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摘要) 专业:金融保险 研究方向:失业保险 作者姓名:韩玄晔 指导老师:王丽娜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影响国家政权的基础、社会秩序的安稳。纵观全球,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不面临失业问题的困扰。通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可知,失业问题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在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人员是当今经济发展不可逃避的正常现象。但是大量并超量的失业人员势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不利于全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失业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出悲剧。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更是造
2、成秩序紊乱和社会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实则是生产资源上的一种无形浪费。事实上,就业和失业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面,不容分割,而将两者连接起来的一个重要桥梁便是失业保险。而由此孕育而生的失业保险制度正是基于失业这一问题的存在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旨在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以及帮助他们尽快再就业。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安定,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政府应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减少失业,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以及帮助失业者尽快再就业。所以一个好的失业保险制度既能避免失业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冲击,又能帮助失业者再就业。因此构建好失业保险制度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
3、伟大事业。“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如何使失业保险制度适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基本国情,使之更有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当前政府和保险人应当考虑和面临的重要问题。Unemployment insuranceproblems andSolutions(Abstract)Professional:finance and insuranceResearch direction:unemployment insuranceAuthor:Han XuanyeTeacher:Wang LinaA directrelationship betweenemployment status ofa countr
4、ys economicdevelopment and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also influence thefoundation,national powerand stability of social order.Throughout the world,whether developed or developing countrieswithoutfacing unemploymentproblem.Through thenaturalrateofunemployment,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
5、ntis not possible tocompletelyeliminate.In the societythere isa certain degree ofunemploymentis a normal phenomenoncan not escapetheeconomic development.But thelarge number of unemployedandexcessis bound to thenational economyCausegreat negative impactand social life,is not conducive to thestability
6、 andhealthy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Unemploymentforindividuals and families,itis a tragedy.The state and society,it is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causesdisorderand social tensions.Relative to thewhole society,itis a kind of intangibleresourcewasteproduction.In fact,employment andunemployment is
7、two,the same problemcannot be separated,andwill bean importantbridge connectingthe twois theunemployment insurance.Thebirthof the unemployment insurancesystem isa system arrangementof unemployment based on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It aims at ensuringthe basiclife ofthe
8、 unemployedandas soon as possible to help themre employment.Removeany menace from the rearof workers,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to provide human resourcessupport for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In order tosolv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the government should establishthe unemployment insu
9、rance system,reduce unemployment,ensure the basic life of the unemployedandhelp the unemployedre employment.So a goodunemployment insurancesystem can not onlyavoidthe huge impactof unemploymentto the people to bring,and canhelp the unemployedre employment.Therefore,constructingthe unemployment insur
10、ance systemwill bea great projecthas a long way to go.PeoplecantHirotake,have a long way to gotomake the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suitable for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ofthe social economy,therapid development of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benefit,is the current governmentandthe insurer sha
