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反思与修正:论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68962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与修正:论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反思与修正:论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反思与修正:论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 期 年 月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法坛论衡】:./.反思与修正:论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王振玮(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院重庆)摘 要:诉讼实践中或借径消费者惩罚性赔偿制度或经由现行法解释以弥补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规则缺漏然消费者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尚存争议加之个人信息侵权主体的多元化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不宜直接比附其他公益诉讼 从制度功能上看惩罚性赔偿具有损害赔偿与惩戒违法的功能 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不足以对违法行为产生威慑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功能宜定位于赔偿私益主体损害 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权功能则定位于惩戒违法行为通过实体赋权给

2、予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权 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旨在民事损害赔偿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意在惩戒违法 惩罚性赔偿应当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等相折抵并劣后于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的实现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司法研究重庆市 协同创新中心“智慧司法”专项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之智慧司法学科建设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振玮()男山东烟台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下文简称个保法)在赋予自然人对个人信息处理者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同时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规则 随

3、之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诉讼请求中经常出现的诉求是公益诉讼人对侵权人的惩罚性损害赔偿主张 惩罚性赔偿金具有惩罚功能其意在惩罚、吓阻违法行为人的不法行为是对不法行为人处以超过损害填补范围之赔偿责任的一种政策性法律制度 惩罚性赔偿权具有公法特性被看作是公权之补充私益主体享有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亦被视为“私人执法”公益诉讼实践中惩罚性赔偿被看作扼制不法行为的利器公益诉讼主体亦广泛提起惩罚性赔偿请求 然而惩罚性赔偿在惩治不法行为时其在个人信息公益诉讼中适用的正当性仍存疑虑 观之诉讼实践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公益诉讼主体是否

4、享有惩罚性赔偿权亦即公益诉讼主体主张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为何二是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这涉及惩罚性赔偿金的性质其性质决定了损害赔偿金的归属并进而影响惩罚性赔偿金与其他责任之间的关系 本文拟对法院在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实践中关于公益诉讼主体惩罚性赔偿权的不同态度进行类型化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权的正当性问题探求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路径一、惩罚性赔偿在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适用反思 (一)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规则缺位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最早从宏观层面对个人信息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确定并且多为宣示性内容 个保法颁布之前我国倾向于通过行政执法

5、以及刑事责任来保护个人信息法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依法惩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通知(公通字 号)倾向于加大刑事财产刑的适用力度从而对相应的犯罪行为进行惩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 年第一次修正)针对侵害 年第 期王振玮:反思与修正:论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两项罪名最终演变为如今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个保法使得个人信息保护得以从一般民事侵权法律关系中独立改变了个人信息保护层面重公法责任(刑事与行政)的倾向 个保法对个人信息处理者与自然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调整但从

6、法规的全文观察其并没有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 概言之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存在着重公法责任、轻民事责任的现象并且个人信息侵权责任中并无惩罚性赔偿规则(二)规则镜借:已有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规则的援用在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检察院诉李某侵害个人信息和权益民事公益诉讼案中公益诉讼主体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向被告主张三倍惩罚性赔偿其诉讼请求得到法院的支持 个保法预设的公益诉讼被告是个人信息处理者而个人信息处理者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公共机构和线下经营主体 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线下经营主体在向自然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取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并成为个人信息处理者 于此网络服务提供者、线下经营主体与自然人之间亦形成消费者权利保护

7、法律关系 公共机构包括国家机关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其与自然人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法律关系受个保法调整 非个人信息处理者侵害个人信息则属于民法规定的一般侵权行为而非个保法所规定的侵权行为 由上可知侵害个人信息的案件一部分为个保法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关系所调整另一部分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一般侵权行为所调整 而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关系中的一部分与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律关系重合亦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调整的可能性 由于个保法并未对个人信息侵害规定惩罚性赔偿因而在个人信息公益诉讼实践中不乏有公益诉

8、讼主体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保护法提起惩罚性赔偿请求 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规则可以从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中寻觅 诉讼实践中针对公益诉讼主体提起惩罚性赔偿有以下两种倾向.否定论 如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检察院诉罗某英、张某秋、张某坤、张某侵害消费者权益公益诉讼案()皖 民终 号民事判决)依照食品安全法第 条第 款、食药品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食药品规定)第 条之规定在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时消费者有权主张惩罚性赔偿 这项权利属于消费者所享有其涉及消费者的私人权益而非公共利益检察院并非消费者不具有主张十倍惩罚性赔偿金的主体资格 食药品规定第 条并未明确公益诉讼主体提起公

