多,提广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肠内铁吸收过多。2 组织坏死的结局有哪些?答:1)溶解吸收 来自坏死组织本身和中性粒细胞的溶蛋白酶将坏死物质进一步分解液化,尔后由淋巴管或血管加以吸收,不能吸收的碎片由巨噬细胞吞噬消化。2)分离排出 较大的坏死灶周围发生炎症反应,白细胞释放溶蛋白酶,溶解吸收加速,使坏死灶与健康组织分离。在皮肤,粘膜可形成溃疡,在肾、肺内脏可形成空洞。3)机化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
9、纤维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最终形成纤维瘢痕。4)包裹钙化 坏死灶较大,或坏死物质难以溶解吸收,或不能完全机化,则由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裹,其中的坏死物有时可发生钙化。3 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答:(1)1)血栓形成: 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2)栓塞: 循环血流中异常物质随血液滚动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 动脉阻塞 侧支循环不能代偿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2)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4 试述高分化鳞癌的结构特点。答:来源于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为鳞癌,具有癌的一般特征,即肿瘤实质与间质界限清楚,实质细胞形成癌巢
10、,间质围绕在癌周边,高分化鳞癌癌巢中的细胞仍具有鳞状上皮的结构特点,癌巢中心可见粉红染呈同心圆层状排列的角化珠,细胞间有细胞间桥。5比较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说明三者之间的区别。 答:(见表)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发病人群 青少年 婴幼儿、老弱 各年龄组 病原体 肺炎双球菌 多种细菌 病毒、肺炎支原体 病变部位 肺泡 肺小叶:细支气管为中心及周围肺泡 肺间质组织 病变性质 纤维素性肺炎 化脓性肺炎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渗出 预后 完全痊愈 并发症,预后差 支原体肺炎:好 病毒性肺炎:差别大 6 与发生在其他系统的肿瘤相比,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瘤有何特性? 答:有以下特点: 见于中枢神经系统; 引起局部神经症状和颅内压增高; 无论良恶性都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形成; 沿血管周围间隙,软脑膜,神经束扩散; 偶有不形成瘤结节者。 7流行性脑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比较,它们之间有何不同? 答:见表: 流行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因 脑膜炎球菌 乙型脑炎病毒 传染途径 以呼吸道为主 以带病毒的蚊子叮人为主 临床表现 A 颅内压增高, B 脑膜刺激症状, C 颅神经麻痹 A 嗜睡和昏迷 B 颅神经麻痹 病变部位 脑脊膜和蛛网膜下腔 灰质,以脑皮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严重 病变 脑脊膜的化脓性炎症 脑筛状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