11、llconsider important issuesand challenges. 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意义第二节 文献选择综合论述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四节 论文结构第二章 失业相关概念概述第一节 就业 第二节 失业第三节 失业造成的影响第三章 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第四章 我国失业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失业保险现状第二节 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第五章 完善失业保险的建议解决策略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意义 古语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而就业乃生民之本,所以就业更是安邦大计。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的经
12、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影响国家政权的基础、社会秩序的安稳。纵观全球,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不面临失业问题的困扰。通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可知,失业问题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在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失业人员是当今经济发展不可逃避的正常现象。但是大量并超量的失业人员势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不利于全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失业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出悲剧。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更是造成秩序紊乱和社会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实则是生产资源上的一种无形浪费。事实上,就业和失业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面,不容分割,而将两者连
13、接起来的一个重要桥梁便是失业保险。而由此孕育而生的失业保险制度正是基于失业这一问题的存在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旨在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以及帮助他们尽快再就业。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安定,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政府应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减少失业,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以及帮助失业者尽快再就业。所以一个好的失业保险制度既能避免失业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冲击,又能帮助失业者再就业。因此构建好失业保险制度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伟大事业。“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如何使失业保险制度适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基本国情,使之更有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当前政府和保险人应当考虑和
14、面临的重要问题。第二节 文献选择综合论述 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最早研究失业问题以及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在理论的创新和制度的探索上为中国的研究者提供了诸多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对于失业保险问题的研究,中国的研究者们大多选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失业以及失业保险制度进行研究,并从中分析得出对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启示以及借鉴意义。侯文若先生和孔径源教授于零二年在社会保险一书中通过溯源社会保险学的起源及发展,描绘出社会保险从空想到实现的基础与条件,诠释了社会保险学囊括的研究领域和基本理论。吕学静教授在两千年发表的各国失业保险与再就业中论述了欧美和亚洲等23个国家失业保险制度以及促进再就业的办法。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失业
15、原因的分析,总结了失业保障制度的分类和特征,为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建议。邹根宝先生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一欧盟国家的经验与改革一书对欧盟十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对比研究后,专门对十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进行横向的类比。认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既要注重经验的借鉴,也不能忽视局限性和教训。上述文献中,欧美国家的许多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比如日本国雇用保险制度中,特别采取了“安定措施”以及“能力开发”两者相结合的措施。对于解决我国当今面临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农民工就业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德国所采用的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两两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很大的延伸了失业保障