9、益诉讼的具体请求权类型 从明确规定了请求权类型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解释第 条第 款规定可以看出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中被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两类、四种一类是预防性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一类是人格恢复性责任即赔礼道歉 至于损害赔偿责任目前尚未包括在上述规定之中 因此仅以食药品规定第 条认定公益诉讼可以主张损失和惩罚性赔偿法律依据尚不充分 同时经审查目前法律尚无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中被告需承担公益性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的明确规定 因此一审判决未支持该项诉讼请求并无不妥.肯定论 司法实践中亦有肯定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案例 肯认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请求的司法案例主要采取了以下路径:其一依法参照

10、适用惩罚性赔偿规则 如内江市人民检察院诉徐某良消费者权益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川 民初 号民事判决)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解释第 条对公益诉讼中原告可以提出诉讼请求的类型进行了规定虽然并未明确列举公益诉讼原告可以主张“损失赔偿”“惩罚性赔偿”但这一规定并没有排除公益诉讼主体提出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的可能 食药品规定第 条明确指出消费者可以向生产者、销售者请求赔偿金 该条款明确了在食药品诉讼领域中消费者享有惩罚性赔偿请求权 虽然该条款是关于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提起的私益诉讼可以请求惩罚性赔偿金的规定但从食药品规定第 条公益诉讼主体参照适用的规定可以判定:在检察院作为法律规定的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机关提起公益诉

11、讼时其有依照食药品规定主张惩罚性赔偿金的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权力其二经由解释论实现惩罚性赔偿适用 如盐城市人民检察院诉殷某和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苏 民初 号民事判决)虽然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解释第 条第 款未明确将损失赔偿作为责任承担方式但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必要对该规定中的“等”作出目的性的扩张解释即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公益诉讼起诉人可以探索提出要求被告就消费领域公共利益的抽象性损失进行赔偿的诉讼请求 其次食药品规定第 条明确公益诉讼参照适用该规定 从体系解释、类推解释的角度来看同样是作为法律规定可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起诉人依法提起公益诉讼的亦可参照

12、适用该规定 因此公益诉讼起诉人要求殷某承担销售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具有法律依据综上所述鉴于个保法并无惩罚性赔偿规则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公益主体常依据个人信息处理者与自然人间现实并存的消费权益关系而经由消费者领域法规主张惩罚性赔偿 观之消费者领域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公益诉讼主体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条或食品安全法第 条主张惩罚性赔偿同时亦有通过食药品规定第 条主张适用惩罚性赔偿 然而公益诉讼尚未明确规定惩罚性赔偿 在消费者领域惩罚性赔偿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在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转引消费者领域惩罚性赔偿的正当性不无疑虑(三)惩罚性赔偿金归属处理不一关于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问题 如盐城市人民检察院诉殷某

13、和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法院认为公益诉讼起诉人为保护消费领域公共利益而提起公益诉讼公益诉讼的惩罚性赔偿金应当用于消费公共利益保护领域故此公益诉讼的惩罚性赔偿金应当归入消费者专项基金账户用于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但因公益诉讼起诉人未能向法院就前述特定的消费公益基金是否已经成立等情况予以具体说明赔偿款无法直接进入特定的消费公益基金故赔偿金可由公益诉讼起诉人代领后暂上缴国库保管再如辽源市人民检察院诉王某娇、闻某旭、王某星等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民事惩罚性赔偿金诉讼案()吉 民初 号民事判决)根据日常生活习惯广大消费者不会仅购买一袋减肥咖啡就保存购买凭证及其外包装以备日后诉讼之用所以检察院主张追缴的民事惩罚性赔偿金

14、应上缴国库这符合实际情况理论与实务对惩罚性赔偿金的处理均未达成统一观点 在盐城市人民检察院诉殷某和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中法院认为赔偿金应当归属于公益基金由其用于公益活动 与之相反亦有如辽源市人民检察院诉王某娇、闻某旭、王某星等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民事惩罚性赔偿金诉讼案的处理方式将惩罚性赔偿金上缴国库 对惩罚性赔偿权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惩罚性赔偿金的不同处理: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权异于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权的观点主张将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上缴国库相反观点则认为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应当归于公益基金用于公益或发给私益主体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如果上缴国库其与刑事罚金、行政罚款等金钱罚同属于惩罚性债权两者可以