16、机制的范围,同时也明确了政府所应付的责任。瑞典促进再就业计划中就有一项关于增加工作经历培训的计划,就是帮助失业者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增加失业者的工作经历。这为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更换工作所导致的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好的解决思路。第三节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以下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运用历史的眼光,对失业保险制度在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制度形态进行了历史考查。从 1905 年法国最早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到近代失业保险制度和现代失业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和演变中,探究该制度的发展规律。比较研究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国家和地区,失业保险制度皆有其各自的特征。因此,对该制度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17、才能发现制度的优劣并以资借鉴。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即是社会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着眼于当前社会及学科现实,通过对当前事例和经验从理论上进行科学的推理说明。文章中,通过对失业保险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失业保险制度功能,明确失业保险的内涵和外延。运用历史的眼光,对历史追溯探索与社会发展的内在相关联系的体制变化,发现其体制结构适用的规则和联动效应以及相关系统,得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在当前形势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再制度上的缺陷,完善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我国的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第四节论文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与选题相关的文献综述,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二
18、章是失业及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首先,对失业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提出理论基础。其次,对就业和失业以及失业保险制度在概念上进行阐述,并分析失业所带来的影响,失业保险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失业保险制度的特征和功能。第三章是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简述国内外失业保险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运用历史的眼光,对失业保险制度在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制度形态进行了历史考查,并从中探寻失业保险所面临的问题。第四章是失业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运用现实的眼光,纵观当下失业保险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第五章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的部分,主要是借鉴国内和国外经验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提出对策建议。第二章失业相关概念概述第一节 就业
19、就业就是在人口大量集中于都市,都市成为大工商业中心,主要生活和生产资料由大机器大工业生产加工制造,劳动人民和劳动能力成为一种商品,劳动人民可以自由按市场价格出卖自己劳动力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就业是能够使人类摆脱贫困,从而实现生活独立自主的保障方式。第一,劳动人民可以通过就业获得薪金收入购买获得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用品,解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生存与生活问题。第二,在实现就业的整个过程中,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个人自身的智力水平、道德水平、体能水平等诸多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和改善。就业使个人自身和整个社会保持着诸多的联系,有利于促进与提高个人的发展。第三,个人通过
20、自身就业的实现,可以获得上位的机会,可以结识不同类型的朋友,可以获得精神和经济上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寻找到社会的归属感。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最新规定,所谓的就业人员亦叫从业人员,凡是有具体职业的人员,并且处于正在工作状态的人员和自主经营的业务人员等都属于就业人员。第二节 失业既然有就业,那么就业的反面就是失业。失业是指但凡在规定的劳动年龄范围内,一切拥有劳动能力并且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者没有能够得到有报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作机会。所谓在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就业的能力和就业的意愿,但却没能得到工作的机会或者正在寻找工作机会就业的人员都可以被定义为失业者。比如:在我国按照劳动法规定,但凡
21、满足18 周岁法定劳动年龄以下的人,以及处于退休状态的人员和丧失民刑事行为能力的人,还有因为犯罪正在接受刑罚的人都不能算失业者。因为追求更好的发展前途或因无正当原因自行离职的人也都属于失业者。但是根据我国和大多数国家对失业保险申领者实行的规定,这些人处于待业期间没有权利申请领取国家的失业保险金,因为他们的失业理由是自愿造成的。第三节 失业造成的影响失业会使得劳动人民失去稳定的生活来源以及造成劳动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而且对于处在盛龄的青年失业者来说,失业的造成还会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挫折,感觉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并且可能会产生负面消极的就业观念或者造成精神上彻底的萎靡不正;对于中年的
22、失业者来说,他们的生活多数处于一种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他们既要赡养父母老人,还要负担孩子的学杂费用,以及支付整个一家老小的生活费和必要的医疗费,失业的造成很可能加重他们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根据零九年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的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指出,失业还会影响失业者的身体健康,增加他们得心脏病,高血压等冠心病的患病几率。从经济的发展视角来说,人力资源还可以创造巨大无比的经济价值,但失业却造成人力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空闲状态,造成无形中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反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在失业的期间,劳动人民由于远离工作岗位,不但无法发挥自身的工作技术和能力,也无法学习和累积新的工作技能,从而导致就业竞
23、争力的大幅下降,无法获取较高的工资收入。长此以往,不仅会加剧社会贫富的悬殊,而且会使社会分配不公等社会难题更加突出。对于大多数劳动人民而言,工资的收入是他们生活收入的主要甚至是最重要的来源,他们的日常生活消费主要依赖于工资收入。劳动人民失业以后就失去了重要的工资收入,收入水平的大幅下降会使劳动者降低购买商品的能力和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大规模失业不仅造成社会内部需求不足甚至会减少企业以及工厂的经济效益,影响经济正常运行。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来说,失业造成失业者生活的困顿以及面临未来的窘迫,心理受到严重的创伤和打击,随之会产生一系列反社会的思想言论和过激行为。比如这几年发生在富士康内部的员工跳楼事件就
24、与当前所处在就业不充分的大环境以及严峻形势产生的就业压力有关。正是因为富士康员工对于资方所给报酬收入过低和经常不间断的连续加班的状态感到不满,不仅不敢辞职,即使辞职后又很难找到更好的工作。这样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导致员工心理压力倍增,最后导致悲剧的酿成;在比如发生在福建南平校园的“三二三校园杀人案”中,罪犯郑民生正是由于创业不成功所造成的心里压力,原有单位又不肯再雇佣他,接连的打击使之产生巨大心理压力,最终导致血案的发生。2014 年法制蓝皮书显示:在过往的一年中,全国暴力犯罪案件数打破了常年一直保持的平稳趋势,出现了十年间第一次增长的局面。其中,刑事立案数达 590 万件,增幅在 11%以上;
25、治安案件数 998 万件,增幅达到 21%。蓝皮书指出,我国犯罪数量增加的现象与一些社会群体就业困难所导致的贫富差距加大有关,且伴随着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犯罪率很可能维持高发态势。通过以上事例和数据可以看出,失业会让人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妥善解决或者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失业者产生负面思想并做出过激的反常行为。另外,失业还会使原本生活水平不高且处在社会底层的失业者走向穷困潦倒,进一步加大他们和其他群体特别是富人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这些不利的因素都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不利于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第三章 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第一节 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前
26、,全球的大多数人民基本生活在自给自足乃至自产自销的自然经济状态之中。从19 世纪开始,伴随着大机器大工业化进程的速度加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随之建立并得到全面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人们也随之面临找不到工作或失去工作而陷入的贫困问题。最初,人们把这些问题总结为劳动者自身工作态度和能力的原因,认为是这些劳动者好吃懒惰或者是出于道德缺陷的原因。但在大家对失业问题尚无全面和清醒认识的时候,为了缓解和分散因失业所面临的风险,工人们率先出资建立起互助性的救济组织,例如德国的劳动者福利中心和法国的互济会等等。19 世纪末期,欧洲主要各国经济学家率先对周期性的失业问
27、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此同一时期,工人们自主建立的互助性救济组织也逐渐被本行业的工会内部互助组织所替代。伴随着人们对失业问题独特性的渐近研究和发现,同时也因为大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来临,技术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等新的失业问题的出现,面临生活水平的下降,最终逼迫工人集体采取暴力反抗的行动,并要求政府承担相应的责任。随着全社会对失业现象的不断深入研究和了解,经过全体工人们近一个多世纪的努力抗争,使政府清醒的认识到对工人们的失业风险承担必要的义务和责任。进入20 世纪初,一些发达工业化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先后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最早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是法国。法国于一九零五年最早建立起失业保险制度。随之挪威和
28、丹麦两国也分别于其后的零六年和零七年建立起与法国相似的失业保险制度。当适时建立起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逐渐增多,失业保险制度不仅仅出现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甚至在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乃至社会主义国家,也先后逐步建立起失业保险制度。但随之而来,因世界经济危机而导致的全球性失业危机,使全球面临有史以来从未间断的就业危机。在发达国家,乃至在发展中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到现在为止,一直是困扰者世界各国的一个重大的社会性问题。为此国际劳工组织大会在1988年通过的1988 年促进就业和失业保护建议书客观和坚定的指出:“要坚定地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运用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一切适当手段以促进充分的生
29、产性的和自由性选择的就业”。此建议书还明确指出:“在经济危机时期各国调整政策应包括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能促进广泛的最大限度的雇佣劳动力的积极措施”。所以在面对失业这一全球性社会性问题,近一百年来世界各国都一直在致力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最佳方案,都在进一步调整和改革各自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就业政策,以便寻找最佳的解决和缓解失业的方案,并逐步形成了建立和实施促进就业的一整套设想和方案。促进就业是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为解决失业问题而一再强调并不断为此努力探究的一个重大性社会难题。第二节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失业保险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国初始。建国初期,为了解决旧中国的大量失业问题,政务院(后来
30、的国务院)遂于 1950 年 6 月 7 日下达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据此成立了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并于 1950 年 7 月 1 日改由劳动保障部发布了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于此同时,建立起失业救济基金,并规定了失业工人的登记办法,并向失业人口发放失业救济金等救助保障内容。当时的工作主要是为了解决旧中国失业率高、促进社会稳定等迫切现实问题,但从实质上讲,这只是一种临时救急的过渡性措施。五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在城镇统一实行分配劳动就业。劳动力通过统一分配,各用人单位严格按照政府制定的计划或相应的就业政策接受和调配人员,企业毫无自由用人和裁员权,劳动者也不能自由自主选择职业。这种统包
31、分配的劳动就业政策,在表面上消除了失业现象,但存在的内部隐患也随之埋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全面进入经济体制改革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改革的中心变为增强企业自主活力,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自主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自主的生产者以及经营者。国有企业长生不死的状态渐渐由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优胜劣汰所取代。于此同时,统包统配的劳动用工制度的坚冰开始逐步被打破。对国营企业职工开始实行劳动合同制,而对终止劳动合同的职工和违纪被辞退的职工,以及破产整顿企业的职工,国家从此不再实行无条件大包大揽的政策。为了配合劳动用工制度的全面整顿与改革,国务院于1986年出台了国营