15、相互折抵 对惩罚性赔偿金性质的认识决定了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以及惩罚性赔偿金与惩罚性公法债权的关系因此惩罚性赔偿金的性质界定可谓兹事体大二、个人信息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理论检视 司法实践中惩罚性赔偿运用所呈现出的混乱亟须在制度层面对其基础理论进行匡正 公益诉讼主体是否具有惩罚性赔偿请求权应当从理论上回归到公益诉讼主体所享有的诉讼实施权问题本部分将对公益诉讼主体惩罚性赔偿权与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权关系、公益诉讼主体惩罚性赔偿权的正当性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对公益诉讼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予以回应(一)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审视私益诉讼与公益诉讼是相互并列的两种不同制度两类惩罚性赔偿的目的并不相同由于公益诉讼并不

16、存在惩罚性赔偿依据其惩罚性赔偿乃参照私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产物由此私益诉讼与公益诉讼的惩罚性赔偿相互交织 界定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与私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制度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级人民法院()内 民初 号民事判决书 年第 期王振玮:反思与修正:论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辑需要厘清两者的功能定位早期英国普通法并不承认对非财产性等无法以金钱计算的损害的赔偿请求惩罚性赔偿制度即在于补充非财产性损害缺失的不足 此时惩罚性赔偿制度是以损害填补的功能存在的 后来惩罚性赔偿逐渐增添惩罚色彩在 .一案中法官指出损害赔偿制度不仅在于满足被害人而且须惩罚该罪行吓阻未来类型行为的发生 及至现代美国法上非财

17、产性损害赔偿被概括地予以承认惩罚性赔偿的损害填补功能被限定为原告诉讼所支出的费用 惩罚功能逐渐演变成惩罚性赔偿的主要功能 私主体通过惩罚性赔偿制度能够起到私人执法的功能发挥检察官的角色从而节省政府建立检察体系的经费大陆法系民事责任以损害填补为原则具有惩罚性质的惩罚性赔偿并不能被大陆法系传统理论所接受 在损害赔偿理论中惩罚或制裁性质的损害赔偿被认为是民事责任制度与刑事责任制度未分离所遗留的责任制度产物 中央权力的出现而导致的集权需要以及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分离所产生的责任性质差别共同促成公法责任值守惩罚而私法责任专司补偿由此法系国家并不承认私法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系中惩罚性赔偿的责任外形

18、得以保留而责任内核由补偿性转变为惩罚性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意在避免行政权扩大侵犯人民自由在大陆法系由于存在数个受害人时可能造成惩罚性赔偿金分配上的混乱而不认可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 然而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金问题的实质在于对惩罚性赔偿金功能认识 因个人的损害与侵权者违法行为所获收益相比相对较小惩罚性赔偿难以起到惩戒作用私益诉讼中私益主体所享有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功能在于激励当事人诉讼维权 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数额以违法者获利总额为计算标准对违法行为起到了有效的制裁效果 是以私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功能与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并不相同私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在于激励消费者起诉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在于惩罚

19、违法行为加之个人信息侵害案件中私益主体维权的困难以及损害多为非经济性个人信息私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应定位于被侵害人损害赔偿而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则保持惩治违法行为(二)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正当性审视个人信息公益诉讼主体提出的惩罚性赔偿意在惩罚违法行为私益诉讼主体提出的惩罚性赔偿则在于对当事人损害的弥补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不同功能缘于两者惩罚性赔偿权的不同依照民事诉讼理论公益诉讼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的途径包括程序赋权以及实体赋权 所谓实体赋权指通过授予或转移实体权利从而使第三人享有诉讼实施权而程序赋权则指在不变动实体权利的情况下通过授予或移转诉讼实施权从而使非实质当事人享有诉讼资格

20、根据权利赋予是否与当事人主观意志有关两者都可分为法定赋权和意定赋权 公益主体提起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被认为是作为职权关系的法定诉讼担当 亦即通过程序法定授权公益主体获得个人信息侵权案件的诉讼实施权 从诉讼法理上看根据法定诉讼担当中是否对实质当事人的诉讼实施权予以剥夺可以将法定诉讼担当进一步划分为竞合性法定诉讼担当和替代性法定诉讼担当 竞合性法定诉讼担当对实质当事人诉讼实施权保留、限制但并不剥夺而替代性法定诉讼担当剥夺实质当事人的诉讼实施权 在我国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并行不悖私益诉讼主体的诉讼实施权仍被保留 根据法定诉讼担当的原理公益诉讼的诉讼实施权与私益诉讼的诉讼实施权具有同一性 换言之私益主体