32、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由此中国拥有了第一部专门针对失业保险方面的行政法规,它不仅仅标志着劳动合同制的诞生,并结束了一次就业分配定终身的劳动就业历史,而且以此为标志催生了失业保险制度。自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开始,1999 年的失业保险条例再到 2010 年 10 月 28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走过的是从制度象征再到有效实施的制度安排的艰辛历程。第四章 我国失业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失业保险现状二十余载的探索和改革,我国逐步建立了包括失业预防、就业扶助和失业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
33、元化功能的失业保险制度。我国现在施行的失业保险制度是于 1999 年 1 月国务院下发的失业保险条例。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我国的失业保障制度已经具有了较为全面的保障内容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我国的失业保险工作已经大步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正朝着制度完善,资金雄厚,管理服务完善的目标健康有序的发展。基本内容归类为如下几条: 第一,我国的失业保险实施范围包括全体的城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这里的城镇企业包含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 第二,失业保险的资金来源,包括城镇企事业单位、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失业保险金的利息的其
34、他资金等等。其中城镇企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三,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 24 个月,最短为 12 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慢 5年不足 10 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 24 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24 个月。 第四,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的水平。此标准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失业保险金的支付项目包括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
35、保险期间的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失业保险期间接受培训和职业介绍的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或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六,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一是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的。二是非因本人的意愿中断就业而又愿意就业者。第二节 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第一,失业保险的城乡覆盖面偏低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一章中的第二条,有明确规定: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本人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定期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人员按照本条例的各项规定,才能享有失业保险的待遇。据此从理论上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劳动人民一旦非因本人自身意愿离岗离职,中断就业并失去工资收入,导致其生
36、活面临困窘。再就业也需要有关部门相应帮助以渡过难关。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覆盖面仅仅限于城镇单位的正式员工,而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和私营企业,以及其他类型企业的参保人员却极其少有。但是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却完全没有纳入到失业保险的范围之中。而且参加失业保险的参保人中,国有企业的员工还是占有绝大比例。伴随着就业形式的多样化,非公有制企业越来越成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是,没有享受失业保险的人会因此而越来越多。这样反而会限制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不仅不利于促进就业,而且会导致经济的健康运行。总之,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此时并长期面临着覆盖面低的难题。第二,我国失业保险体系结构单一我国劳动力
37、市场当前并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下,伴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一度导致大批职工失去工作岗位。下岗问题因此而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近年来企业改革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独特的失业现象。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是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健全的劳动力市场在发育不充分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过渡性措施。当前,受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新一轮的失业者和下岗人员将使得单一支柱的失业保险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如果不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和增加失业保险基金的征收比例,以及没有新的资金来源为失业保险体制予以分担,那么最终会使失业保险的基金负担加重。这种单一失业保险制度结构将很难得以维持。第三,失业保险的立法
38、层次较低我国社会保障立法比较滞后,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国家。尽管在 2004 年 3 月 14 日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已经明确将社会保障制度纳入宪法。但至今尚未有社会保障的专门立法,比如失业保险条例仅仅作为国务院颁布的一个行政法规条例,但还没有上升到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会立法的高度。它仅仅是作为失业保险制度实施的一个基本规范而已,不是失业保险的基本大法,这无疑影响它的法律效力。第四,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不顺我国的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不顺主要体现在:第一,由于失业保险资金的支出极其不合理,导致失业保险资金的使用漏洞巨大。第二,失业保险的管理体系不完善,跟不上经济的发展。第
39、三,失业保险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费提取比例等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第四,失业保险的管理水平不高。第五,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分散。第五,我国再就业培训和指导能力弱我国的失业保障的培训和就业指导能力弱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我国的失业人员大多文化教育水平程度不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低。一旦时间长失业,再就业就变得困难。这使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但是目前我国在心理和精神上的再就业培训和指导很是薄弱,还有待加强。第二,在诸多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中,最本质的就是加大对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但是我国用于培训的资金却实分有限,需要先收培训费再进行就业培训,这样必然导致失业人员的培训积极性不高
40、,从而导致政府的培训能力低下。第三,由于我国政府对失业人员的就业和生活状况了解的不充分,所以无法有针对性的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去向指导、就业优惠和其他就业服务,也不能加快失业人员再就业。从而导致我国政府指导组织下的公共就业服务对再就业,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的作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五章 完善失业保险的建议解决策略第一,理顺我国失业保险的管理体系发达国家的失业保险管理体系形式多种多样。诸如美国和英国,以及日本采取直接管理模式。诸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采取自治机构管理模式。还有瑞典、丹麦,以及芬兰等国采取工会管理模式。按照发达国家过往之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我认为应
41、当采取劳动者、企业、政府共同组成联合自治管理机构,并与之进行有效的合作管理更符合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理顺失业保险的管理体系并加强失业保险机构的管理职责和权力的相对独立性,显然已成为在市场经济下失业保险制度平稳有序过渡的一个突破口。第二,完善我国失业保险金的支付制度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与否不能仅仅单独依靠失业来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应当从隐性失业收入以及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进行严格地审查考虑。对于失业保险金的发放上,应该体现权利和义务上的相对等,使失业者享受的权利形式多样化。同时对于履行不同义务的失业者给予不同的待遇。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个人的缴费制度,但是实行的失业保险金支付标准并没有跟工资联系
42、起来。大部分地区都发放绝对平均相对较少的失业保险金额。这样绝对平均相对较少的失业保险金支付制度损害了失业保险的公平性原则性,扼杀了失业者的就业的积极性,而且有失公平。另外在失业保险金待遇的发放标准上,应该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支付标准。条件允许的状况下,针对不同的缴费情况实施不同的支付标准,在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前提下,采用在初领失业保险金时,极高当前待遇,然后逐步递减的原则,建立起与缴费数量和缴费的时间,以及多档次的失业保险金支付制度。第三,改变以往消极的救助方式,变为积极的就业保障作为一个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除了具有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外,还应该具备帮助失业者继续就业
43、的功能。消极救助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式的补偿方式,不仅不能有效的防止失业而且还会提高成本,并使之越来越高。所以,变消极的失业救助为积极的创业机会,不仅能使得劳动力市场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能够减少大量的失业人数。第四,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的法制建设导致我国当前失业保险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便是立法滞后。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方面的法制建设。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已经制定了失业保险条列,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初步得行政法规,还远没有达到立法的高度。对于那些挪用、侵占保险金等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远远不够,所以应当加强失业保险方面的法制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应该尽快制定出失业保险法,明确确定失业保险的
44、对象、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失业保险基金的领取等,进一步提高失业保险体制的运行效率。第二,在宪法中增加失业保险方面的条款,来提高失业保险法律方面的权威性。第三,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制定相关法律条款,发挥失业保险法律的真正威慑力。第五,开征社会保障税十九世纪末期,德国首创社会保障税以来对国际社会影响很大,近几年国际社会进行了广泛的实践。社会保障税是由税务部门对所有纳税人征收的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并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因此可以通过开征社会失业保险工薪税,为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扩大征缴渠道以及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第六,使保险基金不能过多依赖国家税收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筹集是失业保险实施的基础。
45、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失业风险,所以我们应根据就业结构的变化来适时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我们不能过多的依赖国家的税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想方设法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这种区别性的政策不仅仅扩大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还能够为增加失业保险基金的积累创造良好条件。参考文献1、陈姣娥,“政府社会合作型”失业保障体系探究,经济与管理,2005;2、杨方方,郑功成,中国失业保障体系现状和未来挑战,甘肃社会科学,2004;3、赵曼,社会保障理论探析和制度改革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4、任碧云,关于完善我国失业保障制度的两点思考,经济问题,2003,;5、杨金玉,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失业保障制度,理论月刊,2001;6、应永胜,日本失业保障制度解析及启示,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应永胜,美国失业保障制度解析及启示,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吕学静,各国失业保险与再就业,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