21、诉讼实施权的性质决定了公益诉讼诉讼实施权的性质 而公益诉讼的惩罚功能与私益诉讼的补偿功能相互龃龉应当通过实体赋权实现两者各自的功能分野 程序赋权将实质当事人与形式当事人相分离通过程序赋权使个人信息公益组织成为形式当事人从而享有诉讼实施权而私益主体则为实质当事人实体赋权则通过另设实体请求权使公益主体享有由“民诉解释”第 条“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诉讼案件不影响同一侵权行为的受害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条规定提起诉讼”可知公益诉讼并不剥夺私益诉讼主体的诉讼实施权学者主张通过实体赋权实现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与私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不同功能设定 详见参考文献第 页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惩罚性赔偿权其为

22、实质性赔偿性赔偿请求权个人信息公益诉讼主体享有实质性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质疑主要来自重复惩戒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后述惩罚性赔偿与惩罚性公法责任之间的协调来予以克服三、惩罚性赔偿在个人信息民事公益中诉讼的制度优化 (一)惩罚性赔偿权的实施路径选择由于个人信息保护尚未确立私益诉讼的惩罚性赔偿公益诉讼的诉讼实施权亦无从谈起 如前所述个人信息私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与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具有不同的功能分野两种请求权可以并行 鉴于两者的不同功能需求应当从制度上分别设定私益主体与公益主体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 从权利行使形式上看由于个人信息侵害具有隐蔽性不同信息处理者收集的自然人信息具有很大的重合性个人很难判断个人

23、信息的实际侵害者其私益诉讼维权成本较高同时个人信息侵权中被侵权人常遭受垃圾短信、垃圾电话等的侵扰其并不完全属于经济损失惩罚性赔偿对私益诉讼主体的非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填补作用应当在立法上承认个人信息侵权中私益诉讼主体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在立法明确私益主体与公益主体二元惩罚性赔偿权体系的前提下应当协调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权与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权的制度运行 有观点从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定位于诉讼激励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权定位于惩治违法行为出发从而认为两者在运行上有一定的顺位:当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先行时私人执法没有必要进而否定此时私益主体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当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先行时公益诉讼的惩罚性赔偿应当将私

24、益诉讼中的惩罚性赔偿予以扣除 及至个人信息侵害案件制止违法行为的诉讼功能让位于损害赔偿是故当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先行时私益主体的惩罚性赔偿仍有必要(二)主体维度:信息处理者的多元化个人信息公益诉讼能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 条所含摄在保护对象和诉讼制度上与其他公益诉讼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与消费者公益诉讼在保护对象上存在一定的交叉这使得在个人信息领域尚未确立惩罚性赔偿时司法实践倾向于比附消费者公益诉讼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侵权主体呈现出多元维度其不宜直接适用消费公益诉讼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一方面个人信息侵权主体多元化 个人信息处理者和一般主体都存在个人信息侵害行

25、为两者实施的侵权行为分别为个保法规范的侵权行为和民法典规范的一般侵权行为 观诸民法典全文除总则部分的惩罚性赔偿原则规范外其仅规定了知识产权、产品和生态环境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并无个人信息侵权的惩罚性赔偿规则亦即非个人信息处理者针对个人信息的一般侵权行为并无惩罚性赔偿规范的存在 非个人信息处理者对个人信息的侵害行为亦属于个人信息侵害行为应当将其纳入个人信息保护的涵射范围同时将其归入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民法典第 条仅对惩罚性赔偿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具体适用上仍需以其他法律规范为准 由此于制度设计上宜在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中扩大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范畴将非信息处理者对自然人的个人信息侵害与个人信息处

26、理者侵害个人信息等而视之明确两者侵害个人信息的相同责任 另一方面个人信息处理者具有多元构成 网络服务提供者、公共机构和线下经营主体构成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主体要素 网络服务提供者、线下经营主体与自然人之间亦形成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律关系 公共机构包括国家机关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其与自然人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法律关系受个保法调整 个人信息处理者侵害个人信息适用侵害个人信息的惩罚性赔偿规则而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线下经营主体在被消费者法律关系调整的范围内适用消费者惩罚性赔偿制度私益主体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和公益主体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并存私益主体的惩罚性赔偿按照个人的损失计算其数额相对较小对侵权者来说起不到惩

27、戒的效果 公益主体享有的惩罚性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具有惩戒功能其与公法责任具有质的相似性当责任发生竞合时可以通过责任间的相互折抵来实现责任制度的协调 年第 期王振玮:反思与修正:论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赔偿以侵权者的违法所得计算能够起到很好的惩戒作用 个人信息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与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权的并行意味着公益诉讼并不是通过法定诉讼担当行使私益主体的惩罚性赔偿权因而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不应分发私益主体 公益诉讼主体拥有的惩罚性赔偿和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的法效果相同均对违法行为起到一定的制裁效果 相较之下个人信息公益诉讼具有公共利益的属性其意在保护个人信息领域的公共利益将惩

28、罚性赔偿金归入专项基金定向管理更契合个人信息公益诉讼的属性惩罚性赔偿作为私法债权与行政罚款、刑事罚金等公法责任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惩罚性赔偿请求权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公法债权与私法债权之间的逻辑衔接 公法债权包含行政罚款以及刑事罚金私法债权包括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权和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权 是故公法债权与私法债权之间的逻辑衔接包括公法债权与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关系以及公法债权与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之间的关系 其一公法债权与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以惩戒违法行为为功能导向其与公法债权具有质的同一性 在公法债权与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并存时可以参照行政

29、罚款与刑事罚金的处理承认两者之间进行折抵 如果已经被处以行政罚款或刑事罚金则此时公益主体的惩罚性赔偿为补充性惩罚性应当将公法债权予以减除 考虑到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执行困难以及其法效果预设公益诉讼主体可以对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作出处分提出替代性措施的诉求 其二公法债权与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权意在对受害人进行损害赔偿公法债权是刑法、行政法等对侵权人施加的惩戒 当公法债权与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权并存时两者之间处于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关系根据民事责任优先的原则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权应当优先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私法债权内部的逻辑衔接 私法债权内部的逻辑衔接乃公益诉

30、讼惩罚性赔偿与私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之间的处理 如果将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请求功能定位于制止违法行为当私益主体提起惩罚性赔偿晚于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则其功能不具有现实性从而否定此时私益主体的惩罚性赔偿个人信息私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功能在于对受害人损害赔偿个人信息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与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相互独立个人信息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的实现不应受其与公益诉讼的先后关系影响 个人信息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功能为损害赔偿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为惩戒违法行为在制度实现上个人信息私益主体惩罚性赔偿应优先于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四、结语侵害个人信息的主体呈现出信息处理者与非信息处理者的二元化个人信息的侵害行为表现为信息处理者侵权

31、与一般侵权的双重并发个人信息的侵害行为具有一致性应该一体化处理确立个人信息侵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个人信息私益主体享有的惩罚性赔偿权以损害救济为功能导向个人信息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权以惩戒违法行为为功能预设两种惩罚性赔偿制度功能的不同为两种惩罚性赔偿权的并行体系创造了前提性条件 通过实体赋权公益主体享有对实施个人信息侵害行为主体的惩罚性赔偿权 公益主体惩罚性赔偿权与公法债权相互折抵同时在顺位上劣后于私益主体的惩罚性赔偿权当私益主体损失赔偿无法实现时可以从专项基金中支取相应款项参考文献:林德瑞戴志杰.两岸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之比较研究:以消费者保护法为中心.月旦知识库:.姚佳.论个人信息处理者的民事责任

32、.清华法学():.杨立新.个人信息处理者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民事责任.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推广惩罚性赔偿公益诉讼还需要法律和制度支持/.().央广网:/./.刘文晖.惩罚性赔偿可否通过公益诉讼来主张?法规不明确/.中新网().:/./.如何构建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陈聪富.美国法上之惩罚性赔偿金制度.台大法学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卷论丛():.谢哲胜.惩罚性赔偿.台大法学论丛():.浦川道太郎.日本法上的惩罚性损害赔偿与制裁性慰谢金.法学家():.张新宝赖成宇.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解与适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杨春华.消费者反垄断诉讼的本源与我国应然之探.现代法学():.杨会新.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问题研究.比较法研究():.黄忠顺.诉讼实施权配置的基本范畴研究.政法论坛():.张卫平.民事诉讼法.版.北京:法律出版社:.黄忠顺.论法定诉讼担当的理论类型.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理解与适用:下.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刘水林.消费者公益诉讼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法学():.刘鹏肖玉林闵晶晶.惩罚性赔偿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适用.中国检